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承载的碟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67194发布日期:2019-10-14 18:34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移动承载的碟轮的制作方法

渉及承载移动平台的发明,尤指移动移动工具、移动设施、移动人员、个人和家庭的移动交通工具、人员运输工具、货物运输工具、公共运输工具、工程运输工具、移动建筑和大型移动设施等等移动平台需要的一种轮子之发明。



背景技术:

鉴于传统移动工具之轮子在数千年发展后仍然维持其滚动方式,并无随着科技时代的演变产生变革,现代移动工具之轮子在人类文明高度发展后,轮子的滚动方式可谓千古不变,尤其近代自动车的车轮在多年发展后仍然维持其滚动方式,随着时代趋势滚动式轮子应该做出大弧改变的时候,但受限于传统轮子滚动的物理限制,使得新科技、新能源及智能技术一直无法充份有效应用于运输工具、交通工具及各种移动平台或各种移动设施上,并且也不能满足现代人对生活、运动、健康、娱乐、工作、交通、运输、工程、特殊需要及出行等移动平台的需要,并存在有许多不便利及问题如以下例子:

壹、生活方面

1、由于轮子直径越大贴地面积越大也增加滚动稳定,所以长期来也都采用越稳轮子直径越大或轮子轮面越宽的做法,但这占去该移动承载工具结构上庞大的位置及体积;

2、对于有安全需求的移动承载工具,举例如运动方面的轮鞋、滑板车和电动双轮平衡车方面,由于越大直径的轮子,将使其运动移动承载工具需要提高垂直离地的高度,这对离地重心较高容易产生不安全影响及增加操作的困难;

3、结构上,传统移动承载工具的轮子因为受力都在轴心,而且其轴心面积有限,所以容易磨损减少该轮子的寿命;

4、传统轮子经数千年发展后已无法让人们想象及创造更有用的价值及开创多元产品群;

贰、在交通运输方面:

1、对一般出行的骄车方面:

1-1.每部骄车的传统车轮及相关传动机构占去骄车的庞大体积,并浪费了宝贵位置及空间。

1-2.传统车轮转向被限制,导致车子转向及回转的困难。;

1-3.对于停车也产生了进退难度并损失停车位空间。

1-4.车辆在行进过弯不灵活容易产生事故。

1-5.容易因紧急避让而过弯翻车。

1-6.高速过弯道容易失控。

1-7.因传统车轮的物理限制,导致现代高端科技及新能源应用受限;

2、对于公共交通大巴士产生问题方面:除了与骄车问题相同外,其庞大的传统车轮占据车内很大的空间,导致人员乘坐位置和设备不能更有效安排,而且因为车轮过高导致人员上下车门坎过高问题,也导致公共大巴游览车转向及过弯容易倾倒导致人员伤亡,也很难安全驾驶。

3、对于货运运输产生问题方面:货车就是因为传统车轮因高度问题让货物往高处堆放,这容易造成货运运输工具行驶的重心问题及上装货物下卸货物不便等问题,当然这与上面提过问题相同只是更不易及更容易产生过失伤害。

4、尤其传统车轮因为车辆行进方向关系,只要不小心进入行进中的车轮前,这时必定被卷入该车轮下,尤其是开放性车轮的大型车辆更容易造成人员伤亡,这是长期的现象一直无法避免。

5、对于许多传统车轮,存在新技术、新能源、智能等新科技的技术等应用受限的诸多问题,如轮壳内马达、轮壳内发动机的散热技术问题、新能源电动车能否普及、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的落实、及其它技术应用至运输工具等等问题

6、轨道车方面,其中对于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传统轨道过高的钢轮不利人员出入,也不利轮子高速运转时的物理结构,又因为高速限制了车厢的高度,使得高速铁路较难以使用超高运载的双层车厢来做更有效的搭载等问题。

7、其它运输方面,对于使用传统车轮的车辆有很大部分的空间都浪费在配合传统车轮的轮径及轮距所造成的,其中对于转向方面,传统车轮更受于转向机构的机械构造限制,无法以全方位转角应付需要,对于车辆轮子前后配合的沉重转向,使得车子的灵活性受到极大的限制。

叁、移动平台问题:

对于大型移动平台方面,也是受制于传统轮子的物理限制,导致传统轮子不易应用于大型设施上,如房子、超大型物件的迁移或转向。

针对上述传统移动承载工具的轮子问题,本案发明人在不断构思寻求对渉及各种小型轮子方面,如「运动、玩具、游戏、婴儿车、旅行箱、桌椅柜、承载物品、人小型员移动设备、移动工具」等等的改变;以及渉及各种较大型轮子方面,如「个人及家庭移动交通工具、货物运输、公共运输、急难救助移动工具、公共工程运输、特殊移动设施和大型移动平台」等的突破及创新轮子的使用方式,如「应用于房子的自走移动及其它以往无法使用轮子的大型设施」,并致力交通及运输工具的变革,鉴于现代的科技已迈向自动驾驶、新能源、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及大数据等,但具有科技代表的车辆,却仍然在使用已是千年古老方式的滚轮产生移动!而传统轮子已无法再让人们想象及创造出更有价值及开创更多元产品群,因此如何构思出符合更高效率及安全需要,并能配合现代科技来完成一种全新移动轨迹的新发明,正是发明人长期想要突破的想法!因此特别以「移动」为题材做为创造的主题,经过发明人30年创造经验的积累并不断的构思设计后,终于发明出「移动承载的碟轮(以下简称:本发明)」这项发明,因此特别提出专利申请,以期在全球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手段;系由一圆形构造侧面约莫呈扁平化,并可被旋转的碟型轮子,但不同的是,「传统轮子」是以最大轮径产生一圆周的接触面贴地滚动,(本发明)则是以盘形最大圆径为横轴线,并以横轴线分上下二面,其中朝地的一面形成一盘形轮面,并将横轴线设计呈倾斜角度,使(本发明)部分盘形轮面与地面相贴而产生牵引,让承载其上的移动平台产生位移,尤其(本发明)盘式旋转,改变了传统「轮子」的滚轮方式,为本技术目的。

优选的,(本发明)的第二技术手段;系透过(本发明)其中碟型轮子所设置的契接部与承载工具衔接,该契接部可以采用已知的习用机构衔接技术与承载工具衔接,这可让(本发明)在各种承载工具上盘式旋转,有助于各种承载工具的移动目的,为本技术目的。

优选的,(本发明)的第三技术手段;该圆形构造之碟型轮子朝地的盘形轮面,可以利用各种形状及各种材料来满足贴地盘式旋转需求,其中盘形轮面可依横轴线的倾斜角度,将盘形轮面贴地与圆形构造之间的角度,补偿设计与地面相贴的直线或弧线角度,或可依地面平坦度以盘形轮面材料弹性(如采用高磨擦值的橡胶或橡胶化合物等)的选用做为补偿,为本技术目的。

优选的,(本发明)的第四技术手段;该圆形构造朝地如甜甜圈式的盘形轮面,除了可以采用高磨擦值的橡胶或橡胶化合物等外,还可以利用习知传统轮胎面的的各种纹路及凹凸形状满足需求,为本技术目的。

优选的,(本发明)的第五技术手段;该圆形构造可以采用复数条成放射条状并绕成圆盘状之可弯绕放射状盘形,其中该放射状盘形贴地的盘形表面也可以采用高磨擦值的橡胶或橡胶化合物等外,也可以利用各种纹路及凹凸形状满足需求,这有助于多种目的使用,比如在不同材质的表面上爬行,为本技术目的。

优选的,(本发明)的第六技术手段;该圆形构造之可弯绕放射条状,可以采用复数条钢缆成圈形串接,并被高磨擦值的橡胶或橡胶化合物等包覆,而由放射条状构成的放射状盘形被包复方式可以全包覆或部分包覆,而放射状盘形采用高钢性材料完成,这有助于(本发明)承载较重物品的移动及薄型扁平化需要,而且本身还具有弯绕的弹性用来防震需要,其中包覆放射状盘形的高磨擦值的橡胶或橡胶化合物贴地的放射状盘形表面,也可以利用各种纹路及凹凸形状满足不同地面需求,其中该契接部可以采用已知的习用机构技术与承载工具衔接,这可让(本发明)在各种承载工具上盘式旋转,产生多种承载工具的移动目的,为本技术目的。

优选的,(本发明)的第七技术手段;该圆形构造采用契接盘座及一轮体构成,该契接盘座及一轮体可依据需要改变出各种形状,并在该轮体断面形成圆弧或其它形状,该圆弧或其它形状主要是让(本发明)横轴线的倾斜角度,以不同角度触地盘式旋转时均能充份贴地盘转使用,而轮体也能用扁平化设计使用,为本技术目的。

优选的,(本发明)的第八技术手段;轮体之朝地的盘形轮面,该盘形轮面可以依(本发明)横轴线的倾斜角度贴地需要,设置盘形轮面圈形圆径的尺寸或调整盘形轮面弧度及角度和直径,用来增加贴地面积,使盘形轮面提高(本发明)与各种不同地面磨擦力的需要,为本技术目的。

优选的,(本发明)的第九技术手段;为让(本发明)直接应用于承载移动工具上,特别将(本发明)设计成一种盘轮总成状态,即,(本发明)另加设一角度定位座,该角度定位座呈不同角度的两面状,其中一面设有一转轴,该转轴以垂直的方式套入圆形构造的契接部后契合,而且角度定位座呈不同角度的两面可随需要设计互呈各种角度,让圆形构造以不同倾斜角度做盘式旋转来承载移动工具,这与传统滚轮以横向套入转轴的承载方式完全不同;

另,角度定位座一面设有定位装置,该定位装置可利用已知的习用技术一至复数个的,套合、锁合、扣合、卡合、孔、槽和其它方式契合在各种场合(如:运动、居家、办公、娱乐、工作、行动及其它等等,之移动器具或各种移动设备或各种移动工具和人员移动设备及其它…等)所需要轮子中;

为了让(本发明)之圆形构造装置,在承载移动工具上取得畅顺的盘式旋转并减少旋转的阻力,特别在(本发明)各转轴与承载移动工具之间加均设有轴承,该轴承可由各类型圆形轴承、平面轴承或各类型锥形平面轴承和其它轴承构成,因为轴承旋转面积更大所以使用寿命也会增加。

