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32572发布日期:2019-01-16 06:42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车辆用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门。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车辆用门,公知有以下内容:以面向外板的内侧面的方式在内板形成有开口部,并且以从车内侧覆盖该开口部的方式配置有模制板(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模制板的面向外板一侧,预先安装由门开闭机构、其他的功能单元构成的组件。

采用这样的车辆用门,例如与在外板和内板之间安装分别包括门开闭机构的多个功能单元的构造相比,将这些功能单元向门的组装作业变得容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865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然而,对于以往的车辆用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而言,为了能够借助设置于门的把手部件进行门开闭机构的操作,利用杆部将把手部件和门开闭机构连结。

另外,对于以往的车辆用门而言,从门开闭机构延伸的杆部的把手部件侧的连结部以面对外板的把手部件安装口的方式配置。而且,把手部件和杆部的连结是借助把手部件安装口实现的。

然而,对于该车辆用门而言,由于要安装的把手部件而很难肉眼确认面对把手部件安装口的杆部的连结部,把手部件针对该连结部的对位变得困难。于是,希望一种门开闭机构和把手部件的连结容易的车辆用门。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门开闭机构和把手部件的连结容易的车辆用门。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车辆用门的特征在于,具有:内板;模制板,其配置于所述内板;门开闭机构,其配置于所述模制板;以及杆部,其将针对把手部件的操作力传递到所述门开闭机构,所述门开闭机构在所述模制板的侧缘部具有与所述杆部连结的连结部,所述内板在该内板的面向前后方向的壁部具有面对所述连结部的作业孔。

采用本发明,能够提供门开闭机构和把手部件的连结容易的车辆用门。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本发明的车辆用门的车辆的右侧的局部侧视图。

图2是从车内侧观察车辆用门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从车外侧透过模制板观察的门开闭机构的情况的透视图。

图4是夹具的整体立体图。

图5是从图3的箭头v方向观察的作业孔附近的内板的局部主视图。

图6是经由作业孔将杆部与夹具连结的工序的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车辆

2乘降口

3车门导轨

10滑动门(车辆用门)

11外板

12内板

12a壁部

12b开口部

12c作业孔

12d切口部

13模制板

13a退避部

14窗玻璃

15把手部件

16内把手

17门开闭机构

18门锁装置

19卡合部(striker)

20杆连结部

21窗玻璃升降装置

21a转鼓

21b承载台

21c窗框

21d线缆

21e带轮

21f带轮支承部件

22动力滑动门单元

22a延伸部

23杆部

24杆部件

25转换杆部件

27连杆部件

28推拉杆部件

30夹具

31基部

31c突起

31d止挡部

32盖部

32c嵌入孔

32d凹部

32e止动孔

33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详细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本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门的主要特征在于,在内板的面向前后方向的壁部具有面对门开闭机构的杆连结部的作业孔。此外,上述的“杆连结部”与权利要求书中的连结部相当。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配置在车辆的后侧且左右两侧的滑动门为例,说明本发明的车辆用门。以下的车辆用门的说明中的前后上下的方向是从落座在车辆中的驾驶员观察的方向,并且以图1中箭头所示的前后上下的方向为基准。

图1是具有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门10(以下称为滑动门10或者车辆用滑动门10)的车辆1的右侧的局部侧视图。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的左右一对滑动门10沿着车身中央处的前后方向具有左右对称构造。于是,在以下的说明中,仅对右侧的滑动门10进行说明,而省略对左侧的滑动门10的说明。在图1中,对于滑动门10的外板11而言,为了示出滑动门10的内部构造,为了制图方便而进行了局部剖切。此外,在图1中,位于被剖切的外板11的车外侧的把手部件15由实线表示。

如图1所示,滑动门10安装于车辆1的乘降口2。

滑动门10在从封闭乘降口2的完全闭合状态(省略图示)至完全打开乘降口2的图1所示的完全打开状态的范围内,沿着铺设于车辆1的车门导轨3在前后方向移动。

车辆1的乘降口2形成为,以收纳完全闭合状态(省略图示)的滑动门10且使车辆1的侧面呈大致同一平面的方式,对应于滑动门10在车宽方向(与图1的纸面垂直的方向)上的厚度而在车宽方向具有深度。

