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改进的调节装置的头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80738发布日期:2018-11-09 17:54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具有改进的调节装置的头枕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调节装置的头枕。按照本发明的调节装置被设置为以大体上直线的方式对属于头枕的头部件进行调整,所述头部件被设置为相对于底部件与乘客的头部接触。这种具有调节装置的头枕是公知的,尤其是在机动车领域内。对头枕的调节通常手动进行,且用于提高坐在所属的车座上的车辆乘客的舒适性和/或安全性,这是因为,头部位置来自于乘客的就坐位置和/或身体大小,而头部件为头部位置提供支撑面,所述调节使得头部件的优化适配成为可能,此外,特别是所述调节使得支承面与头部之间的距离最小化。包括其固定的所述调节都必须能相对简单、低摩擦并且无磨损的,而且头枕的制造还必须是低成本的。此外,还必须确保将头枕可靠地锁紧在相应的位置。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调节装置的头枕,所述头枕具有以上特性。所述目的通过一种具有本发明特征的头枕实现。有利的设计方案也是本发明的主题。优选的实施方式在附图中示出,但没有将本发明限制到所示出的实施方式上。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头枕,所述头枕包络用来固定在车座的靠背上,例如前座椅之一或车厢后座的座椅之一上的底部件。此外,头枕还具有被构造用于与车辆乘客的头部接触的头部件,所述头部件上固定有例如垫枕件。此外,底部件与头部件之间还设置调节装置,以便提供头部件相对于底部件的大体上直线的调节。所述调节在底部件与头部件之间的距离最小的最小位置和底部件与头部件之间的距离最大的最大位置之间进行。即使是大体上直线的调节,也不应排除沿着轻微弯曲的路径的调节,根据本发明的调节装置仍特别适合于实现严格的直线调节。对于调节的方向,也可设想利用根据本发明的调节装置实现垂直于车辆纵轴的调节。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调节装置被设计为沿着平行于车辆纵轴的方向(也称作纵向调节)或者沿着与车辆纵轴成锐角相交的方向进行调节。但是,也可以提供其它调节装置,以可额外地进行与车辆纵轴大体上垂直的调节(也称作高度调节)。所述调节装置具有中间件和多个在调节时同步地枢转的摇杆,所述摇杆被布置和构造为使得在头部件与中间件之间构造有至少一个第一铰接平行四边形而在中间件与底部件之间构造有至少一个第二铰接平行四边形。根据本发明,所述调节装置在头部件与底部件之间还具有至少一个摇杆,优选地两个摇杆,以在调节时使头部件关于底部件的相对取向固定而且使第一铰接平行四边形的摇杆的枢转运动与第二铰接平行四边形的摇杆的枢转运动同步。优选地,同步的摇杆一端铰接在头部件上而其另一端铰接在第二铰接平行四边形的摇杆之一或者第二铰接平行四边形之一上。优选地,所述调节装置至少部分地、特别优选地完全由塑料制成。然而,所述调节装置同样可以至少部分地或者也可以完全例如由金属或木材制成。此外,所述调节装置也可以由上面提及的优选的材料的组合来制成。

本发明的特点在于所述头枕还具有锁定装置,使得头部件相对于底部件锁定地固定。已经发现,通过锁定装置能可靠地实现头部件相对于底部件的相对可变的调节。例如,锁定装置可被设置为在头部件与底部件之间或头部件与中间件之间设置锁定啮合。然而,优选地,所述锁定装置被构造为在底部件与中间件之间或者在底部件与第二铰接平行四边形之一的摇杆之一之间构造锁定啮合。

优选地,所述锁定装置具有能单侧枢转地安装的锁定杆。所述锁定杆优选地可操作地布置在底部件与中间件之间。

根据一替选的实施方案,所述锁定装置也可具有至少一个与第二铰接平行四边形之一的摇杆之一连接的锁定杆。

根据一优选的实施方案,锁定装置具有限定了多个锁定级的锁定轮廓。优选地,所述锁定轮廓构造在锁定杆上。

按照另一实施方案,所述锁定轮廓的锁定级的布置可由曲面限定。

优选地,单侧枢转地安装的锁定杆枢转安装在底部件上,而且与例如设置在中间件上的锁定突出部或锁定隔片或与中间件上被设置为用于枢转安装摇杆的轴配合,以使中间件相对于底部件固定,而且因此,借助同步件的耦合使头部件相对于底部件固定。

