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车厢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76202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折叠车厢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配件产品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折叠车厢盖。



背景技术:

皮卡(pick-up),是一种采用轿车车头和驾驶室,同时带有敞开式货车车厢的车型;其特点是既有轿车般的舒适性,又不失动力强劲,而且比轿车的载货和适应不良路面的能力还强,是汽车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最常见的皮卡车型是双排座皮卡,皮卡既可作为专用车、多用车、公务车、商务车,也可作为家用车,用于载货、旅游、出租等使用。

皮卡等具有后车斗货箱的汽车,后车斗一般都是用来装载货物。但是,汽车出厂的时候,后车斗是没有任何遮挡的,货物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例如下雨、灰尘等。目前,在皮卡车改装市场已经出现了一些后箱盖板,现有市售的皮卡车车厢盖都是通过合页与单独的转轴形成转动或者直接沿用轴与轴承及A包B或者B包A的结构,锁紧结构基本是凸轮+连杆结构,滑动方式是通过滑杆或滑槽进行滑动。但合页与单独的轴配合形成转动的方式安装及其不方便,且形成的轴容易变形及弯曲影响外观;A包B或B包A的结构在安装时需要较大的安装空间,操作不灵活;凸轮结构无锁紧后无固定结构,车身长期震动容易造成锁紧力不够。

因此,研发出一种可折叠车厢盖,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皮卡车尾箱的车厢盖存在着结构复杂以及锁紧力不够的技术缺陷,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折叠车厢盖,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皮卡车尾箱的车厢盖存在着结构复杂以及锁紧力不够的技术缺陷。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折叠车厢盖,所述可折叠车厢盖包括:盖板单元、转轴单元、固定单元和锁紧单元;

相邻所述盖板单元通过所述转轴单元连接,所述盖板单元的下方通过所述固定单元固定在皮卡车尾箱,所述锁紧单元与所述固定单元连接;

所述固定单元设置有固定块,所述锁紧单元可插入所述固定块中。

优选地,所述盖板单元包括:端头、盖板主体和侧杆;

所述盖板主体与所述皮卡车尾箱的连接处外周设置有侧杆,所述盖板主体与所述皮卡车尾箱顶角的连接处设置有所述端头。

优选地,所述盖板单元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盖板单元分别为:第一盖板单元、第二盖板单元和第三盖板单元;

所述第二盖板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盖板单元与所述第三盖板单元之间,所述第一盖板单元与所述皮卡车尾箱的车头处连接,所述第三盖板单元与所述皮卡车尾箱的车尾处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盖板单元的纵向宽度大于所述第三盖板单元和第二盖板单元的纵向宽度。

优选地,所述转轴单元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连接端头;

所述第一转轴设置于所述第二转轴的两侧,所述盖板单元插入所述第一转轴中,所述连接端头分别与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连接。

优选地,所述转轴单元还包括:加强杆;

所述加强杆插入所述第一转轴中,所述加强杆与所述连接端头连接。

优选地,所述转轴单元还包括:连接接头;

所述连接接头设置于所述加强杆与所述连接端头之间。

优选地,所述转轴单元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合页、第二合页、铝轴和连接端头;

所述第一转轴设置于所述第二转轴的两侧,所述铝轴嵌入所述第一合页中,所述铝轴伸出所述第一合页的两端插入所述第二合页中,所述连接端头分别与所述第一转轴还第二转轴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合页为L形或T型。

优选地,所述转轴单元还包括:防水胶条;

所述防水胶条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连接处。

优选地,所述连接端头设置有腰孔。

优选地,所述转轴单元还包括:密封端头;

所述密封端头插入所述第一转轴的两端。

优选地,所述固定单元包括:连接片、卡槽和滑块;

所述连接片安装于所述盖板单元的下方,所述卡槽安装在所述连接片上,所述滑块在所述卡槽内滑动,所述固定块固定在所述卡槽内,所述滑块可插入所述皮卡车尾箱的侧边翻起处;

所述锁紧单元与所述滑块连接。

优选地,所述固定单元包括:卡槽、前胶垫、后胶垫和滑块;

所述卡槽安装在所述盖板单元的下方,所述前胶垫和后胶垫分别设置于所述卡槽的前后两端,所述前胶垫与所述皮卡车尾箱的侧边翻起处连接;

所述锁紧单元与所述滑块连接。

优选地,所述固定单元包括:卡槽、螺纹杆和滑块,所述滑块为U型块;

所述卡槽安装在所述盖板单元的下方,所述螺纹杆分别与所述卡槽和皮卡车尾箱的侧边连接,所述U型块套在所述螺纹杆上;

