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拼装式车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72699发布日期:2019-05-03 19:31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一种拼装式车顶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技术涉及到硬派越野汽车生产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拼装式车顶结构。



背景技术:

硬派越野汽车分为可拆卸式与不可拆卸式的两种车顶,而现有配备可拆卸车顶的越野汽车有一个共性:必须具备内置安全防滚架,以备在极端环境与路况发生意外时对乘员的人身安全给予保障,其可拆卸式车顶只是平时对环境变化时(如防晒、防寒、防风雨与防沙尘等)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并且现有车顶结构具有以下的不足之处:

1、车顶的结构分割的模块数量太少,进而导致模块的体积过大,造成上述车顶结构的拆卸或安装都极不方便,特别是体积巨大的模块必须要合数人之力或利用大型辅助设备进行拆卸。

2、在特殊情况下或是出现安全问题时,现有结构自内开启的面积小,导致在特殊状况下乘员脱离车厢困难。

3、防水问题,由于现有结构是靠缓冲橡胶条的槽位进行排水,随着大气的氧化橡胶弹性变弱,虽然仍然具备缓冲防震功能,但不能防水。

4、隔热保温问题,原有结构除了加固梁位置基本都是单层,夏季的温度非常高,而冬天又不能保温,而且隔音效果也非常的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拼装式车顶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拼装式车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顶架和与车顶架连接且对称的两个中柱,所述车顶架上设有至少一个天窗,所述天窗上设有至少一块车盖;所述中柱上设有对称的后柱板,所述对称的后柱板上设有与车顶架连接的后车盖,所述后车盖上铰接有尾门。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天窗的外轮廓上设有凸台,所述车盖覆盖在天窗上并与凸台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车顶架上设有第一配合孔,所述第一配合孔上连接设有第一连接件,所述车盖上设有第二配合孔,所述后车盖上设有与第二配合孔同一形状的第三配合孔,所述第二配合孔和第三配合孔分别连接设有第二连接件,所述车盖和后车盖通过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的配合固定在车顶架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天窗上设有与车盖配合的加强定位槽,所述车盖上设有加强筋条,所述加强筋条的两端与加强定位槽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后车盖上设有配合筋条,所述车顶架上设有配合定位槽,所述后车盖的配合筋条配合安装在车顶架的配合定位槽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车顶架与后车盖连接的位置上设有连接台,所述后车盖上设有与连接台配合的连接槽。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后柱板上设有防水槽,所述后车盖上设有与防水槽配合的配合槽。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车盖包括第一车盖、第二车盖、第三车盖和第四车盖,所述第一车盖和第三车盖上设有引水槽,所述第二车盖和第四车盖上设有导水板,所述第一车盖的引水槽和第二车盖导水板互相配合,第三车盖的引水槽和第四车盖的导水板互相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两个天窗之间设有凸起,所述第一车盖、第二车盖、第三车盖和第四车盖上分别设有与凸起配合的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车顶整体拆分成多个模块,通过拼装组合的方法把各个模块逐步安装在安全防滚架上组成一个整车。进一步的,上述各模块拼装使用时,利用在各个模块上设有的防漏水结构和快速拼装定位结构,能达到防漏水和快速拼装的效果,也使得车厢内部能起到隔音、隔热和保温的作用。同时,部分模块可以人工进行无需工具的拆卸或拼装,减少了大型辅助设备的使用,降低了生产拼装环境的限制,提高生产效率,也便于应付突发状况。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的具有结构简单、灵活性大、实用性强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三维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车顶架和中柱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5为图3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6为图3中C部分的放大图;