为了保证可靠的啮合,在一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单侧枢转安装的锁定杆沿锁定啮合的方向弹性偏置,即以建立并且保持锁定啮合的方式。

根据一优选的实施方案,单侧枢转安装的锁定杆在其枢转固定的一端具有锁定杆延长部,所述锁定杆延长部限定了用于手动地解开锁定啮合的操作面,例如将所述操作面限定在锁定杆与中间件之间。

优选地,所述调节装置具有至少两个第一和第二铰接平行四边形,而且在头枕的最大位置,所述锁定装置至少部分地,优选完全地,位于第一和第二铰接平行四边形限定的结构容积内,而在单侧枢转安装的锁定杆上在其枢转固定端处可选地形成的锁定杆延长部则是个例外。这样,可实现根据本发明的头枕的紧凑设计。

在又一有利的实施方案中,所述锁定装置具有用于手动解开的操作装置,所述操作装置跟随所述调节装置在其调节期间产生的调节运动而运动,并与所述锁定装置可操作地连接,这与,例如,上面提及的锁定杆延长部相反,所述锁定杆延长部用作操作面并在单侧枢转安装的锁定杆上形成,所述锁定杆延长部在头枕已安装在车辆中的状态下,不会跟随所述调节装置的调节运动而运动。与调节装置一并运动的操作装置可以有利地,例如,设置在头部件一侧上,并且,例如,可以通过布置在头部件上的操作元件,比如按键、开关、摇杆等等来操作。因此,由于在头部件上可获得更好的可达性,车辆乘客以更舒适的方式对用于调节装置的调节的锁定装置进行手动解锁是可能的。

根据另一实施方案,至少一个摇杆的枢转运动设有一挡块,以便在最大位置对调节件的调节进行限制。然而,根据一优选的变型,还设置有一曲柄连杆机构,例如设置在头部件与底部件之间,以在最大位置限制头部件相对于底部件的调节。举例来说,可通过枢转安装在底部件上的第一摇臂和枢转安装在头部件上的第二摇臂来实现对调节位移的限制,所述第一和第二摇臂通过它们相对的端部枢转连接。

附图说明

根据如下对本发明的两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明显,这些描述应被理解为非限制性的,所述实施例将在下文中接合附图得到进一步的阐述。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具有调节装置的头枕的第一实施例在最大位置的侧视图;

图2为图1的头枕的调节装置在最小位置的侧视图;

图3为从斜前方观察的,图1的头枕的调节装置在最小位置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头枕的调节装置在最大位置的前视图;

图5为图1的头枕的调节装置在最小位置的前视图;

图6为图1的头枕的调节装置在最大位置沿着图4中示出的截线a-a的侧截面图;

图7为图1的头枕的调节装置在最小位置沿着图5中示出的截线b-b的侧截面图;

图8为从斜前方观察的,根据本发明的头枕的第二实施例的调节装置在最大位置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调节装置在最大位置的前视图;

图10为图8的调节装置在最大位置的侧视图;

图11为图8的调节装置在最大位置沿着图9中示出的截线c-c的侧截面图;

图12为从斜前方观察的,图8的调节装置在最小位置的示意图;

图13为图12的调节装置在最小位置的前视图;

图14为图12的调节装置在最小位置的侧视图;以及

图15为图12的调节装置在最小位置沿着图13中示出的截线d-d的侧截面图。

在不同的附图中,作为规则,在其功能方面相同的部件始终分配相同的附图标记,使它们通常也只被描述一次。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用于机动车(未示出)的具有调节装置2的头枕1的第一实施例在最大位置的侧视图。如从图1得知的那样,头枕1具有:用于固定在车座的靠背(两者都未示出)上的底部件3;以及被构造用于与车辆乘客的头部(同样未示出)接触的头部件4。底部件3特别地可以间接地,例如通过相对应的手柄或固定夹(未示出),以本身公知的方式与车座的靠背连接并且因此固定在所述靠背上。头部件4在其前侧提供了用于与车辆乘客的头部接触的头部倚靠面5。在图1中示出的最大位置上,底部件3与头部件4之间的距离最大。

