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巡航控制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20707327发布日期:2020-05-12 16:38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巡航控制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汽车巡航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巡航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现阶段,市场上的汽车大多配备巡航控制系统。长距离行驶时,驾驶者激活巡航控制系统就可以自动将汽车固定在特定速度上,以免除长时间脚踏油门踏板之苦。

但是,巡航控制系统激活后,一般需要驾驶者主动操作才能退出。一旦由于驾驶员疲劳驾驶或者操作不及时等原因导致驾驶员干预失效时,就会产生汽车无法及时退出巡航的问题,从而带来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巡航控制方法及装置,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巡航控制方法,包括:

在接收到巡航激活指令的情况下,激活巡航控制系统;

获取第一汽车驾驶状态,并判断所述第一汽车驾驶状态是否符合预设巡航退出条件,所述预设巡航退出条件包括驾驶者处于疲劳驾驶状态、单次巡航激活时长超过时长阈值、与收费站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距离阈值以及与拥堵路段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距离阈值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

如果所述第一汽车驾驶状态符合所述预设巡航退出条件,关闭所述巡航控制系统。

优选的,所述激活巡航控制系统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第二汽车驾驶状态,并判断所述第二汽车驾驶状态是否符合预设巡航激活条件;

如果所述第二汽车驾驶状态符合所述预设巡航激活条件,则执行所述激活巡航控制系统,这一步骤。

优选的,所述关闭所述巡航控制系统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生成提示信息和/或执行提示操作。

优选的,所述提醒操作包括:方向盘抖动操作。

一种巡航控制装置,包括:

激活模块,用于在接收到巡航激活指令的情况下,激活巡航控制系统;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汽车驾驶状态,并判断所述第一汽车驾驶状态是否符合预设巡航退出条件,所述预设巡航退出条件包括驾驶者处于疲劳驾驶状态、单次巡航激活时长超过时长阈值、与收费站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距离阈值以及与拥堵路段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距离阈值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如果所述第一汽车驾驶状态符合所述预设巡航退出条件,则触发关闭模块;

所述关闭模块,用于关闭所述巡航控制系统。

优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获取第二汽车驾驶状态,并判断所述第二汽车驾驶状态是否符合预设巡航激活条件;如果所述第二汽车驾驶状态符合所述预设巡航激活条件,则触发所述激活模块。

优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提示模块,用于生成提示信息和/或执行提示操作。

优选的,所述提醒操作包括:方向盘抖动操作。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现的有益效果为:

以上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巡航控制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可以在巡航控制系统激活之后,如果判定第一汽车驾驶状态符合预设巡航退出条件,则关闭巡航控制系统。基于此,可以在汽车定速巡航的过程中实现巡航控制系统主动退出,从而避免巡航控制系统激活后无法及时退出所引发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巡航控制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巡航控制方法的另一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巡航控制方法的再一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巡航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巡航控制方法,该方法的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s10,在接收到巡航激活指令的情况下,激活巡航控制系统。

本实施例中,具有巡航功能的汽车一般配备有巡航开关,用于开启或关闭巡航功能。在接收到巡航开关所产生的巡航激活指令时,即可激活巡航控制系统。

s20,获取第一汽车驾驶状态,并判断第一汽车驾驶状态是否符合预设巡航退出条件,预设巡航退出条件包括驾驶者处于疲劳驾驶状态、单次巡航激活时长超过时长阈值、与收费站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距离阈值以及与拥堵路段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距离阈值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如果第一汽车驾驶状态符合预设巡航退出条件,则执行步骤s30。

1、如果预设巡航退出条件为“驾驶者处于疲劳驾驶状态”,则所获取的第一汽车驾驶状态为驾驶者状态,具体可以通过摄像头采集驾驶者脸部数据,再利用脸部识别算法识别驾驶者状态。如果所识别的驾驶者状态为疲劳驾驶状态,则符合预设巡航退出条件,反之,则不符合。

2、如果预设巡航退出条件为“单次巡航激活时长超过时长阈值”,则所获取的第一汽车驾驶状态为单次巡航激活时长,具体可以在巡航控制系统激活时记录单次巡航激活时长。如果所记录的单次巡航激活时长超过时长阈值,则符合预设巡航退出条件,反之,则不符合。

