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乘车人员识别系统、车辆和车载乘车人员识别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884223发布日期:2018-07-07 10:32阅读:55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乘车人员识别系统,以及车辆和车载乘车人员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行业日益激烈的竞争,车辆产品为客户带来便捷、舒适的驾驶体验越来越受到厂家的关注,驾驶的安全性称为车辆使用者选择产品时的重要参考因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需要提出一种车载乘车人员识别系统,该车载乘车人员识别系统,可以避免驾驶员进入车内遇到危险的情况,提高安全性。

本发明还提出具有该车载乘车人员识别系统的车辆,以及车载乘车人员识别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载乘车人员识别系统,包括:采集装置,所述采集装置响应于车辆解锁信号采集车内信息;识别装置,所述识别装置根据在车辆解锁时的所述车内信息识别车内是否有人;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在车内有人时输出安全提醒控制信号;提醒装置,所述提醒装置响应于所述安全提醒控制信号进行安全提醒。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载乘车人员识别系统,在进入车辆前可以预判车内是否有人,并进行提醒,可以避免在车内藏匿危险人物时进入车内,尤其可以降低驾驶员独自驾驶遇袭风险,提高驾车出行的安全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车载乘车人员识别系统还包括:记录装置,所述记录装置用于记录车辆暂停前后的乘车人数;所述采集装置在检测到车辆启动信号后采集车内信息,所述识别装置根据车辆启动后的所述车内信息识别乘车人数,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车辆暂停前后的乘车人数不一致时输出人数提醒控制信号,所述提醒装置响应于所述人数提醒控制信号进行人数提醒,可以避免人员遗落。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载乘车人员识别系统还包括选择装置,所述选择装置根据用户指令选择安全提醒模式或人数提醒模式。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采集装置集成于所述车辆的后视镜上。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采集装置包括广角摄像头。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采集装置布置在所述车辆的后乘车空间的通道顶棚上。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提醒装置包括移动终端、车钥匙和车载多媒体中的至少一种。

基于上述方面实施例的车载乘车人员识别系统,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所述的车载乘车人员识别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通过采用上述方面实施例的车载乘车人员识别系统,可以提高驾驶和乘坐车辆出行的安全性,提高产品竞争力。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的车载乘车人员识别方法,包括:响应于车辆解锁信号采集车内信息;根据在车辆解锁时的所述车内信息识别车内是否有人;当判断车内有人时进行安全提醒。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载乘车人员识别方法,可以预判车内是否有人,并进行提醒,在进入车辆前,驾驶员可以及早发现车内未知人员的存在,避免危险发生,尤其对于驾驶员独自驾驶可以降低遇袭风险,提高驾驶安全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载乘车人员识别方法还包括:在检测到车辆启动信号后采集车内信息;根据车辆启动后的所述车内信息识别乘车人数;记录车辆暂停前后的乘车人数;当所述车辆暂停前后的乘车人数不一致时进行人数提醒,从而可以避免乘车人员遗落。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载乘车人员识别系统的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提醒方式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钥匙提醒方式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载乘车人员识别系统的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采集装置的安装位置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载乘车人员识别系统的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载乘车人员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考虑到,在日常生活中,某些犯罪分子会撬开车锁提前进入车内,驾驶员在不知情情况下进入车内,很容易发生遇袭或绑架的危险情况。为了避免驾驶员遭遇车内藏匿人员的危险,本发明实施例提出车载乘车人员识别系统,以及具有该系统的车辆和车载乘车人员识别方法,可以提高驾驶和乘车安全性。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载乘车人员识别系统的框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载乘车人员识别系统100包括采集装置10、识别装置20、控制装置30和提醒装置40。

其中,采集装置10响应于车辆解锁信号采集车内信息。通常地,在需要较长时间的停车时,用户在离开车辆时会将车辆锁死,在再次使用时,则解锁车辆,例如,用户在靠近车辆时通过车钥匙解锁车辆,采集装置10在接收到车辆解锁信号时启动,采集装置10可以包括图像采集装置或热辐射采集装置,用户在车外通过车钥匙解锁汽车时,采集装置10采集车内的视频信息或者热辐射信息。

识别装置20根据在车辆解锁时的车内信息识别车内是否有人。例如,识别装置20可以进行人脸识别,判断采集的车内视频信息中是否有人脸信息,以判断车内是否有人;或者,识别装置20对热辐射信息进行分析,以判断车内是否有人。

控制装置30在车内有人时输出安全提醒控制信号;提醒装置40响应于安全提醒控制信号进行安全提醒,例如通过显示屏提示或者通过声音提示,对于提醒信息反馈方式,驾驶员可以根据使用习惯进行设置。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提醒装置40包括移动终端、车钥匙和车载多媒体中的至少一种,如图2所示,可以将提醒信息通过蓝牙或wifi或其他方式发送至移动终端,由移动终端41’的显示屏s1’来显示提示信息,或者,如图3所示,通过车钥匙42’的喇叭s2’进行声音提醒。从而,用户在进入车辆之前即可知晓车内是否有人,尤其对于独自驾驶的驾驶员来说,可以避免在车内藏匿危险人物时进入车内,避免发生危险,提高安全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车载乘车人员识别系统100还包括记录装置50,记录装置50用于记录车辆暂停前后的乘车人数。采集装置10在检测到车辆启动信号后采集车内信息,识别装置200根据车辆启动后的车内信息识别乘车人数,控制装置30在车辆暂停前后的乘车人数不一致时输出人数提醒控制信号,提醒装置40响应于人数提醒控制信号进行人数提醒。

