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26452发布日期:2019-07-10 09:55阅读:410来源:国知局
汽车头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汽车配件,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头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科技的进步,汽车工业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尤其在汽车配件方面,人们更加注重细节的设计,汽车头枕就是汽车配件中的一种。现有的汽车头枕前侧都是采用直面结构,而且只能对头部进行支撑,长时间依靠不舒服,容易造成颈部酸疼,造成驾驶疲劳,同时现有的汽车头枕在人们休息时不能对头部两侧进行限位阻挡,头部容易自然垂下造成落枕,满足不了人们的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效果好的汽车头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汽车头枕,包括:上头枕本体和与上头枕本体下端相连接的下头枕本体,在所述上头枕本体的前侧设置有与头部相互配合的头部弧形凹槽,在所述头部弧形凹槽内的上头枕本体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上通孔,在所述上头枕本体内围绕头部弧形凹槽设置有上弧形充气气囊,在所述上弧形充气气囊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与上通孔一一对应的上按摩凸起,在所述下头枕本体的后侧设置有与颈部相互配合的颈部弧形凹槽,在所述颈部弧形凹槽内的下头枕本体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下通孔,在所述下头枕本体内围绕颈部弧形凹槽设置有下弧形充气气囊,在所述下弧形充气气囊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与下通孔一一对应的下按摩凸起,在所述头部弧形凹槽两侧的上头枕本体上对称设置有前滑槽,滑动挡板通过前滑块滑动设置在前滑槽内,在所述上头枕本体的后侧内部设置有后滑槽,在所述后滑槽内左右两端分别滑动设置有后滑块,所述后滑块分别通过加强杆与前滑块相连接,在所述后滑块的后侧分别设置有齿条,在所述两齿条之间的上头枕本体内设置有驱动电机,在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上设置有主动齿轮和主动链轮,在所述驱动电机右侧的上头枕本体内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设置有从动齿轮和从动链轮,所述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相互啮合,在所述后滑槽内左端的后滑块后侧通过左转轴转动设置有左链轮和左从动齿轮,所述左链轮通过左链条与主动链轮相连接,所述左从动齿轮与左端后滑块后侧的齿条相互啮合,在所述后滑槽右端的后滑块后侧通过右转轴转动设置有右链轮和右从动齿轮,所述右链轮通过右链条与从动链轮相连接,所述右从动齿轮与右端后滑块后侧的齿条相互啮合,在所述滑动挡板靠近头部弧形凹槽的一侧对称设置有缓冲气囊,在所述上弧形充气气囊、下弧形充气气囊和缓冲气囊上分别设置有充气嘴。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上述汽车头枕,结构新颖,美观时尚,能够对头部和颈部进行同时支撑,增加上下弧形气囊结构,能够根据需要迫使上下按摩凸起伸出随时对头部和颈部进行按摩,缓解驾驶疲劳,同时在头部两侧增加滑动限位挡板,在人们休息时可以对头部进行限位阻挡,防止自然垂下造成落枕,头部两侧的滑动限位挡板间距可以根据各人的头部大小进行调节,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另外,滑动限位挡板上的缓冲气囊还可以对头部两侧进行缓冲,使用效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头枕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头枕本体,2、下头枕本体,3、头部弧形凹槽,4、上通孔,5、上弧形充气气囊,6、上按摩凸起,7、颈部弧形凹槽,8、下通孔,9、下弧形充气气囊,10、下按摩凸起,11、前滑槽,12、滑动挡板,13、前滑块,14、后滑槽,15、后滑块1,16、加强杆,17、齿条,18、驱动电机,19、电机轴,20、主动齿轮,21、主动链轮,22、第一转轴,23、从动齿轮,24、从动链轮,25、左转轴,26、左链轮,27、左从动齿轮,28、左链条,29、右转轴,30、右链轮,31、右从动齿轮,32、右链条,33、缓冲气囊,34、充气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详细描述一下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内容。

