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报警及定位功能的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29258发布日期:2018-08-08 09:05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的充电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带有报警及定位功能的充电桩。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指的是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的车辆。电动汽车对环境的污染相对于传统汽车较小,各地已经逐步推广电动汽车作为主要的出行交通工具。目前,电动汽车主要通过充电桩进行充电,现有的充电桩存在以下不足:不法分子容易在充电设备无人看管的情况下,剪断充电桩和充电枪之间的供电线,从而盗走充电枪,造成充电设备拥有者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带有报警及定位功能的充电桩。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报警及定位功能的充电桩,包括桩体、供电线和充电枪,所述桩体内设有供电电源,所述供电电源通过供电线向充电枪供电,所述充电枪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一端设有用于与供电线连接的进线口,所述壳体的另一端设有用于与外界的插座连接的插接头;所述壳体设有转动锁止件,所述壳体的表面设有用于装设转动锁止件的容设槽,所述转动锁止件包括转轴和转杆,所述容设槽设有一对轴孔,所述转轴贯穿轴杆并装设于轴孔内,所述转杆与容设槽之间间隔设置;所述转杆靠近插接头的一端设有卡扣块,所述转杆远离插接头的一端设有复位弹簧;还包括主控芯片、GPS/BDS定位模块、备用电源、接收模块和报警装置,所述接收模块和报警装置分别设置在桩体内,所述主控芯片、GPS/BDS定位模块和备用电源分别设置在充电枪内,所述接收模块的输出端与报警装置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GPS/BDS定位模块、供电线和备用电源分别与主控芯片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转杆远离插接头的一端设有防滑槽。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形状呈手枪状。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设有枪柄,所述枪柄的两侧均设有若干条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卡扣块的横截面积沿远离容设槽的方向逐渐减少。

进一步的,所述报警装置包括电阻R1、电阻R2、三极管Q1和报警指示灯L1,所述电阻R1的一端与供电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与报警指示灯L1的正极连接,所述报警指示灯L1的负极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与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接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供电电源的负极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报警装置还包括继电器K1、三极管Q2、电阻R3和发声器H,所述继电器K1控制部的一端与供电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继电器K1控制部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供电电源的负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与电阻R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与接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继电器K1的开关部的一端与发声器H的一端连接,所述继电器K1的开关部的另一端与供电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发声器H的另一端与供电电源的负极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当有不法分子盗走充电枪时,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及时发出警报,并向外发送定位信息,有利于拥有者根据定位信息抓取不法分子,增加找到充电枪的机率,达到防盗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模块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壳体;11-进线口;12-插接头;13-容设槽;14-枪柄;15-凹槽;16-轴孔;2-转动锁止件;21-转轴;22-转杆;23-卡扣块;24-防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一种带有报警及定位功能的充电桩,包括桩体、供电线和充电枪,所述桩体内设有供电电源,所述供电电源通过供电线向充电枪供电,所述充电枪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一端设有用于与供电线连接的进线口11,所述壳体1的另一端设有用于与外界的插座连接的插接头12;所述壳体1设有转动锁止件2,所述壳体1的表面设有用于装设转动锁止件2的容设槽13,所述转动锁止件2包括转轴21和转杆22,所述容设槽13设有一对轴孔16,所述转轴21贯穿轴杆并装设于轴孔16内,所述转杆22与容设槽13之间间隔设置;所述转杆22靠近插接头12的一端设有卡扣块23,所述转杆22远离插接头12的一端设有复位弹簧;还包括主控芯片、GPS/BDS定位模块、备用电源、接收模块和报警装置,所述接收模块和报警装置分别设置在桩体内,所述主控芯片、GPS/BDS定位模块和备用电源分别设置在充电枪内,所述接收模块的输出端与报警装置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GPS/BDS定位模块、供电线和备用电源分别与主控芯片电性连接。

实际应用时,拥有者按压转杆22远离插接头12的一端,所述复位弹簧(附图中未画出)受力压缩,所述转杆22以转轴21为轴并利用杆杠原理实施转动,使得转杆22靠近插接头12的一端翘起,使得卡扣块23上提。当拥有者将插接头12与外界的插座连接后松开转杆22,所述复位弹簧对转杆22有弹性作用,所述转杆22以转轴21为轴并利用杆杠原理实施转动,使得转杆22靠近插接头12的一端下压,使得卡扣块23下压并卡接在插座上。所述插座为电动汽车的充电插座。所述容设槽13与转杆22之间间隔设置,为转杆22在转动时提供避让空间,所述转动锁止件2设置在壳体1的表面,便于拆卸转轴21或者转杆22用于进行维护或者更换。

