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55016发布日期:2019-03-05 21:11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2001-322531号公报公开了一种带扣装置,具有带扣主体和预紧器,该带扣主体供座椅安全带的舌片装配,该预紧器在紧急时使该带扣主体后退。该带扣装置具备冲击吸收机构(限力器),在带扣主体后退之后,向该带扣主体施加了规定以上的前进力时,该冲击吸收机构允许该带扣主体向前进方向移动。

另外,在日本特开2013-18460号公报记载的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中,织带的一端能够由带有预紧器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卷收。织带的另一端经由外搭接预紧器(lapouterpretensioner)而固定于车辆用座椅的外侧面或车身。带扣的另一端经由具有能量吸收(ea)功能的限力器而固定于车身或车辆用座椅。

此外,日本特开平10-100860号公报公开了在车辆用座椅安全带的固定侧(带扣)设置的缓冲装置(限力器)。

在上述的日本特开2001-322531号公报记载的现有例中,通过限力器的工作,而带扣的位置变化为比通常高的位置,与带扣结合的舌板的位置也升高。这样的话,对于织带的乘员约束性产生影响,因此并不优选在带扣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的状态下再次佩戴织带而使用。在限力器已工作的情况下,优选对其进行检测并向乘员通知异常。

如上述的日本特开2001-322531号公报记载的现有例那样,在带扣设有预紧器和限力器的情况下,利用在预紧器的工作时气体产生器的引发部因火药而发生断线,能够电气性地检测之后的限力器的工作。

然而,如上述的日本特开2013-18460号公报及日本特开平10-100860号公报记载的现有例那样,在带扣未设置预紧器的情况下,难以检测限力器的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是在带扣设有限力器且未设置预紧器的结构中,能抑制限力器的工作后的织带的使用于未然。

第一形态的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具有:织带,一端固定于车辆用座椅的座椅宽度方向的一侧面或车身部位,对就座于所述车辆用座椅的乘员进行约束;卷收器,与所述织带的另一端结合并能够卷收所述织带,并且设有通过工作而将所述织带拉入的预紧器;带扣,设置于所述车辆用座椅的座椅宽度方向的另一面或车身部位,能够供安装于所述织带的舌板结合;限力器,通过允许所述带扣的移动来降低由于所述预紧器的工作而作用于所述织带的拉伸载荷;及警告部,利用由所述限力器引起的所述带扣的移动,将所述限力器已工作这一异常向所述乘员通知。

在该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中,就座于车辆用座椅的乘员将织带从卷收器拉出,并将安装于该织带的舌板与带扣结合,由此成为佩戴织带状态。在车辆的碰撞时等,卷收器的预紧器工作,由此拉伸载荷作用于织带,提高乘员的约束力。然后,当限力器工作时,带扣移动,降低作用于织带的拉伸载荷。警告部利用由限力器引起的带扣的移动,将限力器已工作这一异常向乘员通知。由此,能够向乘员传达车辆的保养的必要性。

第二形态是在第一形态的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中,所述警告部电气性地检测所述带扣的移动,并电气性地向所述乘员通知异常。

在该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中,警告部电气性地检测由限力器引起的带扣的移动,并电气性地向乘员通知异常,由此能够有效利用车辆的已有的警告用电气电路。

第三形态是在第二形态的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中,所述警告部具有电气电路,并且具有通过所述电气电路的一部分伴随所述带扣的移动而被切断从而所述电气电路的电阻发生变化的结构,根据所述电阻来判别所述限力器有无工作。

在该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中,警告部的电气电路的一部分伴随带扣的移动而被切断,由此电气电路的电阻发生变化。警告部根据该电阻,判别限力器有无工作,在限力器已工作的情况下向乘员通知异常。通过在警告部使用电气电路,能够有效利用车辆的已有的警告用电气电路。

第四形态是在第二形态或第三形态的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中,所述警告部在所述带扣与所述舌板为非结合时,向所述乘员通知异常,并且在所述限力器已工作时,无论所述带扣与所述舌板有无结合,都向所述乘员通知异常。

在该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中,在带扣与舌板为非结合时,警告部向乘员通知未佩戴织带这一异常。由此,能够催促乘员佩戴织带。而且,在限力器已工作而带扣通过限力器而移动了时,无论带扣是否与舌板结合,即是否佩戴织带,警告部都向乘员通知异常。此时,可以将未佩戴织带的异常和限力器已工作的异常进行区分而向乘员通知,也可以不进行区分而向乘员通知。

第五形态是在第四形态的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中,所述警告部将所述带扣与所述舌板为非结合时的异常和所述限力器已工作时的异常进行区分而向所述乘员通知。

在该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中,警告部将带扣与舌板为非结合时的异常和限力器已工作时的异常进行区分而向乘员通知。在限力器未工作且带扣与舌板为非结合时,警告部将乘员未佩戴织带这一异常向乘员通知。在限力器已工作时,警告部将限力器已工作这一异常向乘员通知。需要说明的是,在带扣与舌板为非结合时,警告部可以将乘员未佩戴织带这一异常和限力器已工作这一异常的双方向乘员通知。在限力器已工作且带扣与舌板结合时,警告部可以仅将限力器已工作这一异常向乘员通知。

第六形态是在第五形态(中的涉及第三形态的形态)的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中,所述电气电路具有:电路,将作为所述电阻的测定点的a点与b点连接;带扣开关,设置于所述电路,并根据所述舌板相对于所述带扣有无结合来切换接通与断开;移动检测开关,与所述带扣开关串联地设置于所述电路,伴随所述带扣的移动而从接通切换为断开;及电阻器,与所述带扣开关并联地设置于所述电路。

