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仪表板装置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77770发布日期:2020-05-26 16:49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车辆仪表板装置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仪表板装置和具有该车辆仪表板装置的车辆。



背景技术:

当前市场上的仪表板饰板相对于车身位置固定,在车辆的x向、y向、z向均不能主动调节,人体坐姿位置主要是通过座椅及方向盘调节实现。由于座椅及方向盘的调整行程有限,驾乘人员坐姿的舒适性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而且坐姿固定后,人手的操作范围固定,影响了驾乘人员对仪表板饰板上储物及按键的操作,影响用户操作的舒适性。另外在汽车发生碰撞时,由于仪表板饰板位置固定,可能出现仪表板饰板挤压人体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仪表板装置,该车辆仪表板装置能够根据需要调整仪表板饰板的位置,从而能够提升车辆乘坐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车辆仪表板装置,包括仪表板饰板、第一饰板调节机构,所述仪表板饰板为分体结构并且包括左仪表板饰板和右仪表板饰板,所述左仪表板饰板和所述右仪表板饰板的位置通过各自的第一饰板调节结构调节。

可选地,所述第一饰板调节机构包括用于安装仪表板饰板的第一安装支架、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安装支架沿x向移动、驱动所述第一安装支架沿y向移动、驱动所述第一安装支架沿z向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饰板调节机构还包括y向支架和第一z向支架,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x向电机、y向电机和第一z向电机,所述y向电机用于驱动所述y向支架相对于车身沿y向移动,所述第一z向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一z向支架相对于所述y向支架沿z向移动,所述第一x向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安装支架相对于所述第一z向支架沿x向移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饰板调节机构还包括y向导轨、第一x向导轨、第一z向导柱,所述第一z向支架包括第一上支架和第一下支架,所述y向导轨与车身固定,所述y向支架滑动配合在所述y向导轨上,所述y向电机用于驱动所述y向支架沿所述y向导轨移动,所述第一z向导柱滑动穿设于所述y向支架且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上支架和所述第一下支架相连,所述第一z向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下支架相对于所述y向支架沿z向移动,所述第一x向导轨与所述第一上支架滑动配合,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固定在所述第一x向导轨上,所述第一x向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和所述第一x向导轨相对于所述第一上支架沿x向移动。

可选地,所述y向电机与车身固定,并且通过第一丝杆螺母副驱动所述y向支架沿所述y向导轨移动;所述第一z向电机固定在所述y向支架上,并且通过第二丝杆螺母副驱动所述第一下支架相对于所述y向支架沿z向移动;所述第一x向电机固定在所述第一上支架上,并且通过第三丝杆螺母副驱动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和所述第一x向导轨相对于所述第一上支架沿x向移动。

可选地,所述车辆仪表板装置还包括第二饰板调节机构,所述仪表板饰板还包括中间仪表板饰板,所述中间仪表板饰板位于所述左仪表板饰板和所述右仪表板饰板之间,所述第二饰板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中间仪表板饰板的位置。

可选地,所述第二饰板调节机构包括用于安装所述中间仪表板饰板的第二安装支架、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安装支架沿x向移动、驱动所述第二安装支架沿z向移动的第二驱动装置。

可选地,所述第二饰板调节机构还包括第二z向支架和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与车身固定,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x向电机和第二z向电机,所述第二z向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二z向支架相对于所述固定支架沿z向移动,所述第二x向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安装支架相对于所述第二z向支架沿x向移动。

可选地,所述第二饰板调节机构还包括第二x向导轨和第二z向导柱,所述第二z向支架包括第二上支架和第二下支架,所述第二z向导柱滑动穿设于所述固定支架且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上支架和所述第二下支架相连,所述第二z向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二下支架相对于固定支架沿z向移动,所述第二x向导轨与所述第二上支架滑动配合,所述第二安装支架固定在所述第二x向导轨上,所述第二x向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安装支架和所述第二x向导轨相对于所述第二上支架沿x向移动。