如图1、图2所示,汽车头枕,包括:上头枕本体1和与上头枕本体1下端相连接的下头枕本体2,在所述上头枕本体1的前侧设置有与头部相互配合的头部弧形凹槽3,在所述头部弧形凹槽3内的上头枕本体1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上通孔4,在所述上头枕本体1内围绕头部弧形凹槽3设置有上弧形充气气囊5,在所述上弧形充气气囊5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与上通孔4一一对应的上按摩凸起6,在所述下头枕本体2的后侧设置有与颈部相互配合的颈部弧形凹槽7,在所述颈部弧形凹槽7内的下头枕本体2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下通孔8,在所述下头枕本体2内围绕颈部弧形凹槽7设置有下弧形充气气囊9,在所述下弧形充气气囊9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与下通孔8一一对应的下按摩凸起10,在所述头部弧形凹槽3两侧的上头枕本体1上对称设置有前滑槽11,滑动挡板12通过前滑块13滑动设置在前滑槽11内,在所述上头枕本体1的后侧内部设置有后滑槽14,在所述后滑槽14内左右两端分别滑动设置有后滑块15,所述后滑块15分别通过加强杆16与前滑块13相连接,在所述后滑块15的后侧分别设置有齿条17,在所述两齿条17之间的上头枕本体1内设置有驱动电机18,在所述驱动电机18的电机轴19上设置有主动齿轮20和主动链轮21,在所述驱动电机18右侧的上头枕本体1内通过第一转轴22转动设置有从动齿轮23和从动链轮24,所述从动齿轮23与主动齿轮20相互啮合,在所述后滑槽14内左端的后滑块15后侧通过左转轴25转动设置有左链轮26和左从动齿轮27,所述左链轮26通过左链条28与主动链轮21相连接,所述左从动齿轮27与左端后滑块15后侧的齿条17相互啮合,在所述后滑槽14右端的后滑块15后侧通过右转轴29转动设置有右链轮30和右从动齿轮31,所述右链轮30通过右链条32与从动链轮24相连接,所述右从动齿轮31与右端后滑块15后侧的齿条17相互啮合,在所述滑动挡板12靠近头部弧形凹槽3的一侧对称设置有缓冲气囊33,在所述上弧形充气气囊5、下弧形充气气囊9和缓冲气囊33上分别设置有充气嘴34。

上述汽车头枕使用时,将充气嘴34分别与安装在汽车上的充气装置相连接,人们可以将头部放置在上头枕本体1上的头部弧形凹槽3内,颈部放置在下头枕本体2上的颈部弧形凹槽7内,需要按摩时,通过充气装置和充气嘴34将空气冲入到上弧形充气气囊5和下弧形充气气囊9内,上弧形充气气囊5和下弧形充气气囊9体积逐渐变大,上弧形充气气囊5将上按摩凸起6从上通孔4内一一挤压出来对头部进行按摩,下弧形充气气囊9将下按摩凸起10从下通孔8内一一挤压出来对颈部进行按摩;不需要按摩时,放出上弧形充气气囊5和下弧形充气气囊9内的气体,上弧形充气气囊5和下弧形充气气囊9自动收缩后分别带动上按摩凸起6和下按摩凸起10收缩到头枕内部;当人们需要休息时,可以通过两侧的滑动挡板12对头部进行限位,防止头部倾斜过于严重,通过充气装置和充气嘴34可以对缓冲气囊33进行充气,缓冲气囊33对头部两侧起到缓冲作用;为了适应头部需求,当需要对两侧的滑动挡板12间距进行调节时,启动驱动电机18,驱动电机18的电机轴19带动主动齿轮20和主动链轮21转动,主动齿轮20带动与其相互啮合的从动齿轮23转动,从动齿轮23带动第一转轴22和从动链轮24转动,主动齿轮20和从动齿轮23的转动方向相反,从而使主动链轮21和从动链轮24的转动方向相反,主动链轮21通过左链条28带动左转轴25转动,左转轴25带动左从动齿轮27转动,从动链轮24通过右链条32带动右转轴29转动,右转轴29带动右从动齿轮31转动,左从动齿轮27和右从动齿轮31的转动方向相反,左从动齿轮27带动左侧与其相互啮合的齿条17横向移动,右从动齿轮27带动右侧与其相互啮合的齿条17横向移动,两根齿条17同时相向移动或相反移动;当两根齿条17同时相向移动时,两根齿条17分别带动两个后滑块15在后滑槽14内相向滑动,两个后滑块15分别通过加强杆16带动两个前滑块13在前滑槽11内相向移动,两个前滑块13带动两个滑动挡板12相向移动从而缩小两个滑动挡板12之间的间距;当两根齿条17同时相反移动时,与上述动作相反,两个滑动挡板12相反移动从而增大两个滑动挡板12之间的间距。

上述汽车头枕,结构新颖,美观时尚,能够对头部和颈部进行同时支撑,增加上下弧形气囊结构,能够根据需要迫使上下按摩凸起伸出随时对头部和颈部进行按摩,缓解驾驶疲劳,同时在头部两侧增加滑动限位挡板,在人们休息时可以对头部进行限位阻挡,防止自然垂下造成落枕,头部两侧的滑动限位挡板间距可以根据各人的头部大小进行调节,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另外,滑动限位挡板上的缓冲气囊还可以对头部两侧进行缓冲,使用效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