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低扁平比的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57356阅读:785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低扁平比的轮胎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低扁平比的轮胎。



背景技术:

超低扁平比的轮胎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轮胎断面非常低,在轮胎硫化时对硫化胶囊的尺寸要求非常苛刻,否则极易造成产品轮胎胎里窝气的情况,影响产品性能,在生产超低扁平比的轮胎时,由于缺少尺寸十分吻合的硫化胶囊,极易造成胎里窝气的情况,若要改善胎里窝气,常规方法是更换尺寸合适的胶囊,但市面上并无合适胶囊,只能联系胶囊厂家定制专用胶囊,但定制专用胶囊周期长,价格高,且定制胶囊只可用于特定规格,这直接的提高了轮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低扁平比的轮胎,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超低扁平比的轮胎,包括胎面、冠带层、第二束带层、第一束带层、第二层胎体、第一层胎体、内衬层,所述胎面由外向内依次设有冠带层、第二束带层、第一束带层、第二层胎体、第一层胎体、内衬层,胎面的截面呈拱形,所述内衬层与第一层胎体之间设有胶片,且胶片粘结在第一层胎体上,胶片与内衬层抵接,胶片位于内衬层的圆弧过渡处。

优选的,所述第二束带层及第一束带层均采用钢丝帘线与胶料延压覆胶制成,其角度为20°-30°。

优选的,所述轮胎的规格为225/35ZR20。

优选的,所述胶片采用天然胶、炭黑、防老剂、树脂制成,胶片具有形变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生产成本低;通过在内衬层与第一胎体层之间增加胶片,改变轮胎肩部的胶料分布情况,改善胎里弧线,使之更加平滑过渡,从而能充分与胶囊接触,有利于肩部气体排出,从而降低胎里窝气的情况,同时这样方法适用于多种规格的轮胎,宜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超低扁平比的轮胎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超低扁平比的轮胎的A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优化前超低扁平比的轮胎截面示意图。

图中:1、内衬层,2、胶片,3、第一层胎体,4、第二层胎体,5、第一束带层,6、第二束带层,7、胎面,8、冠带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阐述。

如图1-2所示,一种超低扁平比的轮胎,包括胎面7、冠带层8、第二束带层6、第一束带层5、第二层胎体4、第一层胎体3、内衬层1,所述胎面7由外向内依次设有冠带层8、第二束带层6、第一束带层5、第二层胎体4、第一层胎体3、内衬层1,第二束带层及第一束带层均采用钢丝帘线与胶料延压覆胶制成,其角度为20°-30°,胎面7的截面呈拱形,所述内衬层1与第一层胎体3之间设有胶片2,且胶片2粘结在第一层胎体3上,胶片2与内衬层1抵接,胶片2位于内衬层1的圆弧过渡处,胶片的形状可以根据轮胎的情况进行改变。

图3为优化前超低扁平比的轮胎截面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在第一胎体3裁断时,通过固定胶将胶片2粘结在第一胎体3的底部,使胶片2与内衬层1抵接,将第二胎体4贴合在第一胎体3上,第一束带层5、第二束带层6、冠带层8、胎面7依次贴合,完成后将轮胎进行硫化处理。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与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方式所进行的改变、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