优选的,(本发明)的藉由第九技术手段成为一种盘轮总成后,可让(本发明)直接应用于运动、玩具、游戏、旅行箱、婴儿车、承载人员的小型行动移动设备、及各行业移动承载工具需要,举例如运动方面:可装在轮鞋、滑板、二轮或三轮以上的移动运动器材上,居家办公方面如:移动式桌或椅、床、柜,的不同用途的移动工具中等,其它还有更多的运动、居家、办公、娱乐、工作、行动,之移动器具或各种移动设备及各种移动工具…等所需要轮子中,为本技术目的。

优选的,(本发明)的第十技术手段;可以使用如第九技术手段让(本发明)成为一种盘轮总成后,以复数个「盘轮总成」安置在不同的移动承载工具上,其中可以利用(本发明)其圆形构造之轮体部分边缘边缘相互抵靠着盘转,而产生不同方向转动但却能让移动承载工具朝一个方向的同步转动;而传统垂直滚动轮两个相抵滚动其轮面贴地是相反滚动,无法同步使承载物往同一方向,为本技术目的。

优选的,(本发明)的第十一技术手段;为让(本发明)具备承载舒适性,特别在第九技术手段之盘轮总成基础下,将原固定座修改设计成第一固定座并增加一第二固定座及一弹性体;一第一固定座,该第一固定座呈平板形,其一端设有一限位块,限位块设有一限位斜口及一槽孔,并在第一固定座接近另一端设一凹陷;

一第二固定座,该一第二固定座呈平板状,其朝第一固定座一面的一端设计有二凸块及一槽孔,该二凸块呈一凹陷,该凹陷系提供第一固定座的限位块安置其内,并透过一螺栓穿入第一固定座及第二固定座的槽孔,使得第一固定座及第二固定座两者可以翻动,并透过第一固定座限位斜口限制第一固定座在第二固定座翻动角度;

一弹性体,该弹性体具有二端,其中一端是设计在第一固定座的凹陷内,弹性体另一端是被安置在第二固定座相对位置的凹陷内,使得第一固定座及第二固定座两者透过弹性体产生翻动弹性;

藉由以上设计,使得装在第一固定座的(本发明)形成一「弹性盘轮总成」,其「弹性盘轮总成」在装置在移动承载工具上时,可以产生更舒适及更安全的弹性,例如滑板、轮鞋、及乘载人员需要的移动承载工具等等,为本技术目的。

优选的,(本发明)的第十二技术手段;(本发明)可以依第九及第十一技术手段,其中在第十一技术手段的第二固定座加上一活动枢纽,透过活动枢纽可以让(本发明)中的碟型轮子无论是以何中角度倾斜使用,都能透过活动枢纽让承载其上的各种移动工具、移动设备、移动器材、人员行动工具都具备转向的功能,而为使得第二固定座与移动承载工具之间,取得畅顺的盘式旋转并减少旋转的阻力,特别在(本发明)各个转轴处加设轴承,该轴承可由各类型轴承、平面轴承或各类型锥形平面轴承构成,这让(本发明)转向机能更为顺畅,为本技术目的。

优选的,(本发明)的第十三技术手段;(本发明)系将圆形构造以一轨道钢盘轮做为轨道车辆运载使用,该轨道钢盘轮侧面约莫呈扁平化并可被旋转,但不同的是,传统「轨道钢轮」是以最大轮径产生一圆周的接触面贴轨滚动,(本发明)之轨道钢盘轮则是以盘形最大圆径为横轴线,并以横轴线分上下二面,其中朝地的一面形成一轨道轮面,并将横轴线设计呈倾斜角度,使(本发明)轨道钢盘轮部分轨道轮面与铁轨相贴而产生牵引,让承载其上的移动工具产生位移,尤其(本发明)盘式旋转,降低了轨道车的高度,让一般轨道交通及高速运载的轨道车的车厢,以超高效双层搭载成为可能,为本技术目的。

优选的,(本发明)的第十四技术手段;(本发明)轨道钢盘轮可以采用一左一右整齐平行排列与轨道车底部适当处契接,或采用交叉排列以较大直径的轨道钢盘轮,用来增加速度但不必增加转速,这有利轨道车在高速运行时减少小轮的转速所造成轮子材料的物理损伤并增加行车的平稳,为本技术目的。

优选的,(本发明)的第十五技术手段;为让(本发明)产生自走效果,可特别透过习知具动力的引擎或马达或发动机等,以传动轴或其它传动方式,以及使用能随需要停止(本发明)盘转的制动总成,让乘载其上的移动工具产生自动位移及停止的功能,改变了传统「轮子」的滚轮方式,为本技术目的。

优选的,(本发明)的第十六技术手段;本发明将一圆形构造以一碟形钢圈,及一碟形轮胎构成一「碟形轮胎总成」:

一碟形钢圈,该碟形钢圈侧面约莫呈碟形并可被旋转,但不同的是,传统车轮钢圈是以最大轮径衔接一轮胎并带领轮胎外圆周的接触面贴地滚动,而碟形钢圈则是以碟形最大圆径为横轴线,并以横轴线分上下二面,其中朝地的一面衔接一碟形轮胎;

一碟形轮胎,该碟形轮胎侧面约莫呈碟形并可被旋转,但不同的是,传统轮胎是以最大轮径产生一圆周的接触面贴地滚动,碟形轮胎则是以碟形最大圆径为横轴线,而横轴在线下二面,其中朝地的一面形成一盘形胎面,另一面则是契合于碟形钢圈朝地的一面共同形成一碟形轮胎总成,其中将碟形轮胎总成的横轴线设计呈倾斜角度,使「碟形轮胎总成」之碟形轮胎的部分轮胎面与地面相贴而产生牵引,让承载其上的移动工具产生位移,尤其「碟形轮胎总成」盘式旋转,改变了传统车轮的滚轮方式,为本技术目的。

优选的,(本发明)的第十七技术手段;(本发明)构成「碟形轮胎总成」,其碟形轮胎设有轮胎衬,并分内缘衬及外缘衬并将内外缘衬装入碟形钢圈形成一封闭式的轮胎,其中碟形轮胎的所使用的材料可采用习知的轮胎材料构成,碟形轮胎内可视需要加设一内胎,这可使「碟形轮胎总成」具有更多的选择其轮胎,其中也包含防爆轮胎,为本技术目的。

优选的,(本发明)第十八技术手段;(本发明)以一碟形轮胎总,再加设一转盘构成一「碟轮制动总成」,该转盘系提供传动轴和制动机构使碟形轮胎总成能被转动及被停止,为本技术目的。

优选的,(本发明)第十九技术手段;(本发明)以一「碟轮制动总成」再加设,一轴承,一角度定位构造构成一「第一移动总成」,该轴承系设在角度定位构造与转盘之间,而角度定位构造朝「碟轮制动总成」方向的一面设有一转轴,该转轴主要系提供该「碟轮制动总成」具有旋转功用,而转轴与「碟轮制动总成」之转盘的轴孔之间设有一轴承,做为转轴与轴孔间的润滑,而角度定位构造的另一面设有契接结构,并设计成倾斜状,该契接结构可以使用习知的契接技术衔接于移动平台的构造上,使(本发明)之「第一移动总成」具有移动功能,为本技术目的。

优选的,(本发明)第二十技术手段(本发明)以「碟轮制动总成」再加设,一轴承、一基座、一伸缩装置及一载体形成一「第二移动总成」;本发明构成「第二移动总成」是将基座以一拴柱分别套入基座凹陷及载体之槽孔内,使载体与基座可以相互翻动,另,一伸缩装置构成二伸缩杆,其一伸缩杆距有二端其中各一端分别藉由螺栓契合在基座二凸块上,另一端也分别利用一螺栓契合于载体为其所设的二契接结构上,藉用伸缩装置的伸缩动作,使载体连动产生「碟轮制动总成」之横轴线的角度变化,其中二伸缩杆可由气压或液压机构完成伸缩,为本技术目的。

优选的,(本发明)第二十一技术手段:(本发明)在「第二移动总成」的基础上,在基座c60朝「第二移动总成」的另外一面约莫中心处设一转轴,也设有一轴承,藉由转轴的转向可使「第二移动总成」之具有三维角度的调整功用,此外所加设的轴承是为了避免与承载移动平台的构造,相互产生承载阻力所设计的,以上形成「第三移动总成」,为本技术目的。

优选的,(本发明)第二十二技术手段:(本发明)在在「第二移动总成」的基础上,在载体的内部安置一马达,该马达之传动轴则是被锁固在转盘上,藉由马达带动,使得本发明形成的一「第一自走总成」,为本技术目的。

优选的,(本发明)第二十三技术手段:(本发明)在「第一自走总成」基础上,在基座上加设一旋转轴及一轴承形成一「第二自走总成」;其中藉由该旋转轴使得基座能够变换旋角位置,让基座带动「第二自走总成」共同旋转角度,并再配合伸缩装置让「碟形轮胎总成」之横轴线产生角度变化后,使得(本发明)的「第二自走总成」具有三维角度变换及自走和挚动的结构功用,为本技术目的。

优选的,(本发明)第二十四技术手段;(本发明)以第二十三技术手段在旋转轴中加上一滑板构造,构成「第三自走总成」;藉由滑板构造可以让碟形轮胎总成随需要在各种移动平台的位置中伸展,并在该适当位置令碟形轮胎总成以三维角度变换位置,为本技术目的。

优选的,(本发明)第二十五技术手段;藉由(本发明)第十九、二十、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等技术手段构成之各种总成统称为「移位总成」,其中可以将「移位总成」以一种或多种总成分别或做出多元组搭,应用于各种大小不同的移动平台需要,为本技术目的。

优选的,根据第十六、十七、十八及第二十五技术(本发明)可以产下优点:

1、具备无高径轮胎所占的空间,而且形成较低的出入的槛,让人员或货物进出及搬运更符合需要。

2、可让移动平台(以轿车为例)依需要升高以利人员开门乘坐,或对特殊地形及地面的移动需要。

3、可让移动平台在高低不平地面移动仍然保持水平移动。

4、产生前所未有的多轮平行移动换位的方式。

5、(本发明)采用车辆以多轮中心为圆心,调整(本发明)每个方位,使轮胎轨迹接触面位置能让车辆能原地转动,这完全不需要回转半径。

6、对于不需要回转半径方面,(本发明)可以让多轮车辆采用,如:货车、大众运输交通车辆、工程车、各类较长大型运输及特殊车辆等,(本发明)有效大弧降低人员出入车辆的高度,方便人员及货物进出及增加承载空间外,更是让人员发生交通意外时,不会被传统车轮卷入轮下,(本发明)是用盘转的方法产生移动,这完全不同于传统车轮的滚动方法,所以即便发生人员意外闯入的情况,也会盘转中的本发明转出来,而不是压了过去,这对意外有大弧减轻伤害的效果。

7、对于双层运输交通车辆,传统过高的轮子除造成上下车不方便外,也阻碍座位安排而浪费空间此外也造成痴亮重心较高容易倾倒发生意外,而采用(本发明)除了车身降低容易上下外,对于车内座位也能产生无阻碍的空间好利用,而且较低的车身高度对于车辆重心比较稳靠。

8、(本发明)能充分采用现代新科技、新能源及智能技术和无人驾,更必免导致人员伤亡的多类型交通事故,使交通迈往新纪元,而且不受传统轮子滚动的物理限制。

优选的,(本发明)第二十六技术手段;(本发明)可以6个或6个以上的不同移位总成使用在一车辆上,例如在车辆一方的两轮采用本发明「第二自走总成」,其它四轮采用「第三移动总成」,这两总总成都具有三维转向的功能,但只有「第二自走总成」具备自走功用,这也能让承载移动平台具有原地回转,及类似传统车的转弯功用,为本技术目的。

优选的,(本发明)第二十七技术手段;本发明可以使用上述数量较多的(本发明)之「移位总成」,依照目的需求来应用,像需将大型平台移动时,可将「移位总成」平均分配到大型平台适当位置,使大型平台中的「移位总成受力均匀,并被迁移及转向,使一般房子可以在建造时考虑使用本发明做为基地平台,让房子可以具有移动的功用,这开创了平常不易办到的房子迁移及转向的机制,这也将颠覆居住及设计方式,为本技术目的。

优选的,(本发明)第二十八技术手段;「第二自走总成」基础上,再加一滑板构造,构成一「第三自走总成」,藉由滑板构造可以让本发明各类移位总成(本技术手段采用「第二自走总成」随需要在各种移动平台的位置中伸展,该滑板构造呈具有二端的矩形,并藉由滑轨在承载移动平台移位,其中「第二自走总成」系透过旋转轴装置在在滑板构造接近一端中,其间可以透过习知转向技术或转向机构讲,将契合在滑板构造上的旋转轴转动,使「第二自走总成」带动碟形轮胎总成,以三维角度变换位置,另为让「第二自走总成」的结构支撑更强,特别以四支伸缩杆,让本发明藉由伸缩杆取得避震及改变本发明的横向轴角度,为本技术目的。

优选的,透过第二十九技术手段;让「第三自走总成」,透过滑板构造随需要从承载移动平台适当位置伸出,伸出后透过习知转向技术或转向机构讲将契合在滑板构造的旋转轴转动,如此就可以让承载移动平台在高速转向时,控制承载移动平台的移离心力并操控转向功能;尤其对于大众交通运输车辆,其过倾斜更是明显,这时常造成意外伤亡,但藉由本发明的设计就能避免此类意外发生,为本技术目的。

优选的,(本发明)第二十九技术手段;对于货柜车及超大型公路行驶的运输交通车辆,无人驾驶是目前趋势,但受限传统车轮的影响,尚无法克服因为各种转弯及回转造成其它人员及车辆等不安全的问题,而(本发明)对于此等问题却能得到完善解决问题;(本发明)可透过各类移位总成做为不同车辆的组合搭配使用(而技术手段是采用「第三自走总成」及「第二移动总成」做为举例说明),其中「第二移动总成」是无自主动力,而且结构上可以设计较低较薄,所以可以被安排在承载货物部份的超大型货车车体下方,而负责移动具有动力的「第三自走总成」则被安排于车头及车尾为其设计的活动结构中,超大型货车之移动轨迹,除了可以相同传统车辆的各种行进转弯和回转方法外,更可以藉由「第二移动总成」设在车体下方及设置「第三自走总成」在车头及车尾的活动结构的位置,让超大型货车利用「第三自走总成」带动「第二移动总成」,让大型货车具有度任一角度的平移其中透过「第三自走总成」具有伸展出车身和活动结构转制车身侧方,这方法除了对于超大型货车平移稳定有帮助外,也对于进出货时活动结构转向车的侧方而避开出入的位置,方便人员及货物进出;另也可以原地360度转向,为本技术目的。

优选的,(本发明)第三十技术手段:为使本发明所构成的各类型移位总成之挚动具有多元化选择所设计,本(技术手段)是采用「第三自走总成」举例说明,而这(技术手段)均可在本发明构成的各类型移位总成中实施;本技术手段「第三自走总成」特别加设有一碟式剎车装置,碟式剎车装置系以一环形剎车制动盘、一制动钳、一制动钳支架构成;

一环形剎车制动盘,是装在「碟形轮胎总成」之碟形钢圈上为其所设置的一环状凸起上;

一制动钳,是透过一制动钳支架设置在一载体的一侧位置上;

使用时,透过伸缩装置调整「碟形轮胎总成」的横轴线到需要角度,并以载体内的马达或其它传动机构转动「碟形轮胎总成」,当需要将「碟形轮胎总成」停止转动时,便可以使用碟式剎车装置将「碟形轮胎总成」停止,这种碟式剎车装置的好处是,将环形剎车制动盘,装在「碟形轮胎总成」之碟形钢圈上远离马达位置,而且环形剎车制动盘具有较大外径尺寸的构造原因,其剎车所产生的热比较分散,所以比直径小的制动盘所产生的热降低很多,所以(本发明)的剎车不会产生过热环境影响马达退磁,另外也有足够的空间及位置安排隔热及冷却装置,为本技术目的。

优选的,(本发明)第三十一技术手段;其中又以本发明的构造特色,利用移位总成其中至少是以二个碟形轮胎总成之轮胎边缘相互抵靠着盘转,形成同一方向同步行进,这是因为本发明是藉横轴线倾斜产生盘转的位置关系,因此能将碟形轮胎总成以最大轴的宽距被设计同步朝同一方向精密行进,为本技术目的。

优选的,(本发明)除了产生轮子的革新,也可以让平常无法移动的物体能用本发明在其建造的时候就被安排进该结构上,比如是房子,这将开创固定建筑透过本发明的安置成为活动式建筑,这时可以让居住建筑转向及迁移成为常态,这将是人类透过本发明产生居住的创举,为(本发明)目的。

优选的,有关(本发明)产生功效至少计有;

1.(本发明)由构造及方法产生了「盘式旋转」,根本性的改变了轮子的滚动方式。

2.(本发明)让轮子高度大弧缩减。

3.(本发明)轮子加大能增加稳定并提升速度但却不占高度空间。

4.(本发明)对相对应用的产品群产生更高效及更安全作用。

5.(本发明)应用于轨道交通及高速运载的轨道车上,成为高速轨道车超高效双层搭载成为可能。

6.(本发明)应用于轨道交通及高速运载的轨道车上,对轮子材料的物理损伤及增加行车的平稳。

7.(本发明)成为独立的车轮。

8.(本发明)成为独立的自动车轮。

9.(本发明)成为具有三维运转的独立车轮。

10.(本发明)成为具有三维运转的独立自动车轮。

11.(本发明)形成多种类自动或不自动车轮。

12.(本发明)成为三维运转及具有横向移位的独立自动车轮。

13.(本发明)用于车辆形成较低的出入的槛,让人员或货物进出及搬运更符合需要。

14.(本发明)用于轿车可依需要升高以利人员开门乘坐。

15.(本发明)可让移动平台在高低不平地面移动仍然保持水平移动。

16.(本发明)让各类移动平台能原地360度转向、平移、360度任一角度的多轮平移。

17、(本发明)产生前所未有的多轮平行移动换位的方式。

18、(本发明)可以采用车辆以多轮中心为圆心,调整(本发明)每个方位,使轮胎轨迹接触面位置能让车辆能原地转动,这完全不需要回转半径。

19、(本发明)对各类较长大型运输及特殊车辆等,有效大弧降低人员出入车辆的高度,方便人员及货物进出及增加承载空间外,更是让人员发生交通意外时,不会被传统车轮卷入轮下。

20、(本发明)对于双层运输交通车辆,座位安排不浪费空间也不容易倾倒。

21、(本发明)能充分采用现代新科技、新能源及智能技术和无人驾,更必免导致人员伤亡的多类型交通事故,使交通迈往新纪元,而且不受传统轮子滚动的物理限制。

22、(本发明)让有移动需要的产品群,可以应应时代需要全面再度创新的机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1实施例立体视图。

图2是本发明第1实施例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第2实施例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第3实施例立体视图。