可选地,所述第二z向电机固定在所述固定支架上,并且通过第四丝杆螺母副驱动所述第二下支架相对于所述固定支架沿z向移动;所述第二x向电机固定在所述第二上支架上,并且通过第五丝杆螺母副驱动所述第二安装支架和所述第二x向导轨相对于所述第二上支架沿x向移动。

可选地,所述左仪表板饰板的右侧与所述中间仪表板饰板的左侧通过带褶皱的第一皮革相连,所述右仪表板饰板的左侧与所述中间仪表板饰板的右侧通过带褶皱的第二皮革相连。

在本公开提供的车辆仪表板装置中,由于仪表板饰板的位置可调,根据驾乘人员的需求,可将仪表板饰板调节至合适位置,以方便乘坐,方便驾乘人员在不离开座椅的情况下进行仪表板按键及储物的操作。而且,由于仪表板饰板为分体结构,即,分成左仪表板饰板和右仪表板饰板,该两个仪表板饰板采用各自的位置调节机构,两者之间不会产生干涉。这样,主驾和副驾上的人员可以根据各自的需要调节左右仪表板饰板,不会影响对方操作。例如,当副驾上的人员身高远大于主驾上人员的身高,基于乘坐舒服度及方便操作考虑,副驾人员距离右仪表板饰板的距离要大于主驾人员距离左仪表板饰板的距离。由于仪表板为分体结构,允许根据主副驾人员的各自需要调整其距离对应仪表板饰板的距离。再例如,当车辆处于行驶状态,副驾人员沿z向竖直向上调整右仪表板饰板时,左仪表板饰板的高度可以保存不变,以避免因左仪表板饰板的高度变化而对司机视野造成干扰。

另外,由于仪表板饰板的位置可调,使得在汽车发生碰撞时,允许将仪表板饰板沿车辆x调整至远离人体的位置,从而能够有效避免仪表板饰板对人体的撞击及挤压,降低驾乘人员受伤的风险。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身和上述的车辆仪表板装置。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车辆仪表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方向盘;

图2是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车辆仪表板装置中饰板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车辆仪表板装置中第一饰板调节机构的轴侧立体示意图;

图4是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车辆仪表板装置中第一饰板调节机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5是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车辆仪表板装置中第二饰板调节机构的轴侧立体示意图;

图6是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车辆仪表板装置中前饰板调节机构的轴侧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第一饰板调节机构101第一安装支架

1011第一安装支架第一部1012第一安装支架第二部

1013第三x向导轨1014滑轨配合部

1015前饰板安装部1016滑槽

102第一x向电机103y向电机

104第一z向电机105y向导轨

106第一x向导轨107第一z向导柱

108第一上支架109y向支架

110第一下支架111第一螺母

112第一丝杆113第二螺母

114第二丝杆115第三螺母

116第三丝杆117第一z向导套

200第二饰板调节机构201第二安装支架

2011第二安装支架第一部2012第二安装支架第二部

202第二x向电机203第二z向电机

204第二x向导轨205第二z向导柱

206第二上支架207固定支架

208第二下支架209第四螺母

210第四丝杆211第五螺母

212第五丝杆213第二z向导套

300左仪表板饰板310左仪表板上饰板

320左仪表板前饰板400中间仪表板饰板

410中间仪表板上饰板420中间仪表板前饰板

500右仪表板饰板510右仪表板上饰板

520右仪表板前饰板600驱动结构

610螺杆620螺套

700角度尺800锁止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通常与车辆处于正常状态时的上、下、左、右、前、后具有相同的含义,车辆的x向是指车辆的长度方向,也即车辆的前后方向,车辆的y向是指车辆车身宽度方向,也即车辆的左右方向,车辆的z向是指车辆的高度方向,也即竖直方向。“内、外”通常是指相关零部件的轮廓的内、外。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车辆仪表板装置,该车辆仪表板装置包括仪表板饰板、第一饰板调节机构100,仪表板饰板为分体结构并且包括左仪表板饰板300和右仪表板饰板500,左仪表板饰板300和右仪表板饰板500的位置通过各自的第一饰板调节机构100调节。