滑动门10具有外板11、内板12、模制板13以及窗玻璃14。在内板12的内侧(车内侧)安装有未图示的内饰板。在图1中,附图标记12b表示如后述那样安装模制板13的内板12的开口部。

外板11配置于滑动门10的车外侧且构成滑动门10的外侧的外观面。

内板12隔开规定间隔地配置在外板11的车内侧。内板12的前端部和后端部分别具有内板12向外板11侧弯曲而形成的壁部12a、12a。

这些壁部12a、12a以面向内板12的前后方向的方式形成。换言之,壁部12a、12a分别形成滑动门10的与车身前后方向相交叉的前端面和后端面。顺便说一下,外板11和内板12例如能够通过将外板11的缘部向内板12侧弯折的卷边加工等而彼此接合。

在内板12和外板11之间,在滑动门10的前缘附近和后缘附近分别配置有门锁装置18、18。另外,虽未图示,门锁装置18也设置在滑动门10的下缘附近。这些门锁装置18通过借助把手部件15针对后述的门开闭机构17(参照图2)的开闭操作,而相对于设置于乘降口2的卡合部19卡合、脱离。此外,在图1中,对于卡合部19而言,仅图示了供设置于滑动门10的前缘附近的门锁装置18卡合、脱离的卡合部19,供另外两个门锁装置18卡合、脱离的卡合部19的图示为了制图方便而省略。

在图1中,附图标记21表示窗玻璃升降装置。

窗玻璃升降装置21在利用基于未图示的马达而旋转的转鼓21a卷绕线缆21d时,安装于窗玻璃14的下端的承载台21b对应于转鼓21a的旋转方向沿上下方向移动。由此,窗玻璃升降装置21能够使窗玻璃14在规定移动范围内升降。此外,在图1中,附图标记21f表示将供线缆21d卷绕的带轮21e支承于模制板13的上缘部的带轮支承部件。本实施方式的带轮支承部件21f由俯视观察为舌片状的板体形成。该带轮支承部件21f通过从基端的模制板13侧在内板12和外板11之间延伸的前端侧而支承带轮21e。

窗玻璃升降装置21的转鼓21a安装于模制板13的外板11侧。另外,与承载台21b一起下降的窗玻璃14收纳于安装有模制板13的内板12和外板11之间。

在图1中,附图标记24是后文详细说明的杆连结部20的杆部件,安装于模制板13的前侧缘部。附图标记22a是动力滑动门单元22的延伸部。该延伸部22a从模制板13的后侧缘部进一步向后方延伸。

这些杆部件24和延伸部22a与上述带轮支承部件21f一样,从模制板13侧经由内板12的开口部12b延伸至内板12和外板11之间。

图2是从车内侧观察滑动门10的侧视图。此外,在图2中,为了表示滑动门10的内部构造且为了制图方便,省略安装于滑动门10的车内侧的所述内饰板的图示。另外,利用隐藏线(虚线)表示配置在外板11(参照图1)的外侧的把手部件15、杆连结部20的在外板11和内板12之间延伸的杆部件24、动力滑动门单元22的延伸部22a以及杆部23。

如图2所示,在侧面观察为大致纵长矩形的滑动门10中,模制板13由从在窗框21c的下侧的滑动门10的前侧上部向后侧下部、沿着对角线延伸的树脂制的板体构成。

模制板13以从车内侧封闭形成于内板12的开口部12b的方式配置。此外,在图2中,开口部12b由隐藏线(虚线)表示。

在该模制板13的车内侧安装有动力滑动门单元22和门开闭机构17。

对于动力滑动门单元22而言,虽未图示,但卷绕于马达驱动的转鼓并延伸的线缆的前端安装于车身侧,使滑动门10对应于该转鼓的旋转方向而沿前后方向移动。附图标记22a是表示构成如上所示地从转鼓侧朝向后方延伸的线缆的外壳体的延伸部。

