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汽车轻便车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54456发布日期:2019-09-24 21:57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小型汽车轻便车伞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为一种小型汽车在停车后使用,避免阳光照射和隔绝雨、雪、霜、冰雹、灰尘等对车表面覆盖的车伞。



背景技术:

现代社会汽车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私家车车主对其座驾爱护有加,停放时间远远长于行驶时间,人们最容易想到最有效的保护措施就是布罩,布罩在太阳高照会加剧车罩内温度高升,长期使用布罩,在车表面会残留布料的物质很难驱除,现今要考虑拥有一种同雨伞一样功能的车伞,现有技术造制出来的车伞还没有车体大,一般都为雨伞的改进版,得不到广泛推广。

随着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变化,停车环境显得十分重要,停在露天和停在车库的汽车有明显区别,车库不能移动,汽车属于移动体,不能避免露天停车。露天停车对汽车影响如下:①由于大气污染,降雨会形成酸性或碱性雨水,会腐蚀车的油漆,通常只能增加打蜡频率来加强保护。②全球温度上升,臭氧层破坏,导致紫外线过高,在汽车停车后。被阳光照射会使封闭车厢温度升高,加速车内塑料制品老化,并释放有毒气体危害人体健康。③行车前车内温度过高时,需开空调降温以保证行车舒适度,也加大车辆耗油量。④尤其冬天下雪、下霜,行车前需要铲除挡风玻璃的积雪、霜,它们溶化后转变为雨水搞脏车表面。⑤汽车停放过长导致树叶、灰尘等其它坠落物覆盖车身表面。

以上停车条件,需要制造出的车伞如同车库一般遮风挡雨。目前的车伞大多所属雨伞结构改进版,所限制车伞的面积小于车面积,其实不能称之为“车伞”,应该叫车帽。伞的传统概念:高悬于被遮盖物之上,大于物面积,以物体为支撑点,中间高边缘低,伞布和伞骨为整体互动,便于携带等。由于现有结构的局限性,伞面不能大于小型汽车车身,现有技术把伞布和骨架为组装一体,伞布折叠动作烦琐,另一办法依照雨伞的结构修改为车伞,折叠性不理想等,传统扩展伞方法是把伞扩展完备后,再固定在汽车顶上方,这样扩展伞的方法是不适合于小型汽车使用的,现今车伞安装的方法为吸盘式和吸铁式,外力作用下安装接触处容易移位脱落,对车表面有一定损伤,很难做到防盗,如今车伞小于车身,没有更好方法解决抗外力,由于车伞小于车身,车伞无法转变为车库。

本人在2008年申报实用新型,名称为小型客车折叠式车伞及移动式车库(专利号:zl200820002413.3),其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但实际运用中发现操作笨拙时间过长,各零部件加工复杂精度高,制造成本昂贵,都不能称之为商品推广。本发明主要围绕着小型客车折叠式车伞及移动式车库的基本原理来构思,重新设计各零部件。目前只有本发明的圆形套管组和小型客车折叠式车伞及移动式车库的圆锥套管组之中多个套管和拉线绳为相同部件,其它各零部件完全不同。它们所指“底座”在意思是有区别的,小型客车折叠式车伞及移动式车库的底座是固定在车顶上为安装车伞设计的装置,本发明没有这装置,是车辆自带小型客车车顶安装器来安装车伞,其只是部件中的零件。

小型客车折叠式车伞及移动式车库的结构所示:伞体和底座组成,伞体分为伞骨和伞布两部分,伞骨由椭圆套管组、圆锥套管组、椭圆套管组内有套管锁链器、椭圆套管组外有单向双臂杠杆推动器、翻滚器、连接支架组成,分为左右两部分,底座分为左右两部分,它们之间由钢丝绳连接,分别安装在车顶边缘上,伞体安装在底座上方。

上述现有技术中对车伞,存在如下问题:

1、小型客车折叠式车伞及移动式车库各零部件繁多,其重量为本发明一倍多,其加工工艺复杂和工艺精度高,要求机器设备种类众多,生产周期效长,尤其椭圆套管组的加工困难,目前还没有解决工艺上的问题,圆锥套管组放在圆管内通过焊接形成伞骨,各零部件也多为焊接连接不能撤卸或调试。

