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车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40470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车衣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衣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车衣。



背景技术:

汽车在露天放置或者长期不使用时,为了防止汽车露晒、雨淋或者汽车外部布满灰尘,通常采用车衣对汽车进行遮盖,目前市面上出现多种智能车衣,但都是半自动或者虽然是全自动的因其收放速度过快而常常导致车衣收得不整齐,松散,车衣很容易被刮破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车衣,该智能车衣能够控制车衣的收放速度,防止车衣在收起时被刮破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车衣,包括有壳体、安装套、旋转件、固定环、定位片、第一驱动结构及第二驱动结构;所述壳体包括有底座及上盖,所述上盖朝向所述底座所在一侧向内开设有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用以收容所述壳体、安装套、旋转件、固定环、第一驱动结构、第二驱动结构及车衣;所述安装套安装在所述底座上,并包括有圆柱形的套筒及支撑台,所述支撑台设置在所述套筒的一端;所述支撑台横截面的外径大于所述套筒横截面的外径,并且在同一平面上的投影无相交;所述套筒靠近所述支撑台所在一端开设有延伸至所述支撑台的三缺口及安装口;所述旋转件包括有圆柱形的旋转筒、第一夹持边及夹持盘,所述第一夹持边设置在所述旋转筒的一端,用以悬挂车衣,所述夹持盘设置在所述旋转筒的另一端,用以与所述第一夹持边一起夹持所述车衣;所述旋转筒套设在所述套筒上,并位于所述支撑台的上方,所述旋转筒靠近所述夹持盘所在一端的内壁设置有一圈齿条;所述固定环固定在所述安装套上,并将所述旋转件旋转卡在所述安装套上;所述定位片位于所述套筒内,并与所述固定环固定,且对应所述第二驱动结构开设有三通孔;所述第一驱动结构收容在所述安装套内,并包括有第一驱动件、第一驱动齿轮及第一从动齿轮,所述第一驱动件连接所述第一驱动齿轮,用以驱动所述第一驱动齿轮转动,所述第一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一驱动齿轮啮合,并且部分通过所述安装口露出所述套筒与所述齿条啮合;所述第二驱动结构收容在所述安装套内,并包括有第二驱动件、第二驱动齿轮、从动件及抵顶件,所述第二驱动件连接所述第二驱动齿轮,用以驱动所述第二驱动齿轮转动;所述从动件包括有第二从动齿轮及从动杆,所述第二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二驱动齿轮啮合,并安装在所述从动杆的一端,所述从动杆旋转安装在所述底座与所述定位片之间,并且外周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抵顶件包括有移动套及三顶杆,所述移动套包括有套体及设在所述套体上的三延伸杆,所述套体设置有内螺纹,并套设在所述从动杆上,所述三顶杆分别设在所述三延伸杆上,并对应穿过所述三通孔,且与所述上盖固定;所述抵顶件能够在所述从动件随所述第二驱动齿轮转动时在垂直于所述底座的方向上上下移动,所述旋转件能够在所述第一从动齿轮随所述第一驱动齿轮转动时绕所述安装套转动。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二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二驱动齿轮转动,进而带动所述从动件转动,所述从动件转动使所述抵顶件在沿垂直所述底座方向上能够上下移动,从而驱动所述上盖移动而释放车衣或者挤压车衣,并在所述上盖释放车衣时,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一驱动齿轮转动,带动所述第一从动齿轮,进而通过一圈齿条驱动所述旋转件转动以释放或者收起车衣,实现车衣的全自动收起或释放,非常方便,另外,因套筒上开设有三缺口,在车衣收起过程中防止所述第一驱动件转速高而带动所述旋转件相对套筒旋转过快导致车衣容易被刮破或者收得比较松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智能车衣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的一立体分解图。

