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一车辆的警示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18839发布日期:2018-09-11 22:54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车用警示系统,尤指一种可提醒驾驶员道路状况及行车状况的警示系统。



背景技术:

交通意外最常见的原因是超速或变换车道,已知的汽车超速提醒是利用卫星导航装置计算汽车行驶的速度并根据该路段的速限发出警示信号。近来,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vanced Driving Assistant System,ADAS)具有车道偏离警示系统(Line Departure Warning System,LDWS)、盲点侦测系统(Blind-spot Detection System,BSDS)、车道变换警示系统(Lane Change Warning System,LCWS)等,以辅助驾驶人在做车道变换时的辅助。然而,上述方法是利用声音、语音或在显示屏上显示一警示信息或图样对驾驶人提出警示,上述方法所提出声音、语音的、警示信息或图样易发生不被驾驶人察知的状况,致使驾驶人没注意到道路状况及行车状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醒驾驶员道路状况及行车状况的警示系统。

本实用新型揭露一种适用于一车辆的警示系统,包括一迫近警示模块以及一显示模块,该迫近警示模块用于侦测位于该车辆周围的至少一物体并产生一迫近警示信号,其中该迫近警示信号是包括该至少一物体相对该车辆的一相对方位的信息,该显示模块用于在该迫近警示信号产生时,在该显示模块的一周围显示区域产生一显示图样,且该显示图样在该显示模块的该周围显示区域的位置大约对应该物体相对于该车辆的该相对方位。

本实用新型揭露一种适用于一车辆的警示系统,包括一超速警示模块以及一显示模块,该超速警示模块用于在该车辆的一车速超过一速限时产生一超速警示信号,该显示模块用于在该超速警示信号产生时,显示一显示图样,其中该显示图样为一闪烁样式图样。

综上所述,当一警示信号(例如迫近警示信号或超速警示信号)产生时,本实用新型的警示系统可控制显示模块在其周围显示区域显示一显示图样或可控制显示模块显示闪烁样式图样。如此可以让驾驶人利用眼睛的余光便能察觉这些对周遭环境状况及车速状况的提醒,且使驾驶人能直觉式的反应周遭环境状况与车子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而无需驾驶人一直注意显示设备的显示信息。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车辆及适用于车辆的警示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车辆的内装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警示系统、仪表板模块与中央显示屏幕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后视镜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左后视镜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右后视镜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抬头显示器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警示系统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警示系统用于搭配车辆的先进驾驶辅助功能进行提醒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0为迫近警示准则包括迫近程度3、迫近程度2、迫近程度1与警示门坎距离的真值表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车辆及其传感器总成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车辆及其传感器总成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显示模块(即仪表板模块)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警示系统应用于超速提醒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警示系统用于对驾驶人进行超速提醒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显示模块(即仪表板模块)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0-警示系统,1'-超速警示模块,1-迫近警示模块,10-仪表板模块,103-数字行车画面,11-车速侦测模块,12-道路信息取得模块,13-车用电子控制单元,14-主后视显示设备,15-左后视显示设备,16-右后视显示设备,17-发光单元,6000-感测单元,60-前侧碰撞传感器总成,61-车道偏离传感器总成,62-车道变换传感器总成,63-盲点侦测传感器总成,64-智慧寻航传感器总成,65-行人传感器总成,66-驾驶员状态传感器总成,67-第一摄像头,68-第二摄像头,69-第三摄像头,70-第四摄像头,71-第五摄像头,72-第六摄像头,73-第一非接触式传感器,74-第二非接触式传感器,75-第三非接触式传感器,2-显示模块,20-显示面板,201-有效显示区域,202-中央显示区域,203-周围显示区域,2030-上侧显示区域,2031-下侧显示区域,2032-左侧显示区域,2033-右侧显示区域,2000-车子,2B-车体,21-座舱,22-中央显示屏幕,23-主后视镜,24-左后视镜,25-右后视镜,26-抬头显示器,27-主驾驶座,28-副驾驶座,29-后座,2A-方向盘,S1-前侧,S2-后侧,S3-左侧,S4-右侧,S5-左后侧,S6-右后侧,R-警示门坎距离,步骤-S300、S302、S304、S306、S400、S402、S404、S406。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只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如图1、图2以及图11所示,车辆2000具有一车体2B和设置在车体2B内的一座舱21,座舱21具有一主驾驶座27,主驾驶座27用于供一驾驶人乘坐。车辆2000具有一前侧S1、一后侧S2、一左侧S3以及一右侧S4,前侧S1面向车辆2000前方,后侧S2面向车辆2000后方,左侧S3与右侧S4分别连接前侧S1与后侧S2,此处的「前」与「后」是根据车辆2000的「前进」与「后退」定义,即在车辆2000的前进方向上,前侧S1为车辆2000的一第一受风侧,而在车辆2000的后退方向上,后侧S2为车辆2000的一第一受风侧。车辆2000还具有一副驾驶座28、一后座29以及一方向盘2A,主驾驶座27位于前侧S1与后侧S2之间,副驾驶座28与主驾驶座27相邻,后座29位于主驾驶座27与后侧S2之间,方向盘2A位于与主驾驶座27对应的位置。当该驾驶人坐在主驾驶座27且面朝前时,左侧S3则位于驾驶人的左手边上,右侧S4则位于驾驶人的右手边上。另外,车辆2000还具有一左后侧S5与一右后侧S6,左后侧S5连接左侧S3与后侧S2,右后侧S6连接右侧S4与后侧S2。