所述锁紧单元与所述U型块连接。

优选地,所述锁紧单元包括:钩子、连接部、连杆、推杆、手柄、T型螺栓和弹簧;

所述T型螺栓与所述滑块连接,所述连杆分别与所述连接部、钩子以及手柄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折叠车厢盖,所述可折叠车厢盖包括:盖板单元、转轴单元、固定单元和锁紧单元;相邻所述盖板单元通过所述转轴单元连接,所述盖板单元的下方通过所述固定单元固定在皮卡车尾箱,所述锁紧单元与所述固定单元连接;所述固定单元设置有固定块,所述锁紧单元可插入所述固定块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可折叠车厢盖结构简单,通过转轴单元实现盖板单元的180°自由转动,实现盖板单元的折叠;同时,锁紧单元通过与固定单元的连接,锁紧单元带动固定单元在所述盖板单元的下部移动,可实现固定单元与皮卡车尾箱的分离和/或连接,锁紧单元可插入固定块中,确保良好的锁紧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车厢盖,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皮卡车尾箱的车厢盖存在着结构复杂以及锁紧力不够的技术缺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车厢盖中,平铺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车厢盖中,平铺状态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车厢盖中,盖板单元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车厢盖中,转轴单元的第一种局部放大的爆炸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车厢盖中,转轴单元的第二种局部放大的爆炸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车厢盖中,转轴单元的第三种局部放大的爆炸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车厢盖中,转轴单元的第四种局部放大的其中一个爆炸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车厢盖中,转轴单元的第四种局部放大的另一个爆炸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车厢盖中,固定单元的第一种局部放大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车厢盖中,固定单元的固定块固定锁紧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车厢盖中,固定单元的第二种局部放大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车厢盖中,固定单元的第三种局部放大的示意图;

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车厢盖中,锁紧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盖板单元1、盖板主体11、侧杆12、端头13、转轴单元2、第一转轴21、第二转轴22、连接端头23、密封端头24、防水胶条25、加强杆26、连接接头27、第一合页28、第二合页29、铝轴210、卡槽31、滑块32、固定块33、前胶垫34、后胶垫35、螺纹杆36、锁紧单元4、钩子41、连接部42、连杆43、推杆44、手柄45、T型螺栓46以及弹簧47。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折叠车厢盖,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皮卡车尾箱的车厢盖存在着结构复杂以及锁紧力不够的技术缺陷。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更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车厢盖,进行具体地描述。

请参阅图1至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折叠车厢盖,包括:盖板单元1、转轴单元2、固定单元和锁紧单元4;相邻盖板单元1通过转轴单元2连接,盖板单元1的下方通过固定单元固定在皮卡车尾箱,锁紧单元4 与固定单元连接;固定单元设置有固定块33,锁紧单元4可插入固定块33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可折叠车厢盖结构简单,通过转轴单元2实现盖板单元1的180°自由转动,实现盖板单元1的折叠;同时,锁紧单元4通过与固定单元的连接,锁紧单元4带动固定单元在所述盖板单元1 的下部移动,可实现固定单元与皮卡车尾箱的分离和/或连接,锁紧单元4可插入固定块33中,确保良好的锁紧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车厢盖,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皮卡车尾箱的车厢盖存在着结构复杂以及锁紧力不够的技术缺陷。

进一步地优化技术方案,在确保盖板单元1可以与皮卡车尾箱紧密贴合不留缝隙,防止外界的雨水、泥土等进入皮卡车尾箱内部的基础上,同时兼顾以盖板单元1装配便捷,不会由于盖板单元1与皮卡车尾箱紧密贴合而难以安装或者安装时盖板单元1发生损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车厢盖中,盖板单元1包括:端头13、盖板主体11和侧杆12;盖板主体 11与皮卡车尾箱的连接处外周设置有侧杆12,盖板主体11与皮卡车尾箱顶角的连接处设置有端头13。在盖板主体11与皮卡车顶角的接触的顶角处设置有端头13,端头13可以在确保盖板单元1与皮卡车尾箱紧密贴合的基础上,同时兼顾以连接两个侧杆12的作用,使得盖板单元1结构更加稳定,最后,再将盖板主体11插入侧杆12中即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盖板单元1结构简单,装配便捷,同时与皮卡车尾箱之间紧密贴合无缝隙,有效确保外界的雨水、泥土等不会进入皮卡车尾箱内部。