在本公开提供的车辆仪表板装置中,由于仪表板饰板的位置可调,根据驾乘人员的需求,可将仪表板饰板调节至合适位置,以方便乘坐,方便驾乘人员在不离开座椅的情况下进行仪表板按键及储物的操作。而且,由于仪表板饰板为分体结构,即,分成左仪表板饰板300和右仪表板饰板500,该两个仪表板饰板采用各自的位置调节机构,两者之间不会产生干涉。这样,主驾和副驾上的人员可以根据各自的需要调节左右仪表板饰板,而不会影响对方的操作。例如,当副驾上的人员身高远大于主驾上人员的身高,基于乘坐舒服度及方便操作考虑,副驾人员距离右仪表板饰板500的距离要大于主驾人员距离左仪表板饰板300的距离。由于仪表板为分体结构,允许根据主副驾人员的各自需要调整其距离对应仪表板饰板的距离。再例如,当车辆处于行驶状态,副驾人员沿z向竖直向上调整右仪表板饰板500时,左仪表板饰板300的高度可以保存不变,以避免因左仪表板饰板300的高度变化而对司机视野造成干扰。

另外,由于仪表板饰板的位置可调,使得在汽车发生碰撞时,允许将仪表板饰板沿车辆x调整至远离人体的位置,从而能够有效避免仪表板饰板对人体的撞击及挤压,降低驾乘人员受伤的风险。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基于简化结构的考虑,左仪表板饰板300和右仪表板饰板500的位置饰板调节机构采用相同结构,即分别采用一个第一饰板调节机构100。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左仪表板饰板300和右仪表板饰板500可采用不同结构的位置调节机构。

其中,第一饰板调节机构100可以形成为任意结构,只要能够实现对左仪表板饰板300和右仪表板饰板500的位置调节即可。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4所示,第一饰板调节机构100包括用于安装左仪表板饰板300或右仪表板饰板500的第一安装支架101、用于驱动第一安装支架101沿x向移动、驱动第一安装支架101沿y向移动、驱动第一安装支架101沿z向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该第一驱动装置可以是任意适当的类型和结构,例如电机驱动装置,液压驱动装置等,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饰板调节机构100还包括y向支架109和第一z向支架,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x向电机102、y向电机103和第一z向电机104,y向电机103用于驱动y向支架109相对于车身沿y向移动,第一z向电机104用于驱动第一z向支架相对于y向支架109沿z向移动,第一x向电机102用于驱动第一安装支架101相对于第一z向支架沿x向移动。

这样,通过三个电机,即可实现左仪表板饰板300(右仪表板饰板500)在x、y、z方向的位置调节,结构简单可靠。而且采用电机作为调节结构,便于提升仪表板饰板位置调节的及时性和自动化程度。例如,在采用电机作为动力源时,可在车辆上设置继电器和碰撞传感器,并将ecu与碰撞传感器、继电器及电机相连。这样,在车辆发生碰撞瞬间,碰撞传感器可将监测到碰撞信号传递给ecu,ecu根据检测到的碰撞信号控制继电器吸合以开启电机,电机转动并通过传动机构将仪表板饰板迅速调节至远离人体的位置,降低驾乘人员受到仪表板饰板挤压、碰撞的风险。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第一z向支架”指的是能够沿z向移动的支架,可以是如图3和图4所示的由第一上支架108和第一下支架110组成的结构,也可以是其他任意适当的结构。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饰板调节机构100还包括y向导轨105、第一x向导轨106、第一z向导柱107,第一z向支架包括第一上支架108和第一下支架110,y向导轨105与车身固定,可选地,y向导轨105的端部固定在车身上,如图2所示,当第一饰板调节机构100用于调节左仪表板饰板300时,可将y向导轨105的左端固定在车身的左侧,当第一饰板调节机构100用于调节右仪表板饰板500时,可将y向导轨105的右端固定在车身的右侧。

