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装饰灯的天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07094发布日期:2019-03-02 02:05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带装饰灯的天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装饰灯的天窗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车辆用的带装饰灯的天窗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已知有在车顶的天窗开口安装装饰灯以提高感官效果的带装饰灯的天窗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这样一种带装饰灯的天窗装置,包括设于天窗框架上的前排水槽,前排水槽上设有用于安装氛围灯线束连接器的安装底座,安装底座与前排水槽为一体成型的整体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CN206797249U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带装饰灯的天窗装置中,存在各种问题。

首先,当改变该天窗装置的装饰灯的连接器尺寸等的规格时,需要同时改变安装底座的结构,安装底座的通用性较差,因此,当根据装饰灯连接器的设计变更而调整安装底座的结构时,由于安装底座与作为天窗框架的前排水槽一体成型,因此,需要同时改变前排水槽,设计变更导致的模具修改规模变大。

此外,专利文献1的天窗装饰灯的安装结构复杂,由安装底座结构复杂导致模具成本也相应变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装饰灯的天窗装置,其装饰灯的安装结构的通用性较高,结构简单,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的一技术方案为:一种带装饰灯的天窗装置,具有:前横梁,该前横梁在天窗开口的前端缘沿车辆宽度方向设置;连接器,该连接器内置有光源;装饰灯,该装饰灯与所述连接器连接,并传递来自所述光源的光;以及安装部件,该安装部件与所述前横梁和所述连接器分体成形,通过该安装部件将所述连接器安装于所述前横梁,从而形成该安装部件、所述连接器、所述前横梁安装成一体的安装结构。

根据该技术方案,由于安装部件与前横梁和连接器分体成形,因此,当改变连接器和前横梁的任一方的尺寸时,只要改变安装部件的设计即可,对其他部件的设计影响小,能够提高通用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安装部件具有卡合部和一对突出部,在所述安装结构中,所述卡合部沿第一方向延伸,该卡合部的车辆上下方向上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器连接,所述一对突出部分别从所述卡合部的车辆上下方向上的另一端向第二方向上的两侧突出,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位于所述连接器与所述一对突出部之间的所述卡合部构成为缩径部,所述前横梁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狭缝,该狭缝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端开口,通过所述缩径部从所述狭缝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一端插入所述狭缝从而所述连接器和所述突出部在车辆上下方向上夹持所述前横梁。

由此,能够通过简单的安装部件插入狭缝的方式来形成安装结构,因此制造简单,成本较低。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方向是车辆宽度方向,所述第二方向是车辆前后方向。

由此,安装结构简单,装配性较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方向是车辆前后方向,所述第二方向是车辆宽度方向。

由此,安装结构简单,装配性较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是,在所述安装结构中,所述安装部件的车辆上下方向上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器连接,设置于所述安装部件的车辆上下方向上的另一端的卡爪与设置于所述前横梁的孔卡合。

由此,能够通过简单的卡爪和孔卡合的方式来形成安装结构,因此制造简单,成本较低。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是,在所述安装结构中,所述突出部的与所述前横梁相对的部位形成有卡定部,在所述前横梁的与所述突出部相对的部位形成有与所述卡定部对应的被卡定部。

由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提高前横梁和安装部件的保持力,使得安装结构稳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卡定部是缺口或孔,所述被卡定部是凸起。

由此,安装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卡定部是凸起,所述被卡定部是缺口或孔。

由此,安装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是,在所述安装结构中,在所述卡合部的与所述连接器相对的部位形成有第一定位部,在所述连接器的与所述卡合部相对的部位形成有与所述第一限位部卡合的第二定位部。

由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对安装部和连接器的安装位置进行定位。

根据如上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带装饰灯的天窗装置,其装饰灯的安装结构的通用性较高,结构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2(a)是表示前横梁的上表面的图,图2(b)是表示前横梁的下表面的图。

图3是表示安装结构的图,图3(a)是俯视图,图3(b)是后侧视图,图3(c)是仰视图,图3(d)是右侧视图,图3(e)是图3(a)中的A-A剖面图。

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图4中的剖面图,图5(a)是表示图4中的B-B剖面图,图5(b)是表示图4中的C-C剖面图。

