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带佩戴判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09129发布日期:2019-01-05 09:13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安全带佩戴判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对通过织带来约束就座于车辆用座椅的乘坐者的安全带装置的佩戴进行判定的安全带佩戴判定装置。



背景技术:

安全带装置通过将插通于织带的舌片、与固定于车身的带扣卡合而佩戴织带,从而约束乘坐者。另外,一般,为了进行安全带装置的佩戴的警告,在带扣设置有带扣开关,通过对舌片向带扣的插入进行检测,来进行安全带装置的佩戴警告。

然而,在有意地使织带绕到乘坐者的身体的后方、座椅靠背的后方而将舌片插入带扣等那样不正规地进行了安全带装置的佩戴的情况下,由于检测到舌片向带扣的插入,所以不进行安全带装置的佩戴警告。

因此,作为用于检测不正规的安全带的佩戴的技术而提出日本特开2012-183942号公报所记载的技术。

具体而言,在日本特开2012-183942号公报所记载的技术中,具备:门开闭检测装置;安全带佩戴检测装置;检测发动机启动操作的发动机启动检测装置;检测发动机停止操作的发动机停止检测装置;判断安全带是否为不正规佩戴状态的控制装置;以及对乘坐者警告安全带为不正规佩戴状态的警告装置。而且,在检测到发动机停止操作时和检测到门从关闭状态成为打开状态时检测出安全带为佩戴状态,并且其后有发动机启动操作的情况下发出警告。

然而,在日本特开2012-183942号公报中,在发出警告后,能够通过拆装舌片而保持安全带装置为不正规的佩戴状态地解除警告,因此存在改善的余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考虑到上述状况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可靠地检测安全带装置的不正规的佩戴的安全带佩戴判定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的第一方式的安全带佩戴判定装置具备:探测部,其对舌片向带扣的插入进行探测;检测部,其对卷取织带的卷取部的旋转进行检测;以及报告部,其在由上述探测部探测到舌片向带扣的插入的情况下,使用上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对织带的预先确定的不正规的佩戴进行判定并报告。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式,在探测部中,探测舌片向带扣的插入,在检测部中,检测卷取织带的卷取部的旋转。

另外,在报告部中,在由探测部探测到舌片向带扣的插入的情况下,使用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判定织带的预先确定的不正规的佩戴并报告。即,在乘坐者的身体的后方或者座椅靠背的后方通过而佩戴织带那样的不正规的佩戴的情况下,与正规佩戴织带的情况相比,卷取部的旋转变动较少,因此报告部能够使用卷取部的旋转的检测结果来判定不正规的佩戴并报告。另外,即使将舌片一端拆装也检测到卷取部的旋转,因此能够可靠地检测不正规的佩戴并报告。因此,能够提供能够可靠地检测安全带装置的不正规的佩戴的安全带佩戴判定装置。

如本公开的第二方式那样,也可以在由探测部探测到舌片向带扣的插入的情况下,且在卷取部的每单位时间的旋转变化量连续地小于预先确定的值的时间大于预先确定的第一阈值的情况下,报告部判定为不正规的佩戴并进行报告。即,在探测到舌片向带扣的插入且织带正规佩戴的情况下,由于基于行驶的加速度、乘坐者的动作而产生一定程度的卷取部的旋转变动,但在不正规的佩戴的情况下旋转变动比正规佩戴少。因此,通过对每单位时间的旋转变化量连续地小于预先确定的值的时间是否小于预先确定的第一阈值进行判定,从而能够可靠地检测织带的不正规的佩戴并报告。

另外,如本公开的第三方式那样,也可以在由探测部探测到舌片向带扣的插入的预先确定的时间前的卷取部的旋转变化量小于预先确定的第二阈值的情况下,报告部判定为不正规的佩戴并进行报告。在正规佩戴织带的情况下,将织带以一定程度拉出后插入带扣,因此在基于探测部的探测出舌片向带扣的插入的预先确定的时间前,产生一定程度的卷取部的拉出方向的旋转变动,但在不正规的佩戴的情况下,旋转变动小于正规佩戴。因此,通过对探测到舌片向带扣的插入的预先确定的时间前的旋转变化量是否小于第二阈值进行判定,从而能够可靠地检测织带的不正规的佩戴并报告。