在该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中,在限力器未工作而带扣未移动时,移动检测开关成为接通。在该状态下,a点与b点之间的电阻在带扣开关为接通时成为0,在带扣开关为断开时成为电阻器的电阻值。能够根据该电阻的差异,来判别舌板是否与带扣结合。在带扣与舌板为非结合时,警告部将乘员未佩戴织带这一异常向乘员通知。需要说明的是,在带扣与舌板为结合状态时,既可以将带扣开关设定为接通,也可以将带扣开关设定为断开。

在限力器已工作而带扣移动了时,移动检测开关成为断开。电阻器与带扣开关并联地设置,带扣开关与移动检测开关串联地设置,因此通过移动检测开关成为断开而a点与b点之间不再导通,a点与b点之间的电阻成为∞。即,能够根据a点与b点之间的电阻是否成为∞,来判别限力器有无工作。在限力器已工作时,警告部将该异常向乘员通知。

第七形态是在第五形态(中的涉及第三形态的形态)的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中,所述电气电路具有:电路,将作为所述电阻的测定点的a点与b点连接;带扣开关,设置于所述电路,根据所述舌板相对于所述带扣有无结合来切换接通与断开;移动检测开关,与所述带扣开关串联地设置于所述电路,伴随所述带扣的移动而从接通切换为断开;第一电阻器,与所述带扣开关并联地设置于所述电路;及第二电阻器,与所述带扣开关及所述移动检测开关并联地设置于所述电路,且电阻值与所述第一电阻器不同。

在本公开中,“接通”是指导通状态,“断开”是指非导通状态。在该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中,在限力器未工作而带扣未移动时,移动检测开关成为接通。在该状态下,a点与b点之间的电阻在带扣开关为接通时成为0,在带扣开关为断开时,成为第一电阻器的电阻值与第二电阻器的电阻值并联地合成的值。能够根据该电阻的差异,来判别舌板是否与带扣结合。在带扣与舌板为非结合时,警告部将乘员未佩戴织带这一异常向乘员通知。需要说明的是,在带扣与舌板为结合状态时,既可以将带扣开关设定为接通,也可以将带扣开关设定为断开。

在限力器已工作而带扣移动了时,移动检测开关成为断开。此时,在a点与b点之间的导通路径仅包含与带扣开关及移动检测开关并联设置的第二电阻器,不再包含第一电阻器。而且,由于带扣开关与移动检测开关串联设置,因此移动检测开关成为断开,由此a点与b点之间的导通路径不再包含带扣开关。因此,a点与b点之间的电阻无论带扣开关的状态如何,都成为第二电阻器的电阻值。即,能够根据a点与b点之间的电阻是否成为第二电阻器的电阻值,来判别限力器有无工作。在限力器已工作时,警告部将该异常向乘员通知。

第八形态是在第五形态(中的涉及第三形态的形态)的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中,所述电气电路具有:电路,将作为所述电阻的测定点的a点与b点连接;霍尔开关,设置于所述电路,根据所述舌板相对于所述带扣有无结合而电阻值发生变化;及移动检测开关,与所述霍尔开关串联地设置于所述电路,伴随所述带扣的移动而被切断。

在该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中,在限力器未工作而带扣未移动时,移动检测开关成为接通。在该状态下,a点与b点之间的电阻成为霍尔开关的电阻值。霍尔开关的电阻值根据舌板是否与带扣结合而发生变化,因此能够根据该电阻的差异,来判别舌板是否与带扣结合。在带扣与舌板为非结合时,警告部将未佩戴织带这一异常向乘员通知。

在限力器已工作而带扣移动了时,移动检测开关成为断开。由于霍尔开关与移动检测开关串联设置,因此移动检测开关成为断开,由此a点与b点之间不再导通,a点与b点之间的电阻成为∞。即,能够根据a点与b点之间的电阻是否成为∞,来判别限力器有无工作。在限力器已工作时,警告部将该异常向乘员通知。

第九形态是在第五形态(中的涉及第三形态的形态)的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中,所述电气电路具有:电路,将作为所述电阻的测定点的a点与b点连接;霍尔开关,设置于所述电路,根据所述舌板相对于所述带扣有无结合而电阻值发生变化;移动检测开关,与所述霍尔开关串联地设置于所述电路,伴随所述带扣的移动而被切断;及电阻器,与所述霍尔开关及所述移动检测开关并联地设置于所述电路,且电阻值与所述霍尔开关不同。

在该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中,在限力器未工作而带扣未移动时,移动检测开关成为接通。在该状态下,a点与b点之间的电阻成为霍尔开关的电阻值与电阻器的电阻值并联地合成的值。霍尔开关的电阻值根据舌板是否与带扣结合而发生变化,因此能够根据a点与b点之间的电阻的差异,来判别舌板是否与带扣结合。在带扣与舌板为非结合时,警告部将未佩戴织带这一异常向乘员通知。

在限力器已工作而带扣移动了时,移动检测开关成为断开。此时,在a点与b点之间的导通路径仅包含电阻器。霍尔开关与移动检测开关串联地设置,因此移动检测开关成为断开,由此在a点与b点之间的导通路径不再包含霍尔开关。因此,a点与b点之间的电阻无论霍尔开关的电阻值如何,都成为电阻器的电阻值。即,能够根据a点与b点之间的电阻是否成为电阻器的电阻值,来判别限力器有无工作。在限力器已工作时,警告部将该异常向乘员通知。

第十形态是在第五形态(中的涉及第三形态的形态)的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中,所述电气电路具有:第一电路,将作为所述电阻的测定点的a点与b点连接;带扣开关,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路,根据所述舌板相对于所述带扣有无结合来切换接通与断开;第二电路,在所述第一电路之外另行设置,将作为所述电阻的测定点的c点与d点连接;及移动检测开关,设置于所述第二电路,伴随所述带扣的移动而被切断。