如图2和图3所示,y向支架109滑动配合在y向导轨105上,即,y向支架109只能在y向导轨上移动,在x向和z向均不能移动。y向电机103用于驱动y向支架109沿y向导轨105移动,从而带动第一安装支架101和仪表板饰板沿y向移动。

如图4所示,第一z向导柱107滑动穿设于y向支架109且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一上支架108和第一下支架110相连,第一z向电机104用于驱动第一下支架110相对于y向支架109沿z向移动,以带动第一上支架108相对于y向支架109沿z向移动,从而带动第一安装支架101和仪表板饰板沿z向移动。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x向导轨106与第一上支架108滑动配合,第一安装支架101固定在第一x向导轨106上,第一x向电机102用于驱动第一安装支架101和第一x向导轨106相对于第一上支架108沿x向移动。从而带动仪表板饰板沿x向移动。

其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上支架108上形成有两排x向滑槽以与两个第一x向导轨106配合,使得第一x向导轨106能够在第一上支架108上顺利滑动。同样地,y向支架109上形成有两排y向滑槽以与两个y向导轨105配合,使得第y向支架109能够在两个y向导轨105顺利滑动。

在本公开中,第一x向电机102、y向电机103、第一z向电机104可分别采用任意适当的传动机构实现第一安装支架101在x、y、z向的位置调节,例如齿轮齿条结构,即,y向支架109上形成有沿y向延伸的齿条结构,y向电机103的输出轴安装有与该齿条结构配合的齿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y向电机103可与车身固定,并且通过第一丝杆螺母副驱动y向支架109沿y向导轨105移动。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y向支架109上形成有第一螺母111,第一螺母111与第一丝杠112配合形成第一丝杠螺母副,y向电机103通过齿轮传动机构带动第一丝杠112转动,即可实现y向支架109在y向滑轨105上的滑动。这里齿轮转动机构可以为安装在y向电机103上的主动齿轮和安装在第一丝杠112上与该主动齿轮配合的从动齿轮。另外,下文中出现的齿轮转动机构可以为安装在对应电机的输出轴上的主动齿轮和安装在对应丝杆上与该主动齿轮配合的从动齿轮。

进一步地,第一z向电机104可固定在y向支架109上,并且通过第二丝杆螺母副驱动第一下支架110相对于y向支架109沿z向移动。具体地,如图4所示,第一下支架110上形成有第二螺母113,第二螺母113与第二丝杠114配合形成第二丝杠螺母副,第一z向电机104通过齿轮传动机构带动第二丝杠113转动,即可实现第一下支架110相对于y向支架109沿z向移动。可选地,第一z向电机104还可固定到车身上。

进一步地,第一x向电机102可固定在第一上支架108上,并且通过第三丝杆螺母副驱动第一安装支架101和第一x向导轨106相对于第一上支架108沿x向移动。具体地,如图4所示,第一上支架108上形成有第三螺母115,第三螺母115与第三丝杠116配合形成第三丝杠螺母副,第一x向电机102通过齿轮传动机构带动第三丝杠116转动,即可实现第一安装支架101和第一x向导轨106相对于第一上支架108沿x向移动。

为了保证第一上支架108和第一下支架110相对于y向支架109沿z向移动的准确性,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第一饰板调节机构100还包括第一z向导套117,第一z向导套117固定在y向支架109上,第一z向导柱107滑动穿设于y向支架109和第一z向导套117,通过第一z向导套117的导向作用,使得仪表板饰板的z向调节准确、可靠。可选地,第一z向导套117可为4个并周向等间隔分布在y向支架109上。

