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天线快速切换的通信拖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00730发布日期:2019-04-13 01:11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天线快速切换的通信拖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信心涉及通信基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天线快速切换的通信拖车。



背景技术:

当通信基站的通信网络中,当天线所覆盖的地区话务量远超过基站的载频容量时,将导致很多用户无法进行通信,或者当出现自然灾害对通信基站的损坏,使得通信中断,这时需要小型应急移动通信基站实现该地区的信号覆盖。而现有小型应急移动通信基站在运输和使用的过程及其不方便,现有的小型应急移动通信基站需要通过运载车辆进行运载至目的地,运输前需要将小型应急移动通信基站放置到运载车辆上,而当运载至目的地后,又需要将小型应急移动通信基站卸下,对于小型应急移动通信基站的使用是及其不方便的。而在一些工作的场合中,需要对天线进行切换,如将吸盘天线切换至高架天线,或者将高架天线转换至吸盘天线,而现有技术中,天线的切换需要通过拆卸其中一个天线后再安装另一天线,显然切换麻烦,而且不同天线之间无法快速切换。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天线快速切换的通信拖车,解决现有小型应急移动通信基站需要专门的运载车辆进行运载,造成装载及卸下麻烦,及现有不同天线之间无法快速切换且切换麻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人提供了一种天线快速切换的通信拖车,包括拖车底盘、通信方舱及通信系统;

所述拖车底盘包括载重底盘、导向轮、牵引架及载重车轮,所述牵引架的一端设有牵引环,另一端连接于载重底盘,所述导向轮设置在牵引架底部,所述载重车轮设置在载重底盘的底部;

所述通信方舱设置在载重底盘上,所述通信方舱包括舱体、座椅、工作台、照明灯、机柜、升降杆及升降杆,所述舱体的侧壁上设有通信壁盒及舱门,所述工作台、座椅及机柜设置在舱体内,所述照明灯设置在舱体内的顶部,所述升降杆可拆卸安装在舱体上;

所述通信系统包括信号引入装置、车载网络综合控制设备、以太网交换机、LTE带宽无线通信设备、双频段电台、车载自组网电台、HF天线、VHF天线、LTE天线及选择开关;所述信号引入装置设置在通信壁盒内,所述信号引入装置连接于车载网络综合控制设备、LTE带宽无线通信设备及车载自组网电台,所述车载网络综合控制设备、LTE带宽无线通信设备、以太网交换机、双频段电台及车载自组网电台设置在机柜内,所述车载网络综合控制设备及LTE带宽无线通信设备连接于以太网交换机,所述双频段电台连接于车载网络综合控制设备,所述HF天线及VHF天线连接于双频段电台,所述LTE天线包括吸盘天线及高架天线,所述吸盘天线及高架天线通过选择开关连接于LTE带宽无线通信设备。

进一步优化,所述舱体的顶部设有第一倒伏机构及第二倒伏机构,所述HF天线通过第一倒伏机构设置舱体的顶部,所述VHF天线通过第二倒伏机构设置在舱体的顶部。

进一步优化,所述HF天线为鞭形天线,所述HF天线通过铰接件铰接于舱体的顶部,所述铰接件包括铰接杆及铰接座,所述HF天线的底部与铰接杆固定连接,所述铰接座固定设置在舱体的顶部,所述HF天线的底部通过铰接杆铰接于铰接座,所述第一倒伏机构包括第一减速电机,所述第一减速电机通过齿轮与铰接杆传动连接;

所述VHF天线为短波弓形天线,所述VHF天线的两端铰接于舱体的顶部,所述第二倒伏机构包括第二减速电机、固定架、第一传动杆及第二传动杆,所述第二减速电机通过固定架固定安装在舱体的顶部,所述第二减速电机的两端均设有输出轴,所述第二减速电机的一端输出轴通过第一传动杆连接于短波弓形天线,所述减速电机的另一端输出轴通过第二传动杆连接于短波弓形天线,所述第一传动杆与第二传动杆相互平行。