2、小型客车折叠式车伞及移动式车库展伞和收伞采用方法:搬动单向双臂杠杆推动器迫使椭圆套管组内的椭圆套管向外伸出,从而带动一侧伞骨向外移动,伞骨又带动伞布向外移动来扩展宽度展开伞面。它的缺陷:扩展伞面拉力需要5公斤以上力量,其伞面扩展拉力集中在椭圆套管组上方,当椭圆套管组伸出各椭圆套管因受力向伞面翘起,根据原设计各椭圆套管伸出是直线运动,实际上为斜线向伞面运动,搬动单向双臂杠杆推动器会出现其斜线运动现象,很容易损坏精密配合高的椭圆套管组。

3、小型客车折叠式车伞及移动式车库为整体安装,首先要把整体安装在车顶一侧边缘的底座,必须把车伞高举于车顶上方一定距离才能对准底座进行安装,再展开伞面左右长度后,并把车伞另一侧展开后的伞骨带着伞布跨过车顶中部到车顶另一侧边缘的底座进行安装,尤其要克服自身重量和伞布的遮挡、保持伞骨平衡,很难对准底座的安装位置,无法避免与车身发生碰撞和摩擦,其过程操作者的脚需要站在车的门框上方进行操作。折叠伞布时,由于椭圆套管组和圆锥套管组成“t”字杆,只能将两侧“t”字杆重叠折叠伞布,其工艺设计和操作复杂,折叠伞布时间较长,折叠后的车伞体积过大。

4、小型客车折叠式车伞及移动式车库:底座是安装在车顶两边缘,底座先要连接车顶两边缘下方门框边缘,车顶中间用钢丝绳连接,车伞再连接底座。底座的安装是要接触车面,其靠钢丝绳拉力固定,车伞在较大外力作用抖动时,底座很难稳定在车顶上,会发生轻微移动和摆动,甚至损坏车伞,操作时间过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1,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各零部件设计方案实现的:一种小型汽车轻便车伞,包括伞体、伞体支杆组,分别组装构成,所述伞体包括伞骨、伞布,所述伞骨包括外壳组、圆形套管组、带锁连接组、拉手柄,所述伞体支杆组包括支柱杆、移动滑动支架、定位柱、调整式定位凹槽板、弹簧、底座,所述外壳组包括主体外壳、u型螺栓、附加外壳,所述主体外壳包括插孔、引导管、导管的锁槽,所述带锁连接组包括锁芯、带动锁扣杆,所述圆形套管组包括滚动轮、滚动轮支架、拉线绳、球形壳,所述支柱杆上有锁口凹槽、下有转动管,所述底座包括摆动限制块、转动轴、凸起插件,所述伞布边长边缘包裹伞骨的接合处采用粘连式,用以调节伞面宽度,遇强风或外力作用下伞骨可自行脱离伞布的包裹。

本发明的伞体支杆组取代小型客车折叠式车伞及移动式车库的椭圆套管组,删除椭圆套管组、套管锁链器、单向双臂杠杆推动器、翻滚器、连接支架和用钢丝绳连接的底座等部件,增加了外壳组、伞体支杆组,伞体支杆组包括支柱杆、移动滑动支架、定位柱、调整式定位凹槽板、弹簧、底座,支柱杆上有锁口凹槽、下有转动管,底座包括摆动限制块、转动轴、凸起插件。本发明增加零部件为单个零部件,与小型客车折叠式车伞及移动式车库相比缺少一大半零部件,加工公差要求低,手工加工都可以完成生产。

本发明增加的零部件是为了改变小型客车折叠式车伞及移动式车库不合理展伞和收伞方法而设计,使其操作简单而快速,同时增加了抗风和防盗、调试、维修的功能。本发明的附加外壳内安装圆形套管组,再通过u型螺栓和螺帽将主体外壳连接形成伞骨,而各零部件也通过螺栓和螺帽相连接,可进行装卸和调试,各零部件加工工艺简单、成本低,具备大批生产条件,其功能实施对各零部件损伤较小。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2,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操作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支柱杆上有锁口凹槽、下有转动管,所述底座包括摆动限制块、转动轴、凸起插件,所述伞体支杆组以外八字托起伞体高于车顶,其分为左、右边相同结构伞体支杆组,分别安装在车顶两侧边缘上,支柱杆上端连接伞骨,下端为轴柱固定底座。所述底座两边缘设有支柱杆摆动限制块,依靠支柱杆上能上下移动滑动支架,滑动支架分左右两边,其连接为定位柱,定位柱同调整式定位凹槽板的凹槽相扣时,就是伞面宽度定位,滑动支架下方有弹簧将使定位柱脱离凹槽接触范围,不妨碍支柱杆摆动,底座下方有凸起插件,凸起插件前段有螺纹或凹槽,插入车顶内部用车顶安装器安装。