如在图1中可见的那样,调节装置2布置在底部件3与头部件4之间,以便使头部件4在最小位置(参见例如图2)和在图1中示出的最大位置之间相对于底部件3实现大体上直线的调节。在图1中示出的头枕1的的实施例中,调节装置2被设计为沿基本上平行于车辆纵轴6的方向或沿与车辆纵轴6成锐角相交的方向进行对安装在车辆中的头枕1的调节(纵向调节)。

还能从图1得知,调节装置2具有中间件7和多个在调节时同步地在一枢转运动中枢转的摇杆8和9。在这种情况下,摇杆8和9被布置和构造为使得摇杆8和9在头部件1和中间件7之间形成至少一个第一铰接平行四边形10而在中间件7与底部件3之间形成至少一个第二平行四边形11。尤其能在图1中看出,两个在侧视图中可见的摇杆8与头部件4和中间件7一起形成第一铰接平行四边形10,而两个在侧视图中可见的摇杆9与中间件7和底部件3一起形成出第二铰接平行四边形11。

此外,在图1中可见,所述调节装置2还具有至少一个其它的同步杆12,其布置在头部件4与底部件3之间,以便在调节时使头部件4关于底部件3的相对取向固定而且使第一铰接平行四边形10的摇杆8的枢转运动与第二铰接平行四边形11的摇杆9的枢转运动同步。为此,如能在头枕1的在图1中示出的实施例中看出的那样,同步杆12一端以能枢转运动的方式铰接在头部件4上而另一端以能枢转运动的方式铰接在第二铰接平行四边形11的两个摇杆9中下方的摇杆9上。

此外,还能在图1中看出,在图1中示出的头枕1具有锁定装置,所述锁定装置包含至少一个锁定杆13,以便使头部件4对于底部件3以闩锁的方式固定,或者固定其至底部件3的距离。特别是,锁定装置或锁定杆13在头枕1的在图1中示出的实施例中可操作地布置在底部件3与中间件7之间,其中锁定杆13一侧枢转地安装在底部件3上。此外,在锁定杆13上构造有限定多个锁定级的锁定轮廓14,其中锁定轮廓14的锁定级的结构由曲面15(参见图6)限定。锁定轮廓14的锁定级为了实现锁定而能与设置在中间件7上的锁定隔片6(参见图4和6)啮合。锁定杆13以及锁定隔片16大体上构成本文中所描述的锁定装置。

此外,还能从图1中得知,锁定杆13在其枢转固定在底部件3上的一端上具有锁定杆延长部17,所述锁定杆延长部17限定用于手动解锁的操作面。优选地,锁定杆13弹性偏置,以建立锁定啮合。

此外,头枕1的在图1中示出的实施例还具有曲柄连杆机构18,所述曲柄连杆机构18设置在头部件4与底部件3之间。借助于曲柄连杆机构18,例如可以将头部件4相对于底部件3的调节限制在最大位置并且额外地使头部件4相对于底部件3的调节保持稳定。然而,最大位置也可以单独地,也就是说在没有曲柄连杆机构18的情况下,通过第一铰接平行四边形10的以枢转运动的方式铰接在头部件4上的摇杆8、第二铰接平行四边形11的与摇杆8铰接连接并且铰接在底部件3上的摇杆9以及通常以枢转运动的方式铰接在头部件4与中间件7上的同步件12的运动系统和几何关系形成。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图1的头枕1的调节装置2在最小位置的侧视图。为清晰起见,底部件3和头部件4在图2中未示出。在所示出的最小位置,在这里未示出的底部件3(图1)与这里同样未示出的头部件4(图1)之间的距离最大。

