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动复位的汽车爆胎自救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17197发布日期:2020-11-06 12:25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自动复位的汽车爆胎自救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救援辅助用品,尤其是涉及一种可自动复位的汽车爆胎自救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由于路面或者车辆本身的原因都可能会造成爆胎。爆胎后,轮胎瞬间失去气压,胎壁向内侧收缩。若继续行驶,会造成车辆失去平衡,严重时车辆向爆胎一侧转向,极容易引发交通事故。汽车爆胎后经常采用更换备胎的方式来把汽车行驶到修理点,对汽车的爆胎进行修理或者换新。因轮胎自重较大,更换备胎的方式不但非常费力,而且换胎操作上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同时汽车爆胎安装不当则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尤其对于力气较小的驾驶人群来说,车辆更换爆胎尤为不便,急需一种更加方便的汽车轮胎爆胎后的自救辅助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更加简单、可自动复位的汽车爆胎自救辅助装置。当爆胎进入到支架上方的过程中,在爆胎和车辆自重的压迫下,后托板向支架内侧倾斜的角度变大,内托板翻转向支架内侧倾斜,爆胎通过复位滚轮组件的滑入待安装位置,实现爆胎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自动复位的汽车爆胎自救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和滚轮组件,滚轮组件包括多个滚轮,滚轮设置在支架的侧边,支架的前侧设置有前托板,支架的后端设置有后托板,前托板可以从平直位置转动至翻转位置,后托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复位轮组件,复位滚轮组件包括多列滚轮带,滚轮带可拆卸式安装在前托板上,后托板向支架内侧倾斜,当爆胎进入到支架上方的过程中,在爆胎和车辆自重的压迫下,后托板向支架内侧倾斜的角度变大,内托板翻转向支架内侧倾斜,爆胎通过复位滚轮组件的滑入待安装位置,实现爆胎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复位轮组件包括横向设置的多个连接轴和套设在连接轴上的多个复位轮,爆胎在越过前托板的中心位置之后,爆胎直接冲击在复位轮组件上,爆胎在自重作用下滑动至待固定位置,每个复位轮的大小一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复位轮由塑料制成,所述的复位轮包括设置在外侧的轮外圈和制成轮外圈的支撑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连接轴包括一个长连接轴和四个短连接轴,长连接轴横向设置在后托板内侧,短连接轴两两横向设置在后托板中部位置的两侧,爆胎钢圈的两侧凸起边缘通过胎壁挤压在短连接轴上的复位轮上,长连接轴和短连接轴在套入复位轮后组成了一列滚轮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短连接轴上套设有侧滑轮,所述的侧滑轮设置有向后托板内侧倾斜的轮面,爆胎沿着轮面向后托板的内侧移动,侧滑轮的表面和水平的夹角大致呈30至60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后托板包括直接接触爆胎的前支撑部和轴接部,所述的轴接部呈半圆弧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前托板和后托板的上表面上分布有多条防滑孔或者防滑槽,所述的防滑槽部分呈方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后托板的中间靠前侧的区域设置有后镂空部,所述的复位轮组件的两侧设置有挡边,挡边的高度和复位滚轮组件的最外围的复位轮的高度一致。

与现有技术相比,当爆胎安装错位时,前托板和后托板在爆胎和车辆自重的压迫下,前托板和后托板均向支架内侧倾斜,爆胎通过复位管理组件滑入待安装的位置,实现爆胎的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架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前托板的立体图一;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前托板的立体图二;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后托板的立体图一;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后托板的立体图二;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轴接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前托板3和后托板4夹紧爆胎5,而后替代爆胎5在路上行驶,省去了更换爆胎5的麻烦,非常省力。本实用新型主要有四个实施例,每个实施例分别侧重不同创新点,但是所有的创新点可以有机结合起来并不单独存在。

具体实施例一:

一种汽车爆胎5自救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和滚轮组件2,滚轮组件2包括多个滚轮,滚轮设置在支架1的侧边,支架1的前侧设置有前托板3,支架1的后端设置有后托板4,前托板3可以随着爆胎5的位置变化而发生转动,前托板3首先处于平直位置,前托板3和后托板4的夹角呈180度,在爆胎5沿着前托板3进入到支架1上方过程中,前托板3转翻转使前托板3和后托板4的夹角变小,爆胎5完全进入支架1上方时,前托板3和后托板4的夹角呈60度至150度。