图5是本发明第4实施例立体视图。

图6是本发明第5实施例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第6实施例侧视剖面图。

图8是本发明第7实施例侧视剖面图。

图9a是本发明第8实施例仰视图。

图9b是本发明第8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

图10是本发明第9实施例侧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第10实施例鸟瞰图。

图12是本发明第11实施例侧视示第一图。

图13是本发明第11实施例侧视示第二图。

图14是本发明第11实施例侧视示第三图。

图15是本发明第12实施例鸟瞰图。

图16是本发明第13实施例侧视剖面图。

图17是本发明第14实施例侧视剖面图。

图18是本发明第15实施例侧视剖面图。

图19是本发明第16实施例侧视剖面图。

图20是本发明第16实施例仰视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第17实施例侧视剖面图。

图22是本发明第17实施例仰视示意图。

图23是本发明第18实施例侧视剖面图暨仰视示意图。

图24a是本发明第19实施例立体分解图。

图24b是本发明第19实施例立体图。

图25是本发明第19实施例侧视剖面图。

图26是本发明第20实施例侧视剖面图。

图27是本发明第21及第22实施例侧视剖面图。

图28是本发明第23实施例部分立体图。

图29是本发明第23实施例示意第1图。

图30是本发明第23实施例示意第2图。

图31是本发明第23实施例示意第3图。

图32是本发明第24实施例正视剖面图。

图33是本发明第24实施例仰视图。

图34是本发明第25实施例仰视图。

图35是本发明第26实施例仰视图。

图36是本发明第27实施例正视剖面图。

图37是本发明第27实施例仰视示意图。

图38是本发明第27实施例比较示意图。

图39是本发明第28实施例仰视示意图。

图40是本发明第29实施例仰视示意图。

图41是本发明第30实施例仰视示意图。

图42是本发明第31实施例立体分解图。

图43是本发明第31实施例剖视示意图。

图44是本发明第32实施例剖视示意图。

图45是本发明第33实施例剖视示意图。

图46是本发明第34实施例剖视示意图。

图47是本发明第32第33实施例仰视示意图。

图48是本发明第34实施例仰视示意图。

图49是本发明第35实施例剖视示意图。

图50是本发明第35实施例鸟瞰示意第1图。

图51是本发明第35实施例鸟瞰示意第2图。

图52是本发明第35实施例鸟瞰示意第3图。

图53是本发明第36实施例立体图。

图54是本发明第37实施例立体图。

图55是本发明第38实施例立体图。

图56是本发明第39实施例侧视剖面图。

图57是本发明第第36、37、38、39实施例第1示意图。

图58是本发明第第36、37、38、39实施例第2示意图。

图59是本发明第第36、37、38、39实施例第3示意图。

图60是本发明第第36、37、38、39实施例第4示意图。

图61是本发明第第36、37、38、39实施例第5示意图。

图62是本发明第第36、37、38、39实施例第6示意图。

图63a是本发明第40实施例的部分侧视示意图。

图63b是本发明第40实施例示意图。

图64是本发明第41实施例剖视示意图。

图65是本发明第42实施例剖视示意图。

图66是本发明第43实施例剖视示意图。

图67是本发明第44实施例剖视示意图。

图68是本发明第45实施例立体图。

图69是本发明第45实施例侧视剖面图。

图70是本发明第46、47及48实施例侧视剖面图。

图71是本发明第49实施例侧视剖面图。

图72是本发明第50实施例侧视剖面图。

图73是本发明第51实施例侧视剖面图。

图74是本发明第52实施例侧视剖面图。

图75是本发明第53实施例立体分解图。

图76是本发明第53实施例侧视剖面图。

图77是本发明第51、52及53实施例比较示意图。

图78是本发明第51、52及53实施例第1示意图。

图79是本发明第51、52及53实施例第2示意图。

图80是本发明第54实施例立体分解图。

图81是本发明第55实施例侧视剖面图。

图82是本发明第56实施例侧视剖面图。

图83是本发明第57实施例侧视剖面图。

图84是本发明第57实施例第1示意图。

图85是本发明第57实施例第2示意图。

图86是本发明第57实施例第3示意图。

图87是本发明第57实施例第4示意图。

图88是本发明第57实施例第5示意图。

图89是本发明第57实施例第6示意图。

图90是本发明第57实施例第7示意图。

图91是本发明第57实施例第8示意图。

图92是本发明第57实施例第9示意图。

图93是本发明第57实施例第10示意图。

图94是本发明第57实施例比较示意图。

图95是本发明第57实施例第11示意图。

图96是本发明第54、55、56及57实施例第1示意图。

图97是本发明第54、55、56及57实施例第2示意图。

图98是本发明第54、55、56及57实施例第3示意图。

图99是本发明第54、55、56及57实施例比较示意图。

图100是本发明第54、55、56及57实施例比较示意图。

图101是本发明第54、55、56及57实施例第4示意图。

图102是本发明第58实施例第1示意图。

图103是本发明第58实施例第2示意图。

图104是本发明第59实施例第1示意图。

图105是本发明第59实施例第2示意图。

图106是本发明第59实施例第3示意图。

图107是本发明第60实施例侧视剖面图。

图108是本发明第60实施例鸟瞰暨侧视示意图。

图109是本发明第60实施例第1示意图。

图110是本发明第60实施例第2示意图。

图111是本发明第60实施例第3示意图。

图112是本发明第60实施例第4示意图。

图113是本发明第60实施例第5示意图。

图114是本发明第60实施例第6示意图。

图115是本发明第60实施例比较示意图。

图116是本发明第60实施例第7示意图。

图117是本发明第61实施例侧视图。

图118是本发明第61实施例第1示意图。

图119是本发明第61实施例第2示意图。

图120是本发明第61实施例第3示意图。

图121是本发明第61实施例第4示意图。

图122是本发明第61实施例第5示意图。

图123是本发明第61实施例第6示意图。

图124是本发明第62实施例立体分解图。

图125是本发明第62实施例侧视剖面图。

图126是本发明第62实施例鸟瞰视图。

图127是本发明第63实施例第示意图。

图128是本发明第64实施例第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图式及(本发明)之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请参阅第1及第2图(第1实施例)所示;(本发明)系由一圆形构造10侧面约莫呈扁平化,并可被旋转的碟型轮子101,但不同的是「传统轮子」是以最大轮径产生圆周的接触面贴地滚动,碟型轮子101则是以盘形最大圆径为横轴线a,而横轴线a上下二面102、103,其中朝地的一面103形成一碟形轮面104,并将横轴线a设计呈倾斜角度a1,而横轴线a与碟形轮面104贴地线x之间不在平形在线,而且互呈的角度x1可以随需要设定,使(本发明)部分碟形轮面104与地面b相贴而产生牵引,尤其(本发明)盘式旋转,改变了「传统轮子」的滚轮方式,为(本发明)主要的目的;另为使(本发明)适用各种场合需要,特别选用金属、塑料、橡胶或金属、塑料、橡胶等化合物材料制成,或使用金属、塑料、橡胶及其它材料等合成方法合成各部位材料所需,为(本发明)目的。

请参阅第3第4第5图(第2至4实施例)所示;透过(本发明)其中碟型轮子101所设置的契接部20与承载工具衔接,该契接部20可以采用已知的习用机构衔接技术,如第3图的柱型201,该柱型201可以独立形成后与契接部20契接或与碟型轮子101一体成形再与承载工具衔接,或契接部20(如第4图所示)呈一穿孔状202,使其可套入轴承使用,或呈复数个穿孔状203(如第5图所示)能与承载工具传动轴衔接,这都可以让(本发明)衔接在各种承载工具上盘式旋转,有助于各种承载工具的移动目的,为(本发明)目的。

请参阅第6图(第5实施例)所示;(本发明)圆形构造10可以利用各种形状及各种材料,来满足各种承载工具在各种不同地表贴地移动的形状及材质需求,其中横轴线a的倾斜角度a1可以随需要设定角度成a2,而碟形轮面104也可以依该倾斜角度a2,增加盘形轮面104的结构1041补偿盘形轮面104贴地角度,或调整碟形轮面104的结构1041的直径范围,使碟形轮面104贴地保持较佳地面b接触及增加贴地的面积,或以圆弧面减少与地面接触用来以高速行进时减少与地面的磨擦;此外圆形构造10非向地面的一面102,可以利用一至复数个各种:「槽、孔、凹陷或凹凸槽及各种几何状1021构成,这方便本发明减轻重量或安置其它机构所需,为(本发明)目的。

请参阅第7第8图(第6实施例及第7实施例);(如第7图所示)所示;(本发明)圆形构造10,该圆形构造10朝地的碟形轮面104,表面可以采用高磨擦值的涂层c1,也可以采用高磨擦力的橡胶或橡胶化合物c2做成碟形轮面104,或以橡胶或橡胶化合物将(本发明)圆形构造10整体包覆c3(如第8图所示)等来构成,好让本发明具有高磨擦力的轮面;

另,(本发明)圆形构造10之碟形轮面104与不同材质结合,其相结合方式可使用已习知的结合方式完成,如:喷涂、镶合、套合、卡合、胶合或以不种材料合成一体成形等技术完成,为(本发明)目的。

请参阅第9图(第8实施例)所示;(本发明)圆形构造10朝地以橡胶或橡胶化合物所制造的碟形轮面104是呈环状1042,该环状1042可以使用如习知传统轮胎的各种胎面凹凸纹路,但不同于滚轮贴地方式,本发明采用甜甜圈式的环状安排该传统轮胎类形的凹凸纹路(举例:d1、d2、d3),做为本发明与地面产生高磨擦力所需,也使(本发明)适用于各种地表的移动;

另,如(第9之1图)所示;为了让(本发明)之横轴线a在不同角度a2变化成a3时,特别将习知轮胎面的各种纹路及凹凸形状除设在碟形轮面104贴地面外,也延伸至碟形轮面104的侧面1043,让(本发明)横轴线a倾斜角度a1变化成a2时,盘形轮面104一侧1043仍适度维持盘形轮面与地面磨擦力及避免(本发明)损伤,为(本发明)目的。

请参阅10及11图(第9及第10实施例);(本发明)圆形构造10侧面请参阅第设计呈扁碟形a10,该扁碟形a10也可以采用复数条放射条状a101并绕成圆盘状之可弯绕放射状盘形,该复数条成放射条状a101可依需要设计各种不同的几何形状,另,其中该放射状盘形贴地的盘形表面a102也可以采用高磨擦值的橡胶或橡胶化合物涂层,或利用各种纹路及凹凸形状满足高磨擦值需求,这有助于(本发明)多种目的使用,比如在不同材质的表面上盘转移动,为(本发明)目的。

请参阅第12、13及14图(第11实施例);(本发明)之复数条放射条状a101,其中并绕成圆盘状的每根条状a101都具有抗弯绕的刚性,尤其(本发明)横轴线在高角度(如14图所示)应用时也具有高抵抗弯绕特性,这可以让(本发明)具有弹性,为(本发明)目的。