本发明小型汽车车伞展伞和收伞采用方法:伞体支杆组为伞面宽度支撑杆,支柱杆带动伞骨和伞布以底座为中心,在车顶上方做横向圆弧摆动,以达到变换伞面宽度来实施展伞和收伞。

本发明展伞和收伞方法的优势:支柱杆带动伞骨和伞布摆动展伞时,把扩展伞面力量均匀分散在整个伞骨和伞布边长边缘包裹的伞布接合处上,只是伞骨在包裹伞布中做微微旋转运动,不会因展伞损坏伞骨,从而延长车伞使用寿命。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3,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分装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带锁连接组包括锁芯、插孔、带动锁扣杆、引导管、导管的锁槽,所述支柱杆上有锁口凹槽、下有转动管,所述伞体、伞体支杆组为两组组装部件,组合整体作用于开伞,分离更有利于收伞的折叠。

小型汽车轻便车伞为分装使用式首先要分别安装两个伞体支杆组(总重量不足0.5公斤),需要伞体支杆组的凸起插件插入车顶内部,安装是通过车顶两侧边缘的车顶安装器,支柱杆向车外摆动悬空平放,再把折叠后成圆柱体的伞体放在车顶边缘,按住露出一侧伞体的伞骨,并向车顶中部滚动折叠后成圆柱体的伞体展开宽度,将露出伞骨拉到支柱杆末端处,首先要用钥匙解锁,才能将支柱杆插入主体外壳的引导管内,再用钥匙将支柱杆末端锁口凹槽连接;将一侧伞体和支柱杆连接后圆弧摆动到车顶中部,另一侧组装用以上方法,上述两处连接都设有防盗措施,伞骨不需跨过车顶中部到车顶另一侧边缘安装,支柱杆向车外摆动是低于车顶,人站在地面进行操作。折叠伞布时:由于伞体支杆组脱离了伞骨,伞骨和伞布可一起滚裹成圆柱体,操作简单,快捷折叠伞布,折叠后的车伞体积小。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4,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安装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外壳组包括主体外壳、u型螺栓、附加外壳,所述主体外壳包括插孔、引导管、导管的锁槽,所述带锁连接组包括锁芯、带动锁扣杆,所述支柱杆上有锁口凹槽、下有转动管,所述底座包括摆动限制块、转动轴、凸起插件。

本发明作为分装使用式的安装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方面伞体和支柱杆连接,将支柱杆插入主体外壳的引导管内,再用钥匙将支柱杆末端锁口凹槽连接;另一方面伞体支杆组的凸起插件插入车顶内部,安装是通过车顶两侧边缘的车顶安装器固定安装,车顶安装器不属于本发明内容。虽然多一项安装程序,但安装更加方便容易用时少。优点:在展伞的拉力作用下伞骨和支柱杆的连接更加紧密,不存在有间隙松动问题;安装伞体支杆组时,底座不会接触车面,是和车顶安装器的安装平台接触,杜绝车面产生摩擦。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1、车伞安装和扩展过程。

第一步骤:汽车顶部安装伞体支杆组:

将左右伞体支杆组的底座下方凸起插件分别插入车顶两边边缘安装平台的插孔内;起用车厢顶部的车顶安装器将凸起插件锁紧;伞体支杆组安装完毕后,同时将支柱杆向车外摆动悬空平放。

第二步骤:伞体和伞体支杆组的组装连接:

把折叠后成圆柱体的伞体放在车顶边缘;按住露出一侧伞体的伞骨,并向车顶中部滚动折叠后成圆柱体的伞体展开宽度;将露出伞骨拉到支柱杆末端处,首先要用钥匙解锁,才能将支柱杆插入主体外壳的引导管内,再用钥匙将支柱杆末端锁口凹槽锁扣连接;将一侧伞体和支柱杆锁扣连接后圆弧摆动到车顶中部;另一侧组装用以上方法锁扣连接。