门开闭机构17具有:执行机构(省略图示),其基于使用者经由把手部件15输入的操作力,输出使上述门锁装置18(参照图1)相对于卡合部19(参照图1)卡合、脱离的驱动力;以及未图示的传递机构,其将该执行机构的输出分别传递到上述各门锁装置18。

虽然假设本实施方式的门开闭机构17具有通过把手部件15的操作而产生牵引力的上述执行机构、以及将该牵引力向各门锁装置18(参照图1)传递的由线缆等构成的上述传递机构(省略图示),但是并不限于这样的结构。因此,门开闭机构17例如也能够具有:门锁装置18(参照图1),其进行电磁驱动而与卡合部19(参照图1)卡合、脱离;以及控制装置,其基于经由把手部件15输入的操作力将开闭电信号向门锁装置18输出。

在图2中,附图标记16表示配置在车内侧的内把手。该内把手16以朝向车室内的方式安装于模制板13,使用者能够从室内操作门开闭机构17。

图3是表示经由图1的内板12的开口部12b透过面对车外侧的模制板13观察的门开闭机构17(参照图2)的情况的透视图。图3利用细线表示配置于模制板13的内侧(图3的纸面里侧)的门开闭机构17的轮廓。

如图3所示,门开闭机构17和把手部件15借助杆部23彼此连结。

杆部23从安装于把手部件15的上端部朝向安装于门开闭机构17的下端部沿着内板12的前侧的壁部12a在上下方向延伸。顺便说一下,在使用者握持把手部件15进行拉动操作时,杆部23被把手部件15所具有的规定的连杆机构(省略图示)朝向下方按压。

门开闭机构17具有杆连结部20(连结部),其与从把手部件15侧向下方延伸的杆部23的下端部连结。

该杆连结部20将借助把手部件15输入到杆部23的使用者的操作力向门开闭机构17传递。

杆连结部20具有杆部件24和夹具30。该杆部件24相当于权利要求书中的“杆部件”。

杆部件24的一端(轴支承端)配置在模制板13的与内板12的前侧的壁部12a接近的侧缘部且在面向车外侧(图3的纸面近前侧)的一侧。而且,该杆部件24的一端以能够绕贯穿模制板13的轴部26转动的方式安装。

另外,在模制板13的车内侧(图3的纸面里侧)配置有一端安装于轴部26的连杆部件27。该连杆部件27与杆部件24的转动相联动且绕轴部26转动。在连杆部件27的转动侧的端部安装有推拉杆部件28的一端。该推拉杆部件28的另一端安装于绕轴部29转动的转换杆部件25。这些杆部件24、连杆部件27以及推拉杆部件28构成与杆部23的上下移动相对应地对推拉杆部件28进行推拉的连杆机构。

总之,在本实施方式的门开闭机构17中,在如上述那样利用把手部件15的操作压下杆部23时,转换杆部件25的下端部被推拉杆部件28拉向轴部26侧。由此,对于上端部绕轴部29转动的转换杆部件25而言,与门开闭机构17的执行机构(省略图示)协作解除门锁装置18(参照图1)与卡合部19(参照图1)的卡合。由此,滑动门10(参照图1)从相对于车身的锁定状态变为解锁状态,能够在前后方向上移动。

而且,对于门开闭机构17的执行机构(省略图示)而言,在滑动门10(参照图1)处于上述的完全关闭状态下未进行把手部件15的拉动操作的情况下,以使上述三个门锁装置18(参照图1)全部与各卡合部19(参照图1)卡合的方式工作。另外,对于门开闭机构17的执行机构(省略图示)而言,在滑动门10处于上述的完全打开状态下未进行把手部件15的拉动操作的情况下,以仅使三个门锁装置18中的、设置在靠近上述滑动门10的下缘的门锁装置(省略图示)与规定的卡合部(省略图示)卡合的方式动作。此外,对于与供使用者实施拉动操作的把手部件15协作的门开闭机构17而言,也与动力滑动门单元22(参照图2)协作。也就是说,动力滑动门单元22(参照图2)对应于把手部件15拉动操作时的滑动门10(参照图1)的前后方向的位置,使滑动门10向关闭方向或者打开方向移动。