请参阅第15、16、17图及18图(第12、13、14及第15实施例);该圆形构造10之可弯绕呈扁碟形a10之复数条放射条状a101绕成圆盘状之可弯绕放射状盘形,该复数条放射条状a101可依需要设计成各种不同的几何形状,另,可以再采用复数条钢缆30成圈形将每根放射条状a101串接,并以高磨擦值的橡胶或橡胶化合物40等包覆,扁碟形a10被包复方式可以全包覆(如16图所示)或部分包覆(如17及18图所示),而扁碟形a10采用高钢性材料完成(例如金属材料),这有助于(本发明)承载较重物品的移动及薄型扁平化需要,本身还具有弯绕的弹性用来防震需要,其中包覆扁碟形a10的高磨擦值的橡胶或橡胶化合物40贴地的环形表面401,与贴地线x2之间不在平形在线,而且其互呈的角度可以随需要设定,让环形表面可以应付不同贴地角度的地形需要,也可以利用各种纹路及凹凸形状满足不同地面需求,其中本发明该契接部a20可以采用已知的习用契接机构技术与各种传动轴衔接,这可让本实施例在各种承载工具上盘式旋转,产生多种承载工具的移动目的;

另本实施例所采用的橡胶或橡胶化合物40的环形表面401,也可以根据本发明之扁碟形a10其中横轴线a的倾斜角度a1、a2改变,增加表面401的结构402,补偿表面401贴地角度或调整环形表面40在扁碟形a10的直径范围403,使表面401贴地保持较佳地面b1接触及增加贴地的面积,为(本发明)目的。

请参阅第19及20图(第16实施例);(本发明)之圆形构造10采用一契接盘座s10及一轮体t10构成;

一契接盘座s10呈一圆盘状s101,该契接盘座s10主要用来与需被移动的各种承载物衔接,而契接盘座s10的适当处设有契接部s20,该契接部s20可以使用习知的契合结构与各种承载物的转轴或传动轴衔接,契接盘座s10使用材料为耐冲击及耐磨损的塑料或塑料化合物制成,也可以采用高强度高钢性金属材料制造;

一轮体t10呈一环状t101,并具有朝上及朝下二面t102、t103,契接盘座s10及轮体t10二者形成一种可被旋转的碟型整体,原理相同于第一实施例,而轮体t10朝下面t103形成一盘形轮面t104,轮体t10使用材料为耐冲击及耐磨损的塑料或塑料化合物制成,也可以采用高磨擦力的橡胶或橡胶化合物制造;

轮体t10断面呈圆弧状t101,其朝地的环形轮面t104,可随横轴线a改变成a1时,该盘形轮面t104仍然维持相同的贴地面积c(如第20图所示);

相较于(第17实施例)请参阅第21及22图所示;为将本实施例扁平化设计,特别将轮体t10之圆弧状t101压低成弧状,并将上一面t102设计成平状,另可在契接部采用槽孔s202其内安置一轴承ux以利(第16及17实施例)或其它实施例使用,也为了让(本发明)之契接盘座s10及轮体t10装置,在承载移动工具上,取得畅顺的盘式旋转并减少旋转的垂直阻力;

另,特别在承载移动工具转轴或任何旋转位置都能与(本发明)之间都可以加设一轴承,该轴承可由各类型轴承或各类型平面轴承及各类型锥形轴承和其它轴承构成,因为(本发明)采用垂直式承载构造,当采用平面轴承使用时其轴承也呈较大面积旋转所以使用寿命也会增加,而且让装置(本发明)的承载移动工具减少阻力更顺畅的移动,为(本发明)目的。

请参阅第23图(第18实施例)所示;为了大弧增加盘形轮面t104贴地面,特别改变盘形轮面t104形状结构t1041,该结构t1041可以因着契接盘座s10及一轮体t10的横轴线a角度改变,特别随着横轴线a改变后,再去增加盘形轮面t104贴地结构用来补偿,或调整盘形轮面t104在契接盘座s10的直径大小z,使盘形轮面t104贴地,保持较佳与地面b接触及增加贴地的面积f(第16实施例贴地范围),(f1是本实施例大增贴地盘旋的范围);

另,本发明的横轴线a与贴地线x3之间不在平形在线,而且其互呈的角度可以随需要设定,让盘形轮面可以应付不同贴地角度的地形需要;此外也将契接部s20以复数个穿孔s201或使用习知的契合结构与各种承载物的转轴或传动轴衔接;

契接盘座s10及轮体t10均可依据需要改变出各种形状,或以金属形状构造形成咬合力及高磨擦力,及以使用抗拉力及具高磨擦力之橡胶、塑料等特殊材料等或相互合成方法构成,用来满足如传统滚轮的各项产品的需求及应用,为(本发明)目的。

请参阅第24、25、及27图(第19、20、21第22实施例);为让本发明直接应用于承载移动工具上,特别将(本发明)设计成一种盘轮总成dw1状态,即,(本发明)另加设一角度定位座50及一轴承u,该角度定位座50呈不同角度的两面状501、502,其中一面502设有一转轴503,该转轴503以垂直的方式先穿入轴承u后套入圆形构造10之契接盘座s10的契接部s20后再以定位件504契合,该定位件504可以视转轴503的结构方式,选择以各种习知技术方式以卡合、锁合、套合或其它方式定位等,而且角度定位座50呈不同角度的两面501、502,可随需要设计互呈各种角度a3、a4(如第25及26图所示),让契接盘座s10及轮体t10以不同倾斜角度a3、a4做盘式旋转来承载移动工具,而这与传统滚轮以横向套入转轴的承载方式不同;

另,角度定位座50一面501设有定位装置5011(如25、26及27图所示),该定位装置5011可利用已知的习用技术一至复数个的,套合、锁合、扣合、卡合、孔、槽和其它方式,契合在各种场合(如:运动、居家、办公、娱乐、工作、行动及其它等等,之移动器具或各种移动设备或各种移动工具和人员移动设备及其它y…等)所需要轮子中;另,可以将角度定位座50的规格及形状大小随需要改变(如24-1图所示),以利被装置在所需要的物品上;

为了让(本发明)之契接盘座s10及轮体t10装置,在承载移动工具上,取得畅顺的盘式旋转并减少旋转的垂直阻力,特别在承载移动工具转轴或任何旋转位置都能与本发明之间加设一轴承u,该轴承u可由各类型轴承或各类型平面轴承及各类型锥形轴承和其它轴承u1构成,因为(本发明)采用垂直式承载构造,当采用平面轴承使用时其轴承u1也呈较大面积旋转所以使用寿命也会增加;

(本发明)的藉由(第19、20、21第22实施例)成为一种盘轮总成dw1后,可让本发明直接应用于运动、玩具、游戏、旅行箱、婴儿车、承载人员的小型或个人行动移动设备、及各行业移动承载工具需要,举例如运动方面:可装在轮鞋、滑板、二轮或三轮以上的移动运动器材上,居家办公方面如:移动式桌或椅、床、柜,的不同用途的移动工具中等,其它还有更多的运动、居家、办公、娱乐、工作、行动,之移动器具或各种移动设备及各种移动工具…等所需要轮子中,为(本发明)目的。

请参阅第28、29、30及31图(第23实施例)所示;以复数个盘轮总成dw1装设在一移动板p,并加设一鞋子p1后形成轮鞋,由于(本发明)扁平化设计大弧降低传统轮子的使用高度,而且还能采用大直径的轮子p2,若以传统轮子方式安置在鞋底就显得不易搭配也不安全,因此(本发明)用于传统各种轮子的领域将产生改变性的发展,对于轮鞋及滑板类产品都具备更安全更稳定的移动功能,为(本发明)目的。

请参阅第32、33、34及35图(第24、25及26实施例)所示;以复数个盘轮总成dw1装设在一滑板w,其中可采用对称四轮(如32及33图所示)或采用不对称四大轮(如34图所示)或不对称三特大轮(如35图所示)均可使用,而且(本发明)采用平底轮或圆弧轮,为了具备更稳定选择平底轮,为了高速选择圆弧轮,但无任是平底轮或圆弧轮,(本发明)都能使此类产品都具有安全又省空间并能大弧降低高度的盘旋轮子,为(本发明)目的。

请参阅第36、37及38图(第27实施例)所示;(本发明)成为一种盘轮总成dw1后,可以以复数个盘轮总成dw1安置在各种不同的移动承载工具上,其中可以利用复数个盘轮总成dw1其圆形构造10之轮体t10部分边缘相互抵靠着盘转,而产生不同方向转动,但(本发明)是藉横轴线倾斜产生部分轮体t10部分贴地盘转的位置关系,能让复数个盘轮总成dw1被设计同步朝同一方向行进(如37图所示),而传统轮子n(如38图所示)因为是以最大轮径的周圆n1贴地滚动,对于被抵靠轮子n的朝地作用面是反方向,所以无法产生当二轮相抵转动时同时往一相同方向行进;

请参阅第39、40及41图(第28、29及30实施例)所示;盘轮总成dw1相抵靠的设计,举例应用在轮鞋二轮对称排列并以四轮双排的使用情(如39图所示);或以较大轮面需求为例,以不对称的三轮做同步行进(如40图所示);或将轮体t10边缘设计成齿轮状k,这将使抵靠应用产生精密直行的效果,为(本发明)目的。

请参阅第42及43图(第31实施例)所示;为让(本发明)具备承载舒适性,特别在(第19实施例)基础下,将原角度定位座50修改设计成第一固定座60并增加一第二固定座70及一弹性体80;

一第一固定座60,该第一固定座呈平板形601,其一端602设有一限位块603,限位块603设有一限位斜口604及一槽孔605,并在第一固定座接近另一端606设一凹陷607;

一第二固定座70,该一第二固定座呈平板状701,其朝第一固定座一面702的一端703设计有二凸块704及一槽孔705,该二凸块704呈一凹陷706,该凹陷706系提供第一固定座的限位块603安置其内,并透过一螺栓l穿入第一固定座60及第二固定座70的槽孔605、705,使得第一固定座60及第二固定座70两者可以翻动,并透过第一固定座60限位斜口604限制第一固定座60在第二固定座70翻动角度a5;一弹性体80,该弹性体具有二端801、802,其中一端801是设计在第一固定座60的凹陷606内,弹性体80另一端802是被安置在第二固定座70相对位置的凹陷706内,使得第一固定座60及第二固定座70两者透过弹性体80产生翻动弹性;