第三步骤:展开伞面的长度过程:

伞体和伞体支杆组分别组装连接完毕后,把折叠的伞布向车前和向车后拉出,覆盖在车表面上方;首先要支柱杆和一侧的伞体向车外放平,才能分别拉动车前后的拉线绳,将圆形套管组内套管拉出,完毕后用支柱杆将一侧伞体圆弧摆动到车顶中部;又用支柱杆把另一侧的伞体未拉出圆形套管组从车顶中部圆弧摆动到车外放平,同样分别拉动前后的拉线绳将圆形套管组拉出。

第四步骤:扩展伞面的宽度过程:

所有圆形套管组套管完全伸出后,对支柱杆进行角度定位时:先要对另一侧的伞体和支柱杆自燃放松,一侧支柱杆圆弧摆动进入定位位置,将定位柱往下按使调整式定位凹槽板相扣,锁定支柱杆圆弧摆动行程;另一侧的伞体和支柱杆处在车顶中部向车外位置,拉动另一侧支柱杆带动伞体一侧向车身外侧圆弧摆动,伞面宽度瞬时扩张展开,迅速按下定位柱使之进入调整式定位凹槽板引道,支柱杆继续向车身外圆弧摆动到一定行程,将自动进行锁定定位,伞的宽度展开完毕,也就是车伞的伞面完全展开完毕。

第五步骤:安装车伞悬空挂接式过程:

分别将伞面四个角的圆形套管组露出的拉线绳向地面拉下;用挂钩分别将四个拉线绳钩住,再将前后保险杠下方外壳处钩住连接;车伞四个角悬空挂接后,要整理伞布平整度,车伞安装和扩展、固定才完毕。

2、车伞的折叠和收缩过程。

第一步骤:解除车伞悬空挂接过程:

同步安装车伞悬空挂接过程步骤相反。

第二步骤:收缩伞面的宽度过:

同扩展伞面的宽度过程步骤相反。

第三步骤:收缩伞面的长度过程程:

同展开伞面的长度过程步骤相反。

第四步骤:解除伞体和伞体支杆组连接过程:

同伞体和伞体支杆组的安装过程步骤相反。

第五步骤:折叠伞布过程:

先使支柱杆分别向车外圆弧摆动平放,再分别将收缩后伞骨的拉手柄内穿入支柱杆进行悬挂,也就是使伞布宽度保持自然状态;依照伞骨的长度为对折长度,分别将前后无伞骨的伞布长度对折;解除悬挂的拉手柄,并将收缩和折叠后的伞体滚动包裹成圆柱体。

第六步骤:解除伞体支杆组与车顶的安装过程:

参照安装伞体支杆组与车顶的操作步骤,并相反操作步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带来的有益的技术效果表现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自我创造机械设计思路原理,可随意增加伞面的宽度和长度,一般情况伞面面积大于小型汽车上表面面积一倍以上,具有较高柔韧性,容易变形能很快恢复原状,合理抵消和消减外力作用,车伞是雨伞折叠率几倍,伞折叠后伞体为圆柱体形状,直径不超出15厘米,长不超出50厘米便于随车携带,本发明设有六个固定点,车顶有两个固定点,车伞四个角分别在车前后保险杠挂接固定,抗风防盗能力较好,车伞由各零部件用螺栓和螺帽组装形成,便于撤装、维修和调试,具有移动车库的作用,根据科技水平提高可以制造成太阳能折叠车伞,结构简单、容易制造,使用方便快捷方便,与汽车使用寿命相同。

本发明安装使用可以由一个人或多人完成,操作过程都在汽车两侧进行,不与地面相接触,唯一安装接触面在车顶上的两个安装平台(宽2厘米、长10厘米长方形),如果需要频繁使用车伞时,可以将伞体支杆组保留在车顶上方,可节省扩展的时间车伞实施扩展完毕后。伞面形状和汽车表面形状大概一致,从侧面观看为中间高两头低的弧形,从上往下看,中间宽度宽、前后端宽度窄,边长边缘成两个相交的弧形。车伞展开后不影响车的门窗正常使用,人可以在车内正常活动。

本发明在汽车上设计两个固定安装点和四个挂接点,增强伞体固定的稳定性,伞面表面上没有宽度支撑杆,这样结构特征能提高车伞的柔韧性,在外力作用下变形能很快恢复自身的形状,也就是构成一个缓冲区抵消部分外力,减轻对车伞的伞骨直接损伤,如果偶见强风,伞布设有自行脱离伞骨的措施,减轻圆形套管组受力,保障车伞免受损坏。