夹具30配置在一端轴支承于模制板13的杆部件24的另一端(杆部件24的转动端)。夹具30保持杆部23的下端部。在图3中,附图标记12c是形成于后文详细说明的内板12的壁部12a的作业孔。

图4是与杆部23(参照图3)连结前的夹具30的整体立体图。

如图4所示,夹具30具有安装于杆部件24的转动侧的端部的基部31和与该基部31一体成型的盖部32。基部31和盖部32利用具有挠性的带状连接部33彼此连接。

基部31由具有收纳杆部23(参照图3)的径向的一半的半圆柱状的空间部31a的块体形成。在形成空间部31a的内周面形成有多段槽部31b。该槽部31b沿着形成空间部31a的内周面的圆周方向形成。

另外,构成基部31的块体在隔着空间部31a的两侧具有与盖部32卡合的一对突起31c。该一对突起31c以越是远离块体彼此分离越远的方式使前端弯曲。

另外,该块体的与连接部33相反一侧的侧面上具有用于维持盖部32相对于基部31的闭合状态的切片状的止挡部31d。

这样的基部31借助未图示的轴部转动自如地安装于杆部件24。

盖部32由具有半圆柱状的空间部32a的块体形成,该空间部32a以与基部31的半圆柱状的空间部31a成对地保持杆部23(参照图3)的方式收纳杆部23的径向的一半。在形成空间部32a的内周面形成有多段槽部32b。该槽部32b沿形成空间部32a的内周面的圆周方向形成。

构成盖部32的块体在隔着空间部32a的两侧具有供基部31的突起31c嵌入的一对嵌入孔32c。

另外,对于该块体而言,在隔着空间部32a的两侧具有凹部32d,该凹部32d用于收纳块体的作为基部31的突起31c的基端部的一部分。在该块体的形成该凹部32d且与连接部33相反一侧的侧面形成有供基部31的止挡部31d嵌入的止动孔32e。

图5是包含从图3的箭头v方向穿过作业孔12c看到的门开闭机构17的杆连结部20的情况的内板12的壁部12a的局部主视图。

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作业孔12c呈上下方向长的椭圆形。由此,在将上下移动的杆部23的下端部相对于安装于杆部件24的转动端的夹具30定位并进行保持时,容易进行该定位操作。

接下来,针对杆部23相对于夹具30的连结工序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的杆部23相对于夹具30的连结工序中,首先,在内板12(参照图2)的开口部12b(参照图2)配置搭载有上述的门开闭机构17(参照图2)等的模制板13(参照图2)。此时,具有夹具30(参照图4)的杆部件24(参照图4)为了避免与内板12的开口部12b的缘部干涉,使接下来说明的模制板13的退避部13a(参照图6)退避。

图6是表示经由作业孔12c将杆部23与夹具30连结的工序的一种情景下的状况的杆部件24附近的局部放大图。

如图6所示,模制板13在车外侧(图6的纸面近前侧)的侧缘部具有退避部13a,该退避部13a使安装杆部23之前的杆部件24能够绕轴部26转动而退避到模制板13的板面上。

本实施方式的退避部13a由与杆部件24的平面形状大致相等且与杆部件24的厚度大致相等的凹陷形成。

另外,对于内板12的与退避部13a邻接的开口部12b而言,为了避开该退避部13a,以局部地在前侧凹陷的方式具有切口部12d。该退避部13a也能够不形成这样的凹陷,而与模制板13的车外侧的主面形成为大致同一平面。

顺便说一下,在使杆部件24退避到退避部13a时,图3所示的推拉杆部件28和转换杆部件25的连结被解除。

接下来,在该连结工序中,如图1所示,将安装于模制板13的上缘部的带轮支承部件21f和从模制板13的后侧缘部延伸出来的动力滑动门单元22的延伸部22a插入到外板11和内板12之间的规定位置。

