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顶气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90512发布日期:2018-08-29 00:46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根据35 U.S.C.§119(a)要求于2016年12月12日向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申请号为10-2016-0168992的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一种车顶气囊装置,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能够防止车顶气囊垫的宽度方向两侧在车顶气囊垫的初始展开阶段不对称地展开的车顶气囊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车辆承载司乘人员。为了驾驶员或乘客的安全,在车辆中安装气囊装置。车顶气囊装置安装在位于车辆顶部的全景天窗上。车顶气囊垫以折叠状态安装在中柱的一侧。中柱安装成在宽度方向上跨过全景天窗以抑制全景天窗在车辆翻车时受到破坏。中柱应按照安全规定进行安装。这种车顶气囊装置在车辆翻车时膨胀并展开,从而防止驾驶员或乘客受伤或跌落出来。

然而,在常规技术中,由于车顶气囊垫的扩散器相对于车顶气囊垫的宽度方向以非对称结构形成,所以气体在车顶气囊垫的初始展开阶段被不对称地注入到车顶气囊垫的两侧上。因此,由于在车顶气囊垫的初始展开阶段,车顶气囊垫不对称地展开到两侧,所以可能存在车顶气囊垫的前端没有展开到全景天窗的端部的情况。

本公开的背景技术在公开号为2003-0063738(公开于2003年7月31日,且发明名称为“汽车的车顶气囊”)的韩国未审查专利中进行了公开。



技术实现要素:

多个实施例涉及一种能够防止车顶气囊垫的宽度方向两侧在车顶气囊垫的初始展开阶段不对称地展开的车顶气囊装置。

在实施例中,车顶气囊装置可以包括:车顶气囊垫,其以折叠状态设置在全景天窗中并且随从充气机供给气体而膨胀并展开;和扩散器,其设置在所述车顶气囊垫中并且当所述车顶气囊垫膨胀时引导所述车顶气囊垫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展开。

所述扩散器可以包括:分隔壁部件,其设置在车辆后侧以阻止从所述充气机供给的气体流向所述车辆后侧;和气体排放部件,其与所述分隔壁部件的两侧连接,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并形成气体的流路。

所述扩散器可以形成为使得所述分隔壁部件和所述气体排放部件限定“T”形状。

所述气体排放部件可以形成为相对于所述分隔壁部件在朝向车辆后侧倾斜的方向上延伸。

所述车顶气囊垫可以包括:前部展开部件,其中设置有所述扩散器,并且通过所述充气机供给的气体膨胀并展开;和尾部展开部件,其与所述前部展开部件连接,并且从所述前部展开部件以一段时间间隔膨胀并展开。

所述前部展开部件可以包括:第一腔室部分,其中设置有所述扩散器,并且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展开;第二腔室部分,其与所述第一腔室部分连接并从所述第一腔室部分朝向车辆后侧展开;第三腔室部分,其与所述第二腔室部分连接,从所述第二腔室部分朝向车辆前侧展开并且设置在所述第二腔室部分内;和第四腔室部分,其与所述第三腔室部分连接,从所述第三腔室部分朝向车辆后侧展开并且设置在所述第三腔室部分内。

在所述车顶气囊垫中可以形成有将所述第一腔室部分、所述第二腔室部分和所述第三腔室部分彼此分隔开的第一接缝部分。

所述第一接缝部分可以形成为“U”形状;所述第一接缝部分的中心部分可以平行于所述分隔壁部件而设置;以及从所述第一接缝部分的中心部分弯曲延伸的两端可以将所述第二腔室部分和所述第三腔室部分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分隔成内侧和外侧。

第二接缝部分可以以所述第二腔室部分和所述第三腔室部分的气体流动方向彼此相反的方式形成于所述车顶气囊垫中。

所述第二接缝部分中的每个可以形成为“L”形状;所述第二接缝部分的一端可以平行于车辆的宽度方向而设置,并且限制所述第二腔室部分的向后展开;以及所述第二接缝部分的另一端可以平行于车辆的长度方向而设置,并且引导所述第三腔室部分的向前展开。

所述尾部展开部件可以包括:第五腔室部分,其与所述第四腔室部分连接并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从所述第四腔室部分展开;第六腔室部分,其与所述第五腔室部分连接并从所述第五腔室部分朝向车辆后侧展开;第七腔室部分,其与所述第六腔室部分连接,在与所述第五腔室部分的展开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从所述第六腔室部分展开并且平行于所述第五腔室部分而设置;和第八腔室部分,其与所述第七腔室部分连接,朝向车辆前侧展开并且设置在所述第六腔室部分内。

