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杯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11433发布日期:2018-06-05 20:57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汽车杯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杯托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车内各种人性化配置项目也越来越繁多,如驾乘人员在行驶中或长途旅行中需要自备一些药品、食物或喜爱的饮料等,因此会在汽车上设计一种用于置放杯子的汽车杯托装置,为车内乘员提供储物方便。但是,传统技术中的汽车杯托装置通常设置为开放式结构,当不放置杯子时会影响汽车内部的整体外形;而且,传统技术中的汽车杯托装置的容积固定,当容纳的杯子较小时,汽车在运动过程中存在颠簸震动,会使得杯子产生晃动甚至倒覆,从而导致杯子中的水或饮料洒出。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杯托装置,放置杯子时不容易晃动,而且外形美观大方。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杯托装置,包括杯体结构,设置于所述杯体结构上的活动盖板结构,以及与所述活动盖板结构连接的多连杆同步夹持机构;

所述杯体结构包括杯托主体,开设于所述杯托主体中的杯托腔体,开设于所述杯托主体一端、并与所述杯体腔体连通的开口端,以及形成于所述杯托主体另一端的封闭端;

所述活动盖板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杯体结构的开口端的盖板主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杯托腔体中的盖板夹持伸缩弹簧,所述盖板夹持伸缩弹簧一端与所述盖板主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封闭端对应;

所述多连杆同步夹持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封闭端、并与所述盖板主体对应的伸缩结构,与所述伸缩结构连接的联动杆,以及与所述联动杆连接的夹持连杆,所述夹持连杆铰接于所述杯托主体上。

通过在杯体结构的开口端设置活动盖板结构,不放置杯子的时候,所述活动盖板结构可以覆盖在杯体结构的开口端口处,使所述杯体结构形成封闭式结构,外形美观大方,不会影响汽车内部的整体外形。而且,通过在所述杯体结构上设置多连杆同步夹持机构,将杯子放置在所述杯体结构中时可以将杯子夹紧,避免杯子在汽车行驶过程中产生晃动,不会使杯子中的水或饮料洒出,安全可靠。

下面对进一步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进一步地,所述伸缩结构包括活动穿设于所述封闭端上、并与所述联动杆连接的伸缩轴,且所述伸缩轴端部与所述盖板主体对应;

以及套设于所述伸缩轴上、并位于所述杯托腔体内的夹持伸缩弹簧,所述夹持伸缩弹簧一端连接于所述伸缩轴、另一端与所述封闭端抵紧。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连杆包括铰接于所述杯托主体上的连杆主体,开设于所述连杆主体一端的滑动槽,以及突出设置于所述连杆主体另一端的夹持头;所述联动杆端部滑动设置于所述滑动槽中,所述夹持头面向所述杯托腔体中心。

进一步地,所述联动杆和所述夹持连杆均设置于所述杯托主体外,所述连杆主体的中部铰接于所述杯托主体外壁上;

所述杯托主体上开设有夹持孔,所述夹持头与所述夹持孔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多连杆同步夹持机构包括至少两根所述联动杆,每根所述联动杆均一端与所述伸缩轴连接、另一端与一根所述夹持连杆对应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多连杆同步夹持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杯托腔体中、并一端与所述盖板主体连接的夹持力调节弹簧,所述夹持力调节弹簧另一端与所述伸缩结构端部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杯体结构还包括开设于所述杯托主体内壁上的滑动槽,所述活动盖板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盖板主体上的摩擦块,所述摩擦块滑动设置于所述滑动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杯体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杯托主体内壁上的齿条;

所述活动盖板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盖板主体上的阻尼器,所述阻尼器包括连接于所述盖板主体上的阻尼安装座,以及设置于所述阻尼安装座上的阻尼齿轮,所述阻尼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杯托主体上的锁止结构;所述锁止结构包括铰接于所述杯托主体上的锁止杆,设置于所述锁止杆一端的锁止卡接头;