图3从斜前方给出了图1的头枕的调节装置2在最小位置的示意图。在所述视图中能看到,在示出的头枕1或调节装置2的实施例中,在中间件7的两侧分别布置有第一铰接平行四边形10(参见图1)的两个摇杆8和第二铰接平行四边形11(参见图1)的两个摇杆9。在示出的调节装置2的实施例中,每个摇杆9被构造为u形,具有两个彼此平行地延伸的底脚,其在图3中可见,所述底脚通过一连接装置彼此连接,所述连接装置使所述底脚互相连接,其在图3中不可见。摇杆8一端分别以枢转的方式铰接在中间件7上而另一端分别以枢转的方式铰接在头部件4上(图1)。摇杆9一端分别以枢转的方式铰接在中间件7上而另一端分别以枢转的方式铰接在底部件3上(图1)。如能从图3得知的那样,在摇杆9的两底脚之间分别布置有摇杆8,其中摇杆9的一底脚(摇杆9的内底脚)布置在相对应的摇杆8的内侧而同一摇杆9的另一底脚(摇杆9的外底脚)布置在相对应的摇杆8的外侧。

在头枕1或调节装置2的在图3中示出的实施例中,设有两个同步杆12,其中一个布置在中间件7左侧而一个布置在中间件7右侧。如能在图3中看出的那样,同步杆12在其下端分别以枢转运动的方式铰接在第二铰接平行四边形11(图1)的相对应的摇杆9的下方的外底脚上。同步杆12的相应的对立的一端以枢转运动的方式铰接在图1中示出的头部件4上。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图1的头枕1的调节装置2在最大位置的前视图。在所述视图中能看出布置在中间件7上的锁定隔片16,利用所述锁定隔片16能使锁定杆13的锁定轮廓14(图1)的锁定级实现啮合,以锁定地固定调节装置2。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图1的头枕1的调节装置2在最小位置的前视图。

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图1的头枕1的调节装置2在最大位置沿着图4中示出的截线a-a的侧截面图。一方面能明显地看出锁定轮廓14的弯曲的走向15而另一方面能明显地看出与锁定轮廓14的锁定级共同起作用的、设置在中间件7上的锁定隔片16。

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图1的头枕1的调节装置2在最小位置沿着图5中示出的截线b-b的侧截面图。

如图1、4和6所示概览的那样,调节装置2的具有锁定杆13和锁定隔片16的锁定装置,至少在最大位置,至少部分地以设置在第一和第二铰接平行四边形10和11限定的结构容积内,甚至完全设置在头枕1或调节装置2的所示出的实施例中,而锁定杆延长部17是个例外。

图8示出了从斜前方观察的,根据本发明的未进一步示出的头枕的第二实施例的调节装置20在最大位置的示意图。为了构成此头枕,类似于图1的头枕1,一与车辆乘客(未示出)的头部接触的头枕(未示出)被附接至调节装置20在图8中朝向观察者的前侧(未示出),而一固定在车座的靠背(两者都未示出)上的底部件(同样未示出)被附接至调节装置20的背离观察者的后侧。

不同于在图1中示出的头枕1的调节装置2,在图8中示出的调节装置20的第二实施例具有与调节装置2不同地构造的、在图8中未完全示出的锁定装置,下文将结合附图10、11、12和15对所述锁定装置进行更详细地阐述。所述调节装置20同样没有曲柄连杆机构18(图1)。也就是说,尤其是在调节装置20的情况下,在图8中示出的最大位置上,对调节的限制仅仅通过第一铰接平行四边形10(参见图1)以枢转运动的方式铰接在未示出的头部件上的总共四个摇杆8、第二铰接平行四边形11(参见图1)的与这些摇杆8铰接连接并且铰接在同样未示出的底部件上的总共四个同样被构造为u形的摇杆9以及两个同样以枢转运动的方式铰接在头部件上的同步杆12彼此间的运动学和所限定的几何关系实现。换句话说,中间件7、摇杆8和9以及同步杆12的运动机构在调节头枕期间实现对调节装置20的运动在其最大位置上的抑制,使得头部件相对于底部件的距离不能增加得超过所限定的最大位置。

参见图1中头枕1的调节装置2的例子,在图8中示出的调节装置20也具有总共四个摇杆8和四个被构造为u形的摇杆9,所述摇杆9分别具有两条彼此平行地延伸并且彼此间隔开的底脚,其中在每个摇杆8上在其内侧及其外侧都分别布置有摇杆9的一条底脚(对应于同一摇杆9的内底脚和外底脚)。

