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电池支撑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17960发布日期:2018-12-28 18:54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一种蓄电池支撑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蓄电池底架安装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蓄电池支撑组件。



背景技术:

为了保证前舱感知质量,布置上尽量平整美观,所以蓄电池布置一般较大梁基体较远,蓄电池Y方向上有发动机、保险盒、主线束等零部件约束导致布置上局限性很大。

现有的蓄电池底架安装结构(如图1所示)由蓄电池支撑板01和加强板06组成,其中蓄电池底架安装结构整体呈“1”字型,通过螺栓与轮罩前板04和大梁本体05连接,蓄电池底架0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蓄电池底架安装结构上,蓄电池03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蓄电池底架02上。现有的蓄电池底架安装结构存在一些不足:(一)其受布置影响,“1”字型蓄电池支撑板01结构强度较弱,布置在大梁05上感知质量较差;(二)蓄电池底架安装结构与轮罩前板04搭接处为单板连接,局部刚度、强度较弱,螺栓连接点强度、刚度较弱,安装点应力集中;(三)蓄电池底架结构通常有螺母板、加强板06、蓄电池支撑板01等零件组成,零件数量较多、增加成本;(四)蓄电池支撑板01通过螺栓连接,连接点少,各个方向上稳定性较弱,零件易开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蓄电池支撑组件,其优点是蓄电池支撑板在蓄电池布置Y向、Z向远离大梁基体情况下能够给蓄电池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减小零件数量、提升了刚度和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蓄电池支撑组件,包括蓄电池支撑板,所述蓄电池支撑板平面形状呈等腰倒梯形,所述蓄电池支撑板包括至少一层蓄电池支撑面,所述蓄电池支撑板顶部与蓄电池底架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所述蓄电池底架与蓄电池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所述蓄电池支撑板右侧部与轮罩前板固定连接,所述蓄电池支撑板下部与大梁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蓄电池支撑组件还可以是:

所述蓄电池支撑板包括两层蓄电池支撑面,所述蓄电池支撑板纵向截面呈U形盒状。

所述蓄电池支撑板左侧内固定连接有加强件。

所述加强件、所述蓄电池支撑板、所述轮罩前板和所述大梁连接形成有腔体。

所述轮罩前板下部固定连接有纵向加强梁,所述纵向加强梁、所述轮罩前板、所述蓄电池支撑板形成有对称框体。

所述蓄电池支撑板中部开设有对称线束孔。

所述线束孔周边设置有孔周翻边。

所述蓄电池支撑面上部设置有垂直的L形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轮罩前板固定连连接。

所述蓄电池支撑面下部设置有垂直的L形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大梁固定连接。

所述蓄电池支撑板顶部开设有至少两个安装孔,所述蓄电池底架通过所述安装孔可拆卸式固定连接于所述蓄电池支撑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蓄电池支撑组件,包括蓄电池支撑板,所述蓄电池支撑板平面形状呈等腰倒梯形,所述蓄电池支撑板包括至少一层蓄电池支撑面,所述蓄电池支撑板顶部与蓄电池底架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所述蓄电池底架与蓄电池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所述蓄电池支撑板右侧部与轮罩前板固定连接,所述蓄电池支撑板下部与大梁固定连接。这样,蓄电池支撑板平面形状为倒梯形,倒梯形的蓄电池支撑板能增强蓄电池支撑组件往Y向和Z向进行延伸,从而在蓄电池布置远离大梁情况下提供支撑。等腰梯形的蓄电池支撑板能够给蓄电池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同时了提高了蓄电池安装在蓄电池底座上的稳定性和牢固性。在碰撞试验等恶劣工况下,蓄电池被牢牢固定,有利于前舱布置,感知质量好。蓄电池支撑板代替了已有技术中的蓄电池支撑板和加强板,从而减小零件数量,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和提高了生产效率。蓄电池支撑面为一层或者多层,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增加。蓄电池支撑板顶部与蓄电池底架可以固定连接,也可以解除连接,方便安装和拆卸,当然可以采用其他的可拆卸固定方式,只要是能够将它们可拆卸固定在一起即可。蓄电池底架与蓄电池可以固定,也可以解除连接,方便安装和拆卸,当然可以采用其他的可拆卸固定方式,只要是能够将它们可拆卸固定在一起即可。蓄电池支撑板右侧部与轮罩前板固定连接,只要是能够将蓄电池支撑板侧部和轮罩前板固定连接即可。蓄电池支撑板下部与大梁固定连接,只要是能够将蓄电池支撑板下部与大梁固定连接即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蓄电池支撑组件,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的优点是:蓄电池支撑板在蓄电池布置Y向、Z向远离大梁基体情况下能够给蓄电池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减小零件数量、提升了刚度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现有的蓄电池底架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蓄电池支撑组件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一种蓄电池支撑组件中的蓄电池支撑板平面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一种蓄电池支撑组件的另一立体示意图。