所述第八腔室部分可以具有多个从所述第七腔室部分分支并且朝向车辆前侧展开的部分。

在所述尾部展开部分中可以形成有第三接缝部分,以限制所述尾部展开部分的膨胀厚度。

所述第三接缝部分可以形成为“E”形状,以引导所述第四腔室部分的气体排放路线并分隔所述第六腔室部分和所述第八腔室部分。

根据实施例,在车顶气囊垫的初始展开阶段,由于扩散器不对称地向车顶气囊垫的宽度方向两侧注入气体,所以车顶气囊垫的宽度方向两侧可以对称地展开。因此,由于防止了车顶气囊垫不对称地膨胀并展开,所以可以防止车顶气囊垫由于被中柱卡住而不展开。

此外,根据实施例,当气体从第二腔室部分流动到第三腔室部分时,前部展开部件的纵向展开暂时停止,同时气体的流动方向相反地改变。因此,由于前部展开部件的宽度方向中心部分在前部展开部件的前端到达中柱后膨胀,所以可以防止前部展开部件的前端由于被中柱卡住而不展开。

进一步,根据实施例,由于第三接缝部分限制了尾部展开部分的膨胀厚度,所以第三接缝部分可以有助于减小车顶气囊垫的气体容纳量。因此,车顶气囊垫可以通过气体坚固地膨胀开来。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车顶气囊装置在全景天窗上的安装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车顶气囊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车顶气囊装置的车顶气囊垫的展开状态的平面图。

图4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车顶气囊装置中的扩散器的平面图。

图5A至图5F是示出了车顶气囊垫在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车顶气囊装置中的展开过程的展开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通过实施例的各种示例参照附图来对车顶气囊装置进行描述。

应注意,附图并不按照精确比例绘制,并且仅为了方便和清楚描述起见,可以在线条粗细或部件尺寸上进行夸大。此外,本文中使用的术语是通过考虑本实用新型的功能来定义的,并且可以根据用户或操作者的习惯或意图进行改变。因此,应根据本文所述的整体披露对术语进行定义。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车顶气囊装置在全景天窗上的安装状态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车顶气囊装置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车顶气囊装置的车顶气囊垫的展开状态的平面图。图4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车顶气囊装置中的扩散器的平面图。

参见图1至图4,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车顶气囊装置包括车顶气囊垫120和扩散器150。

全景天窗10安装在车辆的车顶上,中柱13安装为在宽度方向上跨过全景天窗10。车顶气囊装置安装在全景天窗10上。充气机110安装在全景天窗10的一端。引导部件105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安装在全景天窗10的两侧上。作为引导部件105,可以应用在中柱13的两侧上彼此平行设置的线。

车顶气囊垫120与充气机110连接,并且以折叠状态设置在全景天窗10的一端处。折叠状态下的车顶气囊垫120以其被罩子120a包围的形状安装在中柱13的一侧上。

车顶气囊垫120折叠成之字形,罩子120a安装为包围折叠状态下的车顶气囊垫120。车顶气囊垫120通过从充气机110供给的气体而膨胀。

多个连接片101安装在车顶气囊垫120的两侧上。多个连接片101可移动地安装在引导部件105上。在车顶气囊垫120以折叠状态设置在全景天窗10的一端的情况下,多个连接片101在引导部件105上重叠成一排。在车顶气囊垫120展开的情况下,连接片101在沿着引导部件105移动时支撑车顶气囊垫120的两侧。稍后将对这种车顶气囊垫120进行详细描述。

扩散器150设置在车顶气囊垫120中。扩散器150包括分隔壁部件151和气体排放部件153。分隔壁部件151形成在车顶气囊垫120的中心部分处以防止气体膨胀到车顶气囊垫120的宽度方向中心部分。气体排放部件153与分隔壁部件151连接,并形成分支到朝向引导部件105两侧的流路,所述引导部件105安装在左右两侧上。也就是说,气体排放部件153相对于车辆的前后方向在两侧对称地形成。

根据这个事实,扩散器150可以将车顶气囊垫120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展开。在车顶气囊垫120的初始展开阶段,由于扩散器150不是在车辆的法向后方向(normal rear direction)上注入气体,而是在基本垂直于法向后方向的方向上注入气体,即,朝向引导部件105左右对称地注入气体,车顶气囊垫120的左右两侧对称地展开。因此,由于防止了车顶气囊垫120不对称地膨胀并展开,所以可以防止车顶气囊垫120由于被中柱13卡住而不展开。

扩散器150的气体排放部件153形成为其朝向引导部件105延伸的倾斜形状。由于供给到车顶气囊垫120的气体在其流动方向上沿着气体排放部件153朝向引导部件105平滑地变化,在车顶气囊垫120的初始展开阶段,车顶气囊垫120可以通过容易地铺展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侧而展开。

车顶气囊垫120包括前部展开部件130和尾部展开部件140。在车顶气囊垫120中,尾部展开部件140在前部展开部件130展开之后展开。在展开前部展开部件130时,前部展开部件130的前端可以设置在与中柱13对应的位置处。