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和安装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前横梁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安装部件的结构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1 前横梁

1a 凸起(被卡定部)

1b 缺口(被卡定部)

11 狭缝

2 天窗开口

3 连接器

3a 第二定位部

4 装饰灯

5 安装部件

50 卡合部

50a 第一定位部

51 缩径部

52、52 突出部

52a 缺口(卡定部)

52b 凸起(卡定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8对本实用新型的带装饰灯的天窗装置进行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中,将车辆前后方向设为X方向,将车辆宽度方向设为Y方向,将车辆上下方向设为Z方向。

<第一实施方式>

图1~6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带装饰灯的天窗装置安装于车顶时的结构。

参见图1,在车辆的车顶开设有天窗开口2,用于安装未图示的天窗面板。

在天窗开口2的车辆宽度方向Y两侧设置有一对装饰灯4,每侧的装饰灯4的前端连接有一个连接器3,下文中仅对单侧的结构进行说明,另一侧的结构相同。

在天窗开口2的前端缘沿车辆宽度方向Y(第一方向)设置有前横梁1。参见图2,前横梁1具有沿车辆宽度方向Y延伸的狭缝11,该狭缝11在车辆宽度方向Y上的一端开口。参见图2(b),在狭缝11的两侧从前横梁1向下方突出形成有一对凸起1a、1a。

连接器3内置有光源,装饰灯4与连接器3连接,并传递来自光源的光,连接器3的另一端连接线束等,用于控制装饰灯4的开关等。

参见图3、图6,安装部件5具有卡合部50和一对突出部52、52,在上述安装结构中,卡合部50沿车辆宽度方向Y延伸,该卡合部50的车辆上下方向Z上的一端与连接器3连接,一对突出部52、52分别从卡合部50的车辆上下方向Z上的另一端向车辆前后方向X(第二方向)上的两侧突出,位于连接器3与一对突出部52、52之间的卡合部50构成为缩径部51。其中,卡合部50的一端与连接器3连接的连接方式可以是现有的任意连接方式,例如螺纹接合等。

更具体而言,缩径部51是卡合部50的一部分,如图3(b)和图3(d)、图6等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突出部52、52和卡合部50的下端构成为平坦的板状部分,当卡合部50的上端与连接器3连接时,由该板状部分和连接器3夹持的卡合部50的部分即缩径部51,也即,缩径部51是卡合部50中除去与连接器3连接的部分和向两侧突出形成突出部52的部分以外的部分。

如图6所示,在安装部件5中,每个突出部52的端缘具有一个缺口52a,卡合部50在与突出部52相对的两侧各具有两个第一定位部50a。在连接器3形成有与每个第一定位部50a对应的第二定位部3a。

通过与前横梁1和连接器3分体成形的安装部件5将连接器3安装于前横梁1,从而形成该安装部件5、连接器3、前横梁1安装成一体的安装结构。以下,具体说明该安装结构。

如图3(d)所示,卡合部50的一端与连接器3连接而形成了缩径部51,更具体而言,如图6所示,连接器3具有凹部,通过将安装部件5的卡合部50插入连接器3的凹部而形成安装部件5与连接器3的一体结构。

更具体而言,通过形成于卡合部50的与连接器3相对的部位的第一定位部50a与形成于连接器3的与卡合部50相对的部位的第二定位部3a相互卡合而进行定位,由于连接器3的凹部的深度小于卡合部50的高度,由此,形成如图3(b)和图3(d)所示的缩径部51。

接着,通过缩径部51从狭缝11的车辆宽度方向Y上的一端插入狭缝11,从而连接器3和突出部52在车辆上下方向Z上夹持前横梁1,从而形成安装结构。

在安装结构中,安装部件5的卡定部和前横梁1的被卡定部相互卡合,具体来说,形成于突出部52的与前横梁1相对的部位的缺口52a(卡定部)与形成于前横梁1的与突出部52相对的部位的与缺口52a对应的凸起1a(被卡定部)卡合。

