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车雷达探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29178发布日期:2018-07-13 17:48阅读:55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倒车雷达,尤其涉及了一种倒车雷达探头。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倒车雷达探头安装在保险杆上,安装时需拆卸保险杆才能安装,安装不易,不同的车型需要更换新的用于安装探头的固定装置,较为麻烦,且探头安装在车体外,而现有的探头为了保证密封性,一般是采用填充胶的方式来实现密封,成本较高,且生产效率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安装探头不便、且要保证密封性的成本较高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安装方便、保证密封性的成本较低的倒车雷达探头。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倒车雷达探头,包括壳体、垫圈、盖体、传感器,垫圈外表面具有齿纹,传感器嵌入壳体内前部并通过垫圈密封传感器与壳体内部,壳体外表面设有外齿纹,盖体上设有一对沿轴向延伸的夹紧壁,夹紧壁内表面设有与外齿纹配合的内齿纹,壳体沿着夹紧壁内逐齿插入。

作为优选,传感器后端设有探针,壳体内位于壳体内前部和壳体内后部之间设有隔板,隔板上设有复数个孔,探针穿过孔,孔内填充发泡胶,通过发泡胶密封壳体内后部的空间。

作为优选,壳体前端外表面还设有两个具体弹性的卡部,盖体前端设有沿径向延伸的止部,卡部与止部配合将保险杆夹紧。

作为优选,盖体上位于止部下方均布有至少一个具有弹性的凸部。

作为优选,还包括电路板和后盖,电路板设置在壳体内后部并通过后盖密封。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壳体采用垫圈来密封壳体,密封性好,且成本较低。另外隔板上的孔填充发泡胶,进一步保证电路板所在空间的密封性,隔绝了液体进入的可能性,只需填充孔,成本较低。设置盖体,盖体与壳体配合来安装探头,安装时无需拆下保险杆,且不同型号的车型均只需要盖体和壳体配合安装,操作简单方便。结构简单,成本低,方便管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爆炸图。

图2是图1的隔板的结构图。

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其中1—壳体、2—垫圈、3—盖体、4—传感器、5—电路板、6—后盖、7—齿纹、8—隔板、9—孔、10—外齿纹、11—卡部、12—夹紧壁、13—内齿纹、14—止部、15—凸部、16—保险杆、17—安装孔、18—定位槽、19—环形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

倒车雷达探头,如图1至图2所示,探头安装在汽车的保险杆16上的安装孔17内,包括壳体1、垫圈2、盖体3、传感器4、电路板5、后盖6。

壳体1为绝缘材料制成,例如采用尼龙材料制成,壳体1内为中空,壳体1内前部用于安装传感器4,壳体1内后部用于安装电路板5。垫圈2内外表面均设有齿纹7,垫圈2内具有沿轴向设置的通孔,壳体1内前部具有齿纹7,传感器4外表面具有齿纹7,垫圈2嵌入壳体1内前部,传感器4嵌入垫圈2的通孔内,齿纹7可被压缩,垫圈2用于密封传感器4与壳体1之间,且齿纹7的设置可使传感器4牢牢安装在壳体1内。后盖6与壳体1之间焊接在一起围成一密闭空间,后盖6与壳体1之间也可通过螺纹锁紧。传感器4后端前后延伸出探针,探针与电路板5电连接。壳体1内位于壳体1内前部和壳体1内后部之间设有隔板8,隔板8上设有复数个孔9,探针穿过孔9,孔9内填充发泡胶,通过发泡胶密封壳体1内后部的空间。

壳体1外表面设有外齿纹10,壳体1前端外表面还设有两个具体弹性的卡部11。在壳体1安装在盖体3内后,卡部11与保险杆16相抵,卡部11受到保险杆16的挤压而发生弹性形变,从而与盖体3的止部14一起将保险杆16夹紧,起到良好的固定作用。

盖体3上设有一对沿轴向延伸的夹紧壁12,夹紧壁12内表面设有与外齿纹10配合的内齿纹13。盖体3前端设有沿径向延伸的止部14,夹紧壁12从保险杆16的安装孔17插入,且止部14后端与保险杆16相抵。壳体1沿着夹紧壁12内逐齿插入,插入时夹紧壁12会稍微扩展,在壳体1完全充满盖体3的内部空间时,内齿纹13、外齿纹10完全吻合,从而壳体1与盖体3紧密扣合。

盖体3上位于止部14下方均布有至少一个具有弹性的凸部15,保险杆16上位于安装孔17的边缘设有与凸部15配合的定位槽18,安装孔17内壁设有沿径向内凹的环形卡槽19,环形卡槽19与定位槽18相通,盖体3插入安装孔17内后旋转一定的角度,同时凸部15从定位槽18嵌入并旋转至环形卡槽19内,凸起与环形卡槽19过盈配合,此时盖体3与保险杆16相对固定。凸起的设置可方便在将盖体3安装在安装孔17内时盖体3不会转动,因此可再便于安装壳体1,不会因安装孔17孔径较大时,盖体3与安装孔17之间会松动,造成安装壳体1不易。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