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弹性防爆轮胎及车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11340发布日期:2019-03-27 10:49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辆弹性防爆轮胎及车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轮胎及车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人力车、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以及汽车等车辆是现有的路上交通工具。上述车辆需要在车轮上安装轮胎,以用于在路上行驶时的减震。常规轮胎包括内胎和外胎,内胎充气主要起减震作用;外胎主要对内胎进行保护,以防止内胎磨损或者被硬物刺破。这种安装有内外胎的车轮具有减震、轻便灵活等特点,所以广泛的应用于绝大多数车辆。但是这种车轮还是会存在扎胎、爆胎等隐患,从而影响车辆的安全行驶,甚至可能对驾驶人员和乘坐人员造成伤害。现有的车辆还有的采用实心轮胎,即采用实心的橡胶或塑料、聚氨酯等材料注塑成型的实心轮胎,这种轮胎虽然避免了爆胎等危险,但是存在减震效果差、阻力大,行走时实心轮胎内部发热、不能调节轮胎内部压力等不足之处。现在有的在轮胎上设孔,解决轮胎在行走时发热的问题,但是效果不大。也有在实心轮胎的外围设置两圈孔解决实心轮胎发热和减震但是效果也不大,所以应用范围不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实心轮胎减震效果差、阻力大,行走时实心轮胎内部发热等不足,也克服充气内胎扎胎、爆胎等隐患,提供一种车辆防爆轮胎及车轮,具有减震效果好、阻力小、行走时不易发热和防爆胎、使用方便、耐用、易更换维修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实心轮胎减震效果差、阻力大,行走时实心轮胎内部发热、不能调节轮胎内部压力等不足,也克服充气内胎扎胎、爆胎等隐患,提供一种车辆防爆轮胎及其车轮,具有减震效果好、阻力小、行走时不易发热的防爆轮胎、使用方便、耐用、易制做、适用范围广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辆弹性防爆轮胎,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式胎骨和柔带式外圈;一体式胎骨包括内圈,内圈的外周上设有若干弹性轮辐,内圈和若干弹性轮辐构成一体式胎骨;轮辐外端和柔带式外圈之间设有导轨式摩擦驱动及滑动结构。

优选的,所述的一体式胎骨是由橡塑材料或橡塑材料中预埋弹簧一体式注塑而成的。

优选的,所述的橡塑材料包括工程塑料、复合塑料、碳纤维、聚氨酯、聚氨酯发泡材料、橡胶或橡胶合成材料、增韧尼龙或橡胶有韧性材料以及现有制作实心轮胎的材料,其中一种或几种。

优选的,所述的弹簧为钢丝螺旋弹簧、钢片卷弹簧、板簧、尼龙卷弹簧、聚氨酯卷弹簧或管簧。

优选的,所述的弹性轮辐横向呈人字形;所述的弹性轮辐横呈斜式或弯曲式;所述的弯曲式呈s、j、c形。

优选的,所述的弯曲式的横截面呈圆形或片状。

优选的,所述的弹性轮辐横截面靠中心的比靠外圈的大。

优选的,所述的导轨式摩擦驱动及滑动结构为燕尾槽及燕尾块式,燕尾槽及燕尾块分别与柔带式外圈或轮辐外端连接;为固定式或可更换式。

优选的,所述的导轨式摩擦驱动及滑动结构设有防滑面。

优选的,所述的轮辐外端与燕尾槽连接,所述燕尾槽的2个槽端面与柔带式外圈平齐并触地。

优选的,所述的内圈上设有能与车轮外圈固定的结构;所述的外圈包括橡塑外圈,以及内槽钢圈或空心管圈;所述的外圈包括方形橡塑圈内设有紧固圈;所述的紧固圈是钢丝圈、钢片圈、钢网圈、柔韧绳线圈、柔韧网圈或帘子布圈。

优选的,所述的一种车辆弹性防爆轮胎,其特征在于还设有弹性辅助轮辐,该辅助轮辐的内端与内圈之间设有拆装结构,该辅助轮辐的外端与柔带式外圈 8之间设有可拆装的导轨式摩擦驱动及滑动结构。