另外,如本公开的第四方式那样,也可以在从由探测部探测到舌片向带扣的插入的时刻起经过预先确定的时间经过后的卷取部的旋转变化量小于预先确定的第三阈值的情况下,报告部判定为不正规的佩戴并进行报告。在正规佩戴织带的情况下,由于将织带一定程度拉出后插入带扣,因此在由探测部探测到舌片向带扣的插入而经过预先确定的时间经过后,产生一定程度的卷取部的卷取方向的旋转变动,但在不正规的佩戴的情况下旋转变动小于正规佩戴。因此,通过对探测到舌片向带扣的插入而经过预先确定的时间后的旋转变化量是否小于第三阈值进行判定,从而能够可靠地检测织带的不正规的佩戴并报告。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发明,具有如下效果:能够提供能够可靠地检测安全带装置的不正规的佩戴的安全带佩戴判定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成为本实施方式的安全带佩戴判定装置的判定对象的安全带装置的整体主视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安全带佩戴判定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3是用于对由本实施方式的安全带佩戴判定装置进行的安全带装置的不正规佩戴的判定方法进行说明的图。

图4是表示由本实施方式的安全带佩戴判定装置的控制装置进行的处理的流程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5是用于对由本实施方式的安全带佩戴判定装置进行的安全带装置的不正规佩戴的判定方法的变形例进行说明的图。

图6是表示由本实施方式的安全带装置的控制装置进行的处理的流程的第一变形例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由本实施方式的安全带装置的控制装置进行的处理的流程的第二变形例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由本实施方式的安全带装置的控制装置进行的处理的流程的第三变形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详细地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成为本实施方式的安全带佩戴判定装置的判定对象的安全带装置的整体主视图。此外,在图1中,用箭头out表示车宽方向外侧(车辆右方),用箭头up表示上方。

如图1所示,安全带装置10装备于车辆的座椅12,座椅12的前方、右方以及上方分别朝向车辆的前方、右方以及上方。在座椅12的下部设置有座垫12a,并且在座椅12的后部设置有座椅靠背12b,车辆的乘坐者14能够就座于座椅12。

另外,安全带装置10具备:具有可挠性的长条带状的织带16(带)。

织带16从长边方向基端侧卷取于作为卷取部的卷取装置18而储存,卷取装置18在座椅12的车宽方向外侧部并且下部的车身(也可以是座椅12)被固定,并且织带16被向车辆前侧拉出。

在卷取装置18设置有未图示的锁定机构,在碰撞时(织带16从卷取装置18急剧拉出时以及车辆的急剧减速时)等车辆的紧急情况时,锁定机构工作而对织带16从卷取装置18的拉出进行锁定。

在座椅12的车宽方向外侧部并且上部的车辆后侧的车身(也可以是座椅12)固定有肩部锚固件20,在肩部锚固件20贯通形成有长条矩形状的插通孔。

在肩部锚固件20的插通孔插通有织带16,织带16在肩部锚固件20的插通孔以折返的状态被支承。

另外,织带16的长边方向前端被锚固件22支承,锚固件22固定于座椅12后部的车宽方向外侧并且下侧的车身(也可以是座椅12)。

在织带16的肩部锚固件20与锚固件22之间的部分设置有舌片24。在舌片24贯通形成有长条矩形状的插通孔,织带16以能够沿长边方向移动的方式插通于插通孔。

另外,在座椅12后部的车宽方向内侧并且下侧的车身(也可以是座椅12)固定有带扣26。舌片24相对于带扣26能够拆装,通过从卷取装置18将织带16拉出,并且将舌片24卡定于带扣26,从而织带16从前侧佩戴于就座在座椅12上的乘坐者14。

由此,织带16在舌片24的插通孔以折返的状态被支承,从而织带16的肩部锚固件20与舌片24之间的部分(舌片24一侧的部分)成为肩部织带16a(肩带)而向倾斜方向佩戴于乘坐者14的肩部以及胸部等。

另外,织带16的舌片24与锚固件22之间的部分(舌片24另一侧的部分)成为腰部织带16b(腰带)而横向佩戴于乘坐者14的腰部。

此外,在腰部织带16b安装有从腰部织带16b的两面突出的舌片限位器28,通过舌片限位器28,来限制舌片24向织带16长边方向前端侧的移动。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安全带佩戴判定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安全带佩戴判定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安全带佩戴判定装置30具备作为报告部的控制装置50,该报告部进行检测并报告安全带装置10的不正规的佩戴的报告控制。

