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部件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06356发布日期:2020-06-05 23:10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车载部件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载部件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描述了一种车载相机,其包括被粘贴并固定在前挡风玻璃的车辆内侧的支架、以及车载相机主体。在从支架的后方侧的端部向下方弯曲的后方侧端部的内侧面(前方侧的侧面)设置板簧。车载相机主体在使板簧弹性变形而被板簧推动的状态下被安装在支架上。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特开2013-20325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专利文献1描述的车载相机中,车载相机主体(车载部件)通过板簧的施力被保持在支架上,因此为了牢固地保持车载部件需要增加板簧的施力。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在将车载部件安装在支架上的情况下,必须通过从与板簧的施力相反的方向按压板簧来使板簧弹性变形,因此如果板簧的施力过强,则在使板簧弹性变形时需要强大的力量,这可能会使卡合操作复杂化。因此,难以同时实现加强车载部件的保持力并提高安装作业性。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车载部件的安装结构,该安装结构既可以实现加强车载部件的保持力也可以提高安装作业性。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在本公开的第一方案中,车载部件的安装结构包括支架和车载部件。支架具有一对支撑面和倾斜限制卡合部,并且被固定在车身侧。一对支撑面彼此分离配置在第一方向上,并且沿着与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延伸。从第二方向观察时,倾斜限制卡合部设置在一对支撑面之间并且与一对支撑面分离。车载部件具有一对轴状的突出部和倾斜限制锁定部,并且被支架保持。一对轴状的突出部与一对支撑面相对应并且向第一方向的两侧突出。倾斜限制锁定部能够与倾斜限制卡合部卡合。

一对支撑面上设置有一对凹部,其凹入以便能够保持一对突出部。与一对凹部中的每个凹部相对的一对板簧部件被固定在支架上。板簧部件通过在支撑面上从第二方向的一侧移动到另一侧的突出部,在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的第三方向上弹性变形,以允许突出部向凹部移动,并且将收容在凹部中的突出部从第三方向向凹部推动,以弹性保持突出部。通过使车载部件以进入到支撑面和板簧部件之间的一对突出部为中心倾斜,从而能够将倾斜限制锁定部与倾斜限制卡合部卡合。倾斜限制锁定部与倾斜限制卡合部的卡合限制车载部件以一对突出部为中心倾斜。通过板簧部件在与凹部之间弹性保持突出部,并且倾斜限制锁定部与倾斜限制卡合部卡合,从而车载部件被支架保持。

在上述结构中,通过板簧部件将收容在凹部中的突出部从第三方向向凹部推动,从而板簧部件在与凹部之间弹性保持突出部,通过倾斜限制锁定部与倾斜限制卡合部卡合,从而限制车载部件以一对突出部为中心倾斜。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车载部件相对于支架的安装角度的改变,并且相对于支架能够可靠地保持车载部件。

此外,当将车载部件安装在支架上时,车载部件的一对突出部一边使得板簧部件向第三方向弹性变形一边在支撑面上从第二方向的一侧向另一侧移动。即,车载部件的一对突出部在与施加板簧部件的施力的第三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上移动,即使为了可靠地保持车载部件而增加了板簧部件的施力的情况下,移动突出部时该突出部从板簧部件接收的阻力的增加量也小于板簧部件的施力的增加量。因此,可以实现既加强车载部件的保持力并且提高安装作业性。

在本公开的第二方案中,支撑面和板簧部件允许突出部在支撑面上向比凹部靠近第二方向的另一侧移动。通过将以向比凹部靠近第二方向的另一侧进入的一对突出部为中心倾斜了的车载部件向第二方向的一侧移动,从而突出部被收容在凹部中并被弹性保持,并且倾斜限制锁定部与倾斜限制卡合部卡合。

在上述结构中,当倾斜限制锁定部与倾斜限制卡合部卡合时,将以向比凹部靠近第二方向的另一侧进入的一对突出部为中心倾斜了的车载部件向第二方向的一侧移动。由此,突出部被收容在凹部中并被弹性保持,并且倾斜限制锁定部与倾斜限制卡合部卡合。因此,当倾斜限制锁定部与倾斜限制卡合部卡合时不需要强大力量,因此能够将车载部件容易地安装在支架上。

在本公开的第三方案中,通过使车载部件以被收容在凹部中并被弹性保持的一对突出部为中心倾斜,从而倾斜限制锁定部与倾斜限制卡合部卡合。

在上述结构中,当倾斜限制锁定部与倾斜限制卡合部卡合时,仅需要使车载部件以被收容在凹部中并被弹性保持的一对突出部为中心倾斜并且倾斜限制锁定部与倾斜限制卡合部卡合即可。因此,可以将车载部件容易地安装在支架上。