优选的,所述的弹性辅助轮辐是由橡塑材料或橡塑材料中预埋弹簧一体式注塑而成的。

优选的,所述的弹性辅助轮辐与一体式胎骨的轮辐横向并列式设置。

优选的,所述的辅助轮辐的外端与柔带式外圈之间设有的可拆装的导轨式摩擦驱动及滑动结构为燕尾槽及燕尾块式。

优选的,所述的该辅助轮辐的内端与内圈之间的拆装结构设有锁死结构。

提供一种弹性防爆车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车辆弹性防爆轮胎。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实心轮胎减震效果差、阻力大,行走时实心轮胎内部发热、不能调节轮胎内部压力等不足,也克服充气内胎扎胎、爆胎等隐患,提供一种车辆防爆轮胎及其车轮,具有减震效果好、阻力小、行走时不易发热的防爆轮胎、使用方便、耐用、易制做、易更换维修、适用范围广等特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9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一体式胎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弹性辅助轮辐实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弹性辅助轮辐实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弹性辅助轮辐实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弹性辅助轮辐实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弹性辅助轮辐实例5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弹性辅助轮辐实例6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弹性辅助轮辐实例7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弹性辅助轮辐实例8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弹性辅助轮辐实例9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弹性辅助轮辐实例10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弹性辅助轮辐实例11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弹性辅助轮辐实例12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导轨式摩擦驱动及滑动结构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导轨式摩擦驱动及滑动结构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导轨式摩擦驱动及滑动结构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26为导轨式摩擦驱动及滑动结构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27为导轨式摩擦驱动及滑动结构例5的结构示意图。

图28为导轨式摩擦驱动及滑动结构例6的结构示意图。

图29为主、附轮辐的位置方式第1例排布示意图。

图30为主、附轮辐的位置方式第2例排布示意图。

图31为主、附轮辐的位置方式第3例排布示意图。

图32为轮辐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3为轮辐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4为轮横截面结构例1示意图。

图35为轮辐横截面结构例2示意图。

图36为副减震轮辐连接结构3示意图。

图37为副减震轮辐连接结构4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车轴;2、轴承;3、车轮或者轮胎内圈;3-1、内圈外壁上的坑或者孔;3-2、内圈外壁中的突出快;3-3、内圈中的紧固绳;4、主减震;5、副减震; 5-1、副减震的启;5-2、副减震上的肩;5-3、坑;5-4、麻面;6、主减震触接端上突出快;6-1、突出快的触接端;6-2、突出快的触接端上的槽;6-3、突出块上的坑或者叫不通孔;6-4、突出快上的麻面;7、主减震触接端突出块的防滑面;8、外弹性圈;8-1、硬质弹性圈;8-2、防滑面;8-3、中空圈;8-4;槽; 9、防滑面;10、内圈外端凹陷;11、内圈内壁凸块;12、孔;13、主减震的上部;14、辐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一并参阅图1-图31。现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一种车辆弹性防爆轮胎,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式胎骨和柔带式外圈8;一体式胎骨包括内圈3,内圈3 的外周上设有若干弹性轮辐,内圈3和若干弹性轮辐构成一体式胎骨;轮辐外端和柔带式外圈8之间设有导轨式摩擦驱动及滑动结构。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实心轮胎减震效果差、阻力大,行走时实心轮胎内部发热等不足,也克服充气内胎扎胎、爆胎等隐患,具有减震效果好、阻力小、行走时不易发热和防爆胎、使用方便、耐用、易更换维修的特点。

参阅图1、10。优选的,所述的一体式胎骨是由橡塑材料或橡塑材料中预埋弹簧一体式注塑而成的。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

优选的,所述的橡塑材料包括工程塑料、复合塑料、碳纤维、聚氨酯、聚氨酯发泡材料、橡胶或橡胶合成材料、增韧尼龙或橡胶有韧性材料以及现有制作实心轮胎的材料,其中一种或几种。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

优选的,所述的弹簧为钢丝螺旋弹簧、钢片卷弹簧、板簧、尼龙卷弹簧、聚氨酯卷弹簧或管簧。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

参阅图32、33。优选的,所述的弹性轮辐横向呈人字形;所述的弹性轮辐横呈斜式或弯曲式。优选的,所述的弯曲式呈s、j、c形。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

优选的,所述的弯曲式的横截面呈圆形或片状。

参阅图34、35。优选的,所述的弹性轮辐横截面靠中心的比靠外圈的大。

参阅图23-28。优选的,所述的导轨式摩擦驱动及滑动结构为燕尾槽及燕尾块式,燕尾槽及燕尾块分别与柔带式外圈8或轮辐外端连接;为固定式或可更换式。

优选的,所述的导轨式摩擦驱动及滑动结构设有防滑面。

参阅图23、24。优选的,所述的轮辐外端与燕尾槽连接,所述燕尾槽的2 个槽端面与柔带式外圈8平齐并触地。

参阅图1-9。优选的,所述的内圈3上设有能与车轮外圈固定的结构;所述的外圈包括橡塑外圈,以及内槽钢圈或空心管圈;所述的外圈包括方形橡塑圈内设有紧固圈;所述的紧固圈是钢丝圈、钢片圈、钢网圈、柔韧绳线圈、柔韧网圈或帘子布圈。

参阅图11-22、图33。优选的,所述的一种车辆弹性防爆轮胎,其特征在于还设有弹性辅助轮辐,该辅助轮辐的内端与内圈3之间设有拆装结构,该辅助轮辐的外端与柔带式外圈8之间设有可拆装的导轨式摩擦驱动及滑动结构。