控制装置50由将cpu50a、rom50b、ram50c以及i/o(输入输出接口)50d连接于总线50e而成的计算机构成。

在rom50b存储有用于进行检测并报告安全带装置10的不正规的佩戴的报告控制的程序。通过将存储于rom50b的程序在ram50c展开并由cpu50a执行,从而进行检测并报告安全带装置10的不正规的佩戴的报告控制。

在i/o50d连接有作为探测部的带扣开关52、作为检测部的旋转角传感器54、以及作为报告部的警告报告部56。

带扣开关52是设置于带扣26的开关,根据舌片24有无向带扣26插入而使开关接通和断开。将基于带扣开关52的舌片24有无插入的检测结果向控制装置50输入。

旋转角传感器54对卷取织带16的卷取装置18的旋转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输入控制装置50。控制装置50能够根据旋转角传感器54的检测结果来检测织带16的拉出、卷取的量。此外,以下,将织带16的拉出、卷取的量称为带拉出卷取量。

在由控制装置50检测到安全带装置10的不正规的佩戴的情况下,警告报告部56通过警示灯、警告声等向乘坐者报告。

在本实施方式中,安全带佩戴判定装置30基于旋转角传感器54的检测结果来检测安全带装置10的不正规的佩戴。

具体而言,在安全带装置10被正规佩戴的情况下,如图3的单点划线所示,由于行驶的加速度、乘坐者的动作而产生一定程度的带拉出卷取。另一方面,在乘坐者的身体的后方、座椅靠背12b的后侧通过而佩戴安全带装置10那样的不正规佩戴的情况下,如图3的实线所示,带拉出卷取变化量(卷取装置18的旋转变化量)与正规佩戴相比而非常少。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50在探测到舌片24向带扣26的插入的情况下对带拉出卷取量进行检测,在带拉出卷取变化量比正规佩戴少的情况下判定为不正规的佩戴而进行报告。详细而言,获取每单位时间(x秒间隔)的旋转角传感器54的检测结果。而且,对x秒期间的带拉出卷取变化量l连续地小于预先确定的阈值l1的时间t1进行检测,在时间t1大于预先确定的阈值ta的情况下,判定为不正规的佩戴而通过警告报告部56报告警告。

接着,对由如上述那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安全带佩戴判定装置30的控制装置50进行的具体的处理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由本实施方式的安全带佩戴判定装置30的控制装置50进行的处理的流程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此外,图4的处理在未图示的点火开关接通的情况下开始。

在步骤100中,控制装置50对是否探测到舌片插入进行判定。该判定基于来自带扣开关52的信号来对是否探测到舌片24的插入进行判定,待机直至该判定为肯定为止而向步骤102转移。

在步骤102中,控制装置50监控旋转角传感器54的检测结果,对x秒期间的带拉出卷取变化量l连续地l<l1(l1为预先确定的值)的时间t1进行检测而向步骤104转移。

在步骤104中,控制装置50对时间t1是否大于预先确定的阈值ta进行判定。即,对在探测到舌片24向带扣26的插入的状态下每单位时间的卷取装置18的旋转变化量是否连续地由于不正规佩戴而较少的状态进行判定。在该判定为肯定的情况下向步骤106转移,在否定的情况下返回步骤100并重复上述的处理。

在步骤106中,控制装置50通过控制警告报告部56,报告安全带装置10的不正规佩戴,返回步骤100重复上述的处理。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探测舌片24向带扣26的插入而使用卷取装置18的旋转的检测结果来对安全带装置10的不正规佩戴进行判定。在进行安全带装置10的不正规的佩戴的情况下,卷取装置18的旋转变化比正规佩戴时少,因此通过旋转变化监控,能够判定不正规的佩戴并进行报告。另外,在报告不正规的佩戴后,即使保持不正规的佩戴状态将舌片24从带扣26卸下并再次插入,也由于织带16的拉出卷取的变化比正规佩戴时少,因此能够再次判定为不正规的佩戴而进行报告。因此,通过探测舌片24向带扣26的插入并检测卷取装置18的旋转,并使用检测结果来判定安全带装置10的不正规佩戴,从而能够可靠地检测安全带装置10的不正规佩戴。

接着,对由本实施方式的安全带佩戴判定装置30进行的安全带装置10的不正规佩戴的判定方法的第一变形例进行说明。图5是用于对由本实施方式的安全带佩戴判定装置进行的安全带装置的不正规佩戴的判定方法的变形例进行说明的图。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在探测出舌片24向带扣26的插入而带拉出卷取变化量比正规佩戴少的情况下判定为不正规佩戴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在第一变形例中,使用探测到舌片24向带扣26插入前的带拉出卷取变化量来判定不正规佩戴。