在本公开的第四方案中,车载部件的安装结构具有固定在车身侧的支架和被所述支架保持的车载部件,其中,所述支架包括:一对支撑部,其彼此分离设置在第一方向上;以及卡合部;所述车载部件包括:一对突出部,其与所述一对支撑部相对应并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突出;以及锁定部,其能够与所述卡合部卡合;其中,所述一对支撑部的每个具有凹部和支撑面;与所述一对支撑部的每个相对的板簧部件被固定在所述支架上;在所述一对突出部被所述凹部和所述板簧部件保持的状态下,所述卡合部与所述锁定部卡合并限制以所述突出部为中心的倾斜。

在本公开的第五方案中,在所述一对突出部位于所述支撑面与所述板簧部件之间的状态下,所述卡合部不与所述锁定部卡合。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可以实现既加强车载部件的保持力并且提高安装作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载部件的安装结构的车辆的车室前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的ii-ii显示剖视图。

图3是从斜上后方观察的图2的相机支架的立体图。

图4是从斜上前方观察的图2的相机支架的立体图。

图5的(a)、图5的(b)以及图5的(c)是示出车载部件的安装工序的侧视图,图5的(a)示出安装之前的状态,图5的(b)示出安装中的状态,图5的(c)示出安装之后的状态。

图6是示出在图3的支架上安装了车载相机的相机安装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板簧的变形例的侧视图。

图8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从斜上后方观察的相机支架的立体图。

图9是从斜上前方观察的图8的相机支架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在图8的支架上安装了车载相机的相机安装状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附图中的箭头fr表示车辆的前方,箭头up表示上方,箭头in表示车宽方向内侧。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前后方向是指车辆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是指在面向车辆的前方的状态下的左右方向。

如图1和图2所示,应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车载部件的安装结构的车辆1是例如平头类型的车辆,其驾驶室(未示出)基本上配置在发动机(未示出)的上方,其中包括车辆1的车室2的前部的仪表板3、配置在仪表板3的上表面的在车宽方向(第一方向)上大致中央的相机支架4(支架)、固定在相机支架4上的板簧(板簧部件)5、被相机支架4支撑的车载相机(车载部件)6、以及覆盖相机支架4和车载相机6的相机盖7。另外,由于相机支架4被构成为左右大致对称,因此,以下将说明左半部分,而适当地省略其右半部分的说明。

仪表板3是沿车室2的左右(车宽方向)延伸的面板,并且其一体地具有在车室2的前部竖立的后面板部8和从后面板部8的上端向前方延伸的上面板部9。在仪表板3的内侧设置有固定有后述的相机支架4的支架支撑部件10。

在仪表板3的上面板部9(以下简称为仪表板3)的在车宽方向上的大致中央插入有后述的相机支架4的脚部14并设置有安装相机盖7的盖安装部12。

如图2至图4所示,相机支架4具有:固定有车载相机6的支架主体13、以及将支架主体13支撑在车身侧的脚部14。

支架主体13一体地具有:底板部15,其在与上下方向(第三方向)相交的状态下在车宽方向上延伸;以及侧壁部16,其从底板部15的车宽方向两端缘弯曲并向上方延伸。侧壁部16设置在底板部15的车宽方向两端部,并且彼此分离并相对。

在将相机支架4固定在支架支撑部件10的状态下,底板部15相对于水平方向向斜下前方倾斜并沿车宽方向延伸。底板部15的前端缘部在车宽方向中央部具有向前方突出的突出区域17。在底板部15的突出区域17的车宽方向中央部分设置有弯曲并向上方延伸的卡合部(倾斜限制卡合部)18。在卡合部18上形成有在前后方向(第二方向)上贯通的卡合孔19。在卡合部18的卡合孔19中插入车载相机6的后述的卡合突出部(倾斜限制锁定部)41并卡合。在底板部15的后端缘设置有向上方弯曲并在车宽方向上竖立的肋部20。

侧壁部16具有从底板部15的车宽方向两端部弯曲并向上方延伸的侧壁基部21、从侧壁部16的上端部向车宽方向的外侧弯曲并延伸的上方支撑部22、以及从侧壁部16的后端上部向车宽方向外侧弯曲并延伸的后方支撑部11,并且侧壁部16沿底板部15的车宽方向外端缘竖立并在前后方向上延伸。上方支撑部22的上表面作为供车载相机6的后述的突出部40移动的支撑面23发挥功能。即,支撑面23分别设置在设置在车宽方向两端部的侧壁部16上,并且配置成彼此分离,而且沿前后方向延伸。在支撑面23的后部形成有凹部24,该凹部24在向下方凹入的状态下沿车宽方向延伸。凹部24被形成为能够对车载相机6的后述的突出部40进行保持的形状。后述的板簧5的固定部31固定在后方支撑部11的后表面。