进一步优化,所述通信方舱内设有空调,所述空调连接于配电箱。

进一步优化,所述舱体的舱壁由舱板组成,所述舱板包括方管骨架、外蒙板、内蒙板及聚氨酯泡沫,所述外蒙板设置在方管骨架的一侧,所述内蒙板设置在方管骨架的另一侧,所述外蒙板、方管骨架及内蒙板之间形成板腔,所述聚氨酯泡沫设置在板腔内。

进一步优化,所述内蒙板与方管骨架之间设有断热桥。

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通信方舱设置在拖车底盘上,通信系统及电源设置在通信方舱内,通过将拖车底盘上牵引架上的牵引环连接到牵引车上,通过牵引车将通信拖车牵引到目的地,无需运载车辆对通信通车进行运载,无需对通信拖车进行装载或卸下,通信拖车使用简单方便。而且通过选择开关进行选择吸盘天线或者高架天线进行工作,不同天线之间切换快速,无需对其中的一个天线进行拆卸就可以实现对另一个天线的切换。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便于使用的通信应急拖车的一种结示意图;

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通信方舱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电源系统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通信系统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HF天线及VHF天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舱体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0、通信方舱,

111、舱体,

112、照明灯,

113、导轨,

114、座椅,

115、电源壁盒,

116、散热窗,

117、通信壁盒,

121、载重底盘,

122、载重车轮,

123、导向轮,

124、牵引架,

125、牵引环,

131、发电机,

210、HF天线,

220、VHF天线,

230、第一倒伏机构,240、第二倒伏机构,311、方管骨架,

312、外蒙板,

313、内蒙板,

314、断热桥,

315、聚氨酯泡沫,

320、钢质弯角件,

330、外包角,

340、内包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4,本实施例所述天线快速切换的通信拖车,包括拖车底盘、通信方舱110、通信系统及电源系统;

所述拖车底盘包括载重底盘121、导向轮123、牵引架124及载重车轮122,所述牵引架124的一端设有牵引环125,另一端连接于载重底盘121,所述导向轮123设置在牵引架124底部,所述载重车轮122设置在载重底盘121的底部;

所述通信方舱110设置在载重底盘121上,所述通信方舱110包括舱体111、座椅114、工作台、照明灯112、机柜及升降杆,所述舱体111的侧壁上设有通信壁盒117及舱门,所述工作台、座椅114及机柜设置在舱体111内,所述照明灯112设置在舱体111内的顶部,所述升降杆可拆卸地安装于舱体,其中升降杆可以通过卡箍可拆卸安装在舱体的顶部或者侧壁上;

所述通信系统包括信号引入装置、车载网络综合控制设备、以太网交换机、LTE带宽无线通信设备、双频段电台、车载自组网电台、HF天线210、VHF天线220、第一倒伏机构230及第二倒伏机构240;所述信号引入装置设置在通信壁盒117内,所述信号引入装置连接于车载网络综合控制设备、LTE带宽无线通信设备及车载自组网电台,所述车载网络综合控制设备、LTE带宽无线通信设备、以太网交换机、双频段电台及车载自组网电台设置在机柜内,所述车载网络综合控制设备及LTE带宽无线通信设备连接于以太网交换机,所述双频段电台连接于车载网络综合控制设备,所述HF天线210及VHF天线220连接于双频段电台,所述LTE天线包括吸盘天线及高架天线,所述吸盘天线及高架天线通过选择开关连接于LTE带宽无线通信设备。

所述电源系统包括电源引入装置、配电箱、发电机131,所述发电机131及电源引入装置连接于配电箱,所述配电箱连接于照明灯112、以太网交换机、车载网络综合控制设备、LTE带宽无线通信设备、双频段电台及车载自组网电台,所述发电机131设置在舱体111内,所述电源引入装置设置在电源壁盒115内,所述配电箱设置在机柜内。