前部展开部件130包括第一腔室部分131、第二腔室部分132、第三腔室部分133和第四腔室部分134。

扩散器150设置在第一腔室部分131中。第一腔室部分131在全景天窗10的宽度方向上展开到两侧。换言之,第一腔室部分131不是在车辆的法向后方向上左右对称地展开,而是在基本垂直于法向后方向的方向上,即朝向引导部件105的方向上左右对称地展开。

由于第一腔室部分131平行于全景天窗10的宽度方向而展开,所以在前部展开部件103的初始展开阶段,前部展开部件130可以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对称地展开。

第二腔室部分132与第一腔室部分131连接,并且从第一腔室部分131朝向车辆后方展开。第二腔室部分132基本垂直于第一腔室部分131展开,并形成车顶气囊垫120的最外部分。连接片101安装在第二腔室部分132的外部。由于第二腔室部分132朝向车辆后方展开,当第二腔室部分132膨胀并展开时,第二腔室部分132可以容易地沿着引导部件105展开。形成环形气囊垫120左右两侧的第二腔室部分132的左右两侧的展开速度相同或基本上相同。

第三腔室部分133与第二腔室部分132连接,并在与第二腔室部分132的展开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展开,即,朝向车辆前方展开。第三腔室部分133设置在第二腔室部分132内。当气体的流动方向从第二腔室部分132向第三腔室部分133改变时,暂时停止前部展开部件130在其长度方向上即,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展开。

第四腔室部分134与第三腔室部分133连接,并在与第三腔室部分133的展开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展开,即,朝向车辆后方展开。第四腔室部分134设置在第三腔室部分133的一对部分之间。当第四腔室部分134膨胀并展开时,前部展开部件130的宽度方向中心部分膨胀。

形成前部展开部件130的第一腔室部分131、第二腔室部分132、第三腔室部分133和第四腔室部分134按顺序膨胀并展开。当第一腔室部分131和第二腔室部分132膨胀时,前部展开部件130的外部部分首先展开,然后,当第三腔室部分133和第四腔室部分134膨胀时,前部展开部件130的内部部分膨胀。

当气体的流动方向从第二腔室部分132到第三腔室部分133相反地改变时,暂时停止前部展开部件130在其长度方向上的展开。因此,由于前部展开部件130的宽度方向中心部分在前部展开部件130的前端到达中柱13后膨胀,所以前部展开部件130的前端在其平行于前部展开部件130的宽度方向而膨胀之后经过中柱13。因此,可以防止前部展开部件130的前端由于被中柱13卡住而不展开。

在车顶气囊垫120中形成有将第一腔室部分131、第二腔室部分132和第三腔室部分133分隔的第一接缝部分136。第一接缝部分136形成为“U”形状。第一接缝部分136的中心部分平行于分隔壁部件151而设置,第一接缝部分136从中心部分弯曲延伸的两端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将第二腔室部分132和第三腔室部分133分隔为内侧部分和外侧部分。由于第一接缝部分136平行于分隔壁部件151而设置,因此通过气体排放部件153排出的气体使第一腔室部分131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展开。

另外,在车顶气囊垫120中形成一对第二接缝部分137,其中每个具有“L”形状,使得第二腔室部分132和第三腔室部分133的气体流动方向彼此相反。因此,虽然第二腔室部分132和第三腔室部分133彼此连接的地方气体的流动方向改变为相反方向,但是前部展开部件130的前端在车顶气囊垫120的长度方向上并不展开。因此,可以防止前部展开部件130的前端或尾部展开部件140的折叠部分被中柱13卡住。

因此,在展开第二腔室部分132之后,气体的流动方向发生改变并使设置在第二腔室部分132内的第三腔室部分133展开。即,当气体从第二腔室部分132流到第三腔室部分133时,气体的流动方向改变为相反方向。虽然在第二腔室部分132和第三腔室部分133彼此连接的地方气体的流动方向相反地改变,但是前部展开部件130在车顶气囊垫120的长度方向上并不展开。

尾部展开部件140包括第五腔室部分141、第六腔室部分142、第七腔室部分143和第八腔室部分144。

第五腔室部分141与第四腔室部分134连接,并且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展开到两侧。通过这个事实,第五腔室部分141平行于前部展开部件130的第一腔室部分131而设置。

第六腔室部分142与第五腔室部分141连接,并且从第五腔室部分141朝向车辆后方展开。第六腔室部分142基本垂直于第五腔室部分141展开,并形成车顶气囊垫120的最外部分。连接片101安装在第六腔室部分142的外部。由于第六腔室部分142朝向车辆后方展开,当第六腔室部分142膨胀并展开时,第六腔室部分142可以容易地沿着引导部件105展开。第六腔室部分142的左右两侧的展开速度相同或基本上相同,所述左右两侧形成环形气囊垫120的左右两端。