如图1以及图2所示,此实施例示意性地绘出的车辆2000为一左驾车,即主驾驶座27与车辆2000的左侧S3相邻,而本实用新型也可应用于一右驾车上。此外,车辆2000具有一中央显示屏幕22、一主后视镜23、一左后视镜24、一右后视镜25以及一抬头显示器26,中央显示屏幕22设置在座舱21内,主后视镜23设置在座舱21内,左后视镜24及右后视镜25均设置在车体2B外部且分别位于车体2B的相对两侧面,抬头显示器26设置在座舱21内。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警示系统1000的其中一个应用是为对驾驶人进行超速提醒,以下针对警示系统1000用于对驾驶人进行超速提醒的结构配置及作用原理进行说明。警示系统1000包括一超速警示模块1'以及一显示模块2,当车辆2000的一车速超过一速限时,超速警示模块1'用于产生一超速警示信号;当该超速警示信号产生时,显示模块2可用于显示一显示图样,其中该显示图样为一闪烁样式图样。

如图13以及图14所示,显示模块2包括一显示面板20。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20可为一液晶显示面板(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LCD panel),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例如显示面板20也可为一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Light Emitting Diode panel,LED panel)、一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panel,OLED panel)等。显示面板20具有一有效显示区域201,且有效显示区域201可包括一中央显示区域202及一周围显示区域203,周围显示区域203位于中央显示区域202的周围,即中央显示区域202及周围显示区域203都在同一显示面板(即显示面板20)上,且中央显示区域202及周围显示区域203都位于有效显示区域201内。

显示面板20的周围显示区域203是用于显示该闪烁样式图样,即当该超速警示信号产生时,显示模块2所显示的该闪烁样式图样是经由周围显示区域203显示。如图2以及图3所示,显示模块2可应用于一仪表板模块10,但本实用新型显示模块2的应用可不以此为限。举例来说,显示模块2也可应用于一中央显示屏幕22(如图2以及图3所示)、应用于一主后视镜23的一主后视显示设备14(如图2以及图4所示)、应用于一左后视镜24的一左后视显示设备15(如图2以及图5所示)、应用于一右后视镜25的一右后视显示设备16(如图2以及图6所示)、一抬头显示器26(如图2以及图7所示)等,端视实际需求而定。在本实施例中,中央显示区域202的面积相对有效显示区域201的面积的比值大于四分之一,由此比例,当显示面板20的周围显示区域203显示该闪烁样式图样时,显示模块2的显示面板20的中央显示区域202仍可保有足够的面积以显示行车信息,使驾驶人能看清目前的行车状况。