所述活动盖板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盖板主体上的锁止扣接头,所述锁止扣接头与所述锁止卡接头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锁止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杯托主体上的锁底座,安设于所述锁底座上的锁弹簧,所述锁止杆一端铰接于所述杯托主体外壁上,另一端设置于所述锁弹簧上,且所述锁止卡接头穿过所述锁底座伸入到所述杯托腔体内;

以及设置于所述锁止杆上的解锁按钮,所述杯托主体上开设有与所述解锁按钮对应的解锁孔。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突出的优点:

1、初始状态时,活动盖板结构与所述杯体结构端面平齐,放置杯子于所述活动盖板结构上并施力可使其往下运动一定距离后,所述锁止结构将活动盖板结构锁止,同时所述多连杆同步夹持机构收紧夹住杯子;取出杯子后,按压所述锁止结构的解锁按钮,所述活动盖板结构缓慢上升到与所述杯体结构端面平齐状态,比较美观;

2、独特的连杆式同步多连杆同步夹持机构,可适应夹持不同口径的杯子,还可解决现有不同步夹持机构夹持力不一致导致杯子偏置的问题,夹持效果更好;且不影响活动盖板结构的上下运动,杯托开启时,取出杯子,再次放入杯子时,夹持机构可往里缩,对杯子放置无影响;

3、关闭锁止活动盖板结构及杯子利用单点锁形式的锁止结构来实现,防止汽车颠簸时产生X\Y\Z向加速度使所述活动盖板结构将水杯弹出;

4、整个所述汽车杯托装置具备美观、可模块化等优点,适合布置在中高等车前后排副仪表板上,提升档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汽车杯托装置(闭合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汽车杯托装置(开启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汽车杯托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A-A截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的B-B截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C-C截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7的D-D截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7的G-G截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汽车杯托装置的联动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汽车杯托装置的夹持连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汽车杯托装置的杯体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汽车杯托装置的活动盖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汽车杯托装置的安装面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汽车杯托装置的装饰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杯体结构,110-杯托主体,112-面板安装座,113-紧固螺钉,114-夹持孔,120-滑动槽,130-齿条,140-锁底座,200-活动盖板结构,210-盖板主体,212-盖体本体,214-装饰凸起,216-插装孔,218-卡接座,219-锁止扣接头,220-阻尼器,230-摩擦块,240-盖板夹持伸缩弹簧,300-多连杆同步夹持机构,310-夹持力调节弹簧,320-伸缩轴,330-夹持伸缩弹簧,340-联动杆,342-连轴部,344-连接筒,346-联动分杆,350-夹持连杆,352-连杆主体,354-夹持头,356-滑动连接端,358-滑动槽,400-锁止结构,410-锁止杆,430-锁止卡接头,500-安装面板,510-面板主体,520-安装支脚,530-环卡孔,600-装饰圈,610-环主体,620-环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汽车杯托装置,包括杯体结构100,设置于所述杯体结构100上的活动盖板结构200,以及与所述活动盖板结构200连接的多连杆同步夹持机构300。通过在所述杯体结构100的开口处设置活动盖板结构200,不放置杯子的时候,所述活动盖板结构200可以覆盖在所述杯体结构100的开口处,使所述杯体结构100形成封闭式结构,外形美观大方,不会影响汽车内部的整体外形。而且,通过在所述杯体结构100上设置多连杆同步夹持机构300,将杯子放置在所述杯体结构100中时可以将杯子夹紧,避免杯子在汽车行驶过程中产生晃动,不会使杯子中的水或饮料洒出,安全可靠。

具体地,所述杯体结构100包括杯托主体110,开设于所述杯托主体110中的杯托腔体,开设于所述杯托主体110一端、并与所述杯体腔体连通的开口端,以及形成于所述杯托主体110另一端的封闭端。而且,所述活动盖板结构200包括设置于所述杯体结构100的开口端的盖板主体210,以及设置于所述杯托腔体中的盖板夹持伸缩弹簧240,所述盖板夹持伸缩弹簧240一端与所述盖板主体21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封闭端对应。在不放置杯子时,所述活动盖板结构200的盖板主体210在盖板夹持伸缩弹簧240的弹力作用下,与所述杯体结构100的杯托主体110的端面平齐,使所述杯体结构100形成封闭结构(如图4至图6所示),从而使得所述杯体腔体不外露,外形美观;在放置杯子于所述活动盖板结构200上时,所述盖板夹持伸缩弹簧240在杯子重力(以及外部压力)的作用下受到压缩,所述盖板主体210会下降到所述杯托腔体中(如图7至图10所示),可以对杯子进行收纳;在取出杯子后,所述活动盖板结构200在盖板夹持伸缩弹簧240的弹力作用下复位,重新与所述杯体结构100的端面平齐。