通过将信号引入装置设置在舱体111上的通信壁盒117中,通信引入装置连接于交换机及LTE带宽无线通信设备,实现将外界的信号源接入到通信系统的中车载网络综合控制设备、以太网交换机、LTE带宽无线通信设备、双频段电台及车载自组网电台,通信系统可以通过LTE带宽无线通信设和车载网络综合控制设备进行车际互联,实现通信拖车所在区域内的通信,而LTE带宽无线通信设备通过北斗天线可以实现与北斗卫星的通信连接通过双频段电台及车载自组网电台实现无线语音/数据通信。将电源引入装置设置在舱体111上的电源壁盒115上,电源引入装置连接于配电箱,配电箱设置在机柜上,通过电源引入装置可以实现将外部的电源连接到配电箱中,可以实现通信拖车内的设备正常用电,当没有外部的电源可以接入到配电箱中时,可以通过发电机131实现拖车内的设备的正常用电;将通信系统及电源系统设置在通信方舱110内,机柜用于放置车载网络综合控制设备、以太网交换机、LTE带宽无线通信设备、双频段电台、车载自组网电台及配电箱等,通过舱体111上的舱门可以打开方舱的机柜区实现对舱体111内机柜上的设备进行操作;照明灯112可以提供舱体111内的照明;其中发电机131可以设有发电机131操作面板,将发电机131操作面板设置在通信壁盒117内,通过发电机131操作面板可以实现对发电机131的操作,如发电机131的开启或关闭;在舱体111上设有散热窗116,通过舱体111上的散热窗116可以实现对发电机131上的热量进行散发出去,避免发电机131工作时产生高位对发电机131造成伤害;通过将通信方舱110设置在拖车底盘的载重底盘121上,可以通过将拖车底盘上牵引架124的牵引环125套接在牵引车上,可以通过牵引车对通信拖车进行牵引,无需装载车辆对通信拖车进行装载,无需对通信拖车的装载或卸下,通信拖车使用方便快捷;而且通过设置在舱体111内的座椅114,其中,舱体111内底部的舱板上设有导轨113,所述座椅114的底部设有与导轨113相适配的滑轮,所述座椅114通过滑轮滑动设置在导轨113上,方便工作人员在舱体111内对各个设备进行操作,通过设置工作台,工作台上设有计算机,计算机连接于车载网络综合控制设备和LTE带宽无线通信系统,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对舱体111内各个设备的数据进行查看和操作,方便工作人员在舱体111内操作。而当需要高架天线进行工作时,通过选择开关选择高架天线进行工作,然后将高架天线架设在升降杆的顶部,通过升降杆进行将高架天线架设到高处;而当需要吸盘天线进行工作,通过将吸盘天线设置在舱体的顶部,其中吸盘天线的底部设有吸盘,吸盘天线吸盘固定在舱体的顶部,其中吸盘可以为磁铁,然后通过选择开关选择吸盘天线进行工作;通过选择开关切换高架天线和吸盘天线的工作,实现不同天线之间快速的切换。其中,选择开关可以为凸轮转换器、转换开关等。

请参阅图5,为了方便双频段电台的HF天线210及VHF天线220的工作状态切换,所述舱体的顶部设有第一倒伏机构及第二倒伏机构,所述HF天线210通过第一倒伏机构设置舱体的顶部,所述VHF天线220通过第二倒伏机构设置在舱体的顶部。而当需要HF天线210及VHF天线220的工作状态进行切换时,分别通过第一倒伏机构230控制HF天线210的撑起或倒伏,第二倒伏机构240控制VHF天线220的撑起或倒伏。