另外,显示模块2的显示面板20可被控制并用来直接产生该闪烁样式图样,即当该超速警示信号产生时,显示模块2的显示面板20可将其所显示的图样(例如一行车信息画面)闪烁,以产生该闪烁样式图样,但本实用新型用来产生该闪烁样式图样的实施例可不以此为限。举例来说,如图14、图16所示,超速警示模块1’可还包括多个发光单元17,多个发光单元17设置在显示面板20的周边,通过发光单元17间歇地发出光线至显示面板20的周围显示区域203,以产生该闪烁样式图样,即该闪烁样式图样也可通过发光单元17间歇地发出光线至显示面板20的周围显示区域203而间接产生。如图16所示,多个发光单元17可呈一环形排列设置,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例如多个发光单元17也可呈一矩形排列设置,端视实际需求而定。

如图14所示,超速警示模块1'包括一车速侦测模块11、一道路信息取得模块12以及一车用电子控制单元13,车用电子控制单元13耦接于车速侦测模块11、道路信息取得模块12以及显示模块2。车速侦测模块11用于获取车辆2000的该车速,道路信息取得模块12用于获取该速限,其中该速限是对应一路段。当该车速超过该速限时,超速警示模块1'的车用电子控制单元13产生该超速警示信号。

请参阅图15,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警示系统1000用于对驾驶人进行超速提醒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5所示,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S400:车速侦测模块11获取车辆2000的该车速。

步骤S402:道路信息取得模块12获取该速限。

步骤S404:车用电子控制单元13判断该车速是否超过该速限,若是,执行步骤S406;若否,回到步骤S400。

步骤S406:车用电子控制单元13产生该超速警示信号以控制显示模块2显示该显示图样。

以下针对警示系统1000用于对驾驶人进行超速提醒的方法作介绍,当车辆2000在该路段上行驶时,车速侦测模块11可用于侦测车辆2000的该车速,以获取该车速(步骤S400),且道路信息取得模块12可用于获取对应车辆2000目前行驶的该路段的该速限(步骤S402)。接着,车用电子控制单元13判断该车速是否超过该速限(步骤S404)。当该车速未超过该速限时,车用电子控制单元13控制车速侦测模块11持续侦测车辆2000的该车速以及控制道路信息取得模块12持续获取对应车辆2000目前行驶的该路段的该速限。当该车速超过该速限时,车用电子控制单元13产生该超速警示信号并控制显示模块2显示该显示图样(步骤S406)。在本实施例中,该显示图样可为一闪烁样式图样,即显示模块2在该车速超过该速限时可显示该闪烁样式图样,使显示模块2所显示的画面呈现一闪烁效果,该闪烁效果可使驾驶人利用余光便可注意到显示模块2所显示的画面呈一闪烁状态,以提醒驾驶人目前的车速是否有超速的情形。

本实用新型的警示系统1000的其中另一个应用是为搭配车辆2000的一先进驾驶辅助功能(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ADAS)进行提醒,以下针对警示系统1000搭配车辆2000的该先进驾驶辅助功能进行提醒的结构配置及作用原理进行说明。如图1、图2以及图8所示,警示系统1000包括一迫近警示模块1以及显示模块2,迫近警示模块1包括至少一感测单元6000以及一车用电子控制单元13,车用电子控制单元13耦接于至少一感测单元6000以及显示模块2。

如图11以及图12所示,感测单元6000选择性地设置在车辆2000的四周且可包括一第一摄像头67、一第二摄像头68、一第三摄像头69、一第四摄像头70、一第五摄像头71、一第六摄像头72、一第一非接触式传感器73、一第二非接触式传感器74以及一第三非接触式传感器75,第一摄像头67与第一非接触式传感器73设置在车体2B的前侧S1,第二摄像头68设置在车体2B的后侧S2,第三摄像头69设置在左后视镜24上,第四摄像头70设置在右后视镜25上,第二非接触式传感器74设置在车体2B的左后侧S5,第三非接触式传感器75设置在车体2B的右后侧S6,第五摄像头71与第六摄像头72均设置在座舱21内。

