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车用防护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97218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特种车用防护窗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防护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属于特种车用防护窗。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较多的特种车、警用车防护车窗,包括窗框、转轴和连杆,转轴上设有叶片,转轴通过连接板与连杆相连;前风窗防护窗还设有主转轴和外置手柄,主转轴上设有叶片,主转轴通过连接板与连杆相连,外置手柄与主转轴相连。通过外置手柄的旋转达到叶片的开启与闭合。虽然能达到使用的目的,但是转轴是固定的,不能移动,会妨碍驾乘人员的视线,在一定程度上威胁驾乘人员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特种车用防护窗,以达到防护叶片的有效开启和闭合,而且不会妨碍驾乘人员视野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特种车用防护窗,包括窗框、防护叶片和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窗框内设置防护叶片,窗框的竖框内侧设置有导轨,导轨为长方体腔体状,上壁开设有条状开口;所述的防护叶片分为挡板与伸缩板,所述的挡板通过铰链连接,挡板为长方体空腔,腔内插设伸缩板,在挡板未插设伸缩板一端,封闭挡板端口,并在端口处连接轴承,伸缩板一端也连接轴承,使两端的连接轴承处于同轴,连接轴承分别连接滚轮,滚轮的直径大于导轨的开口宽度,使连接轴承与滚轮呈T型,卡在导轨开口内,最下端的挡板与伸缩板上的滚轮上连接钢丝线;在导轨内设置有钢丝线导轮,钢丝线穿过钢丝线导轮与升降机构连接;升降机构设置在窗框竖框的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的窗框的一根竖框为直线段与圆弧段结合,上端为圆弧段;对应导轨也为直线段与圆弧段结合,上段导轨为圆弧段。

进一步的,所述的铰链为合页,合页分为两个部分,每个部分上设置两个固定安装挡板的位置,将两片挡板组成空腔。

进一步的,所述的挡板为一体成型,挡板之间通过连接轴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升降机构包括电动传动部分、手动传动部分、传动箱体及箱盖;传动箱体上部扣盖箱盖;所述的电动传动部分中电机连接蜗杆,蜗杆与涡轮相互作用,第一齿轮与涡轮设置为同轴,与涡轮同步传动;活动齿轮靠近箱盖一侧时,第一齿轮与活动齿轮啮合,活动齿轮再与第二齿轮啮合,第二齿轮带动花键轴转动,从而带动钢丝线工作;所述的手动传动部分为,活动齿轮轴凸出传动箱体,与传动箱体形成空间内,在活动齿轮轴上套设有第二弹簧,在传动箱体的下部设置有转换开关,转换开关向活动齿轮轴内部凸出有光杠,光杠上套设有第一弹簧;在传动箱体的下部还设置有转动手柄,转动手柄深入传动箱体内,活动齿轮靠近传动箱体下部时,转动手柄齿轮与活动齿轮啮合,带动活动齿轮及第二齿轮转动,花键轴转动从而带动钢丝线工作。

进一步的,所述的转换开关为旋钮式,在转换开关内部设置有卡扣,当转换开关开启时,卡扣脱离,使第一弹簧伸长。

进一步的,所述的转动手柄为折叠手柄,分为两个部分,与手柄齿轮接触部分为第一部分,第一部分为平行于传动箱体,另一部分通过轴承连接第一部分,伸展后垂直第一部分。

进一步的,防护窗设置在车上所有窗户上,设置在前车窗时,将前车窗从驾驶人与副驾驶人中间分开,分为两个部分,分别安装防护窗。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窗框上预设有安装孔,使防护窗安装在特种车固有车窗框上。铰链相互交错将挡板组合连接在一起,用以实现挡板组合的折叠和展开。升降机构带动钢丝线运动,钢丝线带动滚轮沿着窗框竖框上的导轨,上下运动,从而带动防护叶片的折叠与伸展,当防护叶片全部折叠时,折叠后的防护叶片处于窗框的最上端。导轨、滚轮及连接轴对伸缩板起到限位的作用,使伸缩板实现缩进与伸出。

升降机构通过转换开关,可以实现电动运行与手动运行两种运行方式。以防在突发情况或者电机损坏无法运行时,实现防护窗手动的开启与关闭。第一弹簧、第二弹簧在电动部分工作时,都处于压缩状态,转换开关开启时,第一弹簧自然伸长,从而第二弹簧自然伸直,使活动齿轮向传动箱体下部方向移动,活动齿轮与第一齿轮脱离,与旋柄手柄齿轮啮合,转动手柄后,带动活动齿轮转动,从而带动第二齿轮转动,花键轴转动,带动钢丝线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导轨将铰链连接好的挡板进行位置和运动方向的确定,挡板与升降机构通过钢丝线连接。升降机构的运行带动钢丝线在导轨内的上下运动,实现防护窗挡板的开启与闭合。

(2)升降机构有手动和电动两种运行方式保证在断电或电机损坏的情况下同样实现设备的正常运行,既极大限度的增加了驾乘人员的视野,又对车辆和驾乘人员的保护起到了作用。适用于路况多样化工作环境多样化的特种作业。

