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滑动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32562发布日期:2019-01-16 06:42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车辆用滑动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滑动门。



背景技术:

作为电动滑动式车辆用滑动门,能够举出专利文献1记载的内容。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在内板的车内侧配置有具有门开闭机构、窗玻璃升降装置等组件的模制板的滑动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2016/08480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以往,模制板利用多个螺钉安装于内板。螺母焊接于内板的车外侧,作业者使螺钉从车内侧穿过模制板、内板的各螺钉通孔而紧固于所述螺母。然而,模制板由于形状大且安装有各种组件而具有重量,因此,存在螺钉通孔彼此的位置对准作业花费时间的问题。另外,为了确保模制板相对于内板的位置精度,所述螺母的焊接位置也要求高精度。

另外,例如,在存在以临时保持模制板的状态对内板进行生产线运送工序的情况下,需要利用螺钉临时固定模制板,存在容易耗费工时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且迅速地对模制板进行定位并组装于内板的车辆用滑动门。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有内板和配置于所述内板的模制板,所述模制板具有:主定位机构,其相对于所述内板进行车辆的前后方向和高度方向的定位;以及副定位机构,其相对于所述内板进行高度方向的定位,所述主定位机构具有在车宽方向卡定的卡定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容易且迅速地对模制板进行定位并组装于内板。另外,能够利用卡定部容易地将模制板临时保持于内板。

附图说明

图1是从车内侧观察的本发明的滑动门的侧视图。

图2是从车内侧观察的内板的侧视图。

图3是从车外侧观察的模制板的侧视图。

图4是主定位机构的外观立体图。

图5是副定位机构的外观立体图。

图6的(a)、(b)是从车外侧观察的主定位机构、副定位机构的侧视图。

图7是图4的a-a剖视图。

图8是层差部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滑动门

2内板

3模制板

5开口部

8内把手

21主定位机构

22副定位机构

23卡定部

24第1突起体

27第1定位孔

28第2突起体

29第2定位孔

30密封部件

31层差部(模制板侧)

32层差部(内板侧)

33棱线部(模制板侧)

34棱线部(内板侧)

具体实施方式

针对将本发明应用于车辆的右侧的滑动门的情形进行说明。在图1中,滑动门1具有内板2和配置在内板2的车宽方向内侧(车内侧)的模制板3。内板2由钢板等形成,模制板由树脂材料等形成。在内板2的车宽方向外侧(车外侧)安装有未图示的外板,在内板2的车内侧以覆盖模制板3的方式安装有未图示的内装板。

内板2呈纵长的大致矩形形状,在上部形成有未图示的窗玻璃用的窗开口部4,如图2所示,在窗开口部4的下部形成有用于安装模制板3的开口部5。开口部5虽然在缘部具有一定数量的凹凸,但大致是由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上缘部5a、从上缘部5a的前端向下方延伸的前缘上部5b、从前缘上部5b的下端向下方且向后方呈倾斜状延伸的前缘下部5c、从上缘部5a的后端向下方延伸的后缘上部5d、在与后缘上部5d相比靠后方的位置向下方延伸的后缘下部5e以及在前缘下部5c的下端和后缘下部5e的下端之间延伸的下缘部5f围成的形状。在开口部5的这些缘部周围形成有多个(在图2中是9个)用于将模制板3螺钉固定的螺钉通孔6,在各螺钉通孔6的车外侧焊接有螺母(未图示)。

在图1、图3中,模制板3呈大致模仿内板2的开口部5的形状。即,模制板3大致为具有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上缘部3a、从上缘部3a的前端向下方延伸的前缘上部3b、从前缘上部3b的下端向下方且向后方呈倾斜状延伸的前缘下部3c、从上缘部3a的后端向下方延伸的后缘上部3d、在与后缘上部3d相比靠后方的位置向下方延伸的后缘下部3e以及在前缘下部3c的下端和后缘下部3e的下端之间延伸的下缘部3f的形状。在模制板3的这些缘部周围与内板2的螺钉通孔6的位置相对应地形成有多个螺钉通孔7。

在图1中,在模制板3的车内侧板面安装有门开闭操作用的内把手8、控制滑动门1的开闭的门开闭机构9以及作为滑动门1的滑动驱动源的动力滑动门单元10,在车外侧板面安装有用于使窗玻璃升降的窗玻璃升降装置11。

内把手8安装于模制板3的上部靠前的角部,门开闭机构9安装于内把手8的靠后下方的位置。动力滑动门单元10安装于模制板3的靠后下方的位置。窗玻璃升降装置11在位于动力滑动门单元10的靠前位置的车外侧板面安装有马达,升降用绳索朝向上方延伸设置。模制板3在预先安装有以上的各组件的状态下,通过使缘部紧靠内板2的开口部5的缘部并使螺钉12从车内侧穿过螺钉通孔7、6紧固于所述螺母,从而以覆盖开口部5的方式安装于内板2的车内侧。当然,螺钉通孔6、7以能够调整模制板3相对于内板2的安装位置的方式形成为比螺钉12的轴径大的较大直径。