图2是图1的另一视角图。

图3是图1的另一视角图。

图4是图1中底座、第一驱动结构、第二驱动结构及定位环的一立体组装图。

图5是图3的一部分组装图。

图6是图1的一立体组装图。

图7是图1的另一立体组装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一智能车衣,包括有一壳体10、一安装套20、一旋转件30、一固定环40、一定位片50、一第一驱动结构60及一第二驱动结构70。

所述壳体10包括有一底座11及一上盖12,所述上盖12朝向所述底座11所在一侧向内凹开设有一收容空间121,并开设有一贯穿所述上盖12的三锁固孔122。所述收容空间121用以收容所述安装套20、所述旋转件30、所述固定环40、所述定位片50、所述第一驱动结构60、所述第二驱动结构70及车衣(图中未示)。

所述安装套20安装在所述底座11上,并包括有一圆柱形的套筒21及一支撑台22。所述支撑台22设置在所述套筒21的一端,并且横截面的外径大于所述套筒21横截面的外径,另外,所述支撑台22的横截面与所述套筒21的横截面在同一平面上的投影无相交,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支撑台22与所述套筒21一体成型。所述套筒21靠近所述支撑台22开设有延伸至所述支撑台22的三缺口211及一安装口212,所述三缺口211及所述安装口212均匀分布在正方形的四顶角上。所述套筒21的另一端向内延伸有一安装环23,所述安装环23开设有若干安装孔231。优选地,所述支撑台22及所述套筒21具有相同的中心轴,所述安装环23与所述套筒21的中心轴垂直,并且内径小于所述套筒21的内径。

所述旋转件30包括有一圆柱形的旋转筒31、一第一夹持边32及一夹持盘33。所述第一夹持边32设置在所述旋转筒31的一端,并开设有若干悬挂孔321,所述悬挂孔32内设置有一挂杆322用以悬挂所述车衣。所述夹持盘33设置在所述旋转筒31的另一端,用以与所述第一夹持边32一起夹持所述车衣,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所述夹持盘33包括有一收容台331及一第二夹持边332,所述收容台331自所述旋转筒31的另一端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夹持边332自所述收容台331延伸形成;优选地,所述收容台331与所述旋转筒31的中心轴重合,所述第二夹持边332与所述第一夹持边32相互平行,并与所述旋转筒31的中心轴垂直。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旋转筒31、所述第一夹持边32及所述夹持盘33一体成型。所述旋转筒31套设在所述套筒21上,并位于所述支撑台22的上方,所述旋转筒31靠近所述夹持盘33所在一端的内壁设置有一圈齿条311。

所述固定环40设在所述旋转件30上,并对应所述若干安装孔231开设有若干固定孔41,所述若干固定孔41位于一圆周上,该圆周的半径小于所述旋转筒31的内径。

所述定位片50位于所述套筒21内,并包括有一内环片51、一外环片52及三定位杆53,所述三定位杆53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内环片51及所述外环片52,并对应所述第二驱动结构70分别开设有一通孔,优选地,所述三定位杆53中相邻两定位杆53之间的夹角均相等;所述外环片52对应所述若干安装孔231开设有若干锁孔521,若干锁固件90能够分别依次穿过所述若干固定孔41及安装孔231锁入所述若干锁孔521,从而将所述固定环40固定在所述安装套20上,并将所述旋转件30旋转卡在所述安装套20上;所述定位片50位于所述套筒。优选地,所述定位片53与所述固定环40及所述安装环23相互平行,并且所述定位片53、所述固定环40、所述安装套20、所述旋转件30具有相同的中心轴。

请参阅图1-4,所述第一驱动结构60收容在所述安装套20内,并包括有一第一驱动件61、一第一驱动齿轮62及一第一从动齿轮63,所述第一驱动件61通过常用方式,如螺丝、螺栓等固定在所述底座11上,并且连接所述第一驱动齿轮62,用以驱动所述第一驱动齿轮62转动;所述第一从动齿轮63通过常用方式如,螺杆配螺纹的方式旋转安装在所述底座11上,并与所述第一驱动齿轮62啮合,且部分通过所述安装口212露出所述套筒21与所述齿条311啮合。