在本公开中,如图1和图2所示,车辆仪表板装置还包括第二饰板调节机构200,仪表板饰板还包括中间仪表板饰板400,中间仪表板饰板400位于左仪表板饰板300和右仪表板饰板500之间,第二饰板调节机构200用于调节中间仪表板饰板400的位置,即调节中间仪表板400在x、y、z向的位置。

同理,由于中间仪表板饰板的位置可调,使得根据驾乘人员的需求,可以将仪表板饰板调整至合适位置,以方便乘坐,方便驾乘人员在不离开座椅的情况进行仪表板按键及储物的操作。

其中,第二饰板调节机构200可以形成为任意结构,只要能够实现对中间仪表板饰板400的位置调节即可。在一种实施方中,如图5所示,第二饰板调节机构200包括用于安装中间仪表板饰板400的第二安装支架201、用于驱动第二安装支架201沿x向移动、驱动第二安装支架201沿z向移动的第二驱动装置。同样地,第二驱动装置也可以为任意适当的类型和结构,例如采用电机驱动装置,液压驱动装置等。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第二饰板调节机构200还包括第二z向支架和固定支架207,固定支架207与车身固定,可选地,如图2所示,将第二中间支架207的前端固定在车身上,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x向电机202和第二z向电机203,第二z向电机203用于驱动第二z向支架相对于固定支架207沿z向移动,第二x向电机203用于驱动第二安装支架201相对于第二z向支架沿x向移动。这样,通两个电机,即可实现中间仪表板饰板400在x、z向的位置调节,结构简单可靠,调节方便、快捷。

这里的“第二z向支架”指的是能够沿z向移动的支架,可以是如图5所示的由第二上支架206和第二下支架208组成的结构,也可以是其他任意适当的结构。

如图5所示,第二饰板调节机构200还包括第二x向导轨204和第二z向导柱205,第二z向支架包括第二上支架206和第二下支架208。

其中,如图5所示,第二z向导柱205滑动穿设于固定支架207且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二上支架206和第二下支架208相连,第二z向电机203用于驱动第二下支架208相对于固定支架207沿z向移动,以带动第二上支架206相对于固定支架207沿z向移动,从而带动第二安装支架202和中间仪表板饰板400沿z向移动。

如图5所示,第二x向导轨204与第二上支架206滑动配合,第二安装支架201固定在第二x向导轨204上,第二x向电机202用于驱动第二安装支架201和第二x向导轨204相对于第二上支架206沿x向移动,从而带动中间仪表板饰板400沿x向移动。其中,第二上支架206上形成有两排x向滑槽以与两个第二x向导轨204配合,使得第二x向导轨204能够在第二上支架206上顺利滑动。

另外,为了保证第二上支架206和第一下支架208相对于固定支架207沿z向移动的准确性,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第二饰板调节机构200还包括第二z向导套213,第二z向导套213固定于固定支架207上,第二z向导柱205滑动穿设于固定支架207和第二z向导套213,以通过第二z向导套213的导向作用,使得中间仪表板饰板400的z向调节准确、可靠。可选地,第二z向导套213可为4个并周向等间隔分布在固定支架207上。

其中,第二z向电机203既可固定在固定支架207,也可固定在车身上,只要不对中间仪表板饰板400的x、z向的位置调节造成干涉即可。第二x向电机202、第二z向电机203可分别采用任意适当的传动机构实现第二安装支架201在x、z向的位置的调节,例如齿轮齿条结构。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可将第二z向电机203固定在固定支架207上,并且通过第四丝杆螺母副驱动第二下支架208相对于固定支架207沿z向移动。具体地,如图5所示,第二下支架208上形成有第四螺母209,第四螺母209与第四丝杠210配合形成第四丝杠螺母副,第二z向电机203通过齿轮传动机构带动第四丝杠210转动,即可实现第二下支架208相对于固定支架207沿z向移动。