此外,所述多连杆同步夹持机构300包括设置于所述封闭端上、并与所述盖板主体210对应的伸缩结构,与所述伸缩结构连接的联动杆340,以及与所述联动杆340连接的夹持连杆350,所述夹持连杆350铰接于所述杯托主体110上。在放置杯子于所述活动盖板结构200的盖板主体210上时,所述盖板主体210受到压力向下移动,在此过程中所述盖板主体210会对所述伸缩结构进行压缩,从而触动与所述伸缩结构连接的联动杆340,而所述联动杆340就会带动所述夹持连杆350转动,从而使得所述夹持连杆350将杯子夹持住,就能够避免杯子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发生晃动。

进一步地,所述伸缩结构包括活动穿设于所述封闭端上、并与所述联动杆340连接的伸缩轴320,且所述伸缩轴320端部与所述盖板主体210对应。所述盖板主体210在受到杯子重力及其他外力作用下时,会在所述杯托腔体内向所述封闭端移动,从而会对设置于所述封闭端上的所述伸缩轴320进行压缩,而所述伸缩轴320在受到压力时会向所述杯托主体110外部移动,从而会同时带动所述联动杆340移动,所述联动杆340就会推动所述夹持连杆350转动,所述夹持连杆350就会将所述杯托主体110的杯托腔体中的杯子夹紧(如图8至图10所示)。此外,所述伸缩结构还包括套设于所述伸缩轴320上、并位于所述杯托腔体内的夹持伸缩弹簧330,所述夹持伸缩弹簧330一端连接于所述伸缩轴320、另一端与所述封闭端抵紧。通过设置所述夹持伸缩弹簧330,可以在将杯子从所述杯托主体110中取出时,所述伸缩轴320受到的压力消失后,就可使所述伸缩轴320在所述夹持伸缩弹簧330的作用下自动复位,从而使所述联动杆340及夹持连杆350自动复位,即可使所述夹持连杆350张开。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伸缩轴320的一端设置有直径较大的轴头部,所述轴头部位于所述杯托腔体中、并与所述盖板主体210正对。而且,通过设置直径较大的轴头部,一方面所述轴头部可以受到较大的压力,便于对所述伸缩轴320进行压缩;另一方面,直径较大的轴头部可以卡设在所述杯托腔体内,不会从所述封闭端掉出(封闭端上开设有供所述伸缩轴内外移动的伸缩孔);另一方面,直径较大的轴头部也便于将所述夹持伸缩弹簧330卡住,使所述夹持伸缩弹簧330不易与所述伸缩轴320脱离。此外,所述伸缩轴320上还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可限制所述伸缩轴320的移动距离,以限制所述夹持连杆350的转动角度。通过调整所述限位凸起的长度,就可以调整所述夹持连杆350的转动角度,从而可以调整所述多连杆同步夹持机构300夹持杯子的大小。

此外,如图12所示,所述夹持连杆350包括铰接于所述杯托主体110上的连杆主体352,设置于所述连杆主体352一端的滑动连接端356,以及突出设置于所述连杆主体另一端的夹持头354;所述滑动连接端356上开设有滑动槽358,所述联动杆340端部滑动设置于所述滑动槽358中,而所述夹持头354面向所述杯托腔体中心。当所述伸缩轴340在受到压力伸缩移动时,会带到与所述伸缩轴340连接的联动杆340一起移动,此时所述联动杆340的端部会在所述滑动槽358中滑动,并拉动所述连杆主体352转动,从而使得所述夹持头354向靠近所述杯托腔体中心的位置移动,可以将位于所述杯托腔体中的杯子夹持住。而且,所述夹持连杆350还可以包括设置于所述夹持头354上的柔性垫,使得在所述夹持头354夹持杯子的时候,所述柔性垫与杯子接触,不会损坏杯子表面。