而双频段电台发送不同波段的天线,其结构不一样,所采用的倒伏机构也不一样,所述HF天线210为鞭形天线,所述HF天线210通过铰接件铰接于舱体111的顶部,所述铰接件包括铰接杆及铰接座,所述HF天线210的底部与铰接杆固定连接,所述铰接座固定设置在舱体111的顶部,所述HF天线210的底部通过铰接杆铰接于铰接座,所述第一倒伏机构230包括第一减速电机,所述第一减速电机通过齿轮与铰接杆传动连接。HF天线210采用鞭形天线,将HF天线210的底部通过铰接件铰接于舱体111的顶部,而通过第一减速电机带动齿轮控制铰接杆的转动,从而控制固定连接于铰接杆的HF天线210的转动,而当需要HF天线210切换至工作状态时,则通过第一减速电机工作,带动HF天线210撑起,使HF天线210处于工作状态,而当需要将HF天线210切换至休息状态,即不需要工作的状态,则通过第一减速电机工作,带动HF天线210倒伏,只要控制第一减速电机的正转或反转就可以切换HF天线210的工作状态,而如何控制第一减速电机的正转或反转及控制第一减速电机转动相应的角度为现有技术,不进行详述。所述VHF天线220为短波弓形天线,所述VHF天线220的两端铰接于舱体111的顶部,所述第二倒伏机构240包括第二减速电机、固定架、第一传动杆及第二传动杆,所述第二减速电机通过固定架固定安装在舱体111的顶部,所述第二减速电机的两端均设有输出轴,所述第二减速电机的一端输出轴通过第一传动杆连接于短波弓形天线,所述减速电机的另一端输出轴通过第二传动杆连接于短波弓形天线,所述第一传动杆与第二传动杆相互平行。将第二减速电机通过固定架固定在舱体111的顶部,然后通过第二减速电机分别带动第一传动杆及第二传动杆绕着第二减速电机的输出轴进行转动,从而带动短波弓形天线的转动,而当需要VHF天线220切换至工作状态时,则通过第二减速电机工作,带动VHF天线220撑起,使VHF天线220处于工作状态,而当需要将VHF天线220切换至休息状态,即不需要工作的状态,则通过第二减速电机工作,带动VHF天线220倒伏,只要控制第二减速电机的正转或反转就可以切换VHF天线220的工作状态,而如何控制第二减速电机的正转或反转及控制第二减速电机转动相应的角度为现有技术,不进行详述。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可以调节舱体111内的温度,所述通信方舱110内设有空调,所述空调连接于配电箱。在通信方舱110的舱体111内设置空调,可以通过空调进行调节舱体111内的温度,可以给工作人员一个舒适的环境。

请参阅图6,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增加舱体111的刚度和强度,所述舱体111由舱板组成,所述舱板包括方管骨架311、外蒙板312、内蒙板313及聚氨酯泡沫315,所述外蒙板312设置在方管骨架311的一侧,所述内蒙板313设置在方管骨架311的另一侧,所述外蒙板312、方管骨架311及内蒙板313之间形成板腔,所述聚氨酯泡沫315设置在板腔内。舱体111的各舱壁有舱板组成,舱板采用高压灌注发泡和粘接工艺制造,内蒙板313和外蒙板312均采用防锈铝板,其中间通过高压灌注填充聚氨酯发泡材料,而舱板的方管骨架311采用钢质方管焊接而成,经过高压灌注成型的舱板,表面平整、美观(每平米表面不平度不大于2mm),并且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其中,为了阻止内蒙板313和外蒙板312之间的通过方管骨架311传递热量,所述方管骨架311与内蒙板313之间还设有断热桥314。在内蒙板313和方管骨架311将设有木板作为断热桥314,可以有效地阻止内蒙板313和外蒙板312之间的通过方管骨架311传递热量。进一步为了紧固舱板之间的连接,所述舱板之间通过钢质弯角件320连接,所述舱板之间还设有内包角340及外包角330,所述内包角340及外包角330通过铆接连接于舱板的方管骨架311上。舱板合拢时,在舱板的端面之间焊接钢质弯角件320,保证舱板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舱板与舱板之间的内包角340和外包角330均采用直角型铝质材料包角,并采用铆接加胶接的方式,起到紧固、密封和装饰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本文中已经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因此,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理念,对本文所述实施例进行的变更和修改,或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直接或间接地将以上技术方案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