在该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中,通过第一电路来判别舌板是否与带扣结合,通过第二电路来判别限力器是否已工作。

在将a点与b点连接的第一电路设有带扣开关,a点与b点之间的电阻在带扣开关为接通时成为0,在带扣开关为断开时成为∞。能够根据该电阻的差异,来判别舌板是否与带扣结合。在带扣与舌板为非结合时,警告部将乘员未佩戴织带这一异常向乘员通知。需要说明的是,在带扣与舌板为结合状态时,既可以将带扣开关设定为接通,也可以将带扣开关设定为断开。

在限力器未工作时,在将c点与d点连接的第二电路设置的移动检测开关成为接通,c点与d点之间的电阻成为0。另一方面,在限力器已工作而带扣移动了时,移动检测开关成为断开,c点与d点之间的电阻成为∞。即,能够根据c点与d点之间的电阻是成为0还是成为∞,来判别限力器有无工作。在限力器已工作时,警告部将该异常向乘员通知。

第十一形态是在第五形态(中的涉及第三形态的形态)的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中,所述电气电路具有:第一电路,将作为所述电阻的测定点的a点与b点连接;带扣开关,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路,根据所述舌板相对于所述带扣有无结合来切换接通与断开;第二电路,在所述第一电路之外另行设置,将测定所述电阻的c点与d点连接;移动检测开关,设置于所述第二电路,伴随所述带扣的移动而被切断;及电阻器,与所述移动检测开关并联地设置于所述第二电路。

在该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中,通过第一电路来判别舌板是否与带扣结合,通过第二电路来判别限力器是否已工作。

在将a点与b点连接的第一电路设有带扣开关,a点与b点之间的电阻在带扣开关为接通时成为0,在带扣开关为断开时成为∞。能够根据该电阻的差异,来判别舌板是否与带扣结合。在带扣与舌板为非结合时,警告部将乘员未佩戴织带这一异常向乘员通知。需要说明的是,在带扣与舌板为结合状态时,既可以将带扣开关设定为接通,也可以将带扣开关设定为断开。

在限力器未工作时,在将c点与d点连接的第二电路设置的移动检测开关成为接通,c点与d点之间的电阻成为0。另一方面,在限力器已工作而带扣移动了时,移动检测开关成为断开。此时,在c点与d点之间的导通路径仅包含电阻器。因此,c点与d点之间的电阻成为电阻器的电阻值。即,能够根据c点与d点之间的电阻是成为0,还是成为电阻器的电阻值,来判别限力器有无工作。在限力器已工作时,警告部将该异常向乘员通知。

第十二形态是在第四形态的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中,将所述带扣与所述舌板为非结合时的异常和所述限力器已工作时的异常不进行区分而向所述乘员通知。

在该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中,警告部将带扣与舌板为非结合时的异常和限力器已工作时的异常不进行区分而向乘员通知。在限力器未工作且带扣与舌板为非结合时,警告部将异常向乘员通知。在限力器已工作时,警告部也同样地将异常向乘员通知。

第十三形态是在第十二形态的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中,所述电气电路具有:电路,将作为所述电阻的测定点的a点与b点连接;带扣开关,设置于所述电路,检测所述舌板相对于所述带扣有无结合;及移动检测开关,与所述带扣开关串联地设置于所述电路,伴随所述带扣的移动而被切断。

在该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中,带扣开关与移动检测开关串联地设置于a点与b点之间。因此,a点与b点之间的电阻在双方的开关为接通时成为0,在至少一方的开关为断开时成为∞。在a点与b点之间的电阻为∞时,警告部将异常向乘员通知。

第十四形态是在第三~第十三形态中的任一形态的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中,所述电气电路具有允许所述带扣的移动的余长部。

在该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中,电气电路具有允许带扣的移动的余长部,因此在通过限力器而带扣移动时,能抑制电路的断线。

第十五形态是在第一形态的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中,所述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具有与所述带扣的侧部重叠的罩构件,作为所述警告部,在所述侧部设有表示所述限力器已工作的显示,所述显示在所述限力器未工作时隐藏于所述罩构件,且伴随所述带扣相对于所述罩构件的相对移动而显现。

在该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中,在限力器未工作时,表示限力器已工作的显示隐藏于带扣的罩构件。当通过限力器的工作而带扣相对于罩构件进行相对移动时,表示限力器已工作的显示显现。由此,能够向乘员传达车辆的保养的必要性。

第十六形态是在第一形态的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中,所述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具有与所述带扣的侧部重叠的罩构件,作为所述警告部,具有通过所述带扣相对于所述罩构件的相对移动而发生破裂,从而产生所述乘员能够感知的气体的囊体。

在该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中,当通过限力器的工作而带扣相对于罩构件进行相对移动时,囊体发生破裂,产生乘员能够感知的气体。乘员能够通过感知该气体来察知异常。

第十七形态是在第一形态的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中,所述警告部具有伴随所述带扣的移动而使所述舌板与所述带扣的结合所需的载荷增加的结构。

在该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中,当通过限力器而带扣移动时,舌板与带扣的结合所需的载荷增加。因此,在之后乘员想要将舌板与带扣结合时,感觉到比通常强的阻力。乘员能够通过感觉该阻力的变化来察知异常。

根据第一形态的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在带扣设置有限力器且未设置预紧器的结构中,能够抑制限力器的工作后的织带的使用于未然。

根据第二形态及第三形态的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能够以低成本抑制限力器的工作后的织带的使用于未然。