图9示出了图8的调节装置20在最大位置的前视图,图10示出了图8的调节装置20在最大位置的侧视图,而图11示出了图8的调节装置20在最大位置沿着在图9中示出的截线c-c的侧截面图。

与图8-11相对应的调节装置20在最小位置的示意图在图12-15中示出。与此对应地,图12从斜前方示出了图8的调节装置20在最小位置的示意图,图13示出了图12的调节装置20在最小位置的前视图,图14示出了图12的调节装置20在最小位置的侧视图,而图15示出了图12的调节装置20在最小位置沿着在图13中示出的截线d-d的侧截面图。

图11清楚地示出了调节装置20的第二实施例的锁定装置。所述锁定装置具有:至少一个锁定杆21,其具有沿着曲面走向并具有多个锁定级的锁定轮廓22;以及至少一个锁定隔片23,所述锁定隔片23能与锁定轮廓22的锁定级在调节装置20的不同的位置上实现啮合,以通过锁定的方式,固定安装在摇杆8和同步杆12上的头枕(未示出),或固定其相对于安装在摇杆9上的底部件(同样未示出)的距离。

如尤其能在图11中看出的那样,在调节装置20中,锁定杆21布置在下方的摇杆9的内底脚的内侧上而且优选地与所述摇杆9固定连接,使得锁定杆21在调节装置20进行调节时跟随下方的摇杆9的内底脚的枢转运动,而且尤其是在调节装置20进行调节时与下方的摇杆9的内底脚一起绕着摇杆9在底部件(未示出)上的铰接点枢转。

锁定隔片23被布置为使得锁定杆21的锁定轮廓22可以与锁定隔片23实现锁定啮合。例如,锁定隔片23可以保持在底部件(未示出)上,其中为可手动解锁,锁定隔片23可移动或可位移地安装,例如,通过从锁定杆21的锁定轮廓22出发的直线移位运动。优选地,锁定杆23在这种情况下弹性偏置,建立锁定啮合。

从图10和11中可看出,在示出的调节装置20实施例中,锁定隔片23,在垂直于图11的绘图平面的纵向维度中,容纳在或保持在外壳24中,而且在调节装置20或头枕被安装在车辆中的状态下,在车辆竖轴25的方向上,可移动地设置在外壳24中。为了使得锁定隔片23沿车辆竖轴方向25的直线移动生效,锁定隔片23与在图8-15中示出的操作装置26保持有效连接,以便实现对锁定装置的手动解锁,所述操作装置26在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是以拉绳形式存在的拉拽装置26。

如能从图11中清楚得知的那样,例如,拉绳26在示出的调节装置20中在底部件一侧通过至少使上方的摇杆9在底部件(未示出)上的铰接点相互连接的轴27转向,并且在端侧与锁定隔片23直接或者在中间插入引导锁定隔片23的移动运动的额外构件的情况下保持连接。拉拽装置26的另一端在头部件一侧通过至少使上方的摇杆8在头部件(未示出)上的铰接点相互连接的轴28转向。因此,锁定隔片23可以通过在拉绳26的在头部件一侧的端部上对拉绳26进行拉拽从而与锁定杆21的锁定轮廓22解除锁定啮合,而且调节装置20因此可被手动解锁供调节。

优选地,在头部件(未示出)上安装有操作元件(同样未示出),例如按键、开关、摇杆以及类似部件,通过所述操作元件可以对操作装置或拉绳26进行操作并借此对锁定隔片23进行操作。这具有如下特别的优点:对调节装置20的手动解锁能由车辆乘客方便地解开,这是因为操作元件在头部件上可被无障碍地接触到而且在对调节装置20进行调节期间与头部件一起运动。除了优选地布置在头部件上的未示出的操作元件之外,操作装置或拉绳26也跟随调节调节装置20造成的调节运动而运动。

