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道总成和仪表板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56916发布日期:2019-01-02 22:15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风道总成和仪表板总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仪表板领域,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集成显示装置和空调出风口的仪表板总成。



背景技术:

部分车辆配置有后排显示装置以供后排乘客使用,如为后排乘客提供信息或娱乐。一般而言,常见的后排显示装置通常布置在前排座位靠枕的背侧。

副仪表板位于前排主副驾驶之间,其背侧,即朝向后排的一侧通常布置有空调后排出风口。后排出风口一般采用可调节的栅格来调节空调出风方向。

实用新型人在完成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现,以上显示装置和出风口的设置方式占用了车辆的大量空间。类似地,前排的空调出风口也占用了主仪表板的大量表面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或至少缓解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集成空调出风口和显示装置,更有效利用仪表板的表面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隐藏空调出风口并使空调出风方向能通过电动调节。

提供了一种风道总成,其包括由风道壁限定的主风道,所述主风道一端与空调系统连通,另一端为延伸至风道出口作为车辆出风口,所述风道出口设置有由所述风道壁支撑的托架,所述托架用于安装显示装置,所述托架与所述风道壁之间限定出风通道和所述显示装置周围的出风口。

可选地,在上述风道总成中,所述显示装置位于所述风道出口中部,所述出风口围绕所述显示装置的四周。

可选地,在上述风道总成中,所述主风道截面呈矩形,所述风道壁由上风道壁、下风道壁、左风道壁以及右风道壁组成。

可选地,在上述风道总成中,所述托架背侧具有隆起部以使所述主风道中的气流上下分散和/或左右分散。

可选地,在上述风道总成中,所述托架包括连接相对的风道壁和所述隆起部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纵向或横向地置于所述主风道中,将所述主风道左右分隔或左右分隔。

可选地,在上述风道总成中,所述托架包括连接在相对的风道壁和所述隆起部之间的一对加强肋。

可选地,在上述风道总成中,所述主风道中设置有风轮,所述风轮具有风轮入口和风轮出口,所述风轮由风轮电机驱动而旋转以调节所述风轮入口和风轮出口的定向,由此调节出风的风向。

可选地,在上述风道总成中,所述主风道具有风轮舱,所述风轮舱具有与所述风轮外壳匹配的形状,所述风轮布置在所述风轮舱中,如沿纵向地布置,所述风轮具有全开位置,在所述全开位置,所述风轮入口与上游主风道区段的开口完全对齐,并且所述风轮出口与下游主风道区段的开口完全对齐,所述风轮能够沿水平轴线旋转。

可选地,在上述风道总成中,所述上游主风道区段和所述下游主风道区段呈角度。

可选地,在上述风道总成中,所述风轮舱具有大于所述上游主风道区段和所述下游主风道区段的截面积。

可选地,在上述风道总成中,所述主风道中设置有风门叶片和风门控制电机,所述风门控制电机控制所述风门叶片的角度,以调节所述主风道的开度。

还提供了一种副仪表板总成,所述副仪表板总成内具有根据各个实施例所述的风道总成。

可选地,所述仪表板总成为副仪表板总成,所述风道总成的风道出口设置在副仪表板背侧作为空调后排出风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风道总成和副仪表板总成能同时布置在副仪表板背侧,有效利用副仪表板背侧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风道总成和副仪表板总成隐藏空调出风口,使后排出风可通过电动调节。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这些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此外,图中类似的数字用以表示类似的部件,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风道总成的立体图,其处于全开位置;

图2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风道总成的内部视图,其处于第一位置;

图3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风道总成的内部视图,其处于第二位置;以及

图4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主仪表板总成;

图5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副仪表板总成;以及

图6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风道总成安装在副仪表板中时的出风效果模拟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容易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实用新型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提出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全部或者视为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

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参考图1至图3,其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风道总成的立体图,其中在图2和图3中将右风道壁14去除,使内部结构能更清楚地展示。该风道总成1可用于车辆空调系统,如安装在主仪表板或副仪表板中,旨在向前排或后排乘客提供空调出风口,同时风道出口设置显示装置21而不设置栅格,由此隐藏出风口。根据实施例的风道总成1包括由风道壁10限定的主风道,主风道第一端16与空调系统连通,以便接收来自空调系统的冷或热气流,第二端15为延伸至风道出口,风道出口如位于副仪表板背侧,该第二端15作为车辆空调出风口。风道出口处设置有由风道壁10支撑的托架2,托架2前侧安装显示装置21,显示装置21可例如为具有触摸功能的平板电脑。显示装置21用于为后排乘客提供信息或娱乐。托架2与风道壁10之间限定出风通道和显示装置21周围的出风口8。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21位于风道出口中部,出风口8围绕所述显示装置21的四周,即出风口8包括显示装置21四周的上方出风口81,下方出风口82,左侧出风口83,右侧出风口84,共同组成“回”字型出风口。在备选实施例中,出风口8也可仅位于显示装置21的两侧或三侧。