藉由以上设计,使得装在第一固定座60的本发明所形成的弹性盘轮总成dw2,透过定位装置707,该定位装置707可利用已知的习用技术一至复数个的,套合、锁合、扣合、卡合、孔、槽和其它方式,被安装在移动承载工具y上时,可以产生更舒适及安全的弹性,例如滑板、轮鞋、及乘载人员需要防震动的移动承载工具如婴儿车或设备等均可实行,而弹性体80也可以使用已知的习用技术及其他替用弹性构造完成,让安装(本发明)所形成的弹性盘轮总成dw2之运动型滑板(如43图所示)可以在高低不平处移动能维持平稳,为(本发明)目的。

请参阅第44(第32实施例)所示;(本发明)可以依(第19实施例)技术手段的角度定位座50加上一活动枢纽505形成一活动盘轮总成dw3,透过活动枢纽505可以让(本发明)中的契接盘座s10无论角度定位座50之横轴线a是以何中角度倾斜使用,都能透过活动枢纽505让承载其上的各种移动工具、移动设备、移动器材、人员行动工具都具备转向的功能(如图46所示);

而为使得角度定位座50与移动承载工具之间,取得畅顺的盘式旋转并减少旋转的阻力,特别在活动枢纽505与配合的轴孔v,或角度定位座50与移动承载工具之间加设一轴承,该轴承可由各类型轴承或平面轴承或各类型锥形平面轴承构成,这让(本发明)转向机能更为顺畅,为(本发明)目的。

请参阅第45图(第33实施例)所示;(本发明)可以依(31实施例)技术手段的第二固定座70加上一活动枢纽708形成一活动弹性盘轮总成dw4,透过活动枢纽708可以让(本发明)中的契接盘座s10无论第一固定座60之横轴线a是以何中角度倾斜使用,都能透过活动枢纽708让承载其上的各种移动工具、移动设备、移动器材、人员行动工具都具备转向的功能(如图46所示);

而为使得第二固定座70与移动承载工具之间,取得畅顺的盘式旋转并减少旋转的阻力,特别在活动枢纽708与配合的轴孔v1,或第二固定座70与移动承载工具之间可视需要加设轴承u,该轴承u、u1均可由各类型轴承或平面轴承或各类型锥形平面轴承构成,这让(本发明)转向机能更为顺畅,为(本发明)目的。

请参阅第47图(第34实施例)所示;(本发明)可以依(第19实施例)的技术基础,让本发明盘轮总成dw1的承载工具r具有转向机能,特别将两个盘轮总成dw1分别装再以一条形转向梁e各一边e1、e2上,其条形转向梁e约莫装设二个盘轮总成dw1中间部位设有一可操控的条形转向梁e的方向柱e3,藉由方向柱e3的转向便可控制装置盘轮总成dw1的承载工具r的移动方向(如图48所示),为(本发明)目的。

请参阅第49图(第35实施例)所示;(本发明)可以依(第32实施例)的技术基础,安置在各种需移动(如图50、51及52所示)的椅子、桌子、购物车、婴儿车、旅行箱及任何需移动得物体及设备或器材和其它等等,使其承载能移动及具有转向功能,为(本发明)目的。

请参阅第53、54、55、56及第57图(第36、37、38、39实施例)所示;(本发明)系将圆形构造10以一轨道钢盘轮b10做为轨道车运输使用,该铁轨钢盘轮b10侧面约莫呈扁平化并可被旋转,但不同的是,传统「轨道钢轮」是以最大轮径产生一圆周的接触面贴轨滚动,(本发明)则是以盘形最大圆径为横轴线a6,而横轴线a6上下二面b101、b102,其中朝地的一面b102边缘设有靠轨凹陷b103,并将横轴线a6设计呈倾斜角度,使(本发明)靠轨凹陷b103与铁轨bz1相接而产生牵引,让承载其上的移动工具产生位移,尤其(本发明)扁平化轨道钢盘轮b10,改变了轨道车少了「轨道钢轮」的高度,让一般轨道交通及高速运载的轨道车的车厢,以超高效双层搭载成为可能(如第57图所示);

透过(本发明)其中轨道钢盘轮b10设有的契接部b20与承载工具衔接,该契接部b20可以采用已知的习用机构衔接技术,例如第53图的柱型b201,该柱型b201可以独立形成后与契接部b20契接或与轨道钢盘轮b10一体成形再与承载工具衔接,或契接部b20(如第54图所示)呈一穿孔状b202,或呈复数个穿孔状b203(如第55图所示)能与承载工具传动轴衔接,这都可以让(本发明)之轨道钢盘轮b10衔接在各种轨道车上盘式旋转,有助于各种承载工具的移动目的;另为使轨道钢盘轮b10适用各种轨道车需要,可视需要改变轨道钢盘轮b10的厚度b104或各种形状b105和选用高强度金属、其它高强度材料,为(本发明)目的。

请参阅第58、59、60、61及62图(第36、37、38、39实施例)所示;(本发明)之轨道钢盘轮b10可以采用一左一右整齐平行排列与轨道车底部适当处契接(如第58、59图所示),或采用交叉排列以较大直径的轨道钢盘轮b10(如第60、61图所示),用来增加速度但不必增加转速,这有利轨道车在高速运行时减少小轮的转速所造成轮子材料的物理损伤并增加行车的平稳,为(本发明)目的。

请参阅第62图(如39实施例)所示;本发明之轨道钢盘轮b10可以以复数个相互并排b10s抵靠,或交叉抵靠b10t着盘转,使轨道钢盘轮b10产生不同方向转动,但将轨道车以相同方向同步朝同一方向行进,为(本发明)目的。

请参阅第63图(第40实施例)所示;(同27实施例)这好处是只要有一轨道钢盘轮b10装有动力驱动便可带动所有数量的轨道钢盘轮b10转动;为了更精准的同步趋动所有衔接的轨道钢盘轮b10,可以在轨道钢盘轮b10外缘设计成齿轮状b10u,以利轨道钢盘轮b10精密同步转动,为(本发明)目的。

请参阅第63图及阅第63之1图;为了能让轨道车平地及在坡度较高的地理环境中上都能行走,特别再铁轨bz1一侧一侧安装的一条状齿轮bz2,该条状齿轮bz2与轨道钢盘轮b10之外缘齿轮相配,这种配置使轨道钢盘轮b10能在平滑的铁轨bz1行走,也能抵靠铁轨bz1条状齿轮bz2,这有利轨道车或高速轨道车在爬坡时,轨道钢盘轮b10外缘齿轮状b10u与条状齿轮bz2相互契合使用于爬坡路段,这设计可以改变高速轨道车无法设置在坡度较陡的地理环境中,尤其(本发明)有效降低轨道车的车身,这对轨道车行驶坡度较高的地理环境中更有帮助。

请参阅第64、65、66及67图(第41、42、43、44实施例)所示;为让本发明产生自走效果,可特别透过习知具动力的引擎或马达及发动机,以传动轴或其它传动方式h1,以及能随需要停止本发明盘转的挚动总成h2,让本发明圆形构造10(如图64及65所示)或契接盘座s10及一轮体t10(如图66及67所示)产生自动盘式旋转或停止,让乘载其上的移动工具产生自动位移及停止的功能,其中圆形构造10及扁碟形a10和轮体t10,均可采用各种不同材料,如金属、橡胶或习知的各种车辆的轮子所使用的的材料等等,为(本发明)目的。

请参阅第68及69图(第45实施例)所示;本发明将一圆形构造以一碟形钢圈c10,及一碟形轮胎20构成一「碟形轮胎总成」ca;

一碟形钢圈c10,该碟形钢圈c10侧面约莫呈碟形并成开放性空心状c101可被旋转,碟形钢圈c10分上下二面c102、c103,其中朝地的一面c103衔接一碟形轮胎c20,其二者衔接相同传统轮胎与传统钢圈契合方式;

一碟形轮胎c20,该碟形轮胎c20侧面约莫呈甜甜圈形并成开放性空心状c201并可被旋转,但不同的是,「传统轮胎」是以最大轮径产生一圆周的接触面贴地滚动,碟形轮胎c20则是以的最大圆径为横轴线,碟形轮胎c20以横轴线分上下二面c202、c203,其中以朝地的一面c203形成一盘形胎面c204,另一面c202则是契合于碟形钢圈c10朝地的一面共同形成一「碟形轮胎总成」ca,其中将碟形轮胎总成ca的横轴线a7设计呈倾斜角度,使「碟形轮胎总成」ca之碟形轮胎c20的部分盘形胎面c204与地面b2相贴而产生牵引,让承载其上的移动平台产生位移,尤其「碟形轮胎总成」ca具有盘式旋转结构,改变了传统车轮的滚轮方式,为(本发明)目的。

请参阅第70图(第46实施例)所示;如(第45实施例)其中本发明构成「碟形轮胎总成」ca,其碟形轮胎c20设有轮胎衬c205,并分内缘衬c2051及外缘衬c2052该轮胎内缘衬c205是设在碟形轮胎c20一面c202上,并将内外缘衬c2051、c2052装入碟形钢圈c10之空心状c101内形成一封闭式的轮胎,其中碟形轮胎c20的所使用的材料可采用习知的轮胎材料构成或在碟形轮胎以植入金属及高延展力之特殊材料等相互合成方法构成,其中轮胎内衬c205的内外缘衬,可随需要变长或缩短,这有助于配合碟形钢圈c10的形状变化,为(本发明)目的。

请参阅第71图(第47实施例)所示;同(第45实施例)本发明构成之「碟形轮胎总成」ca,其中在「碟形轮胎总成」ca的碟形钢圈c10及碟形轮胎c20之空心状c101、c201内加设一内胎cb,这可使「碟形轮胎总成」ca具有更多的选择其轮胎的气密性;