第一摄像头67、第二摄像头68、第三摄像头69、第四摄像头70、第五摄像头71、第六摄像头72、第一非接触式传感器73、第二非接触式传感器74以及第三非接触式传感器75均耦接于车用电子控制单元13。在此实施例中,第一非接触式传感器73、第二非接触式传感器74以及第三非接触式传感器75可为一雷达模块、一光达模块、一毫米波雷达模块等。除此之外,迫近警示模块1可利用感测单元6000执行该先进驾驶辅助功能(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ADAS),以进一步辅助驾驶人在一先进驾驶辅助情境时,提醒驾驶人。

在此实施例中,该先进驾驶辅助情境可包括一前侧碰撞情境(Forward Collision Warning System,FCWS)、一车道偏离情境(Line Departure Warning System,LDWS)、一车道变换情境(Lane Change Decision Aid System,LCDAS)、一盲点情境(Blind-spot Detection System,BSDS)、一智慧寻航情境(Adaptive Cruise Control,ACC)或一行人情境(Pedestrian Collision Warning System,PCWS)等,即感测单元6000可包括一前侧碰撞传感器总成60、一车道偏离传感器总成61、一车道变换传感器总成62、一盲点侦测传感器总成63、一智慧寻航传感器总成64、一行人传感器总成65以及一驾驶员状态传感器总成66,且前侧碰撞传感器总成60、车道偏离传感器总成61、车道变换传感器总成62、盲点侦测传感器总成63、智慧寻航传感器总成64、行人传感器总成65以及驾驶员状态传感器总成66可由第一摄像头67、第二摄像头68、第三摄像头69、第四摄像头70、第五摄像头71、第六摄像头72、第一非接触式传感器73、第二非接触式传感器74以及第三非接触式传感器75的至少其中一个所组成,且迫近警示模块1的感测单元6000可执行该先进驾驶辅助功能的该前侧碰撞情境、该车道偏离情境、该车道变换情境、该盲点情境、该智慧寻航情境及该行人情境的至少其中一个。

如图2至图7以及图8所示,显示模块2包括显示面板20,显示模块2可应用于一仪表板模块10,但本实用新型显示模块2的应用可不以此为限。举例来说,显示模块2也可应用于一中央显示屏幕22(如图2以及图3所示)、应用于一主后视镜23的一主后视显示设备14(如图2以及图4所示)、应用于一左后视镜24的一左后视显示设备15(如图2以及图5所示)、应用于一右后视镜25的一右后视显示设备16(如图2以及图6所示)或一抬头显示器26(如图2以及图7所示),端视实际需求而定。

如图13所示,以显示模块2应用于仪表板模块10为例,显示面板20具有一有效显示区域201,其中有效显示区域201包括一中央显示区域202以及一周围显示区域203,其中显示面板20的周边部定义周围显示区域203,且周围显示区域203包括一上侧显示区域2030、一下侧显示区域2031、一左侧显示区域2032及一右侧显示区域2033。显示面板20的有效显示区域201可用于显示一数字行车画面103,其中数字行车画面103可包括一车速表、一油表、一转速表等。

请参阅图9,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警示系统1000用于搭配车辆2000的先进驾驶辅助功能进行提醒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9所示,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S300:迫近警示模块1侦测位于车辆2000周围的至少一物体并产生一迫近警示信号。

步骤S302:车用电子控制单元13判断该迫近警示信号是否符合一迫近警示准则,若是,执行步骤S304;若否,回到步骤S300。

步骤S304:车用电子控制单元13产生一迫近警示信号。

步骤S306:车用电子控制单元13根据该至少一物体相对车辆2000的该相对方位,控制显示模块2在周围显示区域203显示一显示图样。

以下针对警示系统1000用于搭配车辆2000的先进驾驶辅助功能进行提醒的方法作介绍。请一并参阅图1、图8、图9、图10、图11、图12以及图13,当车辆2000在一路径上行驶时,迫近警示模块1可用于侦测位于该车辆周围的至少一物体,该物体可为另一行驶中的车辆、一行人、一动物等(步骤S300)。当该物体进入感测单元6000的感测范围内时,感测单元6000可产生一原始感测数据并将该原始感测数据传送至车用电子控制单元13。举例来说,当该物体从车辆2000的其中一侧由远而近靠近并进入感测单元6000的感测范围内时,对应车辆2000的该侧的感测单元6000便可感测到该物体并产生该原始感测数据,该原始感测数据可包括该车辆周围的该至少一物体相对该车辆的该相对方位的信息与一相对距离的信息。