此外,所述多连杆同步夹持机构300包括至少两根所述联动杆340,每根所述联动杆340均一端与所述伸缩轴320连接、另一端与一根所述夹持连杆350对应连接。通过设置至少两根所述联动杆340,就可以连接至少两根所述夹持连杆350,从而可以从至少两个位置对位于所述杯托主体110中的杯子进行夹持,使得对杯子的夹持更加稳定可靠。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可以设置三根所述联动杆340,每根所述联动杆340对应连接一根所述夹持连杆350,即总共连接设置有三根所述夹持连杆350,可以从三个方向对杯子进行夹持。而且,三根所述联动杆340设置为一体,形成总联杆结构。所述总联杆结构包括位于中心的圆形连轴部342,以及突出设置于所述连轴部342周围的三根联动分杆346,每根所述联动分杆346的端部对应连接于一根所述夹持连杆350的滑动槽358中。而且,三根所述联动分杆346均匀设置于所述连轴部342的周围(相邻的两个所述联动分杆346之间的夹角为120°),从而也使得三根所述夹持连杆350也均匀分布于所述杯托主体110的周围(相邻的两个所述夹持连杆350之间的夹角也为120°)。而且,为了方便与所述伸缩轴320连接,所述连轴部342一侧还突出设置有连接筒344,所述连接筒344上开设有连轴孔,所述伸缩轴320上也设置有与所述连轴孔对应的连接孔,可通过连接销将所述连接筒344与伸缩轴320连接起来(连接销穿过所述连轴孔和连接孔)。此外,也可以均匀设置更多根的所述联动杆340和夹持连杆350,多根所述联动杆340可以设置为一体,也可以分开设置。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联动杆340和所述夹持连杆350均设置于所述杯托主体110外,此时所述联动杆340连接于所述伸缩轴320的底端(指远离所述活动盖板结构200的一端),所述连杆主体352的中部铰接于所述杯托主体110外壁上。通过将所述联动杆340和夹持连杆350均设置在所述杯托主体110外侧,可以减小所述杯托主体110的体积,同时还便于设置二者的位置,避免发生结构干涉。而且,如图13所示,所述杯托主体110上部开设有夹持孔114,所述夹持头354与所述夹持孔114对应。这样,在所述夹持连杆350在联动杆340的带动下发生转动时,所述夹持连杆350的夹持头354可以通过所述夹持孔114伸入到所述杯托主体110的杯托腔体中,便于将所述杯托腔体中的杯子夹持住。此外,所述杯托主体110外壁下部还设有铰接座116,所述夹持连杆350的连杆主体352连接于所述铰接座116上。此外,所述联动杆340和夹持连杆350也可以均设置在所述杯托主体110内侧,此时所述联动杆340连接于所述伸缩轴320的顶端(指靠近所述活动盖板结构200的一端),而所述夹持连杆350的连杆主体352铰接于所述杯托主体110的内壁面上。

此外,所述多连杆同步夹持机构30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杯托腔体中、并一端与所述盖板主体210连接的夹持力调节弹簧310,所述夹持力调节弹簧310另一端与所述伸缩结构的伸缩轴320的顶端对应。通过设置所述夹持力调节弹簧310,可以调节所述盖板主体210与所述伸缩结构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调节所述伸缩结构的移动距离,从而可以调节所述夹持连杆350的转动角度,从而可以调节所述夹持连杆350夹持的杯子大小。