第七腔室部分143与第六腔室部分142连接,并在与第五腔室部分141的展开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展开。也就是说,如果第五腔室部分141在向外扩散方向上展开,第七腔室部分143在向内会聚方向上展开。展开后,第七腔室部分143平行于第五腔室部分141和第一腔室部分131而设置。

第八腔室部分144与第七腔室部分143连接,并朝向车辆前方展开且设置在第六腔室部分142内。作为第八腔室部分144,多个部分从第七腔室部分143分支朝向车辆前方。形成尾部展开部件140的第五腔室部分141、第六腔室部分142、第七腔室部分143和第八腔室部分144顺序地膨胀并展开。

在尾部展开部件140中形成有第三接缝部分146,以限制尾部展开部件140的膨胀厚度。由于第三接缝部分146限制了尾部展开部件140的膨胀厚度,因此第三接缝部分146减小了车顶气囊垫120的气体容纳量,车顶气囊垫120可以通过气体紧紧地膨胀开来。同时,在尾部展开部件140中没有形成第三接缝部分146的情况下,由于车顶气囊垫120的膨胀厚度增加太多,车顶气囊垫120没有紧紧地膨胀开来。

第三接缝部分146形成为“E”形状,以引导第四腔室部分134的气体排放路线并分隔第六腔室部分142和第八腔室部分144。第八腔室部分144通过第三接缝部分146分成多个区域。

设置在尾部展开部件140边缘处的第五腔室部分141、第六腔室部分142和第七腔室部分143展开之后,设置在尾部展开部件140内的第八腔室部分144展开。因此,当第六腔室部分142展开时,由于第八腔室部分144在连接片101沿着引导部件105移动的状态下展开,尾部展开部件140可以顺利地展开。

以下将对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车顶气囊装置的上述构造的展开过程进行描述。

图5A至图5F是示出了车顶气囊垫在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车顶气囊装置中的展开过程的展开视图。

参见图5A至图5F,在车辆翻车等情况下,如果驱动了充气机110,则充气机110的气体引入到扩散器150中。当扩散器150的气体流入第一腔室部分131时,第一腔室部分131在车辆即全景天窗10的宽度方向上膨胀并展开。由于第一接缝部分136和分隔壁部件151通常设置在车辆后方,所以扩散器150中的气体沿着气体排放部件153供给,并且第一腔室部分131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展开。

当第一腔室部分131的气体流入第二腔室部分132时,第二腔室部分132膨胀并展开。当第二腔室部分132展开时,连接片101沿着引导部件105移动。第二腔室部分132朝向车辆后方展开。

虽然第二腔室部分132和第三腔室部分133彼此连接的地方气体的流动方向相反地改变,但是前部展开部件130的前端在车顶气囊120的长度方向上并不展开。然后,设置在第二腔室部分132内的第三腔室部分133和第四腔室部分134膨胀,因此,在前部展开部件130的前端完全膨胀之后,尾部展开部件140膨胀。因此,可以防止前部展开部件130的前端或尾部展开部件140的折叠部分被中柱13卡住。

当气体流入第五腔室部分141时,尾部展开部件140沿着车辆的宽度方向展开。当气体流入第六腔室部分142时,尾部展开部件140的两侧平行于引导部件105而展开。第七腔室部分143平行于车辆的宽度方向而膨胀,但在第六腔室部分142展开之后在向内会聚方向上膨胀。

由于围绕尾部展开部件140边缘的第五腔室部分141、第六腔室部分142和第七腔室部分143展开之后,第八腔室部分144在尾部展开部件140内膨胀,所以尾部展开部件140的两侧对称地展开。

如上所述,在车顶气囊垫120的初始展开阶段,由于扩散器150对从充气机110供应的气体的注入路线进行引导,使得车顶气囊垫120首先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展开,车顶气囊垫120的左右两侧可以同时且对称地展开。因此,由于防止了车顶气囊垫120不对称地膨胀并展开,所以可以防止车顶气囊垫120由于被中柱13卡住而不展开。

此外,当气体从第二腔室部分132流到第三腔室部分133时,气体的流动方向相反地改变的同时,暂时停止前部展开部件130在其长度方向上展开。因此,由于前部展开部件130的宽度方向中心部在前部展开部件130的前端到达中柱13后膨胀,所以可以防止前部展开部件130的前端由于被中柱13卡住而不展开。

此外,由于第三接缝部分146限制了尾部展开部件140的膨胀厚度,所以第三接缝部分146可以减小车顶气囊垫120的气体容纳量。因此,车顶气囊垫120可以通过气体紧紧地膨胀。

虽然出于示意性目的已经对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公开,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在不脱离所附技术方案所限定的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修改、添加和替换。因此,本公开的真实技术范围应由本公开的技术方案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