本发明的外观形状和汽车的外观特征相似,能做到车和伞完美的结合。按车辆管理局的规定汽车不能随意改变颜色,也不能在车表面作创作,本发明可以做到,给车主一个可展现自我的空间,同时美化城市环境,减少汽车反光造成的光污染,增加盗车的难度。长期使用车伞时:①可减少洗车次数和抛光打蜡次数;②节省购买汽车车库资金;③更好保护汽车表面的油漆老化和腐蚀;④降低车内温度,减轻车厢内塑料制品老化产生空气污染;⑤可展现个性化需求,有广告的效果;⑥便于携带,使用方便;⑦可做临时帐篷;⑧使用寿命长;⑨方便伞布清洗和更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在小型汽车固定展开后效果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安装在车顶上方的车伞支柱组摆动轨迹效果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车伞的伞面展开后进行拉线绳固定效果示意:

图4为本发明车伞展开后的俯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从车伞转变为车库的效果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伞骨收缩后结构剖视图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主体外壳和附加外壳连接处结构剖视图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主体外壳结构剖视图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圆形套管组剖视图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支柱组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支柱组结构左视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支柱组结构俯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1、伞体,2、伞体支杆组,3、伞骨,4、伞布,5、车顶,6、支柱杆,7、底座,8、布帘,9、外壳组,10、u型螺栓,11、拉手柄,12、带锁连接组,13、插孔,14、锁扣杆,15、引导管,16、调整式定位凹槽板,17、圆形套管组,18、主体外壳,19、附加外壳,20、凸起插件,21、滚动轮,22、滚动轮支架,23、拉线绳,24、球形壳,25、移动滑动支架,26、锁口凹槽,27、转动管,28、转动轴,29、摆动限制块,30、弹簧,31、定位柱,32、锁芯,36、锁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作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参照说明书附图1、2、3、4、5、6、7、8、9、10、11、12,本实施例公开了:

一种小型汽车轻便车伞,包括伞体1、伞体支杆组2,分别组装构成,所述伞体1包括伞骨3、伞布4,所述伞骨3包括外壳组9、圆形套管组17、带锁连接组12、拉手柄11,所述伞体支杆组2包括支柱杆6、移动滑动支架25、定位柱31、调整式定位凹槽板16、弹簧30、底座7,所述外壳组9包括主体外壳18、u型螺栓10、附加外壳19,所述主体外壳18包括插孔13、引导管15、导管的锁槽36,所述带锁连接组12包括锁芯32、带动锁扣杆14,所述圆形套管组17包括滚动轮21、滚动轮支架22、拉线绳23、球形壳24,所述支柱杆6上有锁口凹槽26、下有转动管27,所述底座7包括摆动限制块29、转动轴28、凸起插件20,所述伞体支杆组2为伞面宽度支撑杆,支柱杆6带动伞骨3和伞布4以底座7为中心,在车顶5上方做横向圆弧摆动,以达到变换伞面宽度来实施展伞和收伞:所述伞体1、伞体支杆组2为两组组合部件,组合一体作用展开伞,分离更有利于收伞后折叠。

所述伞骨3分别为相同结构的左边伞骨3、右边伞骨3,两个伞骨3分别被伞布4两个边长边缘完全包裹,形成伞面的边缘杆,一个边缘杆主要由两个向伞中部收缩的圆形套管组17组成,从两个边缘杆中部向车身前后看,四个圆形套管组17成两个外八字形状。

所述伞体支杆组2在车顶5上方以外八字托起伞体1,其分为左、右边相同结构伞体支杆组2,分别安装在车顶5两侧边缘上,支柱杆6上端连接伞骨3,下端转动管27以转动轴28相配装,并固定在底座7上方。

第一步骤:汽车顶部安装伞体支杆组2:

将左右伞体支杆组2的底座7下方凸起插件20分别插入车顶5两边边缘安装平台的插孔13内;起用车厢顶部的车顶安装器将凸起插件20锁紧;伞体支杆组2安装完毕后,同时将支柱杆6向车外摆动悬空平放。

第二步骤:伞体1和伞体支杆组2的组装连接:

把折叠后成圆柱体的伞体1放在车顶5边缘;按住露出一侧伞体1的伞骨3,并方向车顶5中部滚动折叠后成圆柱体的伞体展开宽度;将露出伞骨3拉到支柱杆6末端处,首先要用钥匙解锁,才能将支柱杆6插入主体外壳18的引导管15内,再用钥匙将支柱杆6末端锁口凹槽26锁扣连接;将一侧伞体1和支柱杆6锁扣连接后圆弧摆动到车顶5中部;另一侧组装用以上方法锁扣连接。

第三步骤:展开伞面的长度过程:

伞体1和伞体支杆组2分别组装连接完毕后,把折叠的伞布4向车前和向车后拉出,覆盖在车表面上方;首先要支柱杆6和一侧的伞体1向车外放平,才能分别拉动车前后的拉线绳23,将圆形套管组17内套管拉出,完毕后用支柱杆6将一侧的伞体1圆弧摆动到车顶5中部;又用支柱杆6把另一侧的伞体1未拉出圆形套管组17从车顶5中部圆弧摆动到车外放平,同样分别拉动车前后的拉线绳23将圆形套管组17拉出。

第四步骤:扩展伞面的宽度过程:

所有圆形套管组17套管完全伸出后,对支柱杆6进行角度定位时:先要对另一侧的伞体1和支柱杆6自燃放松,一侧支柱杆6圆弧摆动进入定位位置,将定位柱31往下按使调整式定位凹槽板16相扣,锁定支柱杆6圆弧摆动行程;另一侧的伞体1和支柱杆6现处在车顶5中部向车外位置,拉动另一侧支柱杆6带动伞体1一侧向车身外侧圆弧摆动,伞面宽度瞬时扩张展开,迅速按下定位柱31使之进入调整式定位凹槽板16引道,支柱杆6继续向车身外圆弧摆动到一定行程,将自动进行锁定定位,伞的宽度展开完毕,也就是车伞的伞面完全展开完毕。

第五步骤:安装车伞悬空挂接式过程:

分别将伞面四个角的圆形套管组17露出的拉线绳23向地面拉下;用挂钩分别将四个拉线绳23钩住,再将前后保险杠下方外壳处钩住连接;车伞四个角悬空挂接后,要整理伞布4平整度,车伞安装和扩展、固定才完毕。

2、车伞的折叠和收缩过程。

第一步骤:解除车伞悬空挂接过程:

同步安装车伞悬空挂接过程步骤相反。

第二步骤:收缩伞面的宽度过程:

同扩展伞面的宽度过程步骤相反。

第三步骤:收缩伞面的长度过程:

同展开伞面的长度过程步骤相反。

第四步骤:解除伞体1和伞体支杆组2连接过程:

同伞体1和伞体支杆组2的安装过程步骤相反。

第五步骤:折叠伞布4过程:

先使支柱杆6分别向车外圆弧摆动平放,再分别将收缩后伞骨3的拉手柄11内穿入支柱杆6进行悬挂,也就是使伞布4宽度保持自然状态;依照伞骨3的长度为对折长度,分别将前后无伞骨3的伞布4长度对折;解除悬挂的拉手柄11,并将收缩和折叠后的伞体1滚动包裹成圆柱体。

第六步骤:解除伞体1支杆组与车顶5的安装过程:

参照安装伞体支杆组2与车顶5的操作步骤,并相反操作步骤。

实施例2

作为本发明又一较佳实施例,参照说明书附图1、2、4、6、10,本实施例公开了: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伞面折叠问题:首先伞面要大于汽车,依照雨伞的结构修改为车伞,伞面折叠大多为挤压式或抽出骨架,限制展开面积,始终无法大于车身面积,又无法寻找合适固定方法,现有技术是不能实现伞和车完美结合。

本发明所要解决上述伞面折叠问题而采取的全新构思方案是:车伞面收缩后就像折叠布料一样方便快捷,那么需要以独特伞骨3结构来满足折叠布料条件。

本发明全新构思结构方案变化之一:伞面的长度支撑骨架是伞布4边长边缘包裹的圆形套管组17,而圆形套管组17都向伞体1中部收缩,导致伞布4的前端和后端都处无支撑杆状态,伞布4长度折叠就依照圆形套管组17收缩后的尺寸为基数进行对折。