综上所述,该原始感测数据可包括位于车辆2000周围的该至少一物体相对车辆2000的一相对距离的信息。接着,车用电子控制单元13进一步判断该原始感测数据是否符合一迫近警示准则(步骤S302),其中该迫近警示准则可包括有该物体相对车辆2000的一警示门坎距离R(如图10所示),其中该相对距离与警示门坎距离R的关系可为车用电子控制单元13判断当前情境是否符合该迫近警示准则。举例来说,当车用电子控制单元13根据位于车辆2000的前侧S1的感测单元判断该物体相对车辆2000的该相对距离大于警示门坎距离R时,此时该原始感测数据不符合该迫近警示准则,而当该原始感测数据不符合该迫近警示准则时,车用电子控制单元13控制迫近警示模块1继续对位于车辆2000周围的至少一物体进行侦测。当车用电子控制单元13根据位于车辆2000的前侧S1的感测单元判断该物体相对车辆2000的该相对距离小于警示门坎距离R时,此时该原始感测数据符合该迫近警示准则,而当该原始感测数据符合该迫近警示准则时,车用电子控制单元13产生一迫近警示信号(步骤S304)。接着,车用电子控制单元13根据该至少一物体相对车辆2000的该相对方位,控制显示模块2在周围显示区域203显示一显示图样(步骤S306)。

举例来说,当该物体从如图1所示的前侧S1由远而近靠近车辆2000而进入感测单元6000的感测范围内时,感测单元6000的其中一个位于车辆2000的前侧S1的感测单元便可产生该原始感测数据,以图11以及图12为例,感测单元6000位于车辆2000的前侧S1的感测单元为第一摄像头67及第一非接触式传感器73(第一非接触式传感器73可例如为一雷达或一光达等)。因此,该原始感测数据可根据第一摄像头67所获取的照片而可包括一影像,进而对该影像进行图像处理,以取得该物体相对车辆2000的该相对距离,或者是,该原始感测数据可根据第一非接触式传感器73对该物体直接测距,但本实用新型取得该物体相对车辆2000的该相对距离的方式不以此为限,且该原始感测数据的种类端视感测单元6000的种类而定。

接着,当该物体警示门坎距离R内时,车用电子控制单元13除了可根据该原始感测数据计算该物体相对车辆2000的该相对距离外,车用电子控制单元13还可根据感测单元6000的位置判断该物体是由那一方向接近车辆2000(即该物体相对车辆2000的一相对方位)。例如当该物体从如图1所示的前侧S1由远而近靠近车辆2000而进入感测单元6000的感测范围内时,车用电子控制单元13可根据该原始感测数据所包括的该相对方位及该相对距离,控制图13所示的显示模块2的周围显示区域203的上侧显示区域2030显示该显示图样。也就是说,该显示图样在本实用新型的迫近警示模块1的显示模块2的周围显示区域203的位置是实质上对应该相对方位。