支架1包括设置在两侧的横梁6,两个横梁6之间设置有底部托板7,底部托板7上设置有波浪形的褶皱,底部托板7设置在前托板3和后托板4之间,所述的支架1采用金属材料制成。所述的支架1的前端设置有前轴9,所述的前轴9呈圆柱形,所述的支架1的后端设置有后轴8,后轴8呈中空的圆柱形滚轮组件2包括设置在前轴9两侧的两个前滚轮21和设置在后轴8中部的一个后滚轮22,两个前滚轮21和一个后滚轮22组成了所述的多个滚轮。前托板3轴接于前轴9,前托板3可以沿着前轴9做相对转动,前托板3包括直接接触爆胎5的前支撑部12和提供轴接功能的半开放的轴接组件13,前支撑部12用于支撑爆胎5表面。轴接组件13包括半圆形凹槽14和可拆卸的轴接件15,轴接件15的内侧设置有和半圆形凹槽14相互配合的弧面16,弧面16和半圆形凹槽14共同形成了可轴接于前轴9的半开放轴接孔。前托板3的下侧设置有防滑垫片20,防滑垫片20采用橡胶制成。后托板4的中部轴接于后轴8,不同尺寸的爆胎5在进入前托板3和后托板4之间时,后托板4的前端受到爆胎5的挤压而翘起,前托板3和后托板4形成v字形的固定结构,后托板4翘起的幅度会随着爆胎5尺寸的不同而进行自动调整,爆胎5的尺寸越大,前托板3和后托板4之间的夹角越大。横梁6通过两个钢板焊接在一起。

具体实施例二:

一种抓地效果较好的汽车爆胎5自救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和滚轮组件2,滚轮组件2包括两个前滚轮21和一个后滚轮22,前滚轮21设置在支架1的两侧,后滚轮22设置在支架1的下方,支架1的前侧设置有前托板3,支架1的后端设置有后托板4,所述的前托板3的底部靠后位置设置有齿爪23,齿爪23包括支撑抓地状态和翘起状态;当齿爪23处于支撑抓地状态时,齿爪23和地面直接接触并支撑起前托板3,齿爪23和地面相垂直;当前托板3翻转时,齿爪23进入到翘起状态,气爪和地面相分离,齿爪23和地面呈30度至60度夹角;齿爪23由金属材料制成。

支架1的后侧设置有后托板4;前托板3的前端首先和地面接触,爆胎5沿着前托板3进入到前托板3和后托板4之间,前托板3在爆胎5前托板3和后托板4呈v字型夹紧爆胎5。支架1包括设置在两侧的横梁6,两个横梁6之间设置有底部托板7,底部托板7上设置有波浪形的褶皱,底部托板7设置在前托板3和后托板4之间,前托板3、后托板4和底部托板7之间相互分离。支架1的前端设置有前轴9,所述的支架1的后端设置有后轴8,前轴9和后轴8呈中空的圆柱形。前托板3轴接于前轴9,前托板3包括直接接触爆胎5的前支撑部12和提供轴接功能的半开放的轴接组件13;使用时,轴接组件13安装在前轴9上;不使用时,前轴9可以移除轴接组件13。轴接组件13包括半圆形凹槽14和可拆卸的轴接件15,轴接件15的内侧设置有和半圆形凹槽14相互配合的弧面16,弧面16和半圆形凹槽14共同形成了可轴接于前轴9的半开放轴接孔;所述的齿爪23一体设置在轴接件15的下端部。前支撑部12包括前支撑面24和前支撑框架25,前支撑框架25为呈方形格子的支撑结构,前支撑框架25用于提供支撑力和摩擦力;前支撑部12由塑料制成。轴接件15包括固定槽26和固定孔27,固定槽26用于插入在前支撑框架25的支撑壁28上,固定孔27通过插销29进一步固定在前支撑框架25上,轴接件15呈板状,轴接件15整体由金属制成。

具体实施例三:

一种不易打滑的汽车爆胎5自救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和滚轮组件2,滚轮组件2包括多个滚轮,滚轮设置在支架1的侧边,支架1的前侧设置有前托板3,支架1的后端设置有后托板4,前托板3上设置有前镂空部30,前镂空部30大致呈方形结构,前托板3轴接于前轴9,前轴9的中部为横向设置有用于连接拖绳的连接部31,连接部31穿过所述的前镂空部30,连接部31前侧的上端面和前托板3的上端面大致齐平,爆胎5在滚上前托板3时,爆胎5表面挤压连接部31的上端面;当前托板3翘起时,连接部31的位置保持不变,前镂空部30移至连接部31的上方,爆胎5表面和连接部31相分离。

连接部31为u型连接部31,u型连接部31包括两个纵向连接部4031和一个横向连接部4131,横向连接部4131的上端面和前支撑面24大致平行,横向连接部4131的上端面用于给爆胎5提供摩擦力,纵向连接部4031和横向连接部4131呈水平设置。前轴9呈中空的圆柱形,前轴9的内侧套设有转轴32,转轴32连接于滚轮组件2的前滚轮21。前托板3包括直接接触爆胎5的前支撑部12和提供轴接功能的半开放的轴接组件13。前支撑部12包括从前往后依次排列的第一倾斜面33、第二倾斜面34、第三倾斜面35和支撑平面36,第一倾斜面33、第二倾斜面34、第三倾斜面35和支撑平面36支撑呈折角过渡。第二倾斜面34和第三倾斜面35的两侧设置有挡边49,所述的挡板的中间位置高度高于两端位置的高度。第二倾斜面34的后侧和第三倾斜面35的中间区域上设置有所述的前镂空部30。第一倾斜面33和第二倾斜面34的前侧设置有凹陷区域39,凹陷区域39内有角度不一的两个凹陷平面。第三倾斜面35上设置有多个防滑孔37,防滑孔37呈方形向下延伸。

具体实施例四:

一种可自动复位的汽车爆胎5自救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和滚轮组件2,滚轮组件2包括多个滚轮,滚轮设置在支架1的侧边,支架1的前侧设置有前托板3,支架1的后端设置有后托板4,前托板3可以从平直位置转动至翻转位置,后托板4的上表面设置有复位轮组件11,复位滚轮组件2包括多列滚轮带,滚轮带可拆卸式安装在前托板3上,后托板4向支架1内侧倾斜,当爆胎5进入到支架1上方的过程中,在爆胎5和车辆自重的压迫下,后托板4向支架1内侧倾斜的角度变大,内托板翻转向支架1内侧倾斜,爆胎5通过复位滚轮组件2的滑入待安装位置,实现爆胎5的固定。

复位轮组件11包括横向设置的多个连接轴和套设在连接轴上的多个复位轮10,爆胎5在越过前托板3的中心位置之后,爆胎5直接冲击在复位轮组件11上,爆胎5在自重作用下滑动至待固定位置,每个复位轮10的大小一致。复位轮10由塑料制成,所述的复位轮10包括设置在外侧的轮外圈和制成轮外圈的支撑架。连接轴包括一个长连接轴43和四个短连接轴44,长连接轴43横向设置在后托板4内侧,短连接轴44两两横向设置在后托板4中部位置的两侧,爆胎5钢圈的两侧凸起边缘通过胎壁挤压在短连接轴44上的复位轮10上,长连接轴43和短连接轴44在套入复位轮10后组成了一列滚轮带。短连接轴44上套设有侧滑轮45,所述的侧滑轮45设置有向后托板4内侧倾斜的轮面46,爆胎5沿着轮面46向后托板4的内侧移动,侧滑轮45的表面和水平的夹角大致呈30至60度。后托板4包括直接接触爆胎5的前支撑部12和轴接部18,所述的轴接部18呈半圆弧形。前托板3和后托板4的上表面上分布有多条防滑孔37或者防滑槽19,所述的防滑槽19部分呈方形。后托板4的中间靠前侧的区域设置有后镂空部48,所述的复位轮组件11的两侧设置有挡边49,挡边49的高度和复位滚轮组件2的最外围的复位轮10的高度一致。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可自动复位的汽车爆胎自救辅助装置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及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