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考虑到大部分用户的使用习惯以及使用需求,兼顾以盖板单元1打开方便,不会消耗太大的力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盖板单元1的数量为三个,三个盖板单元1分别为:第一盖板单元、第二盖板单元和第三盖板单元;第二盖板单元设置于第一盖板单元与第三盖板单元之间,第一盖板单元与皮卡车尾箱的车头处连接,第三盖板单元与皮卡车尾箱的车尾处连接。在消费者取出和/或放置小型物品时,只需打开第三盖板单元即可,用力较小;当取出和/或放置的物品体积较大时,可依次折叠起第三盖板单元和第二盖板单元,三块盖板单元1分次折起,单次折起时由于盖板单元1体积小、重量轻,折起时体力消耗小,折叠过程便捷。

在第三盖板单元卷起时,再将第二盖板单元卷起后,此时,由于转轴单元2的存在,为便于三个盖板单元1完全折叠,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车厢盖中,第一盖板单元的纵向宽度大于第三盖板单元和第二盖板单元的纵向宽度。上述结构设计,可有效地保证在折叠时,不会由于第一盖板单元折叠起来,由于转轴单元2的存在,与第二盖板单元不能完全折叠。更优选地技术方案可以是,第一盖板单元的纵向宽度大于第二盖板单元,第二盖板单元的纵向宽度大于第三盖板单元。

由于盖板单元1的数量为三个,因此,此时转轴单元2的数量为两个,将第一盖板单元与第二盖板单元之间的转轴单元2命名为第一转轴21单元2,将第二盖板单元与第三盖板单元之间的转轴单元2命名为第二转轴22单元2。同理,本领域技术人员都可以得出的是,第一转轴21单元2的纵向宽度大于第二转轴22单元2,此时,才可以防止当第一盖板单元和第二盖板单元折叠后,高度增加而无法完全折叠的情况发生。

此处请参阅图4,在确保转轴单元2良好的转动效果,有效确保转轴单元 2可以使得相邻盖板单元1顺利的转动后折叠;同时,还需兼顾转轴单元2连接稳定以及装配便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转轴单元2包括:第一转轴21、第二转轴22和连接端头23;第一转轴21设置于第二转轴 22的两侧,盖板单元1插入第一转轴21中,连接端头23分别与第一转轴21 和第二转轴22连接。相邻的盖板单元1插入两个不同的第一转轴21中,第二转轴22与上述的两个第一转轴21连接后,由转轴端头13将第一转轴21 和第二转轴22连接;上述转轴结构连接简便,装配效率高。

进一步地优化技术方案,此处请参阅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车厢盖中,转轴单元2还包括:加强杆26;加强杆26插入第一转轴 21中,加强杆26与连接端头23连接。此时,加强杆26插入第一转轴21后,再插入连接端头23中,可有效增加转轴单元2中,第一转轴21与第二转轴 22连接处的连接强度,有效延长转轴单元2的使用寿命。

为有效增强加强杆26与连接端头23处的连接强度,防止由于车辆颠簸等引起的震动导致的加强杆26脱落,此处可进一步参阅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转轴单元2还包括:连接接头27;连接接头27设置于加强杆26与连接端头23之间。连接接头27的两端分别与加强杆26和连接端头23连接,可确保加强杆26与连接端头23在剧烈震动时不发生脱落,确保了转轴单元2结构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转轴单元2还可以是另一种结构,此处请参阅图7和图8,转轴单元2包括:第一转轴21、第二转轴22、第一合页28、第二合页29、铝轴210和连接端头23;第一转轴21设置于第二转轴22的两侧,铝轴210嵌入第一合页28中,铝轴210伸出第一合页28的两端插入第二合页29中,连接端头23分别与第一转轴21还第二转轴22连接。在装配的过程中,将第一转轴21和第二转轴22对其后,依次将第二合页29、第一合页28和第二合页29装入第一转轴21和第二转轴22的空隙中,实现了第一转轴21和第二转轴22的连接固定;同时,由于第一合页28内嵌有伸出第一合页28的铝轴210,铝轴210可插入第二合页29中,即可实现第一合页28与第二合页29的连接固定,装配便捷,稳定性好。

进一步地优化技术方案,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为实现第一转轴21和第二转轴22的连接固定,同时在转轴单元2转动的过程中,第一转轴21和第二转轴22可以保持结构的稳定性并且确保转动的灵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车厢盖中,第二合页29为L形或T型。

为有效延长转轴单元2的使用寿命,防止雨水进入转轴单元2的内部腐蚀转轴单元2的各零部件;同时,防止外界的雨水泥土通过第一转轴21和第二转轴22的连接处缝隙进入皮卡车尾箱内部,造成皮卡车尾箱中货物的损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转轴单元2还包括:防水胶条25;防水胶条25设置于第一转轴21和第二转轴22的连接处。