同理可知,本实用新型的迫近警示模块1的显示模块2的周围显示区域203的下侧显示区域2031是对应该物体在车辆2000的后侧S2进入该警示门坎距离的情境,显示模块2的周围显示区域203的左侧显示区域2032是对应该物体在车辆2000的左侧S3进入该警示门坎距离的情境,显示模块2的周围显示区域203的右侧显示区域2033是对应该物体在车辆2000的右侧S4进入该警示门坎距离的情境,其原理都相同,为求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如此一来,本实用新型除了可在车辆2000周围有物体靠近时有效提醒驾驶人外,还可在显示模块2的周围显示区域203对应该物体与车辆2000的该相对方位的其中一个显示该显示图样,以直觉地提醒驾驶人该物体当前与车辆2000的相对方位关系。在本实施例中,该显示图样是由颜色、亮度、图形样式及闪烁样式的至少其中一个所组成。在本实施例中,中央显示区域202的面积相对有效显示区域201的面积的比值大于四分之一,由此比例,本实用新型在显示面板20的周围显示区域203显示该闪烁样式图样时,显示模块2的显示面板20的中央显示区域202仍可保有足够的面积以显示行车信息,使驾驶人能看清目前的行车状况。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该迫近警示准则除包括该警示门坎距离外,也可包括该至少一物体与车辆2000发生碰撞的一抵达时间(time-of-arrival),而该抵达时间是可由该相对距离及该物体相对车辆2000的一相对速度决定,例如当该物体与车辆2000的该相对距离为20公尺且该物体相对车辆2000的该相对速度为10公尺/每秒,则该抵达时间可由上述关系计算为2秒。由此,车用电子控制单元13便可依该抵达时间决定一迫近程度(proximity level),例如该抵达时间小于3秒者,定为迫近程度3(proximity level-3),该抵达时间大于等于3秒到小于5秒者,定为迫近程度2(proximity level-2),该抵达时间大于等于5秒到小于7秒者,定为迫近程度1(proximity level-1),该抵达时间的数值设定可以依道路规则、路况、气候与季节等因素更改。如此一来,车用电子控制单元13便可根据上述迫近程度控制显示模块2显示不同的颜色(例如迫近程度3对应红色、迫近程度2对应黄色且迫近程度1对应绿色),利用显示模块2所显示的颜色的不同,达到提醒驾驶人不同迫近程度的目的。

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将上述迫近程度搭配该警示门坎距离作为该迫近警示准则。请参阅图10,图10为该迫近警示准则包括迫近程度3、迫近程度2、迫近程度1与该警示门坎距离的真值表的示意图。图10示意性地绘出抵达时间(t)、该物体与车辆2000的相对距离(d)以及警示门坎距离(R)之间的迫近程度(迫近程度3为level-3、迫近程度2为level-2、迫近程度1为level-1)与显示颜色之间的关系,其中真值表中的数值1,代表发生,真值表中的数值0,代表不发生。

如图10所示的该迫近警示准则,其迫近程度除考虑一抵达时间t外,还可进一步考虑警示门坎距离R。举例来说,该抵达时间(t)小于3秒者,由于该物体抵达车辆2000的时间短,因此无论该物体与车辆2000的相对距离(d)是大于警示门坎距离R或是小于警示门坎距离R,该物体与车辆2000都有可能在3秒内发生碰撞,故在该抵达时间(t)小于3秒的状况下,可将迫近程度设为3(即proximity level-3),且车用电子控制单元13可控制显示模块2显示的该显示图样的颜色为红色,以红色代表警急的警戒色代表迫近程度。

再举例来说,该抵达时间(t)大于等于7秒者,虽然该物体抵达车辆2000的时间较长,但若当该物体与车辆2000的相对距离(d)是小于警示门坎距离R时,由于该物体与车辆2000的相对距离(d)较近,也可能有发生碰撞的危险。因此,在该抵达时间(t)大于等于7秒且该物体与车辆2000的相对距离(d)是小于警示门坎距离R的状况下,可将迫近程度设为1(即proximity level-1),且车用电子控制单元13可控制显示模块2显示绿色,以绿色代表较不警急的警戒色代表迫近程度。图10真值表所示的其它状况,是可以此类推,在此不再赘述。需说明的是,图10真值表所示的该迫近警示准则为将该抵达时间(t)搭配警示门坎距离R作为迫近程度的等级的判断依据的一示例性的实施例,而真值表的内容可依实际状况调整,不以图10示意性地绘出的数值为限。

相较于背景技术,当一警示信号(例如迫近警示信号或超速警示信号)产生时,本实用新型的警示系统可控制显示模块显示显示图样(例如在显示模块的周围显示区域产生显示图样或显示模块显示闪烁样式图样)。在显示模块的周围显示区域产生显示图样或闪烁样式图样,如此可以让驾驶人利用眼睛的余光便能察觉这些相对周遭环境状况及车速状况的提醒,且使驾驶人能直觉式的反应周遭环境状况的车子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而无需驾驶人一直注意显示设备的显示信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都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