参阅图11-22。优选的,所述的弹性辅助轮辐是由橡塑材料或橡塑材料中预埋弹簧一体式注塑而成的。

参阅图33。优选的,所述的弹性辅助轮辐与一体式胎骨的轮辐横向并列式设置。

参阅图36、37。优选的,所述的辅助轮辐的外端与柔带式外圈8之间设有的可拆装的导轨式摩擦驱动及滑动结构为燕尾槽及燕尾块式,或槽块式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该辅助轮辐的内端与内圈3之间的拆装结构设有锁死结构,如加挡片和螺丝锁死等。

参阅图1-9。提供一种弹性防爆车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车辆弹性防爆轮胎。

本实用新型,1、在模具里注射橡塑材料(包括工程塑料、复合塑料、碳纤维、聚氨酯、增韧尼龙、橡胶等有韧性的材料)注塑成图10样子,再加外圈8,节省人工,成本低,效率高,注塑的外表美观大气。2、本实用新型在使用一些轻便的车辆上可以注塑成一体的车轮,图6,中间内圈3中直接加轴承2和中轴1,在加外8;这种车轮可以让减震体代替辐条,还有这种减震体长度加大弹性好,滑动位移大,车轮阻力最小。(在横向摆动范围允许下)。在一些中型车辆上注塑成轮胎图1等,外加外圈8;在一些重型车辆上可以注塑成减震体,多个减震体如图17、18、等,固结在车圈的外一周,在加外圈8。3、本实用新型中的副减震也可以是橡塑弹性材料的也可以是刚性材料的如压缩螺旋弹簧、板簧等,其优点是可以简单调换寿命长。4、橡塑材料尤其是塑料材料有重量轻的优点,(在工艺允许的条件下塑料内可以注塑上刚性材料如弹性钢丝等)。5、在图18等中主减震触接段的防滑面是可以调换的(如粘接,钉接等) (在橡塑材料耐磨情况下也可能是一体的),可以根据车辆实际情况选用。3-1、内圈外壁上的坑或者孔(通孔或者不通孔是在注塑情况下决定的,有时注塑不上孔,加工不通孔难就得从内圈内壁打通孔,以不通孔为好)3-3、内圈中的紧固绳,也可能是尼龙绳也可能是钢丝绳或钢圈,在有些车轮中可以没有,根据不同车辆不同需求。6、主减震触接端突出块的防滑面(有时像轮胎外面的花纹); 7、(车轮或轮胎上的)外弹性圈;8-1、硬质弹性圈(金属弹性圈);8、内圈外端凹陷(也可有也可无,有的情况下是为了减轻重量,在减震多的情况下可以没有);11、内圈内壁凸块;(有时可以是螺丝扣,可以上在车轮的外圈有螺丝扣上;也可以是凸块,可以上在车轮的外圈上有凹陷的车轮;也可以有麻面上在有槽的车轮上;总归一句话让轮胎和车轮固结好)。

图1中:内圈3中突出八个主减震4,主减震4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多少,主减震4的触接端有突出块6,若干个突出块6支撑在外圈8的槽里8-4,外圈8与地面接触有防滑面9,在车轮行走时,内圈3和外弹性圈8 不是一个转动频率;内圈3和主减震4和主减震触接端突出块6是一起注塑成型的;本图只看见了突出块6的一部分;内圈外陷10的作用是为了减轻内圈3 的重量和节省材料,有时主减震4的数量多时,可以没有凹陷10;本图1没有画副减震5是为了区分副减震5是安上去的。图2中;图2与图1不一样的是图 2没有凹陷10,是有副减震5的,只是与图1区分;轮胎内圈3和主减震的突出块6的对立面两端设有安装副减震5的坑、槽或孔或凸块,副减震5可以按上也可以卸下,换新的副减震5;在车辆行走时主减震4上的突出块6的触接端可以在外圈8的槽内滑动或摆动,以达到车轮的阻力最小;突出块6在外圈 8的槽里接触面越多,车轮的阻力越大,相反接触面越少车轮阻力越小,但是车辆刹车距离越长,打滑的系数可能高些,(有时也和材料、材料的粗糙面有关系)接触面多少,可以根据不同的车辆使用不同接触面的轮胎。轮胎内圈3内设有紧固绳3-3,也可能是尼龙绳也可能是钢丝绳或钢圈,在有些车轮中可以没有,根据不同车辆不同需求。