而时长阈值可以结合驾驶者设定的单次巡航激活最大时长确定,该单次巡航激活最大时长的取值范围一般为0~1440分钟,时长阈值为单次巡航激活最大时长与预设控制提前时长的差值,该预设控制提前时长的取值范围一般为0~30分钟。

3、如果预设巡航退出条件为“与收费站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距离阈值”,则所获取的第一汽车驾驶状态为与收费站之间的距离,具体可以利用导航中的数字地图实时检测与收费站之间的距离。如果检测到与收费站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距离阈值,则符合预设巡航退出条件,反之,则不符合。其中,第一距离阈值的取值范围一般为0km/mph~24km/mph。

4、如果预设巡航退出条件为“与拥堵路段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距离阈值”,则所获取的第一汽车驾驶状态为与拥堵路段之间的距离,具体可以利用航中的数字地图实时检测与拥堵路段之间的距离。如果检测到与拥堵路段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距离阈值,则符合预设巡航退出条件。其中,第三距离阈值的取值范围一般为0km/mph~24km/mph。

5、如果预设巡航退出条件为“驾驶者处于疲劳驾驶状态”、“单次巡航激活时长超过时长阈值”、“与收费站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距离阈值”和“与拥堵路段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距离阈值”中的任意多个,则获取与预设巡航退出条件对应的信息,再进行匹配判断。

s30,关闭巡航控制系统。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为提高巡航的安全性,在图1示出的巡航控制方法基础上,还包括如下步骤,方法流程图如图2所示:

s40,获取第二汽车驾驶状态,并判断第二汽车驾驶状态是否符合预设巡航激活条件;如果第二汽车驾驶状态符合预设巡航激活条件,则执行步骤s10。

在执行步骤s40的过程中,预设巡航激活条件包括驾驶者处于正常驾驶状态、与收费站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三距离阈值以及与拥堵路段之间的距离大于第四距离阈值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

以预设巡航激活条件为“与收费站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三距离阈值”为例进行说明,利用导航中的数字地图实时检测与收费站之间的距离,如果检测到与收费站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三距离阈值,则符合预设巡航激活条件,反之,则不符合。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为在巡航退出前及时提醒驾驶者,在图1示出的巡航控制方法基础上,还包括如下步骤,方法流程图如图3所示:

s50,生成提示信息和/或执行提示操作。

在执行步骤s50的过程中,提示信息可以为语音播报信息,所生成的语音播报信息可以发送至仪表进行播报。而提示操作则包括方向盘抖动操作,方向盘抖动可以提醒驾驶者巡航即将退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巡航控制方法,可以在巡航控制系统激活之后,如果判定第一汽车驾驶状态符合预设巡航退出条件,则关闭巡航控制系统。基于此,可以在汽车定速巡航的过程中实现巡航控制系统主动退出,从而避免巡航控制系统激活后无法及时退出所引发的安全隐患。

基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巡航控制方法,本发明实施例则对应提供执行上述巡航控制方法的装置,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包括:

激活模块10,用于在接收到巡航激活指令的情况下,激活巡航控制系统;

第一判断模块20,用于获取第一汽车驾驶状态,并判断第一汽车驾驶状态是否符合预设巡航退出条件,预设巡航退出条件包括驾驶者处于疲劳驾驶状态、单次巡航激活时长超过时长阈值、与收费站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距离阈值以及与拥堵路段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距离阈值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如果第一汽车驾驶状态符合预设巡航退出条件,则触发关闭模块30;

关闭模块30,用于关闭巡航控制系统。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为提高巡航的安全性,在图4示出的巡航控制装置基础上,还包括如下模块: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获取第二汽车驾驶状态,并判断第二汽车驾驶状态是否符合预设巡航激活条件;如果第二汽车驾驶状态符合预设巡航激活条件,则触发激活模块10。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为在巡航退出前及时提醒驾驶者,在图4示出的巡航控制装置基础上,还包括如下模块:

提示模块,用于生成提示信息和/或执行提示操作。

可选的,提醒操作包括:方向盘抖动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巡航控制装置,可以在巡航控制系统激活之后,如果判定第一汽车驾驶状态符合预设巡航退出条件,则关闭巡航控制系统。基于此,可以在汽车定速巡航的过程中实现巡航控制系统主动退出,从而避免巡航控制系统激活后无法及时退出所引发的安全隐患。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巡航控制方法及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些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