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域式闪光器驱动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70309发布日期:2019-08-07 01:39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域式闪光器驱动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电子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全域式闪光器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车辆的闪光灯是通过闪光器控制的,汽车中常见的闪光器一般分为三大类:电容式闪光器、翼片式闪光器和电子式闪光器。随着电子产品的高速发展,电子式闪光器由于其工作可靠、使用寿命长等特点被广泛推广,电子式闪光器一般是由一个三极管开关电路、电容器和继电器组成,这种闪光器能控制车灯闪烁,当车灯出现损坏时不能提示预警,使驾驶的车辆的安全性能低,为了提高驾驶的安全的安全性能,现多采用集成芯片来控制闪光灯的闪烁并在车灯损坏时提示预警,并且现阶段的闪光器局限性很大,通常只能适应一种款式的闪光灯,改变闪光灯款式或者车型改变,闪光器就不能正常工作,因此在保证其功能强大的同时,该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中国专利号ZL201420105823.6,授权公告日为2014年9月10日,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车用闪光器所用的线路板及其闪光器,该申请案涉及一种车用闪光器所用的线路板,包括用于控制闪光器闪烁的控制电路和用于检测车灯损坏的采样电路;采样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二极管D1和电阻R1至电阻R4;控制电路包括继电器、控制继电器吸合的第三三极管Q3以及控制继电器吸合频率的充电电容C1;该申请案还提供一种闪光器,包括以上所述的线路板。在该申请案中,通过给采样电路增加温度补偿电路,使采样电流的结果不受温度的影响,从而提高了采样电流的精确度,更提高了闪光器的可靠性但是这个闪光器电路结构单一、功能单一,且不能根据闪光灯的状态进行调节灯的闪烁频率,降低了行驶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闪光器功能单一、器件性能较差、控制精度低等不足,提供了一种全域式闪光器驱动电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将PIC单片机与多个模块进行组合使用,使得单片机能够根据比较器的输出情况来改变闪光灯的闪烁频率并且能够判断电路是否正常,丰富了功能,拓宽了使用范围,能够适应一定范围内的各种功率的闪光灯,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全域式闪光器驱动电路,包括用于为闪光器提供电能的供电模块、控制闪光器工作的开关模块、为打音设备供电的蜂鸣器输出模块、输出比较模块和根据输出比较模块提供的信息调节灯闪烁频率的PIC单片机,所述的供电模块、开关模块、蜂鸣器输出模块和输出比较模块均与PIC单片机上的引脚进行连接并将信息反馈给PIC单片机,其中,

输出比较模块包括比较回路1和比较回路2,所述的比较回路1和比较回路2的电路结构相同,所述的比较回路1中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所述的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接有输出模块,输入端的同相端接有同相模块,输入端的反相端接有反相模块,比较回路1和比较回路2的输出模块接PIC单片机上的不同引脚;

所述的输出比较模块根据车灯功率变化以及灯亮灭情况引起的电流变化调节PIC单片机的输出频率进而调节灯的闪烁频率。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运算放大器连接的输出模块包括第五电容和第八电阻,所述的第五电容第一端口接地,第二端口与第八电阻的第一端口连接,第八电阻的第二端口接供电电压,第八电阻的第一端口和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的第一运算放大器连接的反相模块包括第七电容、第十八电阻、第十九电阻和第一电感,所述第七电容和第十八电阻均一端接地,另一端与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端的反相端连接,所述的第十九电阻一端接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端的反相端,另一端通过第一电感与电瓶的正极连接;

所述的第一运算放大器连接的同相模块包括第六电容、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第二十一电阻、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第五三极管和第六三极管,所述的第六电容和第九电阻均一端接地,另一端与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端的同相端连接,所述的第三三极管和第四三极管为PNP型,第五三极管和第六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所述的第三三极管的基极与第四三极管的基极相连,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接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接第六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依次通过第十二电阻和第十四电阻后接地,第六三极管的发射极经过第十三电阻后接地,所述的第十电阻一端接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端的同相端,另一端经第十四电阻后接地;

