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备车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9539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候备车胎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候备车胎。



背景技术:

我们知道,现有的汽车轮胎均由外轮胎和轮毂组成,还有个别装有充气的内胎,无论是外胎,还是内胎,在行驶中都不可避免被刺穿而发生爆胎,一旦发生爆胎,轻则车辆靠在路边,无法继续行驶,重则会发生侧翻或导致汽车失控而撞到他人的重大交通事故,特别是高速行驶中的车辆突然爆胎的话,后果会更加严重。为此,申请人针对这一问题发明了一种装在外轮胎和车毂所围成的空间中的车胎,名叫候备车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能够确保汽车行驶安全的候备车胎。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候备车胎,包括安装到外轮胎与车毂之间并呈环状的车胎本体,所述的车胎本体由至少两块首尾依次连接在一起的轮环组成;相邻轮环的对接端之间通过连接件来连接。

在对上述候备车胎的改进方案中,所述的车胎本体由左、右半轮环组成,所述左、右半轮环的截面均为实芯;所述左、右半轮环的一端为摆动端,在它们摆动端上的连接件为摆动轴;所述左、右半轮环的另一端是连接端,在它们连接端上的连接件是螺母和螺栓的组合;在所述的左、右半轮环的连接端内分别设有供螺母和螺栓装入的沉孔,在所述的左、右半轮环内的沉孔里端分别设有供螺栓穿过后与螺母锁紧连接的穿孔。

在对上述候备车胎的改进方案中,所述的车胎本体由左、右半轮环组成,所述左、右半轮环的截面均为实芯;所述左、右半轮环的一端为摆动端,在在它们摆动端上的连接件为摆动轴;所述左、右半轮环的另一端是连接端,在它们连接端上的连接件是弹性卡扣;所述的弹性卡扣设在车胎本体其中一个半轮环连接端的外壁上,在所述车胎本体另一个半轮环内设有能够供弹性卡扣插入的连接通道,在所述的连接通道末端的上方设有使其与外部相通的拆卸通道;在所述的弹性卡扣的末端设有将其插入到连接通道末端后能够勾扣在拆卸通道内壁上的凸台,所述凸台的外侧壁为斜面。

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车胎本体由至少两块首尾依次连接在一起的实芯轮环组成,这样将它安装到每一个汽车轮胎内备用时,当某一个轮胎的外轮胎被刺穿发生爆胎后,相应汽车轮胎内的候备车胎能够将汽车的重量撑住,使汽车能够继续在地上行驶一段的距离,给司机有充足的时间来将汽车开到修车的地方或靠路边停车,从而避免了因爆胎发生的汽车侧翻或汽车失控撞到他人的重大交通事故,因此它能够确保汽车的行驶安全。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安装到外轮胎与车毂之间后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候备车胎,如图1至4所示,包括安装到外轮胎10与车毂20之间并呈环状的车胎本体1,一般情况下,所述车胎本体1的内径与该车毂20底槽的直径相匹对(以能抱住车毂的底槽为宜),它的外径大于车毂20最外围的直径并小于外轮胎10内壁的直径,即是车胎本体1的外壁要高出车毂20的最外端,但又不跟外轮胎10的内壁接触;所述的车胎本体1由至少两块首尾依次连接在一起的实芯轮环组成,相邻轮环的对接端之间通过连接件来连接,这样将它安装到每一个汽车轮胎内备用时,当某一个轮胎的外轮胎被刺穿或其它原因发生爆胎后,相应汽车轮胎内的候备车胎能够将汽车的重量撑住,使汽车能够继续在地上行驶一段的距离,给司机有充足的时间来将汽车开到修车的地方或靠路边停车,从而避免了因爆胎发生的汽车侧翻或汽车失控撞到他人的重大交通事故,因此它能够确保汽车的行驶安全。