(3)防护叶片可以为金属板、复合板及防弹玻璃等,还可以根据客户对防护级别的要求选用相应等级的材料制作,应用在特种车、警用车、方舱及重要建筑场所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3为图1的B-B向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导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合页结构示意图;

图7为升级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升降结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7的C-C向结构示意图。

图中,1、窗框;2、挡板;3、圆弧段导轨;4、伸缩板;5、导轨;5-1、条状开口;6、钢丝线;7、铰链;8、连接轴;9、滚轮;10、升降机构;11、传动箱体;12、电机;13、蜗杆;14、涡轮;15、第一齿轮;16、活动齿轮; 17、第二齿轮;18、花键轴;19、活动齿轮轴;20、第一弹簧;21、转换开关;22、第二弹簧;23、转动手柄;24、转动手柄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本实用新型的特种车用防护窗,包括窗框1、防护叶片和升降机构1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窗框内设置防护叶片,窗框的竖框内侧设置有导轨5,导轨5为长方体腔体状,上壁开设有条状开口5-1;所述的防护叶片分为挡板2与伸缩板4,所述的挡板2通过铰链7连接,挡板2为长方体空腔,腔内插设伸缩板4,在挡板2未插设伸缩板4一端,封闭挡板端口,并在端口处连接轴承8,伸缩板一端也连接轴承8,使两端的连接轴承处于同轴,连接轴承8分别连接滚轮9,滚轮9的直径大于导轨的开口宽度,使连接轴承8与滚轮9呈T型,卡在导轨开口内,最下端的挡板2与伸缩板4上的滚轮9上连接钢丝线6;在导轨5内设置有钢丝线导轮,钢丝线6穿过钢丝线导轮与升降机构10连接;升降机构10设置在窗框竖框的外侧。所述的升降机构包括电动传动部分、手动传动部分、传动箱体及箱盖;传动箱体11上部扣盖箱盖;所述的电动传动部分中电机12连接蜗杆13,蜗杆13与涡轮14相互作用,第一齿轮 15与涡轮14设置为同轴,与涡轮14同步传动;活动齿轮16靠近箱盖一侧时,第一齿轮15与活动齿轮16啮合,活动齿轮16再与第二齿轮17啮合,第二齿轮17带动花键轴18转动,从而带动钢丝线6工作;所述的手动传动部分为,活动齿轮轴19凸出传动箱体11,与传动箱体11形成空间内,在活动齿轮轴19 上套设有第二弹簧22,在传动箱体的下部设置有转换开关21,转换开关21向活动齿轮轴19内部凸出有光杠,光杠上套设有第一弹簧20;在传动箱体1的下部还设置有转动手柄23,转动手柄23深入传动箱体1内,活动齿轮16靠近传动箱体1下部时,转动手柄齿轮24与活动齿轮16啮合,带动活动齿轮16及第二齿轮17转动,花键轴18转动从而带动钢丝线6工作。防护窗设置在车上所有窗户上,设置在前车窗时,将前车窗从驾驶人与副驾驶人中间分开,分为两个部分,分别安装防护窗。

进一步的,所述的窗框的一根竖框为直线段与圆弧段结合,上端为圆弧段;对应导轨也为直线段导轨与圆弧段导轨3结合,上段导轨为圆弧段,根据要安装进去的原有窗框的形状,决定防护窗窗框的形状。

进一步的,所述的铰链7为合页,合页分为两个部分,每个部分上设置两个固定安装挡板的位置,将两片挡板2组成空腔。

进一步的,所述的挡板2为一体成型,挡板之间通过连接轴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转换开关21为旋钮式,在转换开关21内部设置有卡扣,当转换开关21开启时,卡扣脱离,使第一弹簧20伸长。

进一步的,所述的转动手柄23为折叠手柄,分为两个部分,与手柄齿轮接触部分为第一部分,第一部分为平行于传动箱体,另一部分通过轴承连接第一部分,伸展后垂直第一部分。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窗框上预设有安装孔,使防护窗安装在特种车固有车窗框上。铰链7相互交错将挡板2组合连接在一起,用以实现挡板2组合的折叠和展开。升降机构 10带动钢丝线6运动,钢丝线6带动滚轮9沿着窗框竖框上的导轨5,上下运动,从而带动防护叶片的折叠与伸展,当防护叶片全部折叠时,折叠后的防护叶片处于窗框1的最上端。导轨5、滚轮9及连接轴8对伸缩板4起到限位的作用,使伸缩板4实现缩进与伸出。

升降机构10通过转换开关21,可以实现电动运行与手动运行两种运行方式。以防在突发情况或者电机12损坏无法运行时,实现防护窗手动的开启与关闭。第一弹簧20、第二弹簧22在电动部分工作时,都处于压缩状态,转换开关21开启时,第一弹簧20自然伸长,从而第二弹簧22自然伸直,使活动齿轮16向传动箱体1下部方向移动,活动齿轮16与第一齿轮15脱离,与旋柄手柄齿轮24啮合,转动手柄后,带动活动齿轮16转动,从而带动第二齿轮 17转动,花键轴18转动,带动钢丝线6工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