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用卡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79981发布日期:2018-08-14 19:24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用卡扣。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用来固定汽车装饰板的塑料卡扣,通常使用一种圆头塑料卡扣,通过一圆形塑料片卡住汽车装饰板,卡扣的另一端卡进车体的钣金孔内,在安装时,工人需用力将装饰板拍进车体内,配工序复杂,生产效率低,而且不能拆装,连接方式复杂。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汽车用卡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用卡扣,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汽车用卡扣,包括卡扣基座、连接柱和卡扣部,所述卡扣基座呈圆形,所述卡扣部呈圆锥体状,所述卡扣基座的中心竖直地与所述连接柱的一端相连,所述连接柱的另一端上连接有端盖,所述端盖的外周设置有边沿,所述边沿呈伞状结构,其弧形开口指向所述卡扣部,所述卡扣部的中心竖直地设置有插入片,所述插入片的一端与所述边沿固定相连,所述插入片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互相对称的弹性片,所述卡扣部上横向设置有连接板,两个所述弹性片与所述插入片通过连接板相连接,所述弹性片的底部固定连接于所述边沿的顶部,所述弹性片上开设有空槽。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片的底部设置有弹性舌片。

进一步地,所述卡扣基座与所述端盖之间形成有卡槽。

进一步地,所述卡扣基座、连接柱和卡扣部为一体注塑成型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边沿的外周设置有密封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种汽车用卡扣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使用时,先将卡扣基座装在汽车的卡扣座内,再把卡扣部与对应的装配件进行装配,当卡扣部与该装配件的孔位对偏时,可以向四周任意方向调整卡扣基座的位置,从而满足卡扣部与装配件的装配要求,其结构设计巧妙,另外连接柱的另一端上连接有端盖,端盖的外周设置有边沿,边沿呈伞状结构,其弧形开口指向卡扣部,这样的结构使得所述边沿可以向下有一定角度的倾斜,以保证卡接的紧密性,同时,为了保持所述边沿的韧性,使得套接密封垫变得容易简单,密封垫能够有效起到防水的作用,弹性片上开设有空槽,采用这种的方式,使得卡扣部适用性更强,更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用卡扣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用卡扣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用卡扣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卡扣基座;2、连接柱;3、卡扣部;4、端盖;5、边沿;6、插入片;7、弹性片;8、连接板;9、空槽;10、弹性舌片;11、卡槽;12、密封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一种汽车用卡扣,包括卡扣基座1、连接柱2和卡扣部3,所述卡扣基座1呈圆形,所述卡扣部3呈圆锥体状,所述卡扣基座1的中心竖直地与所述连接柱2的一端相连,所述连接柱2的另一端上连接有端盖4,所述端盖4的外周设置有边沿5,所述边沿5呈伞状结构,其弧形开口指向所述卡扣部3,所述卡扣部3的中心竖直地设置有插入片6,所述插入片6的一端与所述边沿5固定相连,所述插入片6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互相对称的弹性片7,所述卡扣部3上横向设置有连接板8,两个所述弹性片7与所述插入片6通过连接板8相连接,所述弹性片7的底部固定连接于所述边沿5的顶部,所述弹性片7上开设有空槽9。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片7的底部设置有弹性舌片10,安装到钣金孔时变形,容易装配,可以多次使用。

进一步地,所述卡扣基座1与所述端盖4之间形成有卡槽11,卡槽11用于固定汽车钣金部件。

进一步地,所述卡扣基座1、连接柱2和卡扣部3为一体注塑成型结构,便于加工,也可采用3D打印的方式进行加工。

进一步地,所述边沿5的外周设置有密封垫12,密封垫12是为了防水。

在使用时,先将卡扣基座1装在汽车的卡扣座内,再把卡扣部3与对应的装配件进行装配,当卡扣部3与该装配件的孔位对偏时,可以向四周任意方向调整卡扣基座1的位置,从而满足卡扣部3与装配件的装配要求,其结构设计巧妙,另外连接柱2的另一端上连接有端盖4,端盖4的外周设置有边沿5,边沿5呈伞状结构,其弧形开口指向卡扣部3,这样的结构使得所述边沿5可以向下有一定角度的倾斜,以保证卡接的紧密性,同时,为了保持所述边沿5的韧性,使得套接密封垫变得容易简单,所述卡扣部3上横向设置有连接板8,两个所述弹性片7与所述插入片6通过连接板8相连接,弹性片7的底部固定连接于边沿5的顶部,弹性片7上开设有空槽9,采用这种的方式,使得卡扣部3适用性更强,更易于推广。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