模制板3具有相对于内板2进行车辆的前后方向和高度方向的定位的主定位机构21、和进行高度方向的定位的副定位机构22。主定位机构21具有在车宽方向卡定于内板2的卡定部23(图4)。主定位机构21设置在模制板3的上缘部的一方的角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主定位机构21设置在模制板3的上缘部的靠前的角部附近,并且设置在内把手8的安装部附近。副定位机构22设置在模制板3的上缘部的另一方的角部,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在靠后的角部附近。

参照图4、图6的(a)、图7,主定位机构21具有向模制板3的车外侧板面突出设置的第1突起体24。在模制板3是树脂板的情况下,第1突起体24能够与板一体成型地形成。第1突起体24具有:前后方向定位部25,其呈在车辆前后方向较长的大致长方体形状;高度方向定位部26,其在前后方向定位部25的车外侧端面和下方,与前后方向定位部25相比进一步向车外侧突出形成;以及勾爪状的所述卡定部23,其从高度方向定位部26的车外侧端部向下方延伸。

前后方向定位部25的前后方向一端面(本实施方式中的前端面25a)通过与后述的第1定位孔27的前缘下部27c碰触,从而将模制板3在前后方向定位。高度方向定位部26的下端面26a通过与第1定位孔27的下缘部27e碰触,从而将模制板3在高度方向定位。高度方向定位部26以其前端面与前后方向定位部25的前端面25a相比向后收缩、而其后端面与前后方向定位部25的后端面相比向前收缩的方式,从车宽方向来看形成为窄幅。也就是说,根据图6的(a)判断,前后方向定位部25和高度方向定位部26以从车宽方向来看呈大致t字形状的方式形成。通过形成这样的形状,能够抑制第1突起体24的成型误差且确保前端面25a和下端面26a的精度,并且能够确保第1突起体24的强度。

在内板2与第1突起体24的位置相对应地形成有第1定位孔27。第1定位孔27是具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上缘部27a、从上缘部27a的前端呈铅垂状向下方下降一定量后朝向下方且朝向后方呈倾斜状延伸的前缘上部27b、从前缘上部27b的下端朝向下方呈铅垂状延伸的前缘下部27c、从上缘部27a的后端朝向下方呈铅垂状延伸的后缘部27d以及在前缘下部27c的下端和后缘部27d的下端之间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下缘部27e的形状。前缘下部27c和后缘部27d之间的孔宽度尺寸l2比第1突起体24的前后方向定位部25的前后宽度尺寸l1大。

参照图5、图6的(b),副定位机构22具有向模制板3的车外侧板面突出设置的第2突起体28。在模制板3为树脂板的情况下,第2突起体28也能够与板一体成型地形成。第2突起体28从车宽方向来看呈大致t字形状。第2突起体28的下端面28a通过与第2定位孔29的下缘部29a碰触,从而使模制板3相对于内板2在高度方向定位。

在内板2与第2突起体28的位置相对应地形成有第2定位孔29。第2定位孔29形成为矩形形状,其下缘部29a以沿车辆前后方向的方式形成。第1定位孔29以在第1突起体24的前端面25a与第1定位孔27的前缘下部27c碰触时,在与第2突起体28的前端面和后端面之间分别形成有间隙s的方式形成。

接下来,内板2和模制板3在开口部5周围的重叠部位,如图3所示夹设有密封部件30。密封部件30是用于防止水、灰尘等从内板2的车外侧经由开口部5进入车内侧的部件,由橡胶材料等形成。密封部件30具有:第1密封部件30a,其沿除上缘部3a以外的大致全部缘部、即在从前缘上部3b的上端附近至后缘上部3d的上端附近的范围内、沿下方的缘部连续地设置;以及第2密封部件30b,其沿着上缘部3a的一部分设置。虽不做详细说明,但一方面利用未图示的其他密封构造使得水等较难进入上缘部3a周围,另一方面针对其余的缘部(前缘上部3b、前缘下部3c、后缘上部3d、后缘下部3e、下缘部3f),要求第1密封部件30a带来的高密封性。

在这里,为了使各种组件、零件的安装空间高效化,模制板3根据不同的部位而形成在车宽方向凹凸的层差部31。在该层差部31位于第1密封部件30a的配置部的情况下,如图2所示,通过在内板2侧以与层差部31重叠的方式形成层差部32,能够保持模制板3和内板2之间的间隔恒定,确保第1密封部件30a的密封性。但是,在利用上述第1突起体24沿车辆前后方向对模制板3进行位置调整的情况下,层差部31和层差部32的层差面间的间隔可能会发生变化,有可能损害第1密封部件30a的密封性。