图7为本实施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施例中车盖与车顶架配合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施例中后车盖与后柱板配合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参照图1和图2,一台整车结构包括车身底座、车身底座上的安全防滚架和车顶。其中车顶包括车顶架1和与车顶架1连接且对称的两个中柱2。所述车顶架1上设有至少一个天窗3,所述天窗3上设有至少一块车盖4;上述中柱2为L型,且L型的中柱2上安装设有对称的后柱板5,所述对称的后柱板5上设有与车顶架1连接的后车盖6,所述后车盖6上铰接有尾门7,上述尾门7的宽度要小于内置安全防滚架的空间,其目的是把不需要的可拆卸的模块折叠放进车辆的尾箱中。进一步的,车顶架1和中柱2上分别设有安装槽或固定孔,同样的,车身底座和安全防滚架上也设有与车顶架1和中柱2配合的安装槽或固定孔。再进一步的,上述车顶架1安装在安全防滚架上,中柱2安装在车身底座上。当应用于上述安装结构时,车顶架1和中柱2不常拆卸,而根据上述设置能无需工具地对车盖4、后柱板5、后车盖6和尾门7等模块部件进行快速拆卸或安装,提高使用效果,并解决模块数量变多后的稳定性问题。

优选的,参照图3至图6,由于上述拼装式结构的车顶可能会漏水,所以在天窗3的外轮廓上设有凸台31,并且上述的车盖4覆盖在天窗3和凸台31上,进一步的,车盖4上还设有与凸台31配合的配合位。

优选的,上述的车顶架1上设有左右对称的第一配合孔11,且第一配合位于车盖4的凹陷处。上述处于凹陷处的第一配合孔11上连接设有第一连接件12,第一连接件12为U型或者是类似于球门的形状,第一连接件12和凹陷处形成一个单面开放的空腔。进一步的,上述车盖4上设有左右对称的第二配合孔41,同样的,上述后车盖6上设有与第二配合孔41同一形状的第三配合孔。再进一步的,上述第二配合孔41和第三配合孔分别连接设有第二连接件13。上述的车盖4和后车盖6通过第二连接件13与第一连接件12的配合固定在车顶架1上,上述第二连接件13为L型,所述L型的第二连接件13一端插入空腔内固定。并且上述第二连接件13与第二配合孔41或第三配合孔可以是通过插销或螺栓活动连接,使得第二连接件13可以在插销或螺栓上旋转插入空腔内,使得安装方式更简单。

优选的,参照图7和图8,上述天窗3上设有与车盖4配合的加强定位槽32,同时在车盖4上设有加强筋条42,上述车盖4的加强筋条42的两端与天窗3上的加强定位槽32配合。同样的,上述的后车盖6上也设有配合筋条61,同时车顶架1的一端上设有配合定位槽,上述的后车盖6的配合筋条61配合安装在车顶架1的配合定位槽上。上述的定位槽和筋条配合可以使的车盖4和后车盖6快速定位配合在车顶架1上,进一步使得上述的第一连接件12和第二连接件13可以相互快速连接固定,提高了装配效率。

优选的,参照图9和图10,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天窗3有两个。进一步的,上述的车盖4包括第一车盖47、第二车盖48、第三车盖49和第四车盖40。再进一步的,上述第一车盖47和第三车盖49上设有引水槽45,第二车盖48和第四车盖40上设有导水板46。再进一步的,上述第一车盖47的引水槽45和第二车盖48导水板46互相配合,第三车盖49的引水槽45和第四车盖40的导水板46互相配合,上述的车盖4起到封闭车厢达到隔音、隔热和保温等功能,其中引水槽45和导水板46为防水结构。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天窗3有两个,上述的两个天窗3上的凸台31相互对立的侧面形成排水道,车盖4的部分水从排水道中排出。进一步的,上述两个天窗3的中间位置上或排水道的中间位置上设有凸起33,同时第一车盖47、第二车盖48、第三车盖49和第四车盖40上分别设有与凸起33配合的凹槽。

优选的,所述车顶架1与后车盖6连接的位置上设有连接台14,所述后车盖6上设有与连接台14配合的连接槽。

优选的,上述中柱2上设有通孔,同时在后柱板5设有与通孔配合的锁紧孔。所述通孔与后柱板5配合。

优选的,参照图10,同样是为了达到防漏水的目的,上述的后柱板5上设有用于排水的防水槽51,同时在后车盖6上设有与防水槽51配合的配合槽63,使用时,配合槽63的一端卡进防水槽51内。

优选的,为了达到更好的稳定和防水效果,上述的各部件的连接位置还设有密封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