此外,如图13所示,所述杯体结构100还包括开设于所述杯托主体110内壁上的滑动槽120;而如图3所示,所述活动盖板结构20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盖板主体210上的摩擦块230,所述摩擦块230滑动设置于所述滑动槽120中。通过在所述杯托主体110内侧设置与所述杯托腔体连通的滑动槽120,并在所述盖板主体210上设置摩擦块230,可以使所述活动盖板结构200在所述杯托腔体中沿着所述滑动槽120上下移动,移动过程中所述摩擦块230还与所述杯托主体110的内壁面摩擦,从而可以对所述盖板主体210进行限位和限速,使所述活动盖板结构200移动稳定可靠。此外,为了使所述活动盖板结构200受力均衡,可以在所述杯托主体110的内侧均匀设置多个所述滑动槽120,所述活动盖板结构200上也对应设置多个摩擦块230。此外,所述摩擦块230可设置为柔性结构,不易损坏所述杯托主体110。

进一步地,如图13所示,所述杯体结构10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杯托主体110内壁上的齿条130;而如图3所示,所述活动盖板结构20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盖板主体210上的阻尼器220,所述阻尼器220包括连接于所述盖板主体210上的阻尼安装座,以及设置于所述阻尼安装座上的阻尼齿轮,所述阻尼齿轮与所述齿条130啮合。通过在所述杯托主体110内壁上竖直设置齿条130,并在所述盖板主体210上设置具有阻尼齿轮的阻尼器220,可以使得所述活动盖板结构200在所述杯托腔体中上下移动时,所述阻尼齿轮在所述齿条130上转动移动,可以进一步对所述活动盖板结构200进行限位,避免所述活动盖板结构200移动速度过快而使杯子产生不稳。此外,所述齿条130可以直接设置在所述杯托主体110的内壁面上,也可以设置在所述滑动槽358中,并且所述齿条130还可以设置在所述滑动槽358的侧面。此外,为了使所述活动盖板结构200受力均衡,可以在所述杯托主体110的内侧均匀设置多个所述齿条130,所述活动盖板结构200上也对应设置多个所述阻尼器220。

此外,如图14所示,所述盖板主体210包括圆形的盖体本体212,设置于所述盖板本体212上的柔性的装饰凸起214,所述装饰凸起214不仅可以起到装饰作用,还可以对杯子底部进行承托。此外,所述盖板主体21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盖体本体212周侧的卡接座218,所述阻尼器220的阻尼安装座可以卡接于所述卡接座218上,这样可以方便地拆装所述阻尼器220于所述盖板结构210上。此外,所述盖板主体21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盖体杯托212周侧的插装孔216,所述摩擦块230可以插接于所述插装孔216中,这样也便于所述摩擦块230的拆装。通过在所述盖板主体210上设置所述卡接座218和插装孔216,便于单独设置所述阻尼器220和摩擦块230。此外,所述盖体本体212的下端可设置为开口结构,便于将所述夹持力调节弹簧310及盖板夹持伸缩弹簧240固定设置于所述开口结构中。

此外,如图3所示,所述汽车杯托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杯托主体110上的锁止结构400,所述锁止结构400与所述活动盖板结构200对应配合。当所述活动盖板结构200移动到一定位置时,可通过所述锁止结构400将所述活动盖板结构200锁定,避免所述活动盖板结构200在弹力作用下发生移动,而导致放置于所述活动盖板结构200上的杯子发生移位。而且,所述锁止结构400包括铰接于所述杯托主体110上的锁止杆410,设置于所述锁止杆410一端的锁止卡接头430。而所述活动盖板结构20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盖板主体210上的锁止扣接头219(如图14所示),所述锁止扣接头219与所述锁止卡接头430对应。所述活动盖板结构200移动到所述锁止结构400的锁止卡接头430位置时,所述盖板主体210上的锁止扣接头219与所述锁止卡接头430扣接,从而将所述活动盖板结构200锁住。而且,所述锁止卡接头430设置于所述杯托主体110的底部,当所述活动盖板结构200移动到所述杯托主体110的底部时可将其锁住。