此时,在图1中以在内板12的板面上延伸的方式描绘的杆部件24退避到图6所示的退避部13a。而且,使模制板13的退避部13a面对内板12的切口部12d,进行模制板13向内板12的安装。

如图6所示,在经由作业孔12c将杆部23与夹具30连结时,杆部件24转动以使夹具30从退避部13a的位置面对作业孔12c。此时,夹具30的盖部32处于相对于基部31在作业孔12c侧打开的状态。

顺便说一下,该杆部件24的转动是通过使用者从模制板13的车内侧使图3所示的连杆部件27转动而实施的。而且,此时,也进行图3所示的推拉杆部件28和转换杆部件25的连结。

接下来,杆部23的下端部被嵌入到基部31的空间部31a(参照图4)。而且,如图5所示,利用基部31和盖部32夹持杆部23的下端部。也就是说,盖部32成为在其与基部31之间夹入杆部23并闭合的状态。此时,基部31的止挡部31d(参照图4)嵌入盖部32的止动孔32e(参照图4)中。另外,基部31的突起31c(参照图4)嵌入盖部32的嵌入孔32c(参照图4)中。

由此,杆部23(参照图5)的下端部被压入基部31的空间部31a(参照图4)和盖部32的空间部32a(参照图4)的圆柱状的空间内。顺便说一下,在杆部23的下端部形成有嵌入槽部31b、32b(参照图4)的筋状凸部(省略图示)。由此,将杆部23牢固地支承于夹具30。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滑动门10发挥的作用效果。

本实施方式的滑动门10在内板12的面向前后方向的壁部12a具有面对门开闭机构17的杆连结部20(连结部)的作业孔12c。

采用这样的滑动门10,经由作业孔12c能够容易地进行门开闭机构17和从把手部件15侧延伸的杆部23的连结。

另外,在该滑动门10中,杆连结部20配置在模制板13的靠近壁部12a的侧缘部,使得门开闭机构17和杆部23的经由作业孔12c的连结变得更容易。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滑动门10中,杆部23以沿着内板12的面向前后方向的壁部12a在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

对于该滑动门10而言,把手部件15的操作力利用沿着壁部12a的杆部23的上下方向的移动传递到门开闭机构17。采用这样的滑动门10,能够提高从把手部件15向门开闭机构17的操作力的传递效率。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滑动门10中,在模制板13设置有杆部件24的退避部13a。

对于该滑动门10而言,在内板12的开口部12b安装模制板13时,通过使杆部件24退避到由凹陷构成的退避部13a,能够避免其他部件与杆部件24干涉。另外,采用这样的滑动门10,在模制板13相对于内板12的安装工序中,当将窗玻璃升降装置21的带轮支承部件21f、动力滑动门单元22的延伸部22a配置在外板11和内板12之间时,杆部件24不会成为妨碍。因此,采用该滑动门10,能够容易地进行模制板13的安装工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滑动门10中,在杆部件24的转动侧的端部配置有保持杆部23的夹具30。

采用这样的滑动门10,能够使门开闭机构17和杆部23经由作业孔12c的连结变得更容易。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滑动门10中,夹具30具有:基部31,其安装于杆部件24的转动侧的端部;以及盖部32,其从向作业孔12c侧打开的状态变为在其与基部31之间夹入杆部23的闭合状态。

对于这样的滑动门10而言,利用经由作业孔12c将盖部32压入基部31的作业,能够容易地使杆部23保持于夹具30。采用这样的滑动门10,能够高效且可靠地进行门开闭机构17和杆部23经由作业孔12c的连结。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利用各种形式实施。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针对将本发明应用于滑动门10的门开闭机构17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能够应用于具有利用杆部23将把手部件15和门开闭机构17连结的构造的全部车辆用门。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借助夹具30将杆部23支承于杆部件24,但是,也能够构成具有组装于杆部23的绑带等紧缚件的构造。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在夹具30的基部31和盖部32设置有槽部31b、32b,但是,也能够利用锯齿嵌合将杆部23和夹具30彼此接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