图3与图1、2不一样的地方是主减震触接端的突出块6与外弹性圈8的关系,突出块6中间有槽6-2,若干个槽内支撑着外弹性圈8,在车辆行走中,突出块6和外圈8一块触地,可以使车辆稳定,防滑面7可以卸下换新的或者是橡胶的,有些材料可以不用卸下和突出块6是一体的,突出块6与地面接触大小或多少,可以根据不同的车辆使用不同接触面的轮胎,防滑面7与地面触接面大车辆稳但是阻力大,相反阻力小。图3中的外圈8中间设有紧固圈的,以保证外圈8不会在车辆行走中变成大圈,(外圈8的直径变大);每个突出块6 上的槽可根据轮胎的宽度决定,也可以是一个或者1-3个,每个突出块6上的槽是一个的配一个外圈8,槽是三个的配三个外圈8。

图4与图3不一样的地方是内圈外端有凹陷10,有时有,也可以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图5与图1、2、3、4不一样,是轮胎内圈3的内壁有块凸11,有时可以是螺丝扣,可以上在车轮的外圈有螺丝扣上;也可以是凸块,上在车轮的外圈上。

图6与图1、2、3、4、5、不同的是一个注塑成型加外圈8的车轮,内圈3 不需要再上在有辐条14的车圈上,车轮内圈3设有两侧的轴承2,轴承2的中间穿有车轴1,在一些轻小的车辆中使用较多。

图7是外圈8是空心的硬质圈8-3结合橡胶胎8-2,橡胶胎8-2与地面接触有防滑面7。

图8是橡塑材料内部有紧固圈8-1的弹性圈8,与地面接触的有橡胶的防滑面7。

图9本实用新型轮胎与车辆上的车轮安装成一个整体车轮。

图10内圈3和主减震4和主减震触接端突出块6是一体注塑或压延等成型的整体,副减震5是安上去的,每组减震装置中至少有一个主减震4和一个副减震5,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是多个主减震4和多个副减震5,比如图11到图22;主要介绍突出块6的形状,也许是方的也许是外小里大的就像6,也许整个轮胎就是6指的这个样子,可以根据实际车辆选用任意一种;

图11到图22本实用新型轮胎减震装置的横截面图,是为了看清楚副减震 5的安装,和主减震4的数量的变化。主减震4可以是斜直的如图18、20、21,但是不如有弯曲的好如图11、12、13、14、15、16、17、19、22,弯曲成s、j、 c等形状,也可以是双s、j、c形状,圆柱的不如片的效果好,副减震5的两端分别查在内圈3和触接端的突出块6内,用查进去的,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用丝扣拧住;图19中螺旋弹簧可以查在突出块3-2、6-1,也可以查在坑6-3 和坑或孔3-1里。图20、22中的防滑面7可以是弧形的也可以是尖尖的,防滑面7的大小,因为跟车轮的阻力有关系;防滑面有时可以拆卸调换,有时不用,跟材料有关;内圈3和突出块6上的安放副减震5装置(坑、孔、凹块等)是对应的;副减震5上的肩5-2也可以没有,不如有好。

图23到图27轮胎的一段侧面图外圈8是在主减震4的突出块6上安装的,可以安上,也可以拆下来,在车轮行走中副减震5不会掉下来;车轮在地面上转动时外圈8和内圈3不是一个转动次数;外圈8可以分成五中情况,总归是有橡塑和弹性的金属和橡胶材料和成;图27、24中的中空8-3是有一个或者多个中空也叫空腔,有中空8-3的硬质圈外表设有橡胶圈;图23和25中外圈8 橡塑里面设有金属钢圈,在一些情况下可以是硬质圈;图26中突出块6的槽 6-2可以是多个槽的,每个槽设有弹性圈8,这种轮胎在大型车辆上使用;图 28内圈3中的紧固绳3-3可能是尼龙等软绳也可以是弯曲的钢圈或者钢丝绳,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也许不需要紧固绳3-3;主副减震4、5上设有孔12,可能是圆孔可能是方孔等,在车辆行走中可以减少风的阻力,再有就是可以用绳类或螺丝把主副减震4、5紧固到一起,在一些车辆中也许不需要这种孔和做法。图29到31是突出块6和内圈3对应的图,只画了一面以理解。

图36、37插入法的解释,突出块上的坑或孔6-4或副减震的启5-1上设有麻面6-4、5-4,在车辆行走中不会掉下来,在特殊情况下有丝扣链接法。

图32轮胎的一段侧面图主减震4分开是为了车轮的横向稳定,主减震4 下体分成了2个,有利于主减震4、加长使其弹性发挥出来,这也是为了车轮的阻力小,这也是轮胎的一种方法,有利于车辆的后轮使用。

图33是在图32的基础上画出了副减震5。

图34车轮的一段侧面图主减震4离内圈3的宽离外圈8的窄是为了减小阻力,使用在主减震4替换车轮的辐条的车轮上,可以使用在小型车辆上,像自行车的前轮,不用安装辐条,也是车轮的一种方法。

以上未述及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实施。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仅是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使用说明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组合、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