在图1至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主风道截面沿其长度均呈矩形,风道壁10由上风道壁11、下风道壁13、左风道壁12以及右风道壁14共同组成。在备选实施例中,主风道截面可呈其他形状,如圆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托架2背侧具有隆起部22以使主风道中的气流上下分散。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托架2背侧的隆起部22呈弧形,在备选实施例中,托架2背侧可采用各种设计以使其满足空气动力学要求,并有效地引导气流从托架2上下两侧的出风口排出。在一些实施例中,托架2背侧的隆起部22还能使主风道中的气流左右分散。

如图2和图3更清楚地示出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托架2包括连接至相对风道壁和隆起部22上的支撑板,例如连接至上风道壁11、下风道壁13和隆起部22的支撑板23。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板23可沿纵向置于主风道中(如,与主风道的左风道壁12和右风道壁14平行),将主风道左右分隔。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板23前侧232包裹隆起部22,其顶侧233与上风道壁11连接,底侧234与下风道壁13连接,后侧231与下文将描述的风轮3的外壳邻接。在备选实施例中,支撑板23也可横向地置于主风道中,其连接左风道壁12、右风道壁14以及隆起部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托架2包括连接相对风道壁和隆起部22的一对加强肋,例如,在左风道壁12和隆起部22之间的左加强肋(被遮挡而未示出)及连接在右风道壁14和隆起部22之间的右加强肋24,或备选地,在上风道壁11和隆起部22之间的上加强肋以及在下风道壁13和隆起部22之间的下加强肋。尽管未示出,左加强肋可与右加强肋24具有相同的结构,左加强肋和右加强肋进一步支撑托架2。托架2的前侧用于与显示装置21连接,如利用胶或卡扣等方式。在一些实施例中,托架2的前侧20可如图所示形成为平面,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托架2的前侧20可具有凹入托架2中的凹槽以容纳与显示装置相关的设备,如供电连接头等装置,散热器等。

由于本申请的出风口处未设置栅格,故对出风方向的调节可借助于风轮3。在一些实施例中,主风道中设置有风轮3。风轮3可为饼状,其可绕中心轴线旋转。在一些实施例中,风轮3具有设置在风轮外周上的风轮入口34和风轮出口33,风轮3由风轮电机32驱动而旋转以调节风轮入口34和风轮出口33的定向,由此调节出风的风向。在一些实施例中,主风道具有风轮舱18,风轮舱18具有与风轮3的外壳匹配的形状,风轮3沿纵向布置在风轮舱18中,风轮3具有全开位置,即图1中所示的位置,在全开位置上,风轮入口34与上游主风道区段19的开口对齐,并且风轮出口33与下游主风道区段17的开口对齐,风轮3能够沿水平轴线旋转。例如,旋转至图2和图3所示的位置,其中风轮入口34和风轮出口33随风轮3的旋转而改变定向,在图2中,在风轮3从图1所示的全开位置沿逆时针旋转时,风轮入口34与上游主风道区段19的实际连通区域为A-A,风轮出口33与下游主风道区段17的实际连通区域为B-B,由此空气更多地从显示屏下方的下出风口82处排出。在图3中,在风轮3从图1所示的全开位置沿顺时针旋转时,风轮入口34与上游主风道区段19的实际连通区域为C-C,风轮出口33与下游主风道区段17的实际连通区域为D-D,由此空气更多地从显示屏上方的上出风口81处排出。在一些实施例中,上游主风道区段19和下游主风道区段17呈角度(即非呈直线),使得通过风轮3能平缓地改变出风方向。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所示,风轮舱18具有大于上游主风道区段19和下游主风道区段17的横截面积,横截面积指垂直于风流方向的通道截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风道中还可设置有风门叶片(未示出)和风门控制电机41,风门控制电机41控制风门叶片的角度,以调节所述主风道的开度。风门叶片类似于百叶,在其全闭时可完全关闭后排出风口。

此外,如图4所示,还提供了一种仪表板总成,如主仪表板总成200,其包括根据各个实施例的风道总成(未示出),其中显示装置为车辆GPS显示屏201,围绕GPS显示屏201设计了空调出风口202。

图5和图6示出了配置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风道总成的副仪表板总成示意图。副仪表板总成100的背侧105面对后排乘客,其包括显示装置106和围绕显示装置106的空调出风口107。副仪表板总成100也包括根据各个实施例的风道总成101,风道总成101向后排乘客分送冷或暖气流,其中包括上方气流102和下方气流101,可通过对风轮3的电动调节以改变上方气流102和下方气流101的风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风道总成和仪表板总成使空调后排出风口和显示装置能同时布置在仪表板上,有效利用仪表板表面空间。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风道总成和仪表板总成隐藏空调出风口,出风方向可电动调节。

以上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为了更清楚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其中清楚地示出或描述了各个部件而使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更容易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容易地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修改或变化。故应当理解的是,这些修改或者变化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