一种真空吸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7530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一种真空吸液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吸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真空吸液器。



背景技术:

原有自动洗车机在吸取泡沫时,通常采用小型高压水泵放置于洗车液容器当中,吸取的洗车液需与高压水混合,因此吸取的洗车液流量少,且控制难度较大,稳定性低,同时小型高压水泵放在容器当中容易损坏,更换维修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不易损坏的真空吸液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真空吸液器,包括有导向件以及吸取件;所述导向件设有进气管;所述吸取件设有喷射管;所述进气管与喷射管导通;所述喷射管与导向件的内腔形成有吸收室;

所述导向件还包括有混流管以及吸取管;所述混流管与吸收室连通;

所述吸取管的一端与吸收室连通;所述吸取管的另一端设有吸液盘;

所述吸液盘的一端与吸取管连通;所述吸液盘的另一端设有多个同心圆槽;

所述导向件与吸取件的材料均为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相邻两个所述的同心圆槽之间设有网格。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吸取管上设有调节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喷射管的截面宽度从靠近导向件的一端至远离导向件的一端逐渐减少。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向件与吸取件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向件设有内螺纹;所述吸取件设有外螺纹,所述导向件与吸取件螺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向件与吸取件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利用铜作为材料可有提高零件防腐蚀能力,提高吸取泡沫量,提高稳定性,降低维护成本,同时在吸液盘的另一端设置多个同心圆槽,能够防止大型颗粒从吸液盘进入吸液器内。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截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吸液盘另一端的示意图;

图1和图2中的附图标记说明:

1-导向件;11-进气管;2-吸取件;21-喷射管;22-吸收室;23-混流管;24-吸取管;3-吸液盘;31-同心圆槽;32-网格;4-调节阀;5-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由图1和图2可知;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真空吸液器,包括有导向件1以及吸取件2;所述导向件1设有进气管11;所述吸取件2设有喷射管21;所述进气管11与喷射管21导通;所述喷射管21与导向件1的内腔形成有吸收室22;所述导向件1还包括有混流管23以及吸取管24;所述混流管23与吸收室22连通;所述吸取管24的一端与吸收室22连通;所述吸取管24的另一端设有吸液盘3;所述吸液盘3的一端与吸取管24连通;所述吸液盘3的另一端设有多个同心圆槽31;所述导向件1与吸取件2的材料均为铜。

具体地,本实施例所述的真空吸液器,压缩空气通进气管11进入导向件1后,从喷射管21内喷射出来的一束流体,该流体能卷吸周围的静止流体和它一起向前流动,在该流体流向混流管23的过程中,吸液管的周围形成一个低压区,吸液管处的洗车液便被吸进来,与主射流混合后,从混流管23流出。这样既能高效吸泡沫,又能便于回收泡沫,又便于控制。其外,在吸液盘3的另一端设置多个同心圆槽31,能够防止大型颗粒从吸液盘3进入吸液器内;另外,利用铜作为材料可有提高零件防腐蚀能力,提高吸取泡沫量,提高稳定性,降低维护成本。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真空吸液器,相邻两个所述的同心圆槽31之间设有网格32。通过在相邻两个的同心圆槽31之间设置网格32,能够进一步防止颗粒从吸液盘3进入吸液器内。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真空吸液器,所述吸取管24上设有调节阀4。通过设置调节阀4能够调节泡沫从吸取管24进入吸液器内的流量。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真空吸液器,所述喷射管21的截面宽度从靠近导向件1的一端至远离导向件1的一端逐渐减少。通过将喷射管21的截面宽度设置为从靠近导向件1的一端至远离导向件1的一端逐渐减少,能够增强流体进入吸收室22的压强,增强了吸取泡沫的能力。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真空吸液器,所述导向件1与吸取件2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真空吸液器,所述导向件1设有内螺纹;所述吸取件2设有外螺纹,所述导向件1与吸取件2螺合。通过将吸取件2与导向件1螺合,便于吸取件2与导向件1的拆装。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真空吸液器,所述导向件1与吸取件2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5。通过设置密封圈5,能够防止吸液器发生漏水的情况。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