为便于转轴单元2中,外界进入的水可以及时排出,而不会留在转轴单元2内部损坏转轴单元2的各零部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车厢盖中,连接端头23设置有腰孔。进入转轴单元2内部的水可以通过连接端头23的腰孔及时排出,防止水残留在转轴单元2的内部腐蚀零部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转轴单元2还包括:密封端头24;密封端头24插入第一转轴21的两端。密封端头24可以填补第一转轴21与皮卡车尾箱之间的空隙,整个可折叠车厢盖与皮卡车尾箱紧密贴合,更加美观;同时,还可以防止外界的雨水、泥水等通过第一转轴21与皮卡车尾箱的缝隙进入皮卡车尾箱内部或转轴单元2的内部。

此处请参阅图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车厢盖中,固定单元包括:连接片、卡槽31和滑块32;连接片安装于盖板单元1的下方,卡槽 31安装在连接片上,滑块32在卡槽31内滑动,固定块33固定在卡槽31内,滑块32可插入皮卡车尾箱的侧边翻起处;锁紧单元4与滑块32连接。此时,通过手部握持锁紧单元4后,通过手部用力,锁紧单元4带动滑块32在卡槽 31中运动,滑块32插入皮卡车尾箱的侧边翻起处后,固定单元将盖板单元1 固定在皮卡车尾箱处,然后,再将锁紧单元4的另一端固定在固定块33中,防止震动时,锁紧单元4松动带动滑块32发生位移;当解锁时,将锁紧单元 4首先从固定块33抠出,锁紧单元4带动滑块32发生位移,滑块32与皮卡车尾箱的侧边翻起处分离,盖板单元1不再被固定,此时,可将盖板单元1 卷起,取出和/或放置货物。

此处请参阅图1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固定单元包括:卡槽31、前胶垫34、后胶垫35和滑块32;卡槽31安装在盖板单元1的下方,前胶垫34和后胶垫35分别设置于卡槽31的前后两端,前胶垫34与皮卡车尾箱的侧边翻起处连接;锁紧单元4与滑块32连接。图11所提供的固定单元的结构,外观更加美观,滑动时更加平稳而不会损坏皮卡车尾箱的擦边翻起,同时锁紧时锁紧效果更好,受力均匀。

此处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车厢盖中,固定单元包括:卡槽31、螺纹杆和滑块32,滑块32为U型块;卡槽31安装在盖板单元1的下方,螺纹杆分别与卡槽31和皮卡车尾箱的侧边连接,U型块套在螺纹杆上;锁紧单元4与U型块连接。图12所提供的固定单元的结构,结构简单,滑动时阻力较小,用户体验好。

此处请参阅图10,以上三种固定单元的结构中,都是通过固定块33实现了锁紧单元4在锁紧后的固定,防止锁紧单元4在受到较大的震动时发生脱落。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可将固定块33的内侧面设置有若干螺旋纹,增大固定块33与锁紧单元4的摩擦力,优化固定块33的固定效果。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车厢盖中,锁紧单元 4包括:钩子41、连接部42、连杆43、推杆44、手柄45、T型螺栓46和弹簧47;T型螺栓46与滑块32连接,连杆43分别与连接部42、钩子41以及手柄45连接。锁紧单元4中,T型螺栓46插入连接部42中,连杆43与连接部42、钩子41通过铆钉连接,手柄45与连杆43通过螺栓锁紧。在锁紧过程中,钩子41通过向下搬动手柄45在连接的带动下,钩子41在连接部42 在竖直方向上移动,当钩子41到达锁紧位置时,向上按动手柄45往上的推杆44;此时,推杆44可在弹簧47的作用下滑入连接部42的定位孔中,实现锁死。当解锁时,向下按动手柄45上的推杆44,推杆44呼出连接部42上的定位孔,实现解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锁紧单元4具有自锁功能,锁紧效果好,有效防止手柄45发生松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折叠车厢盖,所述可折叠车厢盖包括:盖板单元、转轴单元、固定单元和锁紧单元;相邻所述盖板单元通过所述转轴单元连接,所述盖板单元的下方通过所述固定单元固定在皮卡车尾箱,所述锁紧单元与所述固定单元连接;所述固定单元设置有固定块,所述锁紧单元可插入所述固定块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可折叠车厢盖结构简单,通过转轴单元实现盖板单元的180°自由转动,实现盖板单元的折叠;同时,锁紧单元通过与固定单元的连接,锁紧单元带动固定单元在所述盖板单元的下部移动,可实现固定单元与皮卡车尾箱的分离和/或连接,锁紧单元可插入固定块中,确保良好的锁紧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车厢盖,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皮卡车尾箱的车厢盖存在着结构复杂以及锁紧力不够的技术缺陷。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