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隐藏式安全带的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21752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座椅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具有隐藏式安全带的座椅。



背景技术:

安全带是运用在设备上的安全件,乘坐飞机、汽车、大巴等交通工具,为保障安全所用的带子。”安全带”已成为驾驶员和乘员首要考虑的问题,也是汽车等最重要的性能之一。

目前,在汽车中,座椅的安全带通常是固定在汽车的车身,而且安全带的通常是设置在座椅的外部。这就不仅导致安全带会占据车内空间,而且还会使得使用者使用安全带并不方便,难以提高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中的问题,提供一种具有隐藏式安全带的座椅。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隐藏式安全带的座椅包括背靠后盖、背靠本体、装设于所述背靠本体的安全带、用于引导所述安全带延伸方向的导向器、及用于贮存和锁止所述安全带的卷收器,装设于所述背靠本体;所述背靠后盖盖设于所述背靠本体的背面,所述导向器和所述卷收器均夹设于所述背靠后盖和所述背靠本体之间;在装配时,所述安全带从所述卷收器内引出,并通过所述导向器从所述背靠后盖和所述背靠本体之间导向至所述背靠本体的前面。

优选地,所述背靠本体还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卷收器的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设有至少一个固定位,每一所述固定位用于固定一个所述卷收器。

优选地,所述背靠本体设有用于装设所述导向器的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的固定位置高于所述第一支架。

优选地,所述导向器可旋转地装设于第二支架。

优选地,所述导向器和所述引导孔分别设于所述背靠本体的相对两侧。

优选地,所述背靠本体相互配合形成有用于引导所述安全带的引导孔,且所述安全带在所述引导孔内的引出位置可调节;所述安全带从所述卷收器内引出,并通过所述导向器从所述引导孔延伸至所述背靠本体的前面。

优选地,所述引导孔是沿所述背靠本体的侧边方向延伸的条形孔,且所述条形孔的长度大于所述安全带的宽度。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在所述具有隐藏式安全带的座椅中,所述导向器和所述卷收器均夹设于所述背靠后盖和所述背靠本体之间,从而使得安全带从座椅的内部引出,并且将卷收器收容于座椅内部,不仅提高了车内空间的利用率,而且还可以方便使用者使用安全带,进而提高安全带的使用方便性;

2、在所述具有隐藏式安全带的座椅中,所述第一支架设有至少一个固定位,每一所述固定位用于固定一个所述卷收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设计选择一个或至少两个所述卷收器,从而使得所述座椅具有多种设计可能,满足客户的多少样化需求;

3、在所述具有隐藏式安全带的座椅中,所述第二支架的固定位置高于所述第一支架,可以保证所述导向器可以稳定地引导从所述卷收器内引出的安全带,提高所述座椅的使用稳定性和可靠性;

4、所述导向器可旋转地装设于第二支架,从而使得所述导向器可以根据所述安全带引出位置的改变而旋转一定角度,从而保证所述安全带引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避免安全带打结导致安全带卡死;

5、所述导向器和所述引导孔分别设于所述背靠本体的相对两侧,从而使得所述导向器和所述引导孔对应配合工作,从而使得安全带的拉出或收回稳定,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6、在所述具有隐藏式安全带的座椅中,在装配时,所述导向器引导所述安全带穿过所述引导孔,从而使得所述安全带延伸至所述背靠本体的前面,且所述安全带在所述引导孔内的引出位置可调节,从而使得使用者可以根据身高来调整所述安全带的引出位置;

7、所述引导孔是沿所述背靠本体的侧边方向延伸的条形孔,且所述条形孔的长度大于所述安全带的宽度,从而保证所述安全带可以在所述条形孔内移动以改变引出位置;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隐藏式安全带的座椅去除背靠后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隐藏式安全带的座椅包括背靠后盖(图未示)、背靠本体10、装设于所述背靠本体10的安全带(图未示)、用于引导所述安全带延伸方向的导向器20、及用于贮存和锁止所述安全带的卷收器(图未示)。所述导向器20和所述卷收器均装设于所述背靠本体1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背靠后盖盖设于所述背靠本体10的背面,并与所述背靠本体10相互配合形成用于引导所述安全带的引导孔101。而且,所述卷收器夹设于所述背靠后盖和所述背靠本体10之间,使得所述安全带也部分夹设于所述背靠后盖和所述背靠本体10之间。

而且,所述背靠本体10还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卷收器的第一支架11和用于装设所述导向器20的第二支架12。所述第二支架12和所述第一支架11均夹设于所述背靠后盖和所述背靠本体10之间;且所述第二支架12的固定位置高于所述第一支架11。可选择地,所述第一支架11整体为条形板,所述第一支架1水平地固定于所述背靠本体10,所述第二支架12位固定板,所述第二支架12固定于所述背靠本体10靠近顶部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11设有一个或者至少两个固定位111,这需要根据实际设计需要进行选择。其中,每一所述固定位111用于固定一个所述卷收器,且所述导向器20可旋转地装设于所述第二支架1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引导孔101是沿所述背靠本体10的侧边方向延伸的条形孔。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所述安全带引出的稳定性,所述卷收器、所述导向器20和所述安全带在所述引导孔101内的引出位置始终构成三角形结构。

在装配时,所述安全带从所述卷收器内引出,并通过所述导向器20改变所述安全带的延伸方向,从而使得所述导向器20引导所述安全带穿过所述引导孔101,进而使得所述安全带延伸至所述背靠本体10的前面。

在本实施例中,将所述卷收器隐藏于所述背靠后盖和所述背靠本体10之间,从而使得所述安全带从背靠内部引出至所述背靠前面;如此,可以避免安全带暴露在座椅外部,进而减少安全带占用的空间,且提高使用者使用安全带的方便性,提高用户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所述引导孔101是沿所述背靠本体10的侧边方向延伸的条形孔,从而使得所述安全带可以沿所述引导孔101来回移动,其优势在于:使用者可以根据身高来调整所述安全带的引出位置。

例如,如果使用者的身高较高,则使用者可以拉动所述安全带使其在所述引导孔101内移动,并使得所述安全带的引出位置位于所述引导孔101内的上端,从而使得所述安全带从较高的位置引导至所述背靠本体10的前面,以提高身高较高的使用者的用户体验;

如果使用者的身高较低,则使用者可以拉动所述安全带使其在所述引导孔101内移动,并使得所述安全带的引出位置位于所述引导孔101内的下端,从而使得所述安全带从较低的位置引导至所述背靠本体10的前面,以满足身高较低的使用者的要求。

应当理解,所述座椅还需要包括座垫(图未示)、安全带固定机构(图未示),例如:所述安全带固定机构包括带扣、锁舌、固定销和固定座等。其中,所述安全带固定机构用于系紧和解开座椅安全带,而且所述安全带固定机构可以固定于座垫,也可以固定于背靠,本使用信心对此不做限定。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