本发明全新构思结构方案转变之二:伞体1和伞体支杆组2分组装形成车伞,伞体1中含有两个伞骨3为长度杆和两个伞体支杆组2为宽度杆是可分开,伞布4边长边缘包裹着伞骨3,伞面表面宽度无任何支撑杆,它是借助车顶5宽度为部分宽度杆,伞体支杆组2上连接伞体1下安装在车顶5边缘,车伞收缩时,伞体1、伞体支杆组2和车顶5脱离连接后,伞布4宽度以圆形套管组17为中心轴,旋转包裹形成圆柱体。

所述全新结构变化后,就形成全新的折叠伞布4的方法:收伞操作过程在汽车两侧进行,通过拉线绳23将各个圆形套管17完全退回四个圆形套管组17内,解开伞体1和伞体支杆组2锁扣,使它们拔出插孔13摆脱连接,将两个支柱杆6向车身外放平,分别把伞体1两侧边的拉手柄11悬挂在支柱杆6上,使之伞体1边缘拖起悬空于车顶5边缘以外,伞布4会自然覆盖车身表面上,这时把前后无支撑杆的伞布4翻折到收缩后的圆形套管组17上方,依照圆形套管组17收缩后的尺寸为基数进行对折完毕后,把一侧伞骨3的拉手柄11脱出支柱杆6悬挂,将脱出悬挂一侧伞体1向另一侧伞体1转动围绕成圆柱形,接着把整个伞体1从车顶5拿下,继续在车的引擎盖围绕伞布4,这是完成宽度折叠作业。

实施例3

作为本发明又一较佳实施例,参照说明书附图2、3、4、6、10,本实施例公开了: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扩展车伞问题:传统伞扩展方法,是把伞扩展完备后,再固定在汽车顶上方,由于受汽车长、宽、高限制情况,又不能翻越和踩踏汽车表面,这样扩展伞的方法是不适合于车伞运用。

本发明解决上述扩展车伞问题而采取的新方案是:本发明车伞扩展方案是以汽车表面为作业平台,在汽车两侧实施操作,通过伞布4两边缘中部的两个圆形套管组17(边缘杆)向车两边平行外移,也就是逐步加大宽度,由于被伞布4形状面积限制迫使边缘杆变形,从而产生弹力,就是将伞布4宽度平行拉动边缘杆的力转化为扩展车伞的动力。

所述全新扩展车伞的方案实施要具备以下结构更新:

①本发明的伞布4长度为六米左右,伞骨3为六米以上,支撑伞面的扩张力是依靠边缘杆变形产生弹力获得,也是靠两伞体支杆组2向车外圆弧摆动加大宽度来实施,伞布4的两边长边缘包裹伞骨3,一边伞骨3有两个圆形套管组17构成边缘杆,两组圆形套管组17连接处在伞布4边长边缘中部位置,这个位置是前伞与后伞的力量均衡点,也是车伞扩展的推动点,从两个边缘杆中部向车身前后看,四个圆形套管组17组成两个外八字形状,是在宽度不变情况下增强伞面的扩张力措施,要求另一边伞骨3完全同一边伞骨3相同,如果造成推动点的力量不均衡会使车伞面歪斜和自损伞骨3,甚至无法展开车伞。

②伞体1的伞布4边长边缘包裹有四个圆形套管组17形成伞骨3,由于圆形套管组17由多个不同直径圆管套装圆管组成,并保持直线才能拉动循环拉线绳23会使圆形套管组17伸长,在外力作用下圆形套管组17变成曲线后,将自行锁紧各个套管形成两个边长的边缘杆,由于圆形套管组17伸出时,为一端大一端小,也就是在车顶5上方位置为大头,车头车尾为小头,根据力学原理的说明,能把车伞前后端所受外力传递到车顶5上方伞骨3的接点处,这样就使伞骨3更具有柔韧性,保护圆形套管组17不受损害。

③车伞扩展扩张力就是加大伞布4宽度转换而来,保持支柱杆6倾斜角度不变是保持扩张拉力的存在不变,所以在伞体支杆组2设计定位装置,它的实施过程如下:首先要将一侧定位柱31和调整式定位凹槽板16相扣,将支柱杆6无宽度拉力下角度定位,另一侧用手扳动拉手柄11带动支柱杆6向车顶5外圆弧摆动,产生宽度拉力充足时,按下定位柱31与调整式定位凹槽板16相扣,使车伞宽度处于扩展状态。由于两侧伞骨3和伞体支杆组2结构相同,不分先后可任意在汽车两侧进行扩展车伞作业。

