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叉车用独立浮动辅助支撑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81937发布日期:2019-10-15 19:45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叉车用独立浮动辅助支撑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叉车用独立浮动辅助支撑轮,属于叉车辅助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国内大多数品牌的叉车都是采用刚性连接方式的辅助轮,容易造成车辆轮子的受力无法调整,导致整个车身的平衡性无法调节到最佳,从而使轮子磨损不一致,增加维修费用和时间,而且在车辆运行过程中,遇到拐弯或者颠簸时,无法对不同部位轮子的受力进行缓冲,从而导致车身振动较大,且驾驶舒适性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叉车用独立浮动辅助支撑轮,使车辆轮子可以自由调整受力,确保轮子受力均匀,磨损平衡,转弯时的浮动,提高了车辆的驾驶舒适性,过颠簸路面减少震动的传递。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叉车用独立浮动辅助支撑轮,包括用于固定在车身底部的轴承座,所述轴承座上连接有轴承,所述轴承的下方固定连接有中空状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内设置有可相对其转动中空状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内设置有辅助支撑轮,所述第一支架上设置有用于调节第二支架与第一支架之间夹角的调节螺杆。

前述的一种叉车用独立浮动辅助支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通过第一转轴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架上,且所述第一转轴上设置有可相对其自由转动的第一挡板,所述调节螺杆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支架后与所述第一挡板连接,所述第二支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挡板连接的第二挡板。

前述的一种叉车用独立浮动辅助支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通过弹性缓冲组件连接。

前述的一种叉车用独立浮动辅助支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便于将其固定到车身上的螺钉安装孔。

前述的一种叉车用独立浮动辅助支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内设置有加强筋。

前述的一种叉车用独立浮动辅助支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支撑轮通过第二转轴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架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将辅助支撑轮的轴承通过轴承座固定安装到车身上,在维修和更换时,拆装较为方便;

2、通过将用于固定辅助支撑轮的第二支架设置成相对第一支架角度可调的结构,即辅助支撑轮相对车身的高度可调,从而便于确保轮子受力均匀,磨损平衡;

3、通过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设置弹性缓冲组件,在转弯时的能够轮子能够浮动,提高了车辆的驾驶舒适性,过颠簸路面减少震动的传递。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叉车用独立浮动辅助支撑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叉车用独立浮动辅助支撑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叉车用独立浮动辅助支撑轮,包括用于固定在车身底部的轴承座1,所述轴承座1上连接有轴承2,所述轴承2的下方固定连接有中空状第一支架3,所述第一支架3内设置有可相对其转动中空状第二支架4,所述第二支架4内设置有辅助支撑轮6,所述第一支架3上设置有用于调节第二支架4与第一支架3之间夹角的调节螺杆8。其中,所述辅助支撑轮6通过第二转轴7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架4上。

通过调节螺杆8调节用于固定辅助支撑轮的第二支架相对第一支架的角度,从而实现对辅助支撑轮相对车身高度的调节,从而便于确保轮子受力均匀,磨损平衡,可以有效的减少维修保养的次数。并且通过将辅助支撑轮的轴承通过轴承座固定安装到车身上,在维修和更换时,拆装较为方便,本实施例中,所述轴承座1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便于将其固定到车身上的螺钉安装孔11,通过螺钉将轴承座1固定在车身上,拆装方便。

所述第二支架4通过第一转轴5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架3上,且所述第一转轴5上设置有可相对其自由转动的第一挡板9,所述调节螺杆8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支架3后与所述第一挡板9连接,所述第二支架4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挡板9连接的第二挡板10。

通过调节螺杆8,带动第一挡板9相对第一转轴5的转动角度的调节,并通过第一挡板9带动第二挡板10与其同步转动,从而实现对第二支架相对第一支架角度的调节。

所述第一挡板9和第二挡板10之间通过弹性缓冲组件12连接,通过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设置弹性缓冲组件,在转弯时的能够轮子能够浮动,提高了车辆的驾驶舒适性,过颠簸路面减少震动的传递。

所述第二支架4内设置有加强筋13,增加了整个第二支架4的强度,提升了其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叉车用独立浮动辅助支撑轮,使车辆轮子可以自由调整受力,确保轮子受力均匀,磨损平衡,转弯时的浮动,提高了车辆的驾驶舒适性,过颠簸路面减少震动的传递。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