作为示例,在车辆启动时采集乘车人员信息,采集装置10采集车内信息,识别装置200根据此时车内信息判断车内乘车人数并由记录装置50记录。在行驶途中用户有事需要较短时间的停驶,在车辆暂停一段时间后,再次启动,则采集装置10采集此时车内信息,识别装置20根据此时车内信息判断车内乘车人数,控制装置30判断两次启动时的乘车人数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则控制提醒装置40进行人数提醒,以提醒驾驶员人数变动,避免遗落乘车人。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对于车辆暂停时间可以由驾驶员对系统进行设置,例如暂停驾驶时间大于5分钟再次进行人数采集,或者暂停大于30分钟进行再次采集。

对于采集装置10在车内的布置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采集装置10可以集成于车辆的后视镜h上,作为示例,可以采用广角摄像头,实现对车内全部空间进行监控。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对于大型客车,采集装置10可以布置在车辆的后乘车空间的通道顶棚上,使得整车乘坐空间内无未知死角,精确地捕捉车内乘坐人员信息。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载乘车人员识别系统100还包括选择装置60,选择装置60根据用户指令选择安全提醒模式或人数提醒模式,其中,在选择安全提醒模式时,车载乘车人员识别系统100可以按照上面实施例的安全提醒过程工作,在选择人数提醒模式时,车载乘车人员识别系统100可以按照上面实施例的人数提醒过程工作。

概括来说,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载乘车人员识别系统100,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进行设置,实现两种工作模式,其一,在通过选择装置60选择安全提醒模式时,例如当车辆长时间停驶时,驾驶员靠近车辆准备开启车门时,采集装置10采集车内信息,识别装置20通过人脸识别判断车内是否有人,当确定车内存在人员时,发送信号至控制装置30例如车辆的ecu,ecu进行信息收集、处理以及输出,通过信息提示系统将车内信息发送至驾驶员的手机或者发出声音提示,可由驾驶员设置提示信息传播媒介,避免车内有驾驶员未知人员,避免人身安全。其二,在通过选择装置60选择人数提醒模式时,当车辆启动后,采集装置10采集车内信息,识别装置20识别车内乘车人数,当车辆行驶途中停驶一段时间后,再次启动时,采集装置10再次采集车内信息,当出现乘车人数变化时,控制装置30控制提醒装置40进行人数提醒,提醒驾驶员人数变动,避免遗落乘车人,造成麻烦。

简单来说,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载乘车人员识别系统100,逻辑简单易于开发实现,操作便捷,设置简单,可以预判车内是否有人,降低驾驶员独自驾驶遇袭风险,人数提醒功能可以避免乘客因驾驶员疏忽而被遗忘,保证多人乘坐出行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基于上述方面实施例的车载乘车人员识别系统,如图7所示,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1000包括上述方面的车载乘车人员识别系统100,车载乘车人员识别系统100可以按照上述方面实施例进行工作,在此不作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1000,通过采用上述方面实施例的车载乘车人员识别系统100,可以提高驾驶和乘坐车辆出行的安全性,提高产品竞争力。

下面参照附图8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的车载乘车人员识别方法。如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载乘车人员识别方法包括:

s1,响应于车辆解锁信号采集车内信息。

通常地,对于车辆停驶较长时间的情况,驾驶员在车外解锁车辆时,采集装置检测到车辆解锁信号启动,例如,可以通过图像采集装置或者热辐射采集装置采集车内信息。

s2,根据在车辆解锁时的车内信息识别车内是否有人。

例如,通过人脸识别或者人体热辐射信息分析,以根据采集的车内信息判断车内是否有人,从而实现预判车内有无人员。

s3,当判断车内有人时进行安全提醒。

例如,将提醒信息发送至驾驶员的手机,通过手机屏幕显示提示信息,或者,发送至车钥匙,通过车钥匙的喇叭进行提醒,或者,通过车载多媒体进行提示。从而,驾驶员可以及早发现车内未知人员的存在,避免危险发生,尤其对于驾驶员独自驾驶可以降低遇袭风险,提高驾驶安全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实现人数提醒,避免乘客因驾驶员疏忽而被遗忘的情况。具体地,在检测到车辆启动信号后采集车内信息;根据车辆启动后的车内信息识别乘车人数;记录车辆暂停前后的乘车人数;当车辆暂停前后的乘车人数不一致时进行人数提醒,从而,在中途人数变化时,可以及时通知驾驶员,避免乘车人员遗落,造成麻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发明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在流程图中表示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逻辑和/或步骤,例如,可以被认为是用于实现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的定序列表,可以具体实现在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中,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如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包括处理器的系统或其他可以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取指令并执行指令的系统)使用,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就本说明书而言,"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任何可以包含、存储、通信、传播或传输程序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的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的更具体的示例(非穷尽性列表)包括以下:具有一个或多个布线的电连接部(电子装置),便携式计算机盘盒(磁装置),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辑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速存储器),光纤装置,以及便携式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另外,计算机可读介质甚至可以是可在其上打印所述程序的纸或其他合适的介质,因为可以例如通过对纸或其他介质进行光学扫描,接着进行编辑、解译或必要时以其他合适方式进行处理来以电子方式获得所述程序,然后将其存储在计算机存储器中。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携带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