图5是图4的A-A剖面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一种蓄电池支撑组件中的局部示意图。

图7是图6的B-B剖面示意图。

图8是图6的C-C剖面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蓄电池支撑组件中的蓄电池支撑板和加强件示意图。

图号说明

1、蓄电池支撑板;11、第一翻边;12、第二翻边;13、线束孔;131、孔周翻边;14、安装孔;2、蓄电池底架;3、蓄电池;4、轮罩前板;5、大梁;6、加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的图2至图9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蓄电池支撑组件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3中,横向为Y轴,竖向为Z轴;附图6中图左方为左侧,图右方为右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蓄电池支撑组件,请参考图2至图9相关各图,包括蓄电池支撑板1,所述蓄电池支撑板1平面形状呈等腰倒梯形,所述蓄电池支撑板1包括至少一层蓄电池支撑面,所述蓄电池支撑板1顶部与蓄电池底架2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所述蓄电池底架2与蓄电池3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所述蓄电池支撑板1右侧部与轮罩前板4固定连接,所述蓄电池支撑板1下部与大梁5固定连接。这样,蓄电池支撑板1平面形状为倒梯形,倒梯形的蓄电池支撑板1能增强蓄电池支撑组件往Y向和Z向进行延伸,从而在蓄电池3布置远离大梁5情况下提供支撑。等腰梯形的蓄电池支撑板1能够给蓄电池3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同时了提高了蓄电池3安装在蓄电池3底座上的稳定性和牢固性。在碰撞试验等恶劣工况下,蓄电池3被牢牢固定,有利于前舱布置,感知质量好。蓄电池支撑板1代替了已有技术中的蓄电池支撑板和加强板,从而减小零件数量,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和提高了生产效率。蓄电池支撑面为一层或者多层,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增加。蓄电池支撑板1顶部与蓄电池底架2可以固定连接,也可以解除连接,方便安装和拆卸,当然可以采用其他的可拆卸固定方式,只要是能够将它们可拆卸固定在一起即可。蓄电池底架2与蓄电池3可以固定,也可以解除连接,方便安装和拆卸,当然可以采用其他的可拆卸固定方式,只要是能够将它们可拆卸固定在一起即可。蓄电池支撑板1右侧部与轮罩前板4固定连接,只要是能够将蓄电池支撑板1右侧部和轮罩前板4固定连接即可。蓄电池支撑板1下部与大梁5固定连接,只要是能够将蓄电池支撑板1下部与大梁5固定连接即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蓄电池支撑组件,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的优点是:蓄电池支撑板1在蓄电池3布置Y向、Z向远离大梁5基体情况下能够给蓄电池3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减小零件数量、提升了刚度和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蓄电池支撑组件,请参考图2至图9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蓄电池支撑板1包括两层蓄电池支撑面,所述蓄电池支撑板1纵向截面呈U形盒状。这样,两层蓄电池支撑面与轮罩前板4和大梁5连接,提高了蓄电池3安装于蓄电池支撑板1上的稳定性。蓄电池支撑板1沿着X向剖切,其形成的纵向截面形状为U型的盒状,U型盒状的蓄电池支撑板1设计取代传统“1”字型单片结构,两层蓄电池支撑面更加稳定和牢固,同时蓄电池支撑板1顶面形成有一个平面,其平面有利于蓄电池底架2安装的稳定性。两层蓄电池支撑面使得蓄电池支撑板1整体形状为盒子状,盒子状的蓄电池支撑板1增大了与轮罩前板4和大梁5的接触面积,提高了蓄电池支撑板组件安装在轮罩前板4和大梁5的稳定性和牢固性,也提高了其感知质量。盒子状的蓄电池支撑板1使得蓄电池3和蓄电池底架2安装的更加稳定,同时也提升了蓄电池支撑板组件整体的结构刚度和强度。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蓄电池支撑板1左侧内固定连接有加强件6。这样,加强件6固定连接于蓄电池支撑板1一侧内,只要能将加强件6固定连接于蓄电池支撑板1内即可。加强件6为蓄电池支撑板1提高了强度,从而提升了蓄电池支撑板组件结构刚度和强度,蓄电池底架2安装点应力下降,提高设计安全裕度。