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汽车避震系统的缓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09044发布日期:2018-09-21 23:40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避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汽车避震系统的缓震装置。



背景技术:

就目前而言,汽车减震弹簧的弹性在出厂时已经调教好,一般不能在汽车原有设备的基础上进行汽车底盘高低的调节,由于避震不可调,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遇到坑洼度较大的路面,容易伤到汽车的底盘;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遇到积水较深路面,容易发生被水泡的危险;;当汽车上受力分布不均匀时通过弯道,由于四轮上的弹簧不可调节,容易导致侧翻的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可以使汽车适应在不同载重下、不同路况下安全舒适行驶的一种用于汽车避震系统的缓震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汽车避震系统的缓震装置,包括液压单元和气动单元,还包括油缸和蓄能器,所述液压单元包括液压泵、泄油阀和储油箱,所述气动单元包括减压阀和空压机,所述油缸包括第一气压腔和第一油压腔,所述油缸的输出端位于第一油压腔一侧,所述蓄能器包括第二气压腔和第二油压腔,所述第一油压腔依次连接第四电磁阀和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的一端分别通过液压泵和泄油阀与储油箱连接,所述第一气压腔通过第二电磁阀与空压机连接,所述第二油压腔一端分别与第四电磁阀和第一电磁阀连接,所述第二气压腔依次通过第三电磁阀和减压阀与空压机连接;

所述第一气压腔连接有第一排气阀,所述第二气压腔连接有第二排气阀;

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油缸和蓄能器的数量均有四组。

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液压泵为柱塞泵。

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蓄能器为气体式蓄能器。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车上的负荷情况进行调节避震的柔软度,通过调节油缸输出端伸出的长度来调节车辆底盘的高度,从而使汽车适应在不同载重下、不同路况下安全舒适行驶,无需更换其他的缓震装置,可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进行调节,节省人力物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工作压力路线示意图。

其中,1、缓震装置;11、油缸;111、第一气压腔;112、第一油压腔;12、蓄能器;121、第二气压腔;122、第二油压腔;2、液压单元;21、液压泵;22、泄油阀;23、储油箱;3、气动单元;31、减压阀;32、空压机;4、第四电磁阀;5、第一电磁阀;6、第二电磁阀;7、第三电磁阀;8、第一排气阀;9、第二排气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结合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汽车避震系统的缓震装置,包括液压单元2和气动单元3,还包括油缸11和蓄能器12,液压单元2包括液压泵21、泄油阀22和储油箱23,气动单元3包括减压阀31和空压机32,油缸11包括第一气压腔111和第一油压腔112,油缸11的输出端位于第一油压腔112一侧,蓄能器12包括第二气压腔121和第二油压腔122,第一油压腔112依次连接第四电磁阀4和第一电磁阀5,第一电磁阀5的一端分别通过液压泵21和泄油阀22与储油箱23连接,第一气压腔111通过第二电磁阀6与空压机32连接,第二油压腔122一端分别与第四电磁阀4和第一电磁阀5连接,第二气压腔121依次通过第三电磁阀7和减压阀31与空压机32连接;

第一气压腔111连接有第一排气阀8,第二气压腔121连接有第二排气阀9;

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车上的负荷情况进行调节避震的柔软度,通过调节油缸输出端伸出的长度来调节车辆底盘的高度,从而使汽车适应在不同载重下、不同路况下安全舒适行驶,无需更换其他的缓震装置,可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进行调节,节省人力物力。

在本实施例中,液压泵21为柱塞泵,柱塞泵的容积效率高、泄漏小、可在高压下工作,对于汽车在高压工作的环境下更稳定,行驶的安全性更高。

在本实施例中,蓄能器12为气体式蓄能器,气体式蓄能器通过压缩气体完成能量转化,使用时首先向蓄能器12充入预定压力的气体;当系统压力超过蓄能器12内部压力时,油液压缩气体,将油液中的压力转化为气体内能;当系统压力低于蓄能器12内部压力时,蓄能器12中的油在高压气体的作用下流向外部系统,释放能量;气体式蓄能器结构简单,且容量较大。

优选的实施例中,油缸11和蓄能器12的数量有四组,四组油缸11蓄能器12分别安装于汽车底盘的不同位置。

在不同使用状态的下的装置动作步骤为:

结合图1所示:

第一状态:系统首次使用时,液压泵21不开启,第四电磁阀4为开启状态,打开第一电磁阀5和泄油阀22,开启空压机32,第一排气阀8保持闭合状态,打开第二电磁阀6,对第一气压腔111进行充气,四组油缸11活塞顶升到位后,关闭第二电磁阀6和第一电磁阀5。

保持第二排气阀9为关闭状态,打开第三电磁阀7对蓄能器12的第二气压腔121进行充气,蓄能器12的活塞到位后,关闭第三电磁阀7;

此时,开启液压泵21,关闭泄油阀22,打开第一电磁阀5,对四组油缸11和蓄能器12进行充液压油,控制第一排气阀8的开关,调节油缸11的第一气压腔111气压,控制第三电磁阀7的开关,调节有蓄能器12的第二气压腔121气压,直至将油缸11和蓄能器12的活塞调整至行程的中间位置,此时,系统按照车辆空载状态下已备妥。

第二状态:当车辆路过积水较深坑洼度较大的路面时,打开第二电磁阀6,空压机32对油缸11的第一气压腔111进行充气,打开第二排气阀9对蓄能器12的第二气压腔121进行适当的排气,同时增加四组安装于汽车底盘不同位置的油缸11的输出端伸出长度来使汽车的底盘高度升高,调整完毕后,可以路过坑洼度较大、积水较深的路面。

第三状态:当车辆通过弯道,由于离心力的原因使车辆的两侧受力不均时,调整远离弯道一侧的两组油缸11和蓄能器12对应的第二电磁阀6打开,空压机32对第一气压腔111进行充气,打开第二排气阀9对蓄能器12的第二气压腔121进行适当的排气,使油缸11的输出端伸出长度增大,使汽车远离弯道一侧的底盘升高,进而调整汽车两侧的向心力,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