具体而言,在正规佩戴安全带装置10的情况下,将为了在乘坐者的前侧通过而需要的长度的织带16拉出后在带扣26插入舌片24。因此,如图5的单点划线所示,在舌片24向带扣26插入前存在一定程度的带拉出卷取量的变化。另一方面,在乘坐者的身体的后方、座椅靠背12b的后侧通过而佩戴安全带装置10那样的不正规佩戴的情况下,如图5的实线所示,带拉出卷取变化量比正规佩戴少。因此,在第一变形例中,在带扣开关52接通(探测出舌片24向带扣26的插入)的预先确定的时间前的带拉出卷取变化量小于预先确定的阈值la的情况下,判定为不正规的佩戴而通过警告报告部56报告警告。

图6是表示由本实施方式的安全带装置的控制装置进行的处理的流程的第一变形例的流程图。此外,图6的处理在未图示的点火开关接通的情况下开始。

在步骤120中,控制装置50开始由旋转角传感器54进行的带拉出卷取变化量l的监控而向步骤122转移。

在步骤122中,控制装置50对是否探测到舌片插入进行判定。该判定基于来自带扣开关52的信号对是否探测到舌片24的插入进行判定,待机直至该判定为肯定为止而向步骤124转移。

在步骤124中,控制装置50基于旋转角传感器54的检测结果,对探测到舌片插入的预先确定的时间前的带拉出卷取变化量l1进行检测而向步骤126转移。

在步骤126中,控制装置50对带拉出卷取变化量l1是否小于预先确定的阈值la进行判定。在该判定为否定的情况下返回步骤122并重复上述的处理,在判定为肯定的情况下向步骤128转移。

在步骤128中,控制装置50通过控制警告报告部56,对安全带装置10的不正规佩戴进行报告,然后返回步骤120并重复上述的处理。

这样,在第一变形例中,对探测出舌片24向带扣26插入的预先确定的时间前的带拉出卷取变化量进行检测,并使用检测结果对安全带装置10的不正规的佩戴进行判定。在进行安全带装置10的不正规的佩戴的情况下,探测到舌片24向带扣26插入的预先确定的时间前的卷取装置18的旋转变化比正规佩戴时少,因此能够将旋转变化与阈值比较而进行判定,能够判定不正规的佩戴而进行报告。另外,在报告不正规的佩戴后,即使保持不正规的佩戴状态而将舌片24从带扣26卸下而再次插入,也由于织带16的拉出卷取的变化比正规佩戴时少,所以能够再次判定为不正规的佩戴而进行报告。因此,在第一变形例中也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能够可靠地检测安全带装置10的不正规佩戴。

接下来,对由本实施方式的安全带佩戴判定装置30进行的安全带装置10的不正规佩戴的判定方法的第二变形例进行说明。

在第一变形例中,使用探测出舌片24向带扣26插入前的带拉出卷取变化量来判定不正规佩戴,但在第二变形例中,使用从探测出舌片24向带扣26插入的时刻起经过预先确定的时间后的带拉出卷取变化量。

具体而言,在正规佩戴了安全带装置10的情况下,将为了在乘坐者的前侧通过而需要的长度的织带16具有余量地拉出后在带扣26插入舌片24。因此,如图5的单点划线所示,在舌片24向带扣26插入后多余的织带被卷取,因此存在一定程度的带拉出卷取量的变化。另一方面,在乘坐者的身体的后方、座椅靠背12b的后侧通过而佩戴安全带装置10那样的不正规佩戴的情况下,如图5的实线所示,舌片24向带扣26插入后的带拉出卷取变化量比正规佩戴少。因此,在第二变形例中,在从带扣开关52接通(探测出舌片24向带扣26插入)的时刻起经过预先确定的时间后的带拉出卷取变化量小于预先确定的阈值lb的情况下,判定为不正规的佩戴而通过警告报告部56报告警告。此外,阈值lb可以使用与上述的阈值la相同的值,也可以使用不同的值。

图7是表示由本实施方式的安全带装置的控制装置进行的处理的流程的第二变形例的流程图。此外,图7的处理在未图示的点火开关接通的情况下开始。

在步骤150中,控制装置50开始由旋转角传感器54进行的带拉出卷取变化量l的监控而向步骤152转移。

在步骤152中,控制装置50对是否探测到舌片插入进行判定。该判定基于来自带扣开关52的信号对是否探测到舌片24的插入进行判定,待机直至该判定为肯定为止,然后向步骤154转移。