根据第四形态的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在限力器未工作的通常时,能够催促乘员佩戴织带,并且能够抑制限力器的工作后的织带的使用于未然。

根据第五~第十一形态的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乘员能够区分未佩戴织带这一异常与限力器已工作这一异常。

根据第十二形态及第十三形态的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能够以低成本向乘员通知异常。

根据第十四形态的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即使在由限力器引起的带扣的移动后也能够维持电气电路的功能。

根据第十五形态的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能够通过简易且乘员能够目视的结构,来抑制限力器的工作后的织带的使用于未然。

根据第十六形态的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能够通过简易且乘员能够感知的结构,来抑制限力器的工作后的织带的使用于未然。

根据第十七形态的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能够通过向乘员赋予违和感的结构,来抑制限力器的工作后的织带的使用于未然。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典型的实施方式将基于下面的附图而详细进行说明,其中,

图1是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中,示出就座于车辆用座椅的乘员的佩戴织带状态的主视图;

图2是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中,示出限力器未工作时的带扣和电气电路的状态的放大侧视图;

图3a是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警告部的电气电路中,示出带扣开关为断开且移动检测开关为接通的状态的电路图;

图3b是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警告部的电气电路中,示出带扣开关及移动检测开关为接通的状态的电路图;

图4是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中,示出限力器工作后的带扣和电气电路的状态的放大侧视图;

图5a是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警告部的电气电路中,示出带扣开关为断开且移动检测开关为断开的状态的电路图;

图5b是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警告部的电气电路中,示出带扣开关为接通且移动检测开关为断开的状态的电路图;

图6是在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中,示出警告部的电气电路的电路图;

图7是在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中,示出警告部的电气电路的电路图;

图8是在第四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中,示出警告部的电气电路的电路图;

图9是在第五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中,示出警告部的电气电路的电路图;

图10a是在第六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中,示出警告部的电气电路的一例的电路图;

图10b是在第六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中,示出警告部的电气电路的另一例的电路图;

图11是在第七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中,示出警告部的电气电路的电路图;

图12a是在第八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中,示出限力器工作前的带扣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2b是表示在限力器工作后,在带扣的侧面显现了警告的显示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3a是在第九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中,示出限力器工作前的带扣的状态的立体图;及

图13b是表示在限力器工作后,囊体发生破裂而产生了警告用的气体的状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在附图中,箭头fr表示车辆前方,箭头up表示车辆上方,箭头rh表示车辆右方向。

[第一实施方式]

在图1、图2中,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10是车辆12使用的乘员约束装置的一例,具有织带14、卷收器16、带扣18、限力器22以及警告部24。

织带14是具有挠性的带状构件,一端14a固定于车辆用座椅26的座椅宽度方向的一侧面或车身部位,在佩戴时对就座于车辆用座椅26的乘员27进行约束。在图示例中,织带14的一端14a使用固定器28而固定于车辆用座椅26的车宽方向外侧的地板32。在织带14安装有舌板34。

在图1中,卷收器16将织带14的另一端(未图示)结合而能够卷收织带14。织带14的另一端与卷收器16内的卷轴(未图示)结合。在卷收器16设有通过工作而将织带14拉入的预紧器36。卷收器16安装在例如车辆12的中柱38的下部。在中柱38的上部安装有肩部固定器42,织带14被从卷收器16向车辆上方引出,经过肩部固定器42而被向车辆用座椅26侧引出。

在图1、图2中,带扣18设置在车辆用座椅26的座椅宽度方向的另一面或车身部位,能够供安装于织带14的舌板34结合。在图示的例子中,带扣18的托架44经由支承轴48而能够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摆动地设置于车辆用座椅26的车宽方向内侧的座椅框架46。托架44与座椅框架46的结合部分由座椅座垫52的侧罩54(图1)覆盖。舌板34通过插入于带扣18而与该带扣18结合。而且,通过对带扣18的解除按钮(未图示)进行操作而能够解除舌板34与带扣18的结合状态。

在图2中,限力器22是通过允许带扣18的移动来降低由于预紧器36的工作而作用于织带14的拉伸载荷的冲击吸收装置。限力器22设置在例如托架44的车辆前方。限力器22与带扣18经由丝线等的具有挠性的载荷传递构件56来连结。在托架44设有对载荷传递构件56进行引导的引导销58。当规定以上的拉伸载荷作用于织带14时,限力器22允许带扣18向车辆上方的移动。

警告部24是利用由限力器22引起的带扣18的移动而将限力器22已工作这一异常向乘员27(图1)通知的装置。警告部24电气性地检测带扣18的移动,电气性地向乘员27通知异常。为了电气性地向乘员27通知异常,可以使用已有的警告用电气电路、例如警告灯、警告音产生装置等手段(均未图示)。

如图2、图3所示,警告部24具有电气电路62,具有通过电气电路62的一部分伴随带扣18的移动而被切断,从而电气电路62的电阻发生变化的结构。根据该电阻,来判别限力器22有无工作。

另外,警告部24在带扣18与舌板34为非结合时,向乘员27通知异常,并在限力器22已工作时无论带扣18与舌板34的结合的有无都向乘员27通知异常。此外,警告部24将带扣18与舌板34为非结合时的异常和限力器22已工作时的异常进行区分而向乘员27通知。

在图3中,电气电路62具有电路64、带扣开关66、移动检测开关68、第一电阻器r1以及第二电阻器r2。电路64将作为电阻的测定点的a点与b点连接。在a点和b点经由导线71a、71b连接有例如ecu72(电子控制单元)。电气性地向乘员27通知异常的警告灯等单元也连接于ecu72。

