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车用光触媒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03593发布日期:2019-02-01 20:27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车用光触媒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车用光触媒过滤器。



背景技术:

光触媒是一种以纳米级二氧化钛为代表的具有光催化功能的光半导体材料的总称,它涂布于基材表面,在紫外光线的作用下,产生强烈催化降解功能:能有效地降解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能有效杀灭多种细菌,并能将细菌或真菌释放出的毒素分解及无害化处理;同时还具备除甲醛、除臭、抗污、净化空气等功能,光触媒滤网是将纳米级的粉体与多种纳米级的对光敏感的半导体媒质做晶格掺杂,确保透气和接触充分,再与载体混炼加工而成,能有效的除去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物、醛类、苯类等有害气体和异味,而且能将它们分解成无害的CO2和H2O,而且还具有杀菌功能。

然而,现有的车用光触媒过滤器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方面,拆卸麻烦,不能够轻松的对内部光触媒过滤网进行及时更换,影响空气净化效果,另一方面,除尘能力有限,不能有效提高空气的清新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型车用光触媒过滤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车用光触媒过滤器,包括轴流风机、筒体、紫外灯和光触媒过滤网,所述筒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轴流风机,且轴流风机的一侧位于筒体的内部通过灯座固定连接有紫外灯,所述紫外灯的一侧位于筒体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弧面板,且弧面板上等距开设有多个限位凹槽,所述多个限位凹槽的内部均卡接有光触媒过滤网,所述筒体的一侧通过螺纹套与固定筒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筒的内部等距分布有多个生物纳膜。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筒体的一侧内表壁上设有螺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紫外灯共设置有四个,且四个紫外灯绕筒体的轴心等角度分布。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弧面板的弧面外径与筒体的内径大小相等。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光触媒过滤网的直径与筒体的内径大小相等。

本实用新型中,首先,光触媒过滤网是通过限位凹槽卡接在弧面板上,而弧面板与筒体的内壁滑动连接,通过取下可拆卸连接的固定筒,即可将弧面板及光触媒过滤网一同取出,拆卸方便,便于更换安装,其次,通过等距分布在固定筒内部的生物纳膜,可将空气中的灰尘进行有效去除,从而提高了空气的清新度,结构加单,实施性强,最后,整个过滤器是柱状筒体结构,便于携带,满足车载使用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车用光触媒过滤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车用光触媒过滤器的弧面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车用光触媒过滤器的弧面板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轴流风机、2-筒体、3-灯座、4-紫外灯、5-弧面板、51-限位凹槽、6-光触媒过滤网、7-螺纹套、8-固定筒、9-生物纳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新型车用光触媒过滤器,包括轴流风机1、筒体2、紫外灯4和光触媒过滤网6,筒体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轴流风机1,且轴流风机1的一侧位于筒体2的内部通过灯座3固定连接有紫外灯4,紫外灯4的一侧位于筒体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弧面板5,且弧面板5上等距开设有多个限位凹槽51,多个限位凹槽51的内部均卡接有光触媒过滤网6,筒体2的一侧通过螺纹套7与固定筒8可拆卸连接,固定筒8的内部等距分布有多个生物纳膜9。

筒体2的一侧内表壁上设有螺纹,紫外灯4共设置有四个,且四个紫外灯4绕筒体2的轴心等角度分布,弧面板5的弧面外径与筒体 2的内径大小相等,光触媒过滤网6的直径与筒体2的内径大小相等。

轴流风机1用于促使空气流通,使得外部空气能够顺利进入筒体 2内,紫外灯4用于对空气中的细菌进行灭杀,光触媒过滤网6用于对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进行灭杀,生物纳膜9是双电离层膜,层间距达到纳米级别,能大幅增加水分子的延展性,并具有强电荷吸附性,从而达到有效的除尘效果,通过等距分布的生物纳膜9能够有效增大接触面接,达到高效的除尘效果。

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启动轴流风机1,车内空气进入筒体2 内,空气首先通过生物纳膜9,通过等距设置的生物纳膜9可将空气中的灰尘进行有效吸附去除,经过除尘处理后空气再依次通过多个光触媒过滤网6,通过光触媒作用将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去除,最后,空气穿过紫外灯4,通过紫外光线将空气中的病毒细菌进行灭杀,最后得到清洁空气,当需要对光触媒过滤网6进行更换时,通过拆卸下固定筒8,并将弧面板5取出,即可对光触媒过滤网6进行快捷更换,操作过程简单方便,实用性较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