在步骤154中,控制装置50基于旋转角传感器54的检测结果,对探测到舌片插入的预先确定的时间后的带拉出卷取变化量l2进行检测而向步骤156转移。

在步骤156中,控制装置50对带拉出卷取变化量l2是否小于预先确定的阈值lb进行判定。在该判定为否定的情况下返回步骤152并重复上述的处理,在判定为肯定的情况下向步骤158转移。

在步骤158中,控制装置50通过控制警告报告部56,来报告安全带装置10的不正规佩戴,然后返回步骤150而重复上述的处理。

这样,在第二变形例中,对从探测到舌片24向带扣26插入的时刻起经过预先确定的时间后的带拉出卷取变化量进行检测,使用检测结果来对安全带装置10的不正规的佩戴进行判定。在进行安全带装置10的不正规的佩戴的情况下,探测出舌片24向带扣26插入而经过预先确定的时间后的卷取装置18的旋转变动比正规佩戴时少,因此将旋转变动与阈值比较而进行判定,从而能够判定不正规的佩戴而进行报告。另外,在报告不正规的佩戴后,即使保持不正规的佩戴状态将舌片24从带扣26卸下而再次插入,也由于织带16的拉出卷取的变化比正规佩戴时少,因此能够再次判定为不正规的佩戴而进行报告。因此,在第二变形例中也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能够可靠地检测安全带装置10的不正规佩戴。

接下来,对由本实施方式的安全带佩戴判定装置30进行的安全带装置10的不正规佩戴的判定方法的第三变形例进行说明。

第三变形例是将上述的实施方式、第一变形例、以及第二变形例组合的例子。

图8是表示由本实施方式的安全带装置的控制装置进行的处理的流程的第三变形例的流程图。此外,图8的处理在未图示的点火开关接通的情况下开始。

在步骤200中,控制装置50开始由旋转角传感器54进行的带拉出卷取变化量l的监控而向步骤202转移。

在步骤202中,控制装置50对是否探测到舌片插入进行判定。该判定基于来自带扣开关52的信号对是否探测到舌片24的插入进行判定,待机直至该判定为肯定为止而向步骤204转移。

在步骤204中,控制装置50基于旋转角传感器54的检测结果,对探测到舌片插入的预先确定的时间前的带拉出卷取变化量l1进行检测而向步骤206转移。

在步骤206中,控制装置50对带拉出卷取变化量l1是否小于预先确定的阈值la进行判定。在该判定为否定的情况下向步骤208转移,在判定为肯定的情况下向步骤216转移。

在步骤208中,控制装置50基于旋转角传感器54的检测结果,对探测出舌片插入的预先确定的时间后的带拉出卷取变化量l2进行检测而向步骤210转移。

在步骤210中,控制装置50对带拉出卷取变化量l2是否小于预先确定的阈值lb进行判定。在该判定为否定的情况下向步骤212转移,在判定为肯定的情况下向步骤216转移。

在步骤212中,控制装置50监控旋转角传感器54的检测结果,对x秒期间的带拉出卷取变化量l连续地成为l<l1(l1为预先确定的值)的时间t1进行检测而向步骤214转移。

在步骤214中,控制装置50对时间t1是否大于预先确定的阈值ta进行判定。即,对是否为带拉出卷取变化量由于不正规佩戴而较少的状态进行判定,在该判定为肯定的情况下向步骤216转移,在为否定的情况下返回步骤202而重复上述的处理。

在步骤216中,控制装置50通过控制警告报告部56,报告安全带装置10的不正规佩戴,返回步骤202而重复上述的处理。

这样通过将实施方式以及各变形例组合,从而能够根据舌片24向带扣26卡定前后以及佩戴中的织带16的拉出卷取的变化量,来更可靠地检测安全带装置10的不正规佩戴。

此外,在第三变形例中,对将上述的实施方式、第一变形例以及第二变形例全部组合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组合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将任意两个组合。

另外,将由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的控制装置50进行的处理作为软件的处理进行了说明,但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作为由硬件进行的处理,也可以作为将硬件和软件双方组合的处理。

另外,由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的控制装置50进行的处理也可以作为程序而存储于存储介质而流通。

另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除了上述以外,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来实施是自不必说的。

2016年5月24日所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6-103544号的公开整体通过参照而被引入本说明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