进一步地,第二x向电机202可固定在第二上支架206上,并且通过第五丝杆螺母副驱动第二安装支架201和第二x向导轨204相对于第二上支架206沿x向移动。具体地,如图5所示,第二上支架206上形成有第五螺母211,第五螺母211与第五丝杠212配合形成第五丝杠螺母副,第二x向电机202通过齿轮传动机构带动第五丝杠212转动,即可实现第二安装支架201和第二x向导轨204相对于第二上支架206沿x向移动。

另外,在本公开中,左仪表板饰板300、中仪表板饰板400和右仪表板饰板500之间可通过带褶皱的皮革相连,即,采用带褶皱的皮革将仪表板饰板的上述三个部分连为一体。具体地,左仪表板饰板300的右侧与中间仪表板饰板400的左侧通过带褶皱的第一皮革相连,右仪表板饰板500的左侧与中间仪表板饰板400的右侧通过带褶皱的第二皮革相连。一方面带褶皱的皮革可以折叠和伸展,实现不同仪表板部分的软连接,便于仪表板饰板三个分体部分相对位置的调节,另一方面皮革能够提升仪表板饰板的整体美观性。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采用其他材质和结构的连接件实现仪表板饰板300、中间仪表板饰板400和右仪表板饰板500的软连接。

另外,在本公开中,如图1所示,左仪表板饰板300可为分体结构且包括左仪表板上饰板310和左仪表板前饰板320,左仪表板前饰板320的上端软连接于左仪表板上饰板310以使得两者的位置相对可调。如图3所示,第一安装支架101包括第一安装支架第一部1011和第一安装支架第二部1012,左仪表板上饰板310安装于第一安装支架第一部1011,左仪表板饰板前饰板320安装于第一安装支架第二部1012。其中,第一安装支架第二部1012的上端以车辆y向为轴线铰接于第一安装支架第一部1011。这样,在调节左仪表板前饰板320的位置时,除了可以通过第一饰板调节机构100整体调整左仪表板饰板300的位置,还可以单独调节左仪表板前饰板320的位置,即以车辆y向为轴线转动左仪表板前饰板320的下端,向前翻转可增大乘坐空间以方便驾乘人员乘坐,或向后翻转可便于驾乘人员进行左仪表板饰板前饰板320的按键及储物操作。左仪表板饰板前饰板320设置为角度可调,进一步增大了仪表板饰板位置调节的范围,有利于提升车辆的操作舒适性及安全性。需要说明的是,“左仪表板前饰板”是左仪表板饰板300的靠近驾乘人员腿部的部分。

其中,左仪表板前饰板320的上端可通过例如带褶皱的皮革连接于左仪表板上饰板310,以利用带褶皱的皮革可折叠和伸展的特性方便左仪表板上饰板310和左仪表板前饰板320相对位置的调节。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第一安装支架第一部1011上形成有第三x向导轨1013,第一安装支架第二部1012包括可滑动地安装在第三x向导轨1013上的导轨配合部1014、以及铰接于导轨配合1014的前饰板安装部1015。这样,通过调节导轨配合部1014在第三x向导轨1013上的位置,即可调整第一安装支架第二部1012和左仪表板前饰板320在x方向的位置,进一步增大了左仪表板前饰板320的位置调节范围。通过旋转前饰板安装部1015,即可调节第一安装支架第二部1012和左仪表板前饰板320的角度。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

其中,导轨配合部1014可形成为任意适当的结构。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导轨配合部1014的上侧设置有与第三x向导轨1013配合的滑槽1016,第三x向导轨1013滑动配合在该滑槽1016中,前饰板安装部1015的上端铰接于导轨配合部1014的后端。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车辆仪表板装置还包括前饰板调节机构,以用于调节前饰板安装部1015以车辆y向为轴线的偏转角度及在车辆x向的位置。其中,前饰板调节机构可以形成为任意适当的结构和形状,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可选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前饰板调节机构包括用以驱动前饰板安装部1015转动的驱动结构600。