不过,在这种情况下应考虑到,在例如安装在头部件(未示出)上的操作元件(同样未示出)与锁定隔片23之间的拉绳26的绳长在调节装置20的调节运动期间始终保持恒定,这是因为不这样的话绳长的变化会导致锁定隔片23产生沿着车辆纵轴25的不符合期望的运动或移动,所述不符合期望的运动或移动又可能会造成使锁定隔片23不受控制地插到锁定杆21的锁定轮廓22中。因此,无法确保将调节装置20准确地手动地调节到所希望的位置上。

为了与调节装置20在头部件一侧的操作元件(未示出)与底部件一侧的锁定隔片23之间的瞬间调节位置无关地确保始终恒定的拉绳长度,示出的调节装置20的实施例提供了使拉绳26围绕在中间件7上连接摇杆9的上铰接点的轴29的再次转向,尤其是如图11所示的那样。在这种情况下,拉绳26缠绕轴29,使得拉绳29的走向在轴29的上方相交,如图11的侧截面图所示的那样。

虽然轴27至轴29的距离和轴28至轴29的距离在调节装置20的调节期间保持恒定,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摇杆8和9的枢转运动,轴27和28分别相对于轴29的角位置发生了变化。由于轴28或27绕着轴29的环形相对运动,绕着轴27、28和29的圆周贴靠的绳段的长度(本文中也称其为缠绕长度)发生变化。尤其是,拉绳26绕着轴27和28的缠绕长度在调节装置20从最小位置到最大位置调节时由于轴27和28在此过程中彼此远离而减小。这例如可以依据调节装置20的在图15中示出的最小位置与调节装置20的在图11中示出的最大位置的比较来看出。

为了补偿在调节期间导致的拉绳26绕着轴27和轴28的缠绕长度的减小,拉绳26以之前描述的,并在图11和15中可明显看出的方式围绕轴29缠绕,这是因为,在调节装置20从最小位置到最大位置的调节期间,拉绳26绕着轴29的缠绕长度有利地增加了拉绳26在此过程中围绕着轴27和28的缠绕长度减小的长度。在调节装置20相反的调节运动中,即从最大位置到最小位置,例如,正好相反,也就是说,拉绳26围绕轴29的缠绕长度减小,而拉绳26围绕着轴27和28的缠绕长度增加了相对应的程度。通过这种方式,在对调节装置20进行任意调节的情况下,始终确保了拉绳26在其头部件一侧的端部与其底部件一侧的端部之间的绳长恒定,其中所述头部件一侧的端部优选地和与所述头部件(未示出)一并运动的操作元件(同样未示出)相连,而所述底部件一侧的端部与锁定隔片23相连,由此使得调节装置20始终受控制的锁定在希望的调节位置上生效。

在图12中还能看出,所示出的调节装置20的实施例具有被构造为u形的锁定杆21,所述被构造为u形的锁定杆21具有两条彼此平行地走向并且彼此间隔开的底脚,所述两条彼此平行地走向并且彼此间隔开的底脚中分别有一条底脚布置在相对应的下方的摇杆9的内底脚的一侧并且与所述摇杆9固定连接。锁定杆21的具有设置在两条底脚之间的中间空隙的u形的构造方案提供了如下优点:在所述中间空隙中,调节装置20的操作装置或拉绳26可以没有障碍地走向。

此外,还能从图14和15中得知,锁定装置,也就是说锁定杆21以及锁定隔片23,至少在示出的调节装置20的最小位置上,完全位于第一和第二铰接平行四边形10和11(参见图1)所限定的结构容积内。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根据本发明的头枕可应用在机动车上,尤其是作为具有纵向调节的头枕应用在机动车中。

附图标记列表:

1头枕

2调节装置

3底部件

4头部件

5头部接触面

6车辆纵轴

7中间件

8摇杆

9摇杆

10第一铰接平行四边形

11第二铰接平行四边形

12同步杆

13锁定杆

14锁定轮廓

1514的曲面

16锁定隔片

17锁定杆延长部

18曲柄连杆机构

20调节装置

21锁定杆

22锁定轮廓

23锁定隔片

24外壳

25车辆竖轴

26操作装置、拉绳

279的上方的在底部件一侧的转向轴

288的上方的在头部件一侧的转向轴

297的上方的转向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