更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加强件6、所述蓄电池支撑板1、所述轮罩前板4和所述大梁5连接形成有腔体。这样,加强件6固定连接于蓄电池支撑板1内部,其加强件6中部与蓄电池支撑板1内部接触,从而封闭其蓄电池支撑板1一侧,即加强件6、蓄电池支撑板1、轮罩前板4和大梁5连接形成有腔体,其腔体大大提升了蓄电池支撑组件的刚度,提高了蓄电池支撑板1安装在轮罩前板4和大梁5上的稳定性和牢固性。还可以是:所述轮罩前板4下部固定连接有纵向加强梁,所述纵向加强梁、所述轮罩前板4、所述蓄电池支撑板1形成有对称框体。这样,纵向加强梁位于轮罩前板4下部,纵向加强梁撑U型,蓄电池支撑板1与轮罩前板4固定连接,其中纵向加强梁、轮罩前板4、蓄电池支撑板1形成有对称框体结构,在防撞梁与前围板之间形成一道屏障,起到“小前围板”的作用,提升轮罩前端结构刚度同时对局部形成加强作用,在碰撞试验中对乘员舱形成一层重要保护。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蓄电池支撑组件,请参考图2至图9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蓄电池支撑板1中部开设有对称线束孔13。这样,线束孔13位于蓄电池支撑板1中部且对称分布,线束孔13为线束提供了安装点,方便线束能同时穿过线束孔13,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线束孔13能有效保证线束安全间隙。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线束孔13周边设置有孔周翻边131。这样,孔周翻边131增加了线束孔13周边的强度,同时线束穿过线束孔13时,其线束孔13周边的孔周翻边131可以起到导向作用,从而方便线束的穿过,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蓄电池支撑组件,请参考图2至图9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蓄电池支撑面上部设置有垂直的L形第一翻边11,所述第一翻边11与所述轮罩前板4固定连连接。这样,第一翻边11与蓄电池支撑面相互垂直,使得第一翻边11与轮罩前板4接触更加紧密、减小间隙。同时,第一翻边11通过其L形形状,增大了第一翻边11与轮罩前板4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第一翻边11与轮罩前板4之间连接的牢固性,从而提高了蓄电池底架2安装在蓄电池支撑板1的稳定性。同时,第一翻边11与轮罩前板4接触面积的增大,提高了其固定连接面,从而解决了钣金开裂问题。第一翻边11位于右侧部上,其长度方向下斜向延伸,增加了蓄电池支撑板1右侧的边长,从而也提高了蓄电池底架2安装点Y向跨度。第一翻边11可以焊接固定于轮罩前板4上,只要能将第一翻边11固定连接于轮罩前板4上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蓄电池支撑组件,请参考图2至图9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蓄电池支撑面下部设置有垂直的L形第二翻边12,所述第二翻边12与所述大梁5固定连接。这样,第二翻边12呈L形即能垂直于蓄电池支撑面,第二翻边12与蓄电池支撑面相互垂直,使得第二翻边12与大梁5接触更加紧密、减小蓄电池支撑面与大梁之间的接触间隙。同时,第二翻边12通过其L形形状,增大了第二翻边12与大梁5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第二翻边12与大梁5之间连接的牢固性,从而提高了蓄电池底架2安装在蓄电池支撑板1的稳定性。同时,第二翻边12与大梁5接触面积的增大,提高了其固定连接面,从而解决了钣金开裂问题。较优选的是,第二翻边12可以焊接固定连接于大梁5上。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蓄电池支撑组件,请参考图2至图9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蓄电池支撑板1顶部开设有至少两个安装孔14,所述蓄电池底架2通过所述安装孔14可拆卸式固定连接于所述蓄电池支撑板1上。这样,安装孔14可以为两个或者多个,其数量可以根据实际使用而开设。安装孔14为蓄电池底架2提供了安装点,使得蓄电池底架2能够方便快捷地安装在蓄电池支撑板1上,安装孔14也方便解除蓄电池底架2与蓄电池支撑板1的连接。安装孔14中可以通过螺栓将蓄电池底架2安装在蓄电池支撑板1上,只要能将蓄电池底架2通过安装孔14固定连接在蓄电池支撑板1上的方式即可。

上述仅对本实用新型中的几种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但并不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中的设计精神所作出的等效变化或修饰或等比例放大或缩小等,均应认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