所述的第一电感一端接在第十一电阻和第十九电阻之间,另一端经第二十一电阻后接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的同时与电瓶正极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供电模块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电容、三端可调正稳压器和第二电容,所述的第一二极管的正极接电瓶正极,负极通过并联的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后接三端可调正稳压器的Vin脚,所述的第一电容一端接三端可调正稳压器的Vin脚,另一端接地,所述的三端可调正稳压器的Vout脚接5V电源的同时接PIC单片机的1脚,所述的第二电容一端接三端可调正稳压器的Vout脚,另一端接地。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开关模块包括左右控制开关和两个完全一样的控制模块,所述的控制模块包括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四电容、第二二极管和第一稳压二极管,所述的第四电阻一端与第三电阻第一端口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的第一稳压二极管负极接第三电阻第二端口,正极接地,所述的第五电阻和第四电容均一端接第三电阻第二端口,另一端接地,所述的第六电阻一端接第三电阻,另一端接第二二极管的正极,第七电阻的一端接第二二极管的负极,另一端接地;一个所述的控制模块的与第三电阻第一端口连接的线接左右控制开关的3脚,另一个所述的控制模块的与第三电阻第一端口连接的线接左右控制开关的1脚。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蜂鸣器输出模块包括第七三极管、第八电容、第二十电阻、第五二极管、第九电容和Text模块,所述的Text模块一端接左右控制开关的2脚,另一端接第七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的第七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基极接第二十电阻的第一端口,所述的第二十电阻的第二端口接第五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的第八电容一端接地,另一端接第七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的第九电容一端接第五二极管的正极,另一端接地。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输出比较模块还包括第十电容、第四二极管和4个电路结构相同的连接模块,所述的连接模块分别为连接模块一、连接模块二、连接模块三和连接模块四,所述的连接模块均包括第三二极管、第一三极管、第十六电阻、第十七电阻和第一MOS管,所述的第三二极管的负极经第十六电阻接第一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的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经第十七电阻接电瓶正极,同时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接第一MOS管的栅极,其中,

连接模块一的第一MOS管的漏极经过第二十一电阻后接电瓶正极,第一MOS管的源极与右后灯连接后与右指示灯连接;

连接模块二的第一MOS管的漏极经过第二十一电阻后接电瓶正极,第一MOS管的源极与左后灯连接后与左指示灯连接;

连接模块三的第一MOS管的源极经过第二十一电阻后接电瓶正极,第一MOS管的漏极分别接右前灯和右指示灯连接;

连接模块四的第一MOS管的源极经过第二十一电阻后接电瓶正极,第一MOS管的漏极分别接左前灯和左指示灯连接;

所述的连接块一的第三二极管正极与连接块三的第三二极管正极相连后经第十电容后接地,同时接第四二极管的正极,第四二极管的负极接第二十电阻的第二端口。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左右控制开关、左前灯、右前灯、左后灯和右后灯的的连接线均可采用不同颜色的电线进行连接。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有的公知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显著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全域式闪光器驱动电路,将PIC单片机与多差分放大、比较电路等多个电路模块进行组合使用,使得单片机能够根据引脚的反馈信息来调节闪光灯的闪烁频率并且能够判断电路是否正常,丰富了功能,拓宽了使用范围,能够适应一定范围内的各种功率的闪光灯,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全域式闪光器驱动电路,通过供电模块和三端可调正稳压器的结合,使LED能够耐AC50V和DC40V的要求,满足了更高的车规要求,尤其是欧洲车规,同时提高了电路的稳定性,延长了闪光器的使用寿命;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全域式闪光器驱动电路,第一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的适用功率范围广,对应的电压范围也广,电路实现全域式控制,适用功率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全域式闪光器驱动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

D1、第一二极管;D2、第二二极管;D3、第三二极管;D4、第四二极管;D5、第五二极管;Q1、第一三极管;Q2、第一MOS管;Q3、第三三极管;Q4、第四三极管;Q5、第五三极管;Q6、第六三极管;Q7、第七三极管;R1、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R3、第三电阻;R4、第四电阻;R5、第五电阻;R6、第六电阻;R7、第七电阻;R8、第八电阻;R9、第九电阻;R10、第十电阻;R11、第十一电阻;R12、第十二电阻;R13、第十三电阻;R14、第十四电阻;R15、第十五电阻;R16、第十六电阻;R17、第十七电阻;R18、第十八电阻;R19、第十九电阻;R20、第二十电阻;C1、第一电容;C2、第二电容;C3、第三电容;C4、第四电容;C1、第一电容;C2、第二电容;C3、第三电容;C4、第四电容;C5、第五电容;C6、第六电容;C7、第七电容;C8、第八电容;C9、第九电容;C10、第十电容;U1、三端可调正稳压器;U31、第一运算放大器;RX1、第二十一电阻;L1、第一电感;Z1、第一稳压二极管;U2、PIC单片机;VCC、供电电压。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

