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质儿童自行车车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09437发布日期:2019-07-19 22:07阅读:537来源:国知局
一种轻质儿童自行车车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配件,特别涉及一种轻质儿童自行车车轮。



背景技术:

儿童自行车是为了锻炼儿童平衡性和练习骑车的工具,特别是儿童滑步车。儿童滑步车结构精简,去除了普通自行车的脚蹬结构和辅助轮结构,儿童在骑行儿童滑步车时,是利用腿脚蹬地进行滑行。

由于儿童滑步车没有脚蹬,因此在进行户外骑行前以及骑行结束之后,通常都需要家长去搬运滑步车,如果重量较重的话不利于家长搬运滑步车。对于车架来说,可以采用碳纤维材料制成的车架,既能够保证强度,也能够降低重量。但对于车轮来说,现有的滑步车的车轮大多数都采用常规的钢圈式结构,重量相对较大,这个问题亟待去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轻质儿童自行车车轮,优化了自行车车轮的结构,达到了降低自行车车轮重量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轻质儿童自行车车轮,包括由硬质塑料制成的轮毂、轮辐和轮辋以及轮胎,轮毂、轮辐和轮辋为一体注塑成型,轮辐为多个片状体,轮辐均匀分布在轮毂外周面上且轮辐的片体垂直于车轮的轴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轮辐、轮毂和轮辋均采用硬质塑料一体注塑成型,重量轻;并且轮辐设置成多个与车轮轴线垂直的片体,有助于提升轮辐的结构强度,能够分担轮毂处施加的压力,在降低车轮重量的同时也能够保证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轮辐靠近轮毂一端的端部中心开设有加强孔,加强孔从轮辐靠近轮毂的一端延伸至轮辐的中间部位,并且加强孔的开口大小由轮毂向轮辋的方向逐渐收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开设加强孔之后,能够大幅度增大轮辐的强度,提升轮辐的承载能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加强孔的边缘处设置有加强肋,加强肋垂直于轮辐向外凸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肋的设置能够提升轮辐沿车轮径向的承载能力,增大轮辐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轮辐沿轮毂的切线方向发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轮辐承载车身施加的重力时,轮辐沿轮毂的切线方向发散有利于轮辐受力的分散,即轮毂上承受的压力能够通过多根轮毂更加均匀地分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轮毂的外周面中间部位的直径大于轮毂两端处外周面的直径,并且轮毂的外周面由中间部位向两端平滑过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增大轮毂与轮辐接触部位的承载能力,避免由塑料制成的轮毂因中间部位受力过大而变形损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轮毂的轴心处开设有轴孔,轴孔的周面沿径向向内凸出设置有搭接板,搭接板沿轮毂轴向的两端均位于轴孔内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搭接板也能够增大轮毂的结构强度,并且搭接板的端部与轴孔的端部之间形成的空间能够用于安放轮轴的轴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轮毂的外周面上沿轴向凸出设置有加强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加强筋增大轮毂的结构强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通过将轮辐、轮毂和轮辋均采用硬质塑料一体注塑成型,并且轮辐设置成多个与车轮轴线垂直的片体,即降低了车轮的重量,又能够达到良好的结构强度;

2、通过在轮辐上开设加强孔、增设加强肋,达到了增大轮辐承载强度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轮毂;11、轴孔;12、搭接板;13、加强筋;2、轮辐;21、加强孔;22、加强肋;3、轮辋;4、轮胎;5、间隔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介绍了一种轻质儿童自行车车轮,具有重量轻,并且强度也能够承载车身和儿童体重。如图1所示,车轮包括由硬质塑料制成的轮毂1、轮辐2和轮辋3以及轮胎4,轮毂1、轮辐2和轮辋3为一体注塑成型,有利于降低车轮的重量,同时一体注塑成型后相较于其他成型方式强度比较高。

如图1所示,轮辐2为多个片状体,轮辐2均匀分布在轮毂1外周面上且轮辐2的片体垂直于车轮的轴线,轮辐2与轮辋3的内侧面之间形成有多个镂空的间隔孔5,间隔孔5的各个尖角处都设置成倒圆角,避免轮辐2、轮毂1和轮辋3在注塑成型后存在应力集中的现象。片状体的轮辐2承载面更大,有利于提升轮辐2的结构强度,能够更好地分担轮毂1处施加的压力。

如图1所示,轮辐2靠近轮毂1一端的端部中心开设有加强孔21,加强孔21从轮辐2靠近轮毂1的一端延伸至轮辐2的中间部位,并且加强孔21的开口大小由轮毂1向轮辋3的方向逐渐收缩。利用加强孔21能够使得轮毂1与轮辐2接触后,轮毂1上的力能够更加均匀地施加轮辐2上,能够大幅度增大轮辐2的强度,提升轮辐2的承载能力。

如图1所示,加强孔21的边缘处设置有加强肋22,加强肋22垂直于轮辐2向外凸出。由于轮辐2为片状态,在轮辐2受力过大的情况下轮辐2沿车轮的轴向变形弯折,在轮辐2上设置加强肋22后,能够对轮辐2沿车轮轴向变形弯折产生阻碍,即增大了轮辐2的强度,提升轮辐2沿车轮径向的承载能力。

目前大部分车轮的轮辐2是沿车轮的径向设置,这样位于车轮下半部分的轮辐2承受的承载力是最大的,随着车轮的转动,轮辐2承载的力也是呈周期性变化,容易产生疲劳损坏。为解决上述问题,如图1所示,轮辐2沿轮毂1的切线方向发散设置,这样轮辐2在承载轮毂1上施加的力时,由于轮辐2沿轮毂1的切线方向发散设置,因此同时承受轮毂1施加的重力的轮辐2的数量变多,每根轮辐2承受的力相对变小,能够降低轮辐2承载力周期性变化的峰值,提高使用寿命。

如图1所示,轮毂1的外周面呈鼓型,即轮毂1的外周面中间部位的直径大于轮毂1两端处外周面的直径,并且轮毂1的外周面由中间部位向两端平滑过渡。这样轮毂1中间的部位厚度较大,又因为轮毂1承载的力完全施加在轮毂1与轮辐2接触的部位,即轮毂1外表面的中间部位,能够增大轮毂1的强度,避免因轮毂1外表面中间部位强度不足而弯折变形。

如图1所示,轮毂1的轴心处开设有轴孔11,正常的情况下,轴孔11的两端附近设置有阶梯孔,便于容置和定位轮轴的轴承。在本实施例中,轴孔11的周面沿径向向内凸出设置有搭接板12,搭接板12沿轮毂1轴向的两端均位于轴孔11内部。这样轮轴的轴承则通过搭接板12的两端进行定位,同时搭接板12还能够增大轮毂1的强度。

如图1所示,轮毂1的外周面上沿轴向凸出设置有加强筋13,这样也能够利用加强筋增大轮毂的结构强度。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