请参阅第71图(第48实施例)所示;同(第45实施例)本发明构成之「碟形轮胎总成」ca,其中碟形轮胎c20与地面接触的胎面c204是呈环状胎面c206,该环状胎面c206可以使用如习知传统轮胎的各种胎面凹凸纹路,但不同于滚轮贴地方式,本发明采用的是甜甜圈式安排该传统轮胎类形的凹凸纹路(举例如第9图之d1、d2、d3),做为本发明与地面产生高磨擦力所需,也使本发明适用于各种地表的移动;

另,同(第9之1图)第8实施例所示;为了让「碟形轮胎总成」ca之横轴线a7在不同角度a71变化成a72时,特别将习知轮胎面的各种纹路及凹凸形状除设在环状胎面c206外,也延伸至侧面c207,让碟形轮胎总成」ca横轴线a7倾斜角度a71变化成a72时,「碟形轮胎总成」ca侧面c207仍适度维持轮面与地面磨擦力及避免「本发明」损伤,为(本发明)目的。

请参阅第71图(第49实施例)所示;同(第45实施例)本发明构成之「碟形轮胎总成」ca,其中在碟形钢圈c10设有契接部c30做为与传动轴及制动机构衔接,该契接部c30可以采用已知的各类衔接构造的衔接技术,如图复数个穿孔c301或其它契接方式与承载平台的机构结合,让本发明承担各种平台承载的目的。

请参阅第72图(第50实施例)所示;同(第71图等实施例)本发明构成之「碟形轮胎总成」ca可以扁平化设计,这有利降低为(本发明)目的之「碟形轮胎总成」ca的高度,让为(本发明)目的更有效降低移动平台的高度,为(本发明)目的。

请参阅第73及74图(第51及52实施例)所示;以为(本发明)目的构成之一「碟形轮胎总成」ca,再加设一转盘c40,该转盘c40设有复数根定位螺栓c401,并以复数个螺母c402被锁固在「碟形轮胎总成」ca之碟形钢圈c10非朝地的一面102上,该转盘c40系提供传动轴cd和制动机构cc衔接,使「碟形轮胎总成」ca能被转动及被停止,其中制动机构cc可以采用各种习用技术如鼓式制动cc1(如第73图所示)或碟式制动cc2(如第74图所示)提供让「碟形轮胎总成」ca配合转盘c40构成一「碟轮制动总成」ce,,为(本发明)目的。

请参阅第75及76图(第53实施例)所示;为(本发明)目的以一「碟轮制动总成」ce再加设,一轴承cu,一角度定位构造c50构成一「第一移动总成」ce1,该轴承cu系设在角度定位构造c50与转盘c40之间,而角度定位构造c50朝「碟轮制动总成」ce方向的一面设有一转轴c501,该转轴c501主要系提供该「碟轮制动总成」ce具有旋转功用,而转轴c501与「碟轮制动总成」ce之转盘c40的轴孔c403之间设有一轴承cu1,做为转轴c501与轴孔c403间的润滑,而角度定位构造c50的另一面设有契接结构c502,并设计成倾斜状503,该契接结构c502可以使用习知的契接技术衔接于移动平台的构造上,而轴承cu及cu1是润滑「碟轮制动总成」ce转动时与角度定位构造c50的磨擦关系,并使承载平台在外力驱动下能以惯性继续移动,尤其为(本发明)目的是以垂直的受力被转动,所以在转盘c40及角度定位构造c50之间采用的是平面轴承或椎形轴承cu或传统轴承,使为(本发明)目的之「第一移动总成」ce1具有移动功能,为(本发明)目的。

请参阅第77、78及79图为本实施例范例,为(本发明)目的对于降低承载移动平台具有降低出入阶,对于人员的进出和货物的搬迁非常便利,而且对于各种移动平台的载运空间大弧增加,及运载安全有着非常显着的帮助(如第77、78及79等图比较),为(本发明)目的。

请参阅第80图(第54实施例)所示;为(本发明)目的以「碟轮制动总成」ce再加设,一轴承cu、一基座c60、一伸缩装置c70及一载体c80形成一「第二移动总成」ce2;

其中一基座c60呈平板状并具有两端601、602,其中面朝载体c80一端c602设计有二凸块c603及分别设有一槽孔c604,该二凸块c603互呈一凹陷c605,基座c60面朝载体c80另一端c601设有一组契接构造c606,该契接构造c606可以生成具有衔接孔的二凸块c6061或其各种习知的衔接结构;

一伸缩装置c70,该伸缩装置c70可由二伸缩杆c701构成,该二伸缩杆c701具有两端c7011、c7012,其中一端c7011分别装在基座c80面朝载体c80方向一端c601的二凸块c6061上,并各分别以一螺栓cf2将该二伸缩杆c701各一端c7011契接在基座c80上,而另一端c7012也分别利用一螺栓cf3契合于载体c80二契接结构c807上;

一载体c80,该载体c80呈具有两面c801、c802的圆弧形,其中面朝「碟轮制动总成」ce一面c802设有一转轴c803,另一面c801的设计成平状,并在一侧c804设有一侧凸定位构造c805其上设有一槽孔c806,也在载体c80约莫另一侧的两边各设有二契接结构c807,而载体c80朝「碟轮制动总成」ce方向的转轴c803,该转轴c803主要系提供该「碟轮制动总成」ce具有旋转功用,而转轴c803与「碟轮制动总成」ce之转盘c40的轴孔c403之间设有一轴承cu2,做为转轴803与轴孔c403间的润滑,而轴承cu及cu2是润滑「碟轮制动总成」ce转动时与载体c80的磨擦关系,并使承载平台在外力驱动下能以惯性继续移动,尤其(本发明)是以垂直的受力被转动,所以在转盘c40及载体c80之间采用的是平面轴承或椎形轴承cu及传统轴承u2;

(本发明)组成「第二移动总成」ce2是将基座c60以一拴柱cf1分别套入基座凹陷c605及载体c80之槽孔c806内,使载体c80与基座c60可以相互翻动,另,二伸缩杆c701一端c7011分别藉由螺栓cf2契合在基座c60二凸块c6061上,另一端c7012也分别利用一螺栓cf3契合于载体c80为其所设的二契接结构c807上,藉用伸缩装置c70的伸缩动作,使载体c80连动产生「碟轮制动总成」ce之横轴线a8的角度变化(如图82、83所示),其中二伸缩杆c701可由气压或液压机构完成伸缩,为实施例第一目的;

而本实施例第二目的是将伸缩装置c70以弹性装置c90构成,使得本发明形成的「第二移动总成」ce2装在移动平台后具有缓震的功能,为(本发明)目的。

请参阅第81图(第55实施例)所示;(本发明)在(第54实施例)的基础上,在基座c60朝「第二移动总成」ce2的另外一面约莫中心处设一转轴c607,也设有一轴承cu3,藉由转轴c607的转向可使「第二移动总成」ce2之具有三维角度的调整功用,此外所加设的轴承cu3是为了避免与承载移动平台的构造,相互产生承载阻力所设计的,以上形成「第三移动总成」ce3,为(本发明)目的。

请参阅第82图(第56实施例)所示;(本发明)在(第54实施例)基础上,在载体c80的内部设计一空间c808,该空间c808做为安置一马达或发动机c90所需,该马达或发动机c90之传动轴c901则是被锁固在转盘c40的轴孔c403内,因此藉由马达或发动机c90带动并连同伸缩装置c70,使得本发明形成的一「第一自走总成」cg1,为(本发明)目的。

请参阅第83图(第57实施例)所示;(本发明)在(第56实施例)基础上,(本发明)的「第一自走总成」cg1的基座c60上加设一旋转轴c607及一轴承cu3形成一「第二自走总成」cg2,其中藉由该旋转轴c607使得基座c60能够变换旋角位置(如箭头w),让基座c60带动「第二自走总成」cg2共同旋转角度,并再配合伸缩装置c70让「碟形轮胎总成」ca之横轴线a8产生角度变化后,使得(本发明)的「第二自走总成」cg2具有三维角度变换及自走和制动的结构功用,其中轴承cu3系具有润滑基座c60与承载移动平台ch之间的压力目的,其轴承cu3可采用润华目的相同的润滑环、锥形轴承、平面轴承或其它习知润滑均可,为(本发明)目的。

以下为举例(第57实施例)使用示意说明;

1、请参阅第84及85图所示:(本发明)对以上等实施例可让移动平台(以轿车为例)具备无高径轮胎所占的空间,而且形成较低的出入的槛,让人员或货物进出及搬运更符合需要。

2、请参阅第86及87图所示:(本发明)对以上等实施例可让移动平台(以轿车为例)依需要升高以利人员开门乘坐,或对特殊地形及地面的移动需要。

3、请参阅第88及89图所示:(本发明)对以上等实施例可让移动平台(以轿车为例)在高低不平地面移动仍然保持水平移动。

4、请参阅第90至93图所示:(本发明)对以上等实施例可让移动平台(以轿车为例)以前所未有的移动方式,为方便说明特以一轮胎轨迹接触面cj做为(本发明)部份贴地产生牵引说明,当车辆正常行驶(如第90图所示),其轮胎轨迹接触面cj是四轮平行,当轿车进行变换移动方向,除了可以采取传统前轮转向的方式外,以可以采用360度方向的平移,(如第91图所示)的横向移动,这时是将基座c60之转轴c607透过习知装置加以转向,使得轮胎轨迹接触面cj变换所需角度(正或负90度)即完成横向90度移动(如箭头),另需要往左前或往右后(以45度)移动(如第92图所示),或往右前或往左后(以45度)移动(如第93图所示)都是相同操作方式,为(本发明)目的。

5、请参阅第94及95图所示:(本发明)对以上等实施例可让移动平台(以轿车为例)如上第4条说明,本说明以传统车辆回转为例,其回转半径所占面积庞大(如第94图所示),除了回转不易外,更容易造成不留意的车祸伤亡,反观采用(本发明)的轿车是以四轮中心为圆心ck,来调整(本发明)每个方位,使轮胎轨迹接触面cj位置能让轿车能原地转动,这完全不需要回转半径(如第95图所示)。