结合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全域式闪光器驱动电路,包括用于为闪光器提供电能的供电模块和控制闪光器工作的开关模块,还包括为打音设备供电的蜂鸣器输出模块、输出比较模块和根据输出比较模块提供的信息调节灯闪烁频率的PIC单片机U2,在本实施例中,PIC单片机U2的型号为PIC12f629,供电模块、开关模块、蜂鸣器输出模块和输出比较模块均与PIC单片机U2上的引脚进行连接并将信息反馈给PIC单片机U2,将PIC单片机与差分放大、比较电路等多个电路模块进行组合使用,使得单片机能够根据比较器输出结果来调节闪光灯的闪烁频率并且能够判断电路是否正常,丰富了功能,能够适应一定范围内的各种功率的闪光灯,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其中,输出比较模块包括比较回路1和比较回路2,比较回路1和比较回路2的电路结构相同,比较回路1中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U31,第一运算放大器U31的输出端接有输出模块,输入端的同相端接有同相模块,输入端的反相端接有反相模块,比较回路1和比较回路2的输出模块接PIC单片机U2上的不同引脚;输出比较模块根据车灯亮的位置以及灯亮灭情况调节PIC单片机U2的输出频率进而调节灯的闪烁频率。第一运算放大器U31连接的输出模块包括第五电容C5和第八电阻R8,第五电容C5第一端口接地,第二端口与第八电阻R8的第一端口连接,第八电阻R8的第二端口接供电电压VCC,第八电阻R8的第一端口和第二运算放大器U32的输出端连接。第一运算放大器U31连接的反相模块包括第七电容C7、第十八电阻R18、第十九电阻R19和第一电感L1,所述第七电容C7和第十八电阻R18均一端接地,另一端与第一运算放大器U31的输入端的反相端连接,第十九电阻R19一端接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输入端的反相端,另一端通过第一电感L1与电瓶的正极连接。第一运算放大器U31连接的同相模块包括第六电容C6、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第十五电阻R15、第二十一电阻RX1、第三三极管Q3、第四三极管Q4、第五三极管Q5和第六三极管Q6,第六电容C6和第九电阻R9均一端接地,另一端与第一运算放大器U31的输入端的同相端连接,第三三极管Q3和第四三极管Q4为PNP型,第五三极管Q5和第六三极管Q6为NPN型三极管,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与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相连,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接第五三极管Q5的集电极,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接第六三极管Q6的集电极,第五三极管Q5的发射极依次通过第十二电阻R12和第十四电阻R14后接地,第六三极管Q6的发射极经过第十三电阻R13后接地,第十电阻R10一端接第一运算放大器U31的输入端的同相端,另一端经第十四电阻R14后接地。第一电感L1一端接在第十一电阻R11和第十九电阻R19之间,另一端经第二十一电阻RX1后接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的同时与电瓶正极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比较回路1内的第一运算放大器U31的接有的输出模块与PIC单片机U2的7脚相连,比较回路2内的第一运算放大器U31的输出模块与PIC单片机U2的4脚相连,输出模块还包括第三电容C3,第三电容C3一端接PIC单片机U2的8脚,另一端接5V电源,PIC单片机U2的8脚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运算放大器U31的同相输入端的的功率范围为0.5W到40W,对应的工作电压范围为0.02V至2.2V,可见第一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的适用功率范围广,对应的电压范围也广,第一运算放大器U31的反相输入端的工作电压为0.045V,整体电路可实现全域式控制,具有适用功率范围广的特点。