其中,驱动结构600可形成为螺杆螺套结构,如图6所示,螺杆610的下端插入螺套620的上端并与螺套620形成螺纹配合,螺杆610的上端与导轨配合部1014铰接,螺套620的下端可转动地连接于前饰板安装部1015远离导轨配合部1014的一端。这样,通过转动螺杆610,改变螺杆610位于螺套620外的长度,即可调节前饰板安装部1015的偏转角度,从而调节左仪表板前饰板320的偏转角度。采用螺纹配合调节,一方面具有较高的调节精度,另一方面由于螺纹配合的自锁性好,能够避免出现意外磕碰等因素导致的左仪表板前饰板320的角度意外变动的情况,提升了结构的可靠性。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驱动结构600可以形成为液压缸,液压缸的伸缩杆的上端与导轨配合部1014铰接,液压缸的缸体与前饰板安装部1015的远离导轨配合部1014的一端铰接,通过伸缩杆的伸缩控制可以实时调整左仪表板前饰板320的偏转角度,方便快捷。或者,前饰板安装部1015可直接带阻尼地铰接在导轨配合部1014上,从而不用专门设置驱动结构。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导轨配合部1014与前饰板安装部1015之间还设置有用于显示两者夹角的角度尺700,以便于提升调整的精度。

更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导轨配合部1014上还设置有锁止件800,以用于在导轨配合部1014在x方向位置调整到位后,将导轨配合部1014锁定在第三x向导轨1013上,从而锁定左仪表板前饰板320在第一安装支架第二部1012上位置。可选地,锁止件800可形成为锁止螺栓,锁止螺栓穿设在导轨配合1014的滑槽1016的侧壁上。

在本公开中,如图1所示,右仪表板饰板500可形成为分体结构且包括右仪表板上饰板510和右仪表板前饰板520,右仪表板前饰板520的上端可通过例如带褶皱的皮革连接于右仪表板上饰板510。右仪表板上饰板510安装于第一安装支架第一部1011,右仪表板前饰板510安装于第一安装支架第二部1012。其中,右仪表板前饰板520的上端以车辆y向为轴线铰接于右仪表板上饰板510,而且右仪表板前饰板520能够沿x向相对于右仪表板上饰板520移动。在本公开中,右仪表板前饰板520的前饰板调节机构可与左仪表板前饰板320的前饰板调节机构结构相同,也可采用其他任意适当的结构。基于简化结构的角度考虑,本公开右仪表板前饰板520采用的实现其以车辆y向为轴线转动和沿x向移动的调节机构与左仪表板前饰板320的前饰板调节机构相同。其具体结构和与之对应的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中间仪表板饰板400也可为分体结构且包括中间仪表板上饰板410和中间仪表板前饰板420,中间仪表板前饰板420的上端可通过例如带褶皱的皮革连接于中间仪表板上饰板410,中间仪表板上饰板410安装于第二安装支架第一部2011,中间仪表板前饰板410安装于第二安装支架第二部2012。其中,中间仪表板前饰板420的上端以车辆y向为轴线铰接于中间仪表板上饰板410,而且中间仪表板前饰板420能够沿x向相对于中间仪表板上饰板420移动。中间仪表板前饰板420可采用与左仪表板前饰板320相同的前饰板调节机构,也可采用其他任意适当的结构。基于简化结构的角度考虑,本公开中间仪表板前饰板420采用的实现其以车辆y向为轴线转动和沿x向移动的调节机构与左仪表板前饰板320的前饰板调节机构相同。其具体结构和与之对应的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车身和上述的车辆仪表板装置,仪表板饰板通过带褶皱的第三皮革连接于车身。即,左仪表板饰板300的左侧、上侧和下测、中间仪表板饰板400的上侧和下测、右仪表饰板400的右侧、上侧和下测均通过带褶皱的第三皮革软连接于车身。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