该安装结构通过连接器3与安装部件5的连接,安装部件5和前横梁1的卡合来将连接器3固定于前横梁1,因此,结构简单,且在变更前横梁1和连接器3的任一方的设计的时候,仅需要对安装部件5进行设计即可,对其他部件的设计影响小,能够提高通用性。

以下,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各变形例进行说明,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和结构,引用其标号而省略详细说明。

<变形例1>

以下,参照附图7~8对变形例1进行说明。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在安装部件5设置缺口52a作为卡定部,在前横梁1设置凸起1a作为被卡定部的方式进行了说明。

在变形例1中,参见附图7、8,代替缺口52a而在安装部件5设置凸起52b作为卡定部,代替凸起1a而在前横梁1设置缺口1b作为被卡定部。

具体来说,凸起52b从突出部52向上方凸起,缺口1b设置在狭缝11的两侧,且与狭缝11连通。

通过缩径部51从狭缝11的车辆宽度方向Y上的一端插入狭缝11,凸起52b与缺口1b卡合,从而能够加强前横梁1和安装部件5的安装稳固性。

变形例1的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由此能够实现同样的技术效果。

<变形例2>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卡定部是缺口52a,被卡定部是凸起1a。

在上述变形例1中,卡定部是凸起52b,被卡定部是缺口1b。

在变形例2中,代替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缺口52a和上述变形例1的缺口1b而分别使用孔。

具体来说,代替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作为卡定部的缺口52a而在每个突出部52形成上下贯通该突出部52的通孔,或者在每个突出部52与连接器3相对的部位形成盲孔。通过这样的通孔或盲孔作为卡定部与前横梁1相应的作为被卡定部的凸起卡合而能够实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技术效果。

此外,代替变形例1的作为被卡定部的缺口1a而在前横梁1的狭缝11的两侧形成上下贯通前横梁1的通孔或者位于前横梁1下方的盲孔。通过这样的通孔或盲孔作为被卡定部与安装部件5的作为卡定部的凸起52b卡合而能够实现与变形例1相同的技术效果。

<变形例3>

变形例3与第一实施方式和上述各变形例不同点在于,狭缝11沿着车辆前后方向X延伸(第一方向)。

相应地,在上述安装结构中,卡合部50沿车辆前后方向X延伸,一对突出部52、52分别从卡合部50的车辆上下方向Z上的另一端向车辆宽度方向Y(第二方向)上的两侧突出。

由此,变形例3也能够实现与第一实施方式和各变形例相同的技术效果。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引用其标号和结构,而省略详细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代替安装部件5的缩径部和前横梁1的狭缝卡合来形成安装结构的方式,采用安装部件5的卡爪和前横梁1的孔卡合来形成安装结构的方式。

具体来说,在安装结构中,安装部件5的车辆上下方向Z上的一端与连接器3连接,设置于安装部件5的车辆上下方向Z上的另一端的卡爪与设置于前横梁1的孔卡合。

当然,只要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则对第二实施方式的卡爪和孔的设置方式、结构、数量没有限制,并且,也能够用缺口来代替孔。

通过这样的结构,也能够通过独立的安装部件5以简单的结构将连接器3安装于前横梁1,由此,能够实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技术效果。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宗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安装结构是狭缝和缩径部卡合的结构、卡爪和孔卡合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只要是通过独立的安装部件将装饰灯的连接器安装于前横梁的结构即可。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具有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并非是必须的,并且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的数量只要能实现相应的技术效果则没有限定,例如通过在一侧设置一个卡定部和一个被卡定部,在另一侧设置一个第一定位部和一个第二定位部,也可以形成较为稳定的安装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狭缝在车辆宽度方向和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狭缝的延伸方向可以是任意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安装部件的下端通过突出部而形成为平板形状,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只要能够形成相应的安装结构,突出部也可以例如相对于卡合部倾斜。

此外,只要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对本实用新型中的凸起、缺口、孔等的数量和设置位置不做限制,可以是任意数量和任意位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