带扣开关66设置于电路64,通过舌板34相对于带扣18有无结合(图2、图4)来切换接通与断开。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舌板34与带扣18为非结合状态时,即未佩戴织带时,带扣开关66成为接通。而且,在舌板34与带扣18为结合状态时,即佩戴织带时,带扣开关66成为断开。在本实施方式中,“接通”意指导通状态,“断开”意指非导通状态。

如图3所示,移动检测开关68与带扣开关66串联地设置于电路64,伴随带扣18的移动而从接通切换为断开。如图2、图4所示,移动检测开关68作为例如连接器而构成,例如阳侧连接器74安装于托架44,阴侧连接器76安装于带扣18侧。如图2所示,在限力器22未工作而带扣18处于通常的位置时,阳侧连接器74与阴侧连接器76成为连接状态。当通过限力器22的工作而带扣18移动时,阳侧连接器74与阴侧连接器76的连接被解除。由此,移动检测开关68从接通切换为断开。需要说明的是,移动检测开关68并不局限于连接器,可以是伴随带扣18的移动而将导线切断的结构。

电气电路62具有允许带扣18的移动的余长部78。这是为了避免在带扣18移动时,a点与b点之间的电路64中的移动检测开关68以外的部位不必要地断线。余长部78形成为能够伸缩的例如线圈状。需要说明的是,余长部78的结构并不局限于线圈状,可以是例如使导线松弛或弯折的结构。而且,只要是在带扣18的移动时避免电路64产生不必要的断线而维持导通的结构即可,也可以不设置余长部78。而且,可以设置与余长部78不同的导通维持手段。

在图3中,第一电阻器r1与带扣开关66并联地设置于电路64。第二电阻器r2与带扣开关66及移动检测开关68并联地设置于电路64,且电阻值与第一电阻器r1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电阻器r1的电阻为1ω,第二电阻器r2的电阻为2ω。在图3中,将带扣开关66、第一电阻器r1及第二电阻器r2包围的双点划线表示带扣18。这表示在带扣18的内部配置带扣开关66、第一电阻器r1及第二电阻器r2。

(作用)

本实施方式如上所述那样构成,以下对其作用进行说明。在图1中,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10中,就座于车辆用座椅26的乘员27将织带14从卷收器16拉出,并将安装于该织带14的舌板34与带扣18结合,由此成为佩戴织带状态。在车辆的碰撞时等,卷收器16的预紧器36进行工作,由此拉伸载荷作用于织带14,提高乘员27的约束力。然后,如图4所示,当限力器22工作时,带扣18向车辆上方移动,作用于织带14的拉伸载荷降低。此时,电气电路62具有允许带扣18的移动的余长部78,因此在通过限力器22而带扣18移动时,能抑制电路64的断线。因此,即使在由限力器22引起的带扣18的移动后也能够维持电气电路62的功能。

在该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10中,警告部24电气性地检测由限力器22引起的带扣18的移动,并电气性地向乘员27通知异常,由此能够有效利用车辆12中的已有的警告用电气电路(未图示),降低成本。而且,通过向乘员27通知异常,能够传达限力器22的更换等车辆的保养的必要性。

【表1】

在表1、图2、图3a中,在限力器22未工作而带扣18未移动时,移动检测开关68成为接通。在该状态下,a点与b点之间的电阻在带扣开关66为接通时成为0(图3b),在带扣开关66为断开时(图3a),成为第一电阻器r1的电阻值与第二电阻器r2的电阻值并联地合成的值,即2/3ω。

根据该电阻的差异,能够判别舌板34相对于带扣18有无结合。在带扣18与舌板34为非结合时,警告部24将乘员27未佩戴织带这一异常向乘员27(图1)通知。具体而言,例如可以通过使座椅安全带警告灯(未图示)点亮来将异常向乘员27通知。在乘员27佩戴织带时,座椅安全带警告灯熄灭。需要说明的是,表1是一例,在带扣18与舌板34为结合状态时(佩戴织带时),既可以将带扣开关66设定为接通,也可以设定为断开。

如图4所示,在限力器22已工作而带扣18移动了时,移动检测开关68成为断开。即,如图5a、5b所示,警告部24的电气电路62的一部分伴随带扣18的移动而成为被切断的状态。此时,a点与b点之间的导通路径仅包含与带扣开关66及移动检测开关68并联设置的第二电阻器r2,不包含第一电阻器r1。而且,由于带扣开关66与移动检测开关68串联设置,因此移动检测开关68成为断开,由此在a点与b点之间的导通路径不包含带扣开关66。因此,a点与b点之间的电阻无论带扣开关66的状态如何,都成为第二电阻器r2的电阻值即2ω。即,能够根据a点与b点之间的电阻是否成为第二电阻器r2的电阻值,来判别限力器22有无工作。在限力器已工作时,警告部24将该异常(织带不可使用)向乘员27通知。作为向乘员27通知的手段,可以使用表示带扣异常的警告灯等(未图示)。

在本实施方式中,警告部24将带扣18与舌板34为非结合时的异常、限力器22已工作时的异常进行区分而向乘员27通知。在限力器22未工作且带扣18与舌板34为非结合时,警告部24将乘员27未佩戴织带这一异常向乘员27通知。在限力器22已工作且带扣18与舌板34为非结合时,警告部24将乘员27未佩戴织带这一异常和限力器已工作这一异常向乘员27通知。在限力器22已工作且带扣18与舌板34结合时,警告部24将限力器已工作这一异常向乘员27通知。因此,乘员27能够区分未佩戴织带这一异常与限力器22已工作这一异常。