所述第二驱动结构70收容在所述安装套内,并包括有一第二驱动件71、一第二驱动齿轮72、一从动件73及一抵顶件74,所述第二驱动件71通过常用方式,如螺丝、焊接等方式安装在所述底座11上,并连接所述第二驱动齿轮72,用以驱动所述第二驱动齿轮72转动。所述从动件73包括有一第二从动齿轮731及一从动杆732,所述第二从动齿轮731与所述第二驱动齿轮72啮合,并安装在所述从动杆732的一端,所述从动杆73旋转安装在所述底座11与所述定位片50的内环片51之间,并且外周设置有外螺纹。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驱动件61、所述第二驱动件71均为一电机。

所述抵顶件74包括有一移动套741及三顶杆742,所述移动套741包括有一套体7411及设在所述套体7411上的三延伸杆7412,所述套体7411设置有内螺纹,并套设在所述从动杆732上,所述三顶杆742分别设在所述三延伸杆7412的自由末端,并对应穿过所述三通孔,所述三顶杆742分别还开设有一螺纹孔7421,三固定件80能够分别穿过所述上盖12的三锁固孔122而锁入所述三顶杆742的螺纹孔7421,从而将所述上盖12安装在所述底座11上,这时,所述车衣绕在所述旋转筒31上,并且收在所述第一夹持边32与所述夹持盘33之间且被所述上盖12挤压。优选地,所述从动件73、所述抵顶件74、所述安装套20、所述旋转件30、所述固定环40及所述定位片50的中心轴重合,并且所述中心轴垂直于所述底座11,所述三顶杆742与所述中心轴平行设置。

请参阅图6及图7,使用时,所述第二驱动件71工作,带动所述第二驱动齿轮72沿第一方向转动,所述第二驱动齿轮72转动从而转动所述第二从动齿轮731,所述第二从动齿轮731转动带动所述从动杆732转动,所述从动杆732转动使所述抵顶件74沿所述从动杆732在垂直于所述底座11的方向上远离所述底座11一侧移动,这时所述三顶杆742顶起所述上盖12,使所述车衣处于松弛状态;这时,所述第一驱动件61工作时,带动所述第一驱动齿轮62沿第三方向转动,所述第一驱动齿轮62转动经由所述齿条311带动所述旋转件30相对所述安装套20转动,这样车衣便可从所述旋转筒31释放出来,人工进行整理覆盖车子。

当不使用时,所述第一驱动件61工作带动所述第一驱动齿轮62沿与第三方向相反的第四方向转动,所述第一驱动齿轮62转动经由所述齿条311带动所述旋转件20转动,这时,所述车衣绕所述旋转筒31转动被收起,直到车衣被完全收好后,所述第二驱动件71工作带动所述第二驱动齿轮72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所述第二从动齿轮731随所述第二驱动齿轮72转动,从而带动所述从动杆732转动,所述从动杆732转动使所述抵顶件74沿所述从动杆732朝向所述底座11一侧移动,所述三顶杆742将所述上盖12往下拉以盖合所述车衣,完成了车衣的收方非常方便。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二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二驱动齿轮转动,进而带动所述从动件转动,所述从动件转动使所述抵顶件在沿垂直所述底座方向上能够上下移动,从而驱动所述上盖移动而释放车衣或者挤压车衣,并在所述上盖释放车衣时,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一驱动齿轮转动,带动所述第一从动齿轮,进而通过一圈齿条驱动所述旋转件转动以释放或者收起车衣,实现车衣的全自动收起或释放,非常方便,另外,因套筒上开设有三缺口,在车衣收起过程中防止所述第一驱动件转速高而带动所述旋转件相对套筒旋转过快导致车衣容易被刮破或者收得比较松散。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实用新型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专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