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发式车载出风口加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69519发布日期:2019-01-13 16:49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蒸发式车载出风口加湿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湿器,尤其涉及一种蒸发式车载出风口加湿器。



背景技术:

汽车车厢内空气容易干燥,使人产生疲劳和不舒适,小型车载加湿器可以调节车厢内湿度,受到了广泛的欢迎。现有的车载加湿器大多是超声波加湿器,其加湿原理会造成水中的水垢、细菌等也会随着水被喷出,形成的水雾不能有效扩散,容易造成车内加湿不均匀的问题,而且这些水雾还容易粘附空气中的粉尘,被人体吸入后给人的健康带来危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蒸发式车载出风口加湿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蒸发式车载出风口加湿器,安装在汽车空调出风口,由箱体1、蒸发片2、吸水条3、卡条4、注水口盖5、吸盘6和绳索7组成。所述箱体1上设有下水孔101、吸水条孔102、卡槽103、空气导流板104、卡条孔105、限位条106、注水口107、绳扣108、储水空腔109和观察窗110。所述空气导流板104是一种圆弧板状结构,布置在加湿器箱体1内壁的两侧及顶部,储水空腔109在箱体1的底部。所述蒸发片2通过卡槽103、卡条4和限位条106固定在箱体1内。所述吸水条3的一端插入蒸发片2内,另一端穿过吸水条孔102后延伸到储水空腔109的底部。所述卡条4通过卡条孔105固定在箱体1上,注水口盖5与注水口107为螺纹连接。所述吸盘6能够吸附在仪表板上,所述箱体1通过绳索7与吸盘6连接。

所述蒸发片2和所述吸水条3的材料均为聚乙烯醇海绵,蒸发片2为孔状结构,便于风通过。

利用吸盘6将加湿器箱体1固定在空调出风口处,蒸发片2和吸水条3从储水空腔109中自动吸水,空调风吹过蒸发片2,将水蒸气带出,部分气流在空气导流板104的引导下在蒸发片2背风面形成气旋,增大背风面水分蒸发量,最终气流汇合形成加湿气流进入车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空调风吹过海绵蒸发片,实现了水分的自然蒸发,无“白粉”现象;利用聚乙烯醇海绵的自吸特性实现了自动吸水,不需要外接电源;利用空气导流板,实现了气流在蒸发片背风面的回旋,增加了水分蒸发量,节能环保,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有利于人体健康,形成的加湿气流扩散范围大,适合在内部空间小、加湿量要求不大的汽车内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箱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后视图;

图5为图4中的B-B结构剖视图;

图中,1.箱体,101.下水孔,102.吸水条孔,103.卡槽,104.空气导流板,105.卡条孔,106.限位条,107.注水口,108.绳扣,109.储水空腔,110.观察窗,2.蒸发片,3.吸水条,4.卡条,5.注水口盖,6.吸盘,7.绳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3所示为一种蒸发式车载出风口加湿器,包括箱体1、蒸发片2、吸水条3、卡条4、注水口盖5、吸盘6和绳索7。

如图2、4、5所示,所述箱体1上设有下水孔101、吸水条孔102、卡槽103、空气导流板104、卡条孔105、限位条106、注水口107、绳扣108、储水空腔109和观察窗110。所述空气导流板104布置在加湿器箱体1内壁的两侧及顶部,能够引导气流在蒸发片2的背风面产生回旋,促进水分蒸发。所述蒸发片2通过卡槽103、卡条4和限位条106固定在箱体1内。所述吸水条3的一端插入蒸发片2内,两者紧密接触,能够实现水分的传输,另一端穿过吸水条孔102后延伸到储水空腔109的底部。所述卡条4通过卡条孔105与箱体1连接,所述注水口盖5与注水口107为螺纹连接,所述吸盘6能够吸附在仪表板上,箱体1通过绳索7与吸盘6连接。

所述一种蒸发式车载出风口加湿器的箱体1上设有注水口107,在实施例中,注水口107设在加湿器箱体1的顶部,打开注水口盖5,用水瓶将水倒入注水口107即可。

所述储水空腔109位于整个加湿器箱体1的最下部,面向乘员的一侧设有水位观察窗110,便于观察水位情况。

所述蒸发片2和所述吸水条3采用的材料均为聚乙烯醇海绵,聚乙烯醇海绵可吸收超过自身重量7倍以上的液体,垂直吸液速度快,不需要利用外界能源供水,而且聚乙烯醇海绵不助长细菌生长,在蒸发片上加工许多直径不超过5mm的小孔。

由注水口107加水后,一部分水被蒸发片2吸收,其余的水通过下水孔101流入储水空腔109中,吸水条3吸水并传输到蒸发片2,空调风吹过蒸发片2上的孔及周围的缝隙,促进水分的蒸发,将水蒸气带出,同时部分气流在空气导流板104的引导下产生回旋,形成涡流,吹到蒸发片2的背风面,增大水蒸气的蒸发量,最终汇合形成加湿气流,进入车厢,起到提高加湿效果的作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