此外,在产生了车辆侧的断线、具体而言将a点与ecu72连接的导线71a的断线或将b点与ecu72连接的导线71b的断线(车辆侧的断线)的情况下,如表1所示,a点与b点之间的电阻成为∞。基于此,能够将车辆12的异常向乘员27通知。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带扣18设置有限力器22且未设置预紧器的结构中,能够低成本地抑制限力器22的工作后的织带14的使用于未然。详细而言,在限力器22未工作的通常时能够催促乘员27佩戴织带,并且抑制限力器22的工作后的织带14的使用于未然。而且,乘员27能够区分未佩戴织带这一异常与限力器22已工作这一异常。

[第二实施方式]

在图6中,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20中,警告部24的电气电路62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不同。关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在附图中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电气电路62具有电路64、带扣开关66、移动检测开关68以及电阻器r3。电阻器r3与带扣开关66并联地设置于电路64。电阻器r3的电阻为例如1ω。

(作用)

本实施方式如上所述那样构成,以下说明其作用。在图1、图2、图6、表2中,在限力器22未工作而带扣18未移动时,移动检测开关68成为接通。

【表2】

在该状态下,a点与b点之间的电阻在带扣开关66为接通时成为0,在带扣开关66为断开时,成为电阻器r3的电阻值即1ω。根据该电阻的差异,能够判别舌板34相对于带扣18有无结合。在带扣18与舌板34为非结合时,警告部24将乘员27未佩戴织带这一异常向乘员27通知。向乘员27通知异常的手段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需要说明的是,在带扣18与舌板34为结合状态时,既可以将带扣开关66设定为接通,也可以设定为断开。

在限力器22已工作而带扣18移动了时,移动检测开关68成为断开。电阻器r3与带扣开关66并联设置,带扣开关66与移动检测开关68串联设置,因此移动检测开关68成为断开,由此a点与b点之间不再导通,a点与b点之间的电阻成为∞。即,能够根据a点与b点之间的电阻是否成为∞,来判别限力器22有无工作。在限力器已工作时,警告部24将该异常(织带不可使用)向乘员27通知。

此外,在产生了车辆侧的断线、具体而言将a点与ecu72连接的导线71a的断线或将b点与ecu72连接的导线71b的断线(车辆侧的断线)的情况下,如表2所示,a点与b点之间的电阻成为∞。基于此,能够将车辆12的异常(织带不可使用)向乘员27通知。a点与b点之间的电阻在限力器已工作时和车辆侧的断线时,都成为∞。由于不将它们区分地作为异常向乘员27通知,因此乘员27难以判别异常的种类。即便如此,通过警告也能使乘员27注意到异常,能够催促将车辆12带到车辆销售店等。

本实施方式适合于根据是否佩戴织带来控制气囊(未图示)的输出的情况。

[第三实施方式]

在图7中,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30中,警告部24的电气电路62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不同。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在附图中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说明。

电气电路62具有电路64、霍尔开关82、移动检测开关68以及电阻器r4。霍尔开关82是设置于电路64并根据舌板34相对于带扣18有无结合而电阻值发生变化的非接触式的传感器。霍尔开关82的电阻例如在佩戴织带时为10~15ω,在未佩戴织带时为2~4ω。

电阻器r4与霍尔开关82及移动检测开关68并联地设置于电路64。电阻器r4的电阻与霍尔开关82的电阻值的范围不同,例如为100ω。

(作用)

本实施方式如上所述那样构成,以下对其作用进行说明。在图1、图2、图7、表3中,在限力器22未工作而带扣18未移动时,移动检测开关68成为接通。

【表3】

在该状态下,a点与b点的间的电阻成为霍尔开关82的电阻值与电阻器的电阻值并联地合成的值。霍尔开关82的电阻值根据舌板34相对于带扣18有无结合(佩戴或未佩戴织带)而发生变化。因此,合成的电阻值在佩戴织带时成为5.7~9.1ω,在未佩戴织带时成为1.1~1.5ω。能够根据这样的a点与b点之间的电阻的差异,来判别舌板34相对于带扣18有无结合。在带扣18与舌板34为非结合时,警告部24将未佩戴织带这一异常向乘员27通知。

在限力器22已工作而带扣18移动了时,移动检测开关68成为断开。此时,a点与b点之间的导通路径仅包含电阻器r4。霍尔开关82与移动检测开关68串联设置,因此通过移动检测开关68成为断开而在a点与b点之间的导通路径不再包含霍尔开关82。因此,a点与b点之间的电阻无论霍尔开关82的电阻值如何都成为电阻器r4的电阻值即100ω。即,能够根据a点与b点之间的电阻是否成为电阻器r4的电阻值,来判别限力器22有无工作。在限力器已工作时,警告部24将该异常(织带不可使用)向乘员27通知。

此外,在发生了车辆侧的断线、具体而言将a点与ecu72连接的导线71a的断线或将b点与ecu72连接的导线71b的断线的情况下,如表3所示,a点与b点之间的电阻成为∞。基于此,能够将车辆12的异常向乘员27通知。

本实施方式适合于根据是否佩戴织带来控制气囊(未图示)的输出的情况。

[第四实施方式]

在图8中,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40中,警告部24的电气电路62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的情况不同。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在附图中标注同一符号,并省略说明。

电气电路62具有电路64、与第三实施方式同样的霍尔开关82以及移动检测开关68。与第三实施方式不同,该电气电路62未使用电阻器。

(作用)

本实施方式如上所述构成,以下说明其作用。在图1、图2、图8、表4中,在限力器22未工作而带扣18未移动时,移动检测开关68成为接通。

【表4】

在该状态下,a点与b点之间的电阻成为霍尔开关82的电阻值。霍尔开关82的电阻值根据舌板34相对于带扣18有无结合(佩戴或非佩戴织带)而发生变化。具体而言,在佩戴织带时为10~15ω,在未佩戴织带时为2~4ω。因此,能够根据该电阻的差异,来判别舌板34相对于带扣18有无结合。在带扣18与舌板34为非结合时,警告部24将未佩戴织带这一异常向乘员27通知。