针对该问题,本实施方式的层差部31、32分别具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具体而言是沿第1突起体24的滑动方向也就是第1定位孔27的下缘部27e延伸的棱线部33、34(图1)。第1密封部件30a与这些棱线部33、34交叉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层差部31、32设置有多个。其中一个层差部31、32的剖视图在图8中示出。模制板3形成有朝向车宽一方向侧突出的层差部31。层差部31在车辆前后方向(与图8的纸面正交方向)以恒定截面延伸。在层差面35的上下形成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两个棱线部33。在内板2也形成有向车宽一方向侧突出的层差部32。层差部32也在车辆前后方向以恒定截面延伸。在层差面36的上下形成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两个棱线部34,层差面35和层差面36隔开间隔c1。

(作用)

在将模制板3组装于内板2时,作业者使第1突起体24、第2突起体28分别穿过第1定位孔27、第2定位孔29。第1定位孔27利用倾斜状的前缘上部27b而使上部的宽度形成的较大,第2定位孔29形成得与第2突起体28的宽度相比足够大,因此,能够使第1突起体24、第2突起体28顺畅地穿过第1定位孔27、第2定位孔29。

接下来,当使模制板3向前并向下移动一定量时,通过使第1突起体24的前端面25a与第1定位孔27的前缘下部27c碰触,从而确定模制板3的车辆前后方向的位置。此时,第2突起体28在其与第2定位孔29之间沿着前后形成有间隙s,因此,不妨碍第1突起体24和第1定位孔27带来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定位功能。另外,在第1突起体24的下端面26a与第1定位孔27的下缘部27e碰触的同时,第2突起体28的下端面28a与第2定位孔29的下缘部29a碰触,从而确定模制板3的高度方向的位置。利用在车辆前后方向分开的第1定位孔27和第2定位孔29的两点支承,能够使模制板3以无旋转偏差的稳定状态实现高度方向的定位。

进一步而言,第1突起体24的卡定部23相对于内板2在车宽方向卡定,因此,即使在螺钉12的紧固作业前,以临时保持模制板3的状态对内板2进行生产线运送的情况下,模制板3也不会从内板2脱离。

层差部31的棱线部33和层差部32的棱线部34以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因此,即使在车辆前后方向进行了模制板3的位置调整的情况下,层差面35、36之间的间隔c1也不会发生变化。因此,以与棱线部33、34交叉的方式设置的第1密封部件30a的压缩量不发生变化,能够确保所希望的密封性。

在利用第1突起体24和第2突起体28进行了车辆前后方向和高度方向的定位调整后,作业者使螺钉12穿过螺钉通孔6、7且与螺母紧固,完成模制板3的安装作业。由于利用第1突起体24和第2突起体28确定模制板3的准确安装位置,因此,作业者不需要进行螺钉通孔6、7彼此的位置对准,就能够迅速地进行螺钉12的紧固作业。另外,焊接于螺钉通孔7的车外侧的螺母的位置精度也没有任何问题。

(效果)

本发明的滑动门1具有内板2和配置于内板2的模制板3且模制板3具有:主定位机构21,其相对于内板2进行车辆的前后方向和高度方向的定位;以及副定位机构22,其相对于内板2进行高度方向的定位,主定位机构21具有在车宽方向卡定的卡定部23,根据该滑动门1,能够将形状大且具有一定重量的模制板3在车辆前后方向和高度方向容易且迅速地进行定位并且组装于内板2。另外,即使以临时保持模制板3的状态对内板2进行生产线运送,也能够利用卡定部23避免模制板3从内板2脱离。

主定位机构21设置在模制板3的上缘部3a的一个角部且副定位机构22设置在模制板3的上缘部3a的另一角部,根据该结构,作业者容易识别出定位的位置,能够使模制板3的安装作业效率提高。另外,能够使具有一定重量的模制板3稳定地悬吊而临时保持于内板2。

主定位机构21设置在门开闭操作用的内把手8的安装部的附近,根据该结构,能够准确地设定内把手8的位置,因此,对于露出在室内的内把手8的外观部分,能够减小错位等的影响。

模制板3以覆盖形成于内板2的开口部5的方式配置,并且模制板3和内板2在开口部5周围的重叠部分夹设有第1密封部件30a,同时形成彼此向车宽方向突出的重合的层差部31、32,而层差部31、32具有沿着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的棱线部33、34,第1密封部件30a与棱线部33、34交叉设置,根据该结构,即使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对模制板3进行了位置调整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第1密封部件30a的压缩量发生变化,而确保所希望的密封性。

层差部31、32形成有多个,除了模制板3的上缘部3a以外的全部层差部31、32具有所述棱线部33、34,根据该结构,能够稳定地确保模制板3的除了上缘部3a以外的周围的密封性。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卡定部23也可以还设置在第2突起体28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