结合图1所示,供电模块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电容C1、三端可调正稳压器U1和第二电容C2,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接电瓶正极,负极通过并联的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后接三端可调正稳压器U1的Vin脚,第一电容C1一端接三端可调正稳压器U1的Vin脚,另一端接地,三端可调正稳压器U1的Vout脚接5V电源的同时接PIC单片机U2的1脚,第二电容C2一端接三端可调正稳压器U1的Vout脚,另一端接地。通过供电模块和三端可调正稳压器U1的结合,使LED能够耐AC50V和DC40V的要求,满足了更高的车规要求,尤其是欧洲车规,同时提高了电路的稳定性,延长了闪光器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中的供电模块将电源出来的电压转换为5V电压,扩大了输入电压的范围,这里输入电压优选9-16V。开关模块包括左右控制开关和两个完全一样的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包括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四电容C4、第二二极管D2和第一稳压二极管Z1,第四电阻R4一端与第三电阻R3第一端口连接,另一端接地,第一稳压二极管Z1负极接第三电阻R3第二端口,正极接地,第五电阻R5和第四电容C4均一端接第三电阻R3第二端口,另一端接地,第六电阻R6一端接第三电阻R3,另一端接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第七电阻R7的一端接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另一端接地;一个控制模块的与第三电阻R3第一端口连接的线接左右控制开关的3脚,在本实施例中,接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的线接PIC单片机U2的2脚,另一个控制模块的与第三电阻R3第一端口连接的线接左右控制开关的1脚,接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的线接PIC单片机U2的3脚。蜂鸣器输出模块包括第七三极管Q7、第八电容C8、第二十电阻R20、第五二极管D5、第九电容C9和Text模块,Text模块一端接左右控制开关的2脚,另一端接第七三极管Q7的集电极,第七三极管Q7的发射极接地,基极接第二十电阻R20的第一端口,第二十电阻R20的第二端口接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第八电容C8一端接地,另一端接第七三极管Q7的基极,第九电容C9一端接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另一端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接PIC单片机U2的5脚。

结合图1所示,输出比较模块还包括第十电容C10、第四二极管D4和4个电路结构相同的连接模块,连接模块分别为连接模块一、连接模块二、连接模块三和连接模块四,连接模块均包括第三二极管D3、第一三极管Q1、第十六电阻R16、第十七电阻R17和第一MOS管Q2,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经第十六电阻R16接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经第十七电阻R17接电瓶正极,同时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接第一MOS管Q2的栅极,其中,连接模块一的第一MOS管Q2的漏极经过第二十一电阻RX1后接电瓶正极,第一MOS管Q2的源极与右后灯连接后与右指示灯连接;连接模块二的第一MOS管Q2的漏极经过第二十一电阻RX1后接电瓶正极,第一MOS管Q2的源极与左后灯连接后与左指示灯连接;连接模块三的第一MOS管Q2的源极经过第二十一电阻RX1后接电瓶正极,第一MOS管Q2的漏极分别接右前灯和右指示灯连接;连接模块四的第一MOS管Q2的源极经过第二十一电阻RX1后接电瓶正极,第一MOS管Q2的漏极分别接左前灯和左指示灯连接。连接块一的第三二极管D3正极与连接块三的第三二极管D3正极相连后经第十电容C10后接地,同时接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接第二十电阻R20的第二端口。左右控制开关、左前灯、右前灯、左后灯和右后灯的的连接线均可采用不同颜色的电线进行连接以此来有助于分辨各个节点对应的电路。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块二的第三二极管D3正极与连接块四的第三二极管D3正极相连后接PIC单片机U2的5脚。

在本实施例中,左右控制开关打到左边,PIC单片机U2的2脚为高电压,左右控制开关打到右边,PIC单片机U2的3脚为高电压,开关打到中间,PIC单片机U2的2脚和3脚为低电压电压,左右控制开关打左边为左前灯和左后灯闪,开关打右边为右前灯和右后灯闪,以一组灯为例,左右控制开关打左边,PIC单片机U2的6脚输出频率信号使左前灯和左后灯闪烁点亮,当左前灯亮时通过比较回路2,会将高电平传到PIC单片机U2的4脚,当左前灯灭时通过比较回路2,会将低电平传到PIC单片机U2的4脚,同理,当左后灯亮时通过比较回路1,会将高电平传到PIC单片机U2的7脚,当左后灯灭时通过比较回路1,会将低电平传到PIC单片机U2的7脚,通过4脚和7脚的电压,PIC单片机U2可以判断前后灯是否为一灯断线还是正常状态,从而控制PIC单片机U2的6脚的输出频率调节灯的闪烁频率。左右控制开关打右边,PIC单片机U2的5脚输出频率信号使右前灯和右后灯闪烁点亮。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全域式闪光器驱动电路,将PIC单片机与差分放大、比较电路等多个电路模块进行组合使用,使得单片机能够根据引脚的反馈信息来调节闪光灯的闪烁频率并且能够判断电路是否正常,丰富了功能,拓宽了使用范围,能够适应一定范围内的各种功率的闪光灯,以便在闪光灯型号改变或者车型发生改变时,闪光器仍能正常使用,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