在限力器22已工作而带扣18移动时,移动检测开关68成为断开。由于霍尔开关82与移动检测开关68串联设置,因此移动检测开关68成为断开,由此a点与b点之间不再导通,a点与b点之间的电阻成为∞。即,能够根据a点与b点之间的电阻是否成为∞,来判别限力器22有无工作。在限力器已工作时,警告部24将该异常(织带不可使用)向乘员27通知。

此外,在发生了车辆侧的断线、具体而言将a点与ecu72连接的导线71a的断线或将b点与ecu72连接的导线71b的断线的情况下,如表4所示,a点与b点之间的电阻成为∞。基于此,能够将车辆12的异常(织带不可使用)向乘员27通知。a点与b点之间的电阻在限力器已工作时和车辆侧的断线时,都成为∞。由于不将它们区分地作为异常向乘员27通知,因此乘员27难以判别异常的种类。即便如此,通过警告也能使乘员27注意到异常,能够催促将车辆12带到车辆销售店等。

[第五实施方式]

在图9中,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50中,警告部24的电气电路62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不同。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在附图中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电气电路62具有第一电路91、带扣开关66、第二电路92、移动检测开关68以及电阻器r5。

第一电路91将作为电阻的测定点的a点与b点连接。在a点和b点经由导线71a、71b连接有ecu72(电子控制单元)。带扣开关66设置于第一电路91。a点与b点之间的电阻在带扣开关66为接通时成为0,在带扣开关66为断开时成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带扣开关66为接通时,判定为带扣18与舌板34处于结合状态,在带扣开关66为断开时,判定为带扣18与舌板34处于非结合状态。

第二电路92与第一电路91另行地将测定电阻的c点与d点连接。在c点和d点经由导线71c、71d连接ecu72(电子控制单元)。移动检测开关68设置于第二电路92。电阻器r5与移动检测开关68并联地设置于第二电路92。电阻器r5的电阻为例如2ω。

(作用)

本实施方式如上所述那样构成,以下对其作用进行说明。在图1、图2、图9、表5中,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一电路91判别舌板34相对于带扣18有无结合,通过第二电路92来判别限力器22是否已工作。

【表5】

在将a点与b点连接的第一电路91设置有带扣开关66,a点与b点之间的电阻在带扣开关66为接通时成为0,在带扣开关66为断开时成为∞。能够根据该电阻的差异,来判别舌板34相对于带扣18有无结合。在a点与b点之间的电阻为∞且带扣18与舌板34为非结合时,警告部24将乘员27未佩戴织带这一异常向乘员27通知。

在限力器22未工作时,在将c点与d点连接的第二电路92上设置的移动检测开关68成为接通,c点与d点之间的电阻成为0。另一方面,在限力器22已工作而带扣18移动了时,移动检测开关68成为断开。此时,c点与d点之间的导通路径仅包含电阻器r5。因此,c点与d点之间的电阻成为电阻器r5的电阻值。即,能够根据c点与d点之间的电阻是成为0,还是成为电阻器r5的电阻值(2ω),来判别限力器22有无工作。在限力器已工作时,警告部24将异常(织带不可使用)向乘员27通知。

此外,在发生了车辆侧的断线、具体而言将c点与ecu72连接的导线71c的断线或将d点与ecu72连接的导线71d的断线(车辆侧的断线)的情况下,如表5所示,c点与d点之间的电阻成为∞。基于此,能够将车辆12的异常向乘员27通知。

如果导线71a、71b中的至少一方断线,则无论佩戴织带的有无,a点与b点之间的电阻都成为∞。即,即使在佩戴织带状态下,也仍通知未佩戴织带这一异常。例如使座椅安全带警告灯仍保持点亮,或者使座椅安全带警告音仍保持鸣叫。由此,能够使乘员27注意到异常的发生。

[第六实施方式]

在图10a、10b中,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60中,警告部24的电气电路62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第五实施方式的情况不同。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或第五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在附图中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电气电路62具有第一电路91、带扣开关66、第二电路92以及移动检测开关68。与第五实施方式不同,该电气电路62未使用电阻器。

在图10a所示的例子中,在第二电路92设置有1个移动检测开关68。这是即使在通过限力器22而带扣18进行了移动之后,带扣18侧与ecu侧也由导线连接的构造。相对于此,在图10b所示的例子中,在第二电路92设置有2个移动检测开关68。图10a的构造与图10b的构造相互在电气性上为等价的电路,但是图10b的构造中,在通过限力器22而带扣18进行了移动之后,带扣18侧与ecu72侧未由导线连接,完全分割。

(作用)

本实施方式如上所述那样构成,以下对其作用进行说明。在图1、图2、图10a、10b、表6中,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60中,通过第一电路91来判别舌板34相对于带扣18有无结合,通过第二电路92来判别限力器22是否已工作。

【表6】

在将a点与b点连接的第一电路91设置有带扣开关66,a点与b点之间的电阻在带扣开关66为接通时成为0,在带扣开关66为断开时成为∞。能够根据该电阻的差异,来判别舌板34相对于带扣18有无结合。在a点与b点之间的电阻为∞且带扣18与舌板34为非结合时,警告部24将乘员27未佩戴织带这一异常向乘员27通知。

在限力器22未工作时,在将c点与d点连接的第二电路92设置的移动检测开关68成为接通,c点与d点之间的电阻成为0。另一方面,在限力器22已工作而带扣18移动了时,移动检测开关68成为断开,c点与d点之间的电阻成为∞。即,能够根据c点与d点之间的电阻是成为0,还是成为∞,来判别限力器22有无工作。在限力器已工作时,警告部24将该异常向乘员27通知。