当正常使用时,供电电源通过供电线向主控芯片和GPS/BDS定位模块供电,所述GPS/BDS定位模块定时地向云端服务器发送充电枪的状态信息,拥有者通过接收手机短信或者通过APP登录云端服务器,可以查看当前充电枪的状态是否正常。

当不法分子剪断供电线并盗走充电枪时,所述备用电源开启并继续向主控芯片和GPS/BDS定位模块供电,主控芯片的A/D IO口检测到供电线的异常电压变化,并向GPS/BDS定位模块发送定位指令和报警指令,所述GPS/BDS定位模块通过GPS定位系统或者BDS定位系统确定充电枪当前的定位信息,并将定位信息和报警指令上传至云端服务器,拥有者通过APP登录云端服务器,即可获得充电枪当前的定位信息,对被盗的充电枪进行跟踪,有利于根据定位信息抓取不法分子,增加找到充电枪的机率,达到防盗的功能。同时,云端服务器将报警信息数据发送到充电桩的接收模块,所述接收模块向报警装置发出控制信号,使得报警装置发出警报,提醒拥有者当前充电枪被盗。另外,充电桩拥有者可随时通过APP查看充电桩位置信息,可在APP中设置充电枪的位置警戒报警范围,当充电枪被不法分子剪断盗走后,GPS/BDS定位模块通过GPS定位系统或者BDS定位系统进行定位信息比对,当充电枪超出警戒报警范围时,GPS/BDS定位模块向云端服务器发出报警信息,云端服务器将报警信息传递给APP,充电桩拥有者可以通过APP获得报警信息,并通过位置信息增加找到充电枪的机率,达到防盗的功能。所述GPS定位系统为全球定位系统,所述BDS定位系统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APP为普通的手机软件,也可以为普通的网页软件。

请参阅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转杆22远离插接头12的一端设有防滑槽24。所述防滑槽24便于拥有者进行按压操作,减少打滑。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的形状呈手枪状。这样便于拥有者握紧壳体1进行操作,符合人体工学,减少打滑。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设有枪柄14,所述枪柄14的两侧均设有若干条凹槽15。所述枪柄14用于为拥有者提供手握的位置,所述凹槽15用于增加拥有者手掌与枪柄14的接触面积,增大摩擦,减少打滑。

请参阅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扣块23的横截面积沿远离容设槽13的方向逐渐减少。这样提高卡扣块23卡接在插座上的稳固程度,避免脱落。

请参阅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报警装置包括电阻R1、电阻R2、三极管Q1和报警指示灯L1,所述电阻R1的一端与供电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与报警指示灯L1的正极连接,所述报警指示灯L1的负极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与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接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供电电源的负极连接。

具体地,所述电阻R1和电阻R2起到限流的作用。正常使用时,所述三极管Q1不导通,所述报警指示灯L1不发亮。充电枪被盗时,接收模块收到云端服务器发出报警信息数据,则通过输出端向三极管Q1发出导通信号,所述三极管Q1导通,所述报警指示灯L1通电发光,提醒拥有者充电枪被盗。拥有者可以通过留意报警指示灯L1的亮熄来判断充电枪的是否被盗,增强防盗的功能。

请参阅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报警装置还包括继电器K1、三极管Q2、电阻R3和发声器H,所述继电器K1控制部的一端与供电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继电器K1控制部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供电电源的负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与电阻R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与接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继电器K1的开关部的一端与发声器H的一端连接,所述继电器K1的开关部的另一端与供电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发声器H的另一端与供电电源的负极连接。

请参阅图3所示,所述继电器K1的开关部为S1。正常使用时,所述三极管Q2不导通,所述发声器H不响。充电枪被盗时,接收模块收到云端服务器发出报警信息数据,则通过输出端向三极管Q2发出导通信号,所述三极管Q2导通,所述发声器H通电鸣叫,提醒拥有者充电枪被盗。拥有者可以通过留意发声器H是否鸣叫来判断充电枪的是否被盗,增强防盗的功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是指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