④伞体支杆组2在车顶5边缘安装完毕时,并使两个支柱杆6分别向车外摆动平放,将绕成圆柱体的伞体1放在车顶5,转动它使其露出两边伞骨3,随后把对应伞骨3和伞体支杆组2相连接,同时要保持一边支柱杆6在车顶5中部位置,这时将折叠无支撑杆的伞布4拉出铺盖车面上,使车伞宽度保持最小状态,同时伞体1内的圆形套管组17不会受伞布4拉力影响,也就是说两个伞体支柱杆2,一个向车外悬空平放,另一个向车顶5中部,才能拉动车外侧的拉线绳23使圆形套管组17中各套管顺利伸出,并保持直线,依次操作就完成了伞骨3扩展。

⑤车伞的伞布4扩展后,悬空于汽车顶部5之上,迅速将车伞的四角末端外露的拉线绳23下拉,依次勾住前、后保险杠外壳下方处进行连接,车伞马上会出现中高两低的弧度形状,同时把向下的拉力转变成车伞第二次扩张力,将伞的扩张力从伞体支杆组2定位装置转移到伞骨3上,增强车伞使用寿命,还能加强抗风能力。

实施例4

作为本发明又一较佳实施例,参照说明书附图1、2、6、10,本实施例公开了:

本发明所要解决车伞在车顶5安装和防盗问题:现今车伞安装的方法为吸盘式和磁吸式等,在外力作用下安装处会发生摆动,对车表面有一定损伤,防盗也就很难做到。

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发明采取:插入锁紧安装式

本发明分为伞体1和伞体支杆组2部分组成,伞体支杆组2上连接伞体1、下连接车顶5,在车顶5上面设有安装工作平台。上连接:支柱杆6上方有锁口凹槽26,将其插入插孔13的引导管15内,通过锁芯32转动带动锁扣杆14到引导管的锁槽36,并进入支柱杆6上方凹槽26内,也是以防止支柱杆6从主体外壳18的引导管15滑出,从而起到防盗作用。下连接:伞体支杆组2的底座7下方凸起插件20插入车顶5表面安装车顶安装器的工作平台,必须要打开车门,使用车厢顶上车顶安装器锁紧凸起插件20,起到防盗作用。

实施例5

作为本发明又一较佳实施例,参照说明书附图1、2、3、5、6,本实施例公开了:

本发明所要解决车伞展开后抗外力作用问题:由于现有车伞小于车身,本发明超出车身四边0.5-1米,所以现有车伞技术是无法满足本发明要求。

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发明采取悬空挂接式:

本发明的车伞是长于汽车三分之一,伞面和汽车表面之间有一定空间距离,车伞安装位置是在车顶5两侧边缘处,伞体1的前后端处于悬浮状态,没有任何支撑点,这是车伞最为脆弱状态,在遇强风容易折断伞骨3,本发明利用圆形套管组17外露的拉线绳23向下拉贴紧车面,并用挂钩将拉线绳23分别挂住前后保险杠,同时伞面呈现出中高两端低的弧度,从而减少风的阻力,并防止在风力作用下使车伞上翻损坏伞骨3,受力的拉线绳23在圆形套管组17内会加强管杆强度,同时对车伞提供第二次扩张力,两个伞骨3分别被伞布4两个边长边缘完全包裹,包裹连接处都以粘连接合,在很强大风和外力作用下可自行拉开,使伞骨3和伞布4分离,能保证圆形套管组17不受损伤。

实施例6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车伞转变为车库问题:现有车伞不能超越汽车面积,所不具备基本条件。本发明车伞根据结构的独特性不管汽车大小,当车伞完全展开实施稳固连接后,车伞的长度和宽度都大于车各边缘30-100厘米,这是车伞转成车库必备的基本条件,本发明的车伞展开时,可遮盖汽车的前后号牌不需要布帘8,布帘8上端的安装是在车两个侧的车伞两边缘进行粘连连接,同汽车两个侧表面要保持一定间隔,布帘8的下端又同车底边缘进行挂式连接,两侧布帘8连接完毕后,这样在汽车的四周形成围布遮住车身形成车库。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