此外,在发生了车辆侧的断线、具体而言将c点与ecu72连接的导线71c的断线或将d点与ecu72连接的导线71d的断线(车辆侧的断线)的情况下,如表6所示,c点与d点之间的电阻成为∞。基于此,能够将车辆12的异常向乘员27通知。

当导线71a、71b中的至少一方发生断线时,无论佩戴织带的有无,a点与b点之间的电阻都成为∞。即,即使在佩戴织带状态下,也仍通知未佩戴织带这一异常。例如使座椅安全带警告灯保持点亮,或者使座椅安全带警告音保持鸣叫。由此,乘员27能够注意到异常的发生。

[第七实施方式]

在图11中,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70中,将带扣18与舌板34为非结合时的异常和限力器22已工作时的异常不区分而向乘员27通知。

电气电路62具有电路64、带扣开关66以及移动检测开关68。移动检测开关68与带扣开关66串联地设置于电路64,伴随带扣18的移动而被切断。与第一实施方式或第二实施方式不同,该电气电路62未使用电阻器。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在附图中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作用)

本实施方式如上所述那样构成,以下对其作用进行说明。在图1、图2、图11、表7中,在本实施方式中,警告部24将带扣18与舌板34为非结合时的异常、限力器22已工作时的异常不区分而向乘员27通知。即使在限力器22已工作时,警告部24也同样地将异常向乘员27通知。因此,能够低成本地向乘员27通知异常。

【表7】

具体而言,在电气电路62中,在a点与b点之间串联地设有带扣开关66和移动检测开关68。因此,a点与b点之间的电阻在双方的开关为接通时成为0,在至少一方的开关为断开时成为∞。在a点与b点之间的电阻为∞时,警告部24将异常向乘员27通知。

此外,在发生了车辆侧的断线、具体而言将a点与ecu72连接的导线71a的断线或将b点与ecu72连接的导线71b的断线(车辆侧的断线)的情况下,如表7所示,a点与b点之间的电阻成为∞。基于此,能够将车辆12的异常(织带不可使用)向乘员27通知。a点与b点之间的电阻在限力器未工作且未佩戴织带时,限力器已工作时,车辆侧的断线时,都成为∞。由于将它们不区分地作为异常向乘员27通知,因此乘员27难以判别异常的种类。即便如此,通过警告也能使乘员27注意到异常,能够催促将车辆12带到车辆销售店等。

[第八实施方式]

在图12a、12b中,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80具有与带扣18的侧部重叠的罩构件86。罩构件86与托架44一起,经由支承轴48而能够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摆动地设置于车辆用座椅26的车宽方向内侧的座椅框架46。而且,作为警告部24,在带扣18的侧部设有表示限力器22已工作的显示88。

显示88在限力器22未工作时隐藏于罩构件86(图12a),伴随带扣18相对于罩构件86的相对移动而显现(图12b)。该显示88也可以呈带状地设置于带扣18的侧部的整周。显示88的颜色、花纹是任意的,但是在警告的意思上来说可以使用红色。而且,作为显示88,也可以使用“不可使用”等的文字。

关于其他的部分,由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于相同的部分,在附图中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作用)

本实施方式如上所述构成,以下说明其作用。在图12a中,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80中,在限力器22未工作时,表示限力器22已工作的显示88隐藏于带扣18的罩构件86。当通过限力器22的工作而带扣18相对于罩构件86进行相对移动时,如图12b所示,表示限力器22已工作的显示88显现。由此,能够使乘员27或车辆12的同乘者等注意到异常,能够传达车辆12的保养的必要性。这样,能够通过简易且乘员27等能够目视的结构,来抑制限力器22的工作后的织带14的使用于未然。

[第九实施方式]

在图13a中,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90具有与带扣18的侧部重叠的罩构件96。罩构件96比带扣18的全长形成得短。在限力器22(图2)的工作前,罩构件96与带扣18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重叠。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警告部24,设有通过带扣18相对于罩构件96的相对移动而破裂并产生乘员27能够感知的气体98(图13b)的囊体94。该囊体94固定在例如带扣18的车辆前方侧的下端部,位于比罩构件96靠车辆下侧处。气体98可以是能够目视的烟状,而且也可以包含乘员27(图1)能够通过嗅觉来感知的臭气。

关于其他的部分,由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于相同的部分,在附图中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作用)

本实施方式如上所述那样构成,以下对其作用进行说明。在图13b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当通过限力器22(图2)的工作而带扣18相对于罩构件96进行相对移动时,囊体94破裂,产生乘员27能够感知的气体98。乘员27能够通过感知该气体98而察知异常。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通过简易且乘员27能够感知的结构,来抑制限力器22的工作后的织带14的使用于未然。

[第十实施方式]

虽然图示省略,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中,警告部24具有伴随由限力器22引起的带扣18的移动而使舌板34与带扣18的结合所需的载荷增加的结构。通常,在带扣18的内部,与舌板34卡合的部位由弹簧(未图示)施力。因此,可以在带扣18移动时,提高对于该弹簧的预压。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通过限力器22而带扣18移动时,舌板34与带扣18的结合所需的载荷增加。因此,在之后乘员27想要将舌板34与带扣18结合时,会感觉到比通常强的阻力。乘员27能够通过感觉该阻力的变化而察知异常。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通过向乘员27赋予违和感的结构,来抑制限力器22的工作后的织带14的使用于未然。

[其他的实施方式]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上述内容,除了上述内容以外,当然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来实施。

上述实施方式也能够适当组合地使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