6、对于不需要回转半径方面,(本发明)可以让多轮车辆采用,如:货车、大众运输交通车辆、工程车、各类较长大型运输及特殊车辆(如第96、97及98图所示),(本发明)可以有效大弧降低人员出入车辆的高度,降低车辆的高度除了能让人员及货物方便进出及增加承载空间外,更是让人员发生交通意外时,不会被传统车轮(如第99图所示)卷入轮下,因为(本发明)是用盘转的方法产生移动,这完全不同于传统车轮的滚动方法,所以即便发生人员意外闯入的情况,也会盘转中的(本发明)转出来,而不是压了过去,这对意外有大弧减轻伤害的效果。

7、对于双层运输交通车辆,传统过高的轮子除造成上下车不方便外,也阻碍座位安排而浪费空间(如第100图所示)此外也造成车辆重心较高容易倾倒发生意外,而采用(本发明)除了车身降低容易上下外(如第101图所示),对于车内座位也能产生无阻碍的空间好利用,而且较低的车身高度对于车辆重心比较稳靠。

8、(本发明)能充分采用现代新科技、新能源及智能技术和无人驾,更必免导致人员伤亡的多类型交通事故,使交通迈往新纪元,而且不受传统轮子滚动的物理限制。

(本发明)能让各种大小车辆,采用不同作用的(本发明)的各种总如下:

a.(第51实施例)之「碟轮制动总成」ce;

b.(第53实施例)之「第一移动总成」ce1;

c.(第54实施例)之「第二移动总成」ce2;

d.(第55实施例)之「第三移动总成」ce3;

e.(第56实施例)之「第一自走总成」cg1;

f.(第57实施例)之「第二自走总成」cg2等等,以上各种总成统称为「移位总成」cm,该「移位总成」cm可以在各种不同承载移动平台上做不同组合使用,为(本发明)目的。

请参阅第102图(第58实施例)所示;(本发明)可以6个或6个以上的不同移位总成cm使用在一车辆上,例如在车辆一方cl的两轮采用(本发明)「第二自走总成」cg2,其它四轮采用「第三移动总成」ce3,这两总总成都具有三维转向的功能,但只有「第二自走总成」cg2具备自走功用,这也能让承载移动平台具有原地回转,及类似传统车的转弯功用(如第103图所示),为(本发明)目的。

请参阅第第104、105及106图(第59实施例)所示;(本发明)可以使用上述数量较多的(本发明)之「移位总成」cm,依照目的需求来应用,像需将大型平台cn移动时,可将「移位总成」cm平均分配到大型平台cn适当位置,使大型平台cn中的「移位总成」cm受力均匀,并被迁移及转向,使一般房子可以在建造时考虑使用(本发明)做为基地平台,让房子可以具有移动的功用,这开创了平常不易办到的房子迁移及转向的机制,这也将颠覆居住及设计方式,为(本发明)目的。

请参阅第107及108图(第60实施例)所示;(本发明)(第57实施例)之「第二自走总成」cg2基础上,在基座c60上及一旋转轴c607及一轴承cu3上再加一滑板构造c110,构成一「第三自走总成」xg3,藉由滑板构造c110可以让(本发明)各类移位总成cm(本实施利采用「第二自走总成」cg2做为举例说明)随需要在各种移动平台的位置中伸展,该滑板构造c110呈具有二端c1101、c1102的矩形,并藉由滑轨c1103及导槽在承载移动平台cp适当位置移位,其中「第二自走总成」cg2系透过旋转轴c607装置在滑板构造c110接近一端c1104中,其间可以透过习知转向技术或转向机构讲将契合在滑板构造c110上的旋转轴c607转动,使「第二自走总成」cg2基座c60带动碟形轮胎总成ca,以三维角度变换位置,另为让「第二自走总成」cg2的结构支撑更强,特别以四支伸缩杆c701构成伸缩装置c70,让本发明藉由伸缩装置c70取得避震及改变(本发明)的横向轴角度,为(本发明)目的。

请参阅第109至112图(第60实施例)之示意图,使用时「第三自走总成」cg3,透过滑板构造c110随需要从承载移动平台cp适当位置伸出(如第110图所示),伸出后透过习知转向技术或转向机构讲将契合在滑板构造c110上的旋转轴c607转动(如记号点cq)(如第111及112图所示),如此就可以让承载移动平台cp在高速转向时,控制承载移动平台cp的移离心力并操控转向功能(如第113及114图所示);尤其对于大众交通运输车辆,其过倾斜更是明显(如第115图所示),这时常造成意外伤亡,但藉由本发明(如第116图所示)的设计就能避免此类意外发生,为(本发明)目的。

请参阅第117至123图(第61实施例)之示意图,对于货柜车及超大型公路行驶的运输交通车辆,无人驾驶是目前趋势,但受限传统车轮的影响,尚无法克服因为各种转弯及回转造成其它人员及车辆等不安全的问题,而(本发明)对于此等问题却能得到完善解决如后;

(本发明)可透过各类移位总成cm做为不同车辆的组合搭配使用(而本实施例是采用「第三自走总成」xg3及「第二移动总成」ce2做为举例说明),其中「第二移动总成」ce2是无自主动力,而且结构上可以设计较低较薄,所以可以被安排在承载货物部份的超大型货车cr车体cr1下方(如第117图所示),而负责移动具有动力的「第三自走总成」xg3则被安排于车头cr2及车尾cr3为其设计的活动结构cs中,该活动结构cs具有二端cs1、cs2,一端cs1设在车尾角落并被限位成为活动枢纽状,而另一端设有可容纳「第三自走总成」xg3的结构,本实施例之超大型货车cr之移动轨迹,除了可以相同传统车辆的各种行进转弯和回转方法外,更可以藉由「第二移动总成」ce2设在车体cr1下方及设置「第三自走总成」xg3在车头cr2及车尾cr3的活动结构cs的位置,让超大型货车cr利用「第三自走总成」xg3带动「第二移动总成」ce2,让大型货车cr具有360度任一角度的平移(如第118及119图所示)其中透过「第三自走总成」xg3具有伸展出车身和活动结构cs转制车身侧方,这方法除了对于超大型货车cr平移稳定有帮助外,也对于进出货时活动结构cs转向车的侧方而避开出入的位置,方便人员及货物进出;另也可以透过如(第58实施例)说明,以原地360度转向(如第120图所示);

另,安置在车体cr1下方的「第二移动总成」ce2及「第三自走总成」xg3可随需要伸出车体cr1外,提供超大型货车cr更为可靠稳定的重心(如第121图所示);

再,透过不同大小规格以非左右对称的方式安排使用(本发明)各类移位总成cm,也是(本发明)可以采取的方案,用来应付特殊需要(如第122及123图所示),为(本发明)目的。

请参阅第124至126图(第62实施例)之示意图,是为使(本发明)所构成的各类型移位总成cm之挚动具有多元化选择所设计,本(第62实施例)是采用「第三自走总成」cg3举例说明,而这(第62实施例)均可在(本发明)构成的各类型移位总成cm中实施;

本实施例「第三自走总成」xg3特别加设有一碟式剎车装置c120,碟式剎车装置c120系以一环形剎车制动盘c1201、一制动钳c1202、一制动钳支架c1203构成;

一环形剎车制动盘c1201是装在「碟形轮胎总成」ca之碟形钢圈c10上为其所设置的一环状凸起c104上;

一制动钳c1202是透过一制动钳支架c1203设置在一载体c80的一侧c809位置上;

(请参阅第125图)使用时,透过伸缩装置c70调整「碟形轮胎总成」ca的横轴线a到需要角度a9,并以载体c80内的马达或发动机c90或其它传动机构转动「碟形轮胎总成」ca,当需要将「碟形轮胎总成」ca停止转动时,便可以使用碟式剎车装置c120将「碟形轮胎总成」ca停止,这种碟式剎车装置c120的好处是,正处于实验准备投放市场的「壳内马达自动轮胎」,尚因为剎车位子设置问题导致马达过度受热产生消磁故障,而本实施例将环形剎车制动盘c1201,是装在「碟形轮胎总成」ca之碟形钢圈c10上远离马达或发动机c90位置,而且环形剎车制动盘c1201具有较大外径尺寸的构造原因,其剎车所产生的热比较分散,所以比直径小的制动盘c1201所产生的热降低很多,而且行驶过程所产生的风速也容易使较大外径尺寸的环形剎车制动盘c1201降温,所以(本发明)的剎车不会产生过热环境影响马达或发动机c90退磁,另外也有足够的空间及位置安排隔热及冷却装置;(请参阅第126图)为了碟式剎车装置c120更容易散热,特别在环形剎车制动盘c1201上设有各种凹槽结构c1204,这凹槽结构c1204可以采用同类的习知技术构成,为(本发明)目的。

请参阅第127图(第63实施例)所示:以(本发明)构成的各类型移位总成cm,可以使用至少是以二个各类型移位总成cm碟形轮胎总成ca边缘相互抵靠着盘转,形成同一方向同步行进,这是因为(本发明)是藉横轴线倾斜产生盘转的位置关系,因此能将碟形轮胎总成以最大轴的宽距被设计同步朝同一方向精密行进也可以参照(第39实施例);另外,也可以采用(如第40实施例)在各类型移位总成cm碟形轮胎总成ca边缘设计以齿轮,让抵靠着的碟形轮胎总成ca精密同步转动,这好处是,至少使用一组各类型移位总成cm其中具有自主动力如「第三自走总成」xg3,便可以带动其它无动力的各类型移位总成cm,让本发明在应用超大型承载移动平台上具有平均分散承重的做用;

透过(本发明)除了产生轮子的革新,也可以让平常无法移动的物体能用(本发明)在其建造的时候就被安排进该结构上,比如是房子,这将开创固定建筑透过(本发明)的安置成为活动式建筑,这时可以让居住建筑转向及迁移成为常态,这将是人类透过(本发明)产生居住环境的改变,为(本发明)目的。

请参阅第128图(第64实施例)所示:可以采用(本发明)构成的各类型移位总成cm其中支一种或混搭,形成各种不同需求的移动平台所需,如个人移动的小平台等,为(本发明)目的。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优选实施例披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应当可以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改变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