而且,所述锁止结构40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杯托主体110上的锁底座140(如图3所示),安设于所述锁底座140上的锁弹簧420,所述锁止杆410一端铰接于所述杯托主体110外壁上,另一端设置于所述锁弹簧420上,且所述锁止卡接头430穿过所述锁底座140伸入到所述杯托腔体内。所述锁弹簧420对所述锁止卡接头430进行弹性固定,使所述锁止卡接头430一直保持伸入所述杯托腔体的状态,当所述活动盖板结构200运动到所述锁止卡接头430的位置时,所述锁止卡接头430便可与所述锁止扣接头219扣接(如图9所示)。此外,所述锁止结构40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锁止杆410上的解锁按钮,所述杯托主体110上开设有与所述解锁按钮对应的解锁孔。在正常情况下,所述解锁按钮会通过所述解锁孔突出于所述杯托腔体内,通过在所述杯托腔体内按压所述解锁按钮,会将所述锁止杆410向外侧推动,从而将所述锁止卡接头430向外侧推动,使所述锁止卡接头430与锁止扣接头219分离,从而解除对所述活动盖板结构200的锁定,所述活动盖板结构200就可以自动复位;松开所述解锁按钮后,所述锁止卡接头430和锁止杆410在所述锁弹簧430的作用下复位。

此外,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汽车杯托装置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杯体结构100的杯托主体110的开口端的安装面板500,在不放置杯子时,所述活动盖板结构200与所述安装面板500平齐。具体地,如图15所示,所述安装面板500包括设置为圆环状的面板主体510,所述面板主体510设置于所述杯托主体110的开口端端面上。所述杯体结构100一般是安设在物体内部的,而所述面板主体510可以固定在物体表面。而且,所述面板主体510的外径较大,使得所述面板主体510的周侧均突出于所述杯托主体110的周侧,这样不仅便于对整个结构进行固定定位,还能对内部结构进行遮挡,同时外形也很美观。此外,所述安装面板50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面板主体510下的多个安装支脚520,而所述杯托主体110的外壁上对应突出设置有多个面板安装座112(如图15所示),所述安装面板500通过所述安装支脚520安装固定于所述面板安装座112上,从而将所述安装面板500固定在所述杯体结构100上。所述安装面板500还可通过紧固螺钉113与所述面板安装座112固定连接从而使安装面板500与杯托主体110之间连接稳固。

此外,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汽车杯托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面板500上的装饰圈600,所述装饰圈600位于所述安装面板500和活动盖板结构200之间,用于盖住所述安装面板500与活动盖板结构200之间的缝隙,使整体结构看起来更加美观。具体地,如图16所示,所述装饰圈600包括环主体610,以及环设于所述环主体610下的多个环卡扣620。而所述安装面板500的面板主体510的内环侧上开设有多个环卡孔530(如图15所示),所述环卡扣620卡设于所述环卡孔530中,从而将所述装饰圈600固定在所述安装面板500上。此外,所述装饰圈600可设置为柔性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所述汽车杯托装置,在初始状态时,活动盖板结构与所述杯体结构端面平齐,放置杯子于所述活动盖板结构上并施力可使其往下运动一定距离后,所述锁止结构将活动盖板结构锁止,同时所述多连杆同步夹持机构收紧夹住杯子;取出杯子后,按压所述锁止结构的解锁按钮,所述活动盖板结构缓慢上升到与所述杯体结构端面平齐状态,比较美观;独特的连杆式同步多连杆同步夹持机构,可适应夹持不同口径的杯子,还可解决现有不同步夹持机构夹持力不一致导致杯子偏置的问题,夹持效果更好;且不影响活动盖板结构的上下运动,杯托开启时,取出杯子,再次放入杯子时,夹持机构可往里缩,对杯子放置无影响;关闭锁止活动盖板结构及杯子利用单点锁形式的锁止结构来实现,防止汽车颠簸时产生X\Y\Z向加速度使所述活动盖板结构将水杯弹出;整个所述汽车杯托装置具备美观、可模块化等优点,适合布置在中高等车前后排副仪表板上,提升档次。此外,所述汽车杯托装置除了应用于汽车上外,也可以应用于商店、旅馆、火车等等地方。

此外,还需要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术语“下”、“上”、“前”、“后”、“左”、“右”、“内”、“外”、“顶”、“底”、“一侧”、“另一侧”、“一端”、“另一端”、等所指示的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第一”、“第二”等术语,是为了区分不同的结构部件。这些术语仅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