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轮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42383发布日期:2018-09-14 22:57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行走轮箱。



背景技术:

行走轮组是一种主要由行走轮、支撑体、传动轴、轴承和其它标准件等所组成的独立部件,主要用于设备的行走机构,在现代机械设备中应用极为广泛。

现有的行走轮组存在很多缺点,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

现有的行走轮组存在以下缺点:

轮组需要固定在箱梁或方管内,无法固定在工字钢或H型钢上;箱梁或方管加工制作流程较为复杂,成本较高;行走轮组模块化、通用化程度低,可扩展性低,拆装不便。轮子安装到端梁上后不能左右调节,无法弥补轨道及端梁安装的误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走轮箱,解决现有的行走轮组模块化、通用化程度低,可扩展性低,拆装不便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行走轮箱,包括:

轮子;轮子上设置有轴承安装部;轮子被配置为用于机构行走或连接于外部驱动装置;

壳体;轮子设置在壳体内;壳体包括壳底和壳盖;壳底上设置有壳底轴承连接部;壳盖上设置有壳盖轴承连接部;壳盖能够盖合在壳底上,以使壳体轴承连接部和壳盖轴承连接部均能够与轮子上的轴承安装部配合;

轴承;轴承设置在轴承安装部。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

轴承安装部包括第一轴承安装部和第二轴承安装部;第一轴承安装部设置在轮子的一侧;第二轴承安装部设置在轮子相对的另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

轴承包括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第一轴承安装在第一轴承安装部;第二轴承安装在第二轴承安装部。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

轮子包括轮缘、轮踏面;轮缘凸出于轮踏面;轮踏面呈圆环形,且轮踏面围合形成空腔;轴承安装部设置在空腔内。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

壳底还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以及第三侧壁;第一侧壁上设置有安装孔;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相对设置;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上均设置有导向轮固定孔和缓冲器固定孔。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

壳底还设置有承载体;承载体包括第一承载体和第二承载体;第一承载体连接于第二侧壁;第二承载体连接于第三侧壁。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

第一承载体和第二承载体上均设置有第一定位孔和第一轮箱连接孔;第一定位孔用于壳底和壳盖的定位连接或者通过销轴连接钢结构;第一轮箱连接孔用于壳底和壳盖连接或在所述行走轮箱上连接部件。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

壳盖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孔和第二轮箱连接孔,且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贯通;第二轮箱连接孔和第一轮箱连接孔贯通。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

第一承载体和第二承载体还设置有第一工艺孔;壳盖上设置有第二工艺孔;第一工艺孔和第二工艺孔用于减轻行走轮箱自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行走轮箱,包括:壳体、轮子以及轴承。其中,壳体包括壳底和壳盖;壳底上设置有壳底轴承连接部;壳盖上设置有壳盖轴承连接部;壳盖能够盖合在壳底上,以使壳体轴承连接部和壳盖轴承连接部均能够与轮子上的轴承安装部配合;轮子设置在壳体内;轮子上设置有轴承安装部;轮子被配置为用于机构行走或连接于外部驱动装置;轴承设置在轴承安装部。该行走轮箱实现了轮组结构的模块化,拆装维修比较方便,减小了高空作业的危险;而且更容易在其他设计上使用,如平台车,砖机等。轴承安装到轮子的内部,轮子的受力更好。轮子的拆装更加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行走轮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行走轮箱的壳底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行走轮箱的壳底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行走轮箱的壳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行走轮箱的轮子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行走轮箱的轮子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行走轮箱的轮子与轴承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行走轮箱的轮子与轴承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行走轮箱;110-壳体;111-壳底;112-壳盖;113-壳底轴承连接部;114-壳盖轴承连接部;120-轮子;121-轮缘;122-轮踏面;123-第一轴承安装部;124-第二轴承安装部;130-轴承;140-第一侧壁;141-安装孔;150-第二侧壁;151-导向轮固定孔;152-缓冲器固定孔;160-第三侧壁;170-第四侧壁;171-第一承载体;172-第二承载体;175-第一工艺孔;176-第一定位孔;177-第二工艺孔;178-第二定位孔;180-第一轮箱连接孔;181-第二轮箱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照图1-图8,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行走轮箱100,其包括壳体110、轮子120以及轴承130。

进一步地,壳体110包括壳底111和壳盖112;壳底111上设置有壳底轴承连接部113;壳盖112上设置有壳盖轴承连接部114;壳盖112能够盖合在壳底111上,以使壳底轴承连接部113和壳盖轴承连接部114能够分别与第一轴承安装部123和第二轴承安装部124配合在一起。

进一步地,壳体110的材质选择为灰铁250、球铁450或压铸铝,灰铁和球铁具有很强的吸振能力,能够减少起重机运行振动带来的连接松动和结构件的疲劳;压铸铝外观精美,自重轻,易加工。

进一步地,壳底111还包括第一侧壁140、第二侧壁150、第三侧壁160以及第四侧壁170。

进一步地,第一侧壁140垂直连接于第四侧壁170的一个长边处;第二侧壁150和第三侧壁160分别垂直连接于第四侧壁170的两个相对的短边处,且第一侧壁140、第二侧壁150以及第三侧壁160均设置在第四侧壁170的同一侧。

进一步地,上述的第一侧壁140、第二侧壁150、第三侧壁160以及第四侧壁170围合形成一个腔体,前述的轮子120能够安装在该腔体内。进一步地,由于上述的第一侧壁140、第二侧壁150、第三侧壁160以及第四侧壁170围合形成的腔体,有一侧空缺,因此,轮子120能够从该侧的空缺处露出来。