连接件可以是摆动连接的摆动轴,也可以是锁紧连接的锁紧件(如对接拧合的螺栓和螺母,插入钩槽的卡扣,或公、母对接锁扣等)。

在如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一中,所述的车胎本体1由左、右半轮环11、12组成,所述左、右半轮环11、12的截面均为实芯;所述左、右半轮环11、12的一端为摆动端111、121,在在它们摆动端上的连接件为摆动轴2;所述左、右半轮环11、12的另一端是连接端112、122,在它们连接端上的连接件是螺母和螺栓的组合;在所述的左、右半轮环11、12的连接端112、122内分别设有供螺母3和螺栓4装入的沉孔113、123,在所述的左、右半轮环11、12内的沉孔113、123里端分别设有供螺栓4穿过后与螺母3锁紧连接的穿孔114、124;在实施例一中,将本实用新型安装到外轮胎10和车毂20所围成的空间时,先将左、右半轮环11、12绕摆动轴2摆动打开,然后把摆动打开的车胎本体1移动到与其匹配的车毂20的外壁周围,再将左、右半轮环11、12绕着摆动轴2摆动合拢,使得左、右半轮环11、12的内壁抱紧车毂20外壁凹槽201,接着在它们的连接端112、122用螺母3和螺栓4来锁紧连接,最后再将外轮胎10安装固定在车毂20上;在将左、右半轮环11、12摆动合拢后,用螺母3和螺栓4锁紧连接的过程中,先将螺母3放入到左半轮环11的沉孔113底部,用工具将其固定,然后将螺栓4从右半轮环12的沉孔123外部装入后,使其尾端从右半轮环12的穿孔124中穿过,再用工具转动螺栓4,使其与左半轮环11沉孔113内的螺母3锁紧连接;当然也可以将螺母3装到右半轮环12的沉孔123中,将螺栓4从左半轮环11的沉孔113装入后,使其尾端从左半轮环11的穿孔114中穿过来与右半轮环12的沉孔123中的螺母3锁紧连接;人们可以按照自身的习惯来选择安装。

在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二中,所述的车胎本体1由左、右半轮环11、12组成,所述左、右半轮环11、12的截面均为实芯;所述左、右半轮环11、12的一端为摆动端111、121,在它们摆动端上的连接件为摆动轴2;所述左、右半轮环11、12的另一端是连接端112、122,在它们连接端上的连接件是弹性卡扣5;所述的弹性卡扣5设在车胎本体其中一个半轮环连接端的外壁上,在所述车胎本体另一个半轮环内设有能够供弹性卡扣5插入的连接通道6,在所述的连接通道6末端的上方设有使其与外部相通的拆卸通道7;在所述的弹性卡扣5的末端设有将其插入到连接通道6末端后能够勾扣在拆卸通道7内壁上的凸台51,所述凸台51的外侧壁511为斜面;在本实施例二中,所述的弹性卡扣5设在右半轮环12的连接端122的外壁上,连接通道6和拆卸通道7设在左半轮11内,这样在摆动左、右半轮环11、12合拢的过程中,凸台51的外侧壁511的斜面会慢慢与左半轮环11的连接端112的外侧壁接触,此时继续摆动左、右半轮环11、12,左半轮环11的连接端112的外侧壁就能够将弹性卡扣5向下压,从而使得弹性卡扣5进入到连接通道6中,直至弹性卡扣5完全插入到连接通道6中,这时在弹性卡扣5自身的弹力作用下向上弹起,使其上的凸台51勾扣在拆卸通道7内壁上,以此来完成候备车胎的安装;当需要将候备车胎拆下来时,用工具从拆卸通道7插入,接触到弹性卡扣5的上的凸台51时,用力向下压,使该凸台51从拆卸通道7脱出,然后将左、右半轮环11、12绕摆动轴2摆动来慢慢打开,即可将候备车胎拆下来。

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中,汽车的每一个轮胎都会装上候备车胎,以防备外轮胎10发生爆胎时备用,如图4所示,汽车在正常行驶时是通过外轮胎10与地面接触来行驶的,当汽车的某一个轮胎的外轮胎被刺穿或其它原因而发生爆胎时,发生爆胎的那个外轮胎因失去其内部的气体(空气、氮气)而瘪掉,这时由于候备车胎是由至少两块首尾依次连接在一起的实芯轮环组成,因此预先装在汽车轮胎内的候备车胎就能够将汽车的重量撑住,使汽车在地面上继续行驶一段距离,不会像传统的那样发生侧翻或导致汽车失控撞到他人的重大交通事故。在实施例一、二中,由于只有左、右两个半轮环,并且它是通过将左、右半轮环绕摆动轴摆动合拢后来安装到车毂外壁凹槽中的,因此它的结构合理,安装、拆卸起来更加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与当前常说的备胎是有区别的:本用实新型是直接安装到汽车的每一个轮胎内,且它的截面为实芯,在汽车发生爆胎时能够马上撑住汽车,使汽车继续在路上行驶一段的距离,以此来避免汽车因爆胎而发生侧翻或撞到他人的重大事故发生,当发生爆胎后并不需要将它也拆下来更换,只需要更换汽车的外轮胎即可;而当前常说的备胎是将它安装到汽车的底面或放到后备箱中,它是当汽车发生爆胎后,汽车停下来后,才将其取出来,然后将那个因被刺穿而爆胎的轮胎整个拆下来,再将它装上去使用,但它并不能够避免汽车因爆胎而发生侧翻或撞到他人的重大事故的发生,而且更换之后它还会因为被刺穿而再一次发生爆胎,需要在使用了之后重新购买一个备胎来装到汽车的底面或放到后备箱中,以备下一次爆胎时使用。

综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及修饰,皆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