进一步地,在第四侧壁170上还设置有第一承载体171和第二承载体172,并且该第一承载体171连接于第二侧壁150,第二承载体172连接于第三侧壁160。

进一步地,第一承载体171和第二承载体172,分别沿第四侧壁170的长度方向向第四侧壁170的中心位置延伸,使得前述空缺的一侧的两端分别有一部分被遮挡住。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承载体171和第二承载体172精加工而成,与壳底111其他部位铸造一体连接,从而能够保证壳盖112与壳底111的紧密配合。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承载体171和第二承载体172的具体的形状为不规则形状。第一承载体171和第二承载体172的边缘处为波浪形的曲面。当轮子120安装在前述空腔内时,第一承载体171和第二承载体172能够一起对轮子120起到保护的作用。

进一步地,在第四侧壁170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壳底轴承连接部113。相应地,在壳盖112的中心位置处也设置有壳盖轴承连接部114。当壳盖112盖合在壳底111上时,整个壳盖轴承连接部114和壳底轴承连接部113组成成通孔,贯通壳盖112和壳底111,从而能够连接外部的驱动机构。

进一步地,第一承载体171和第二承载体172上均设置有第一定位孔176和第一轮箱连接孔180;第一定位孔176用于壳底111和壳盖112的定位连接或者通过销轴连接钢结构;第一轮箱连接孔180用于壳底111和壳盖112连接或在行走轮箱100上连接部件。

进一步地,壳盖112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孔178和第二轮箱连接孔181,且第一定位孔176和第二定位孔178贯通。第二轮箱连接孔181和第一轮箱连接孔180贯通。从而能够通过螺栓将第二轮箱连接孔181和第一轮箱连接孔180连接,进而将壳盖112和壳底111连接在一起。

上述的第一定位孔176、第一轮箱连接孔180、第二定位孔178以及第二轮箱连接孔181均选择设置为精加工孔,与壳体110其他部位铸造连接。

使用螺栓将上述的壳盖112和壳底111连接在一起,不仅连接可靠,而且方便拆卸。

上述的第一轮箱连接孔180和第二轮箱连接孔181均选择为光孔,且在外侧设置有沉孔,避免在轮箱侧面连接时干涉连接体。

第一承载体171和第二承载体172还设置有第一工艺孔175;壳盖112上设置有第二工艺孔177;第一工艺孔175和第二工艺孔177用于减轻行走轮箱100的自重。

进一步地,第一侧壁140上设置有安装孔141;第二侧壁150和第三侧壁160相对设置;第二侧壁150和第三侧壁160上均设置有导向轮固定孔151和缓冲器固定孔152。

通过设置上述的导向轮固定孔151和缓冲器固定孔152,能够在该行走轮箱100上连接外部的导向轮、缓冲器等外部部件。导向轮固定孔151需要配备导向轮,作为导向轮架的固定螺纹孔,与箱体其他部位一体成型。缓冲器固定孔152,选择设置为螺纹孔,与箱体其他部位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安装孔141设置在整个行走轮箱100顶部连接的接触面,铸造后精加工;安装孔141选择设置为长孔,可以左右微调轮箱位置,进而调节轨迹,防止由于端梁安装误差造成的蹭轨。

该行走轮箱100的壳体110可以固定到H型钢、工字钢、矩形管、箱梁等各种形式的梁上,固定方式也多样化,有侧面连接、端面连接、销轴连接、顶部连接。壳体110与梁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不需要对梁进行复杂的工艺加工,只需要钻孔或镗孔就可以实现安装。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以及图4-图7,轮子120包括轮缘121、轮踏面122;轮缘121凸出于轮踏面122;轮踏面122呈圆环形,且轮踏面122围合形成空腔;轴承130安装部设置在空腔内。

进一步地,轮子120上设置有轴承安装部;该轴承安装部设置在上述的空腔内;轮子120通过轴承130与外部的驱动机构连接。

进一步地,轮缘121是轮子120的最大外圆,粗加工制作,与轮子120的其他部位铸造连接。

进一步地,轮踏面122与外界轨道接触部位,表面硬度要求比较大,耐磨,轮踏面122宽度有多个标准,精加工而成,与轮子120的其他部位铸造连接。

进一步地,轴承130安装部使得轴承130外圈安装,精加工,过渡配合,轴承130安装部与轮子120的其他部位铸造连接。

进一步地,当轮子120与外部的驱动机构连接时,可以选择通过花键连接,传动扭矩。该花键可以选择为德标花键,该花键与轮子120的其他部位为铸造连接。

进一步地,轴承安装部包括第一轴承安装部123和第二轴承安装部124;第一轴承安装部123设置在轮子120的一侧;第二轴承安装部124设置在轮子120相对的另一侧。

进一步地,轴承130包括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第一轴承安装在第一轴承安装部123;第二轴承安装在第二轴承安装部124。

该行走轮箱100,轮子120与驱动连接,中间不需要传动轴,直接通过花键连接,减轻了装配的自重。轮子120和驱动通过花键连接,减少了启停对轮子120和减速机内齿轮的冲击,使运行更加平稳、可靠。轴承130安装到轮子120的内部,轮子120的受力更好。轮子120的拆装更加简单、方便。该行走轮箱100实现了轮组结构的模块化,拆装维修比较方便,减小了高空作业的危险;而且更容易在其他设计上使用,如平台车,砖机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