脚部14一体地具有:固定在支架支撑部件10上的脚部固定部25、以及从脚部固定部25弯曲并延伸的脚部基部26。脚部固定部25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大致水平地延伸的前方固定部27、以及相对于水平方向向斜上后方倾斜并且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后方固定部28,并且脚部固定部25被固定在设置在仪表板3的内侧的支架支撑部件10上。在前方固定部27的前后方向上的大致中央和后方固定部28的后端部,分别形成有螺栓插入孔29,在该螺栓插入孔29中插入用于固定脚部固定部25和支架支撑部件10的固定螺栓49。脚部基部26从固定在支架支撑部件10上的脚部固定部25的车宽方向内端缘向上方弯曲,并且相对于水平方向向斜上前方倾斜并延伸。在脚部14的上端部,在其车宽方向内侧面上,在面接触的状态下,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侧壁部16的车宽方向外侧面的下部。在脚部基部26的斜上后端部和斜下前端部分别形成有向车宽方向内侧弯曲的肋部30。另外,尽管支架主体13由脚部14向车身侧支撑,但是不限于此,可以采用将支架主体13固定在上方支撑部22的结构。

如图3、图4和图6所示,板簧5一体地具有固定在侧壁部16的固定部31、配置在侧壁部16上方的基端部32、以及与侧壁部16的支撑面23相对的板簧主体33。固定部31形成为板状,并且固定在后方支撑部11的后表面。基端部32形成为板状,并且从固定部31的上端缘向上方延伸,并且其上端缘配置在比侧壁部16的支撑面23更向上方。

板簧主体33一体地具有中间部34、倾斜部35、抵接部36和前端部37。中间部34从基端部32的上端缘向前方弯曲,并且在从支撑面23向上方分离的位置大致平行于支撑面23直线状延伸。倾斜部35从中间部34的前端向下前方相对于中间部34倾斜并延伸。抵接部36从倾斜部35的前端缘弯曲并大致平行于支撑面23直线状延伸,并且在从侧壁部16的凹部24向上方分离的位置与凹部24相对。前端部37以越是从抵接部36的前端缘向前方则越是逐渐从支撑面23分离的方式,相对于抵接部36倾斜并直线状延伸。在中间部34和倾斜部35与支撑面23之间界定形成有后方区域,以允许突出部40比凹部24更向后侧移动。另外,尽管示出了板簧5的结构,其具有从基端部32的上端缘弯曲并延伸的中间部34、从中间部34的前端缘弯曲并延伸的倾斜部35、从倾斜部35的前端缘弯曲并延伸的抵接部36、以及从抵接部36的前端缘弯曲并延伸的|前端部37,但是,不限于此。例如,如图7所示,板簧42也可以是具有从基端部32的上端缘弯曲并向斜下前方线性地延伸的倾斜部43、以及从倾斜部43的前端缘弯曲并向斜上前方延伸的前端部44的结构。

如图5的(a)、图5的(b)、图5的(c)以及图6所示,车载相机6是能够拍摄车辆1的前方的相机,该车载相机6具有从相机主体45向车宽方向两侧突出的轴状的一对突出部40、以及从相机主体45向前方突出的卡合突出部41,并且被配置在相机支架4的左右的侧壁部16之间。在将车载相机6安装在相机支架4上的状态下(以下称为相机安装状态),相机主体45的上端配置在比相机支架4的支撑面23更向上方。在将车载相机6配置在相机支架4的左右的侧壁部16之间的状态下,轴状的突出部40与相机支架4的支撑面23相对应并形成为能够载置在相机支架4的支撑面23上的长度。卡合突出部41形成为能够插入相机支架4的卡合部18的卡合孔19中的尺寸。

如图1和图2所示,相机盖7固定在仪表板3的盖安装部12,以在相机安装状态下覆盖相机支架4和车载相机6。在相机盖7的前表面上部形成有用于使相机主体45的镜头(未图示)露出的镜头露出孔(未图示)。

接下来,关于将车载相机6安装在相机支架4时的安装操作进行描述。

如图5的(a)、图5的(b)、图5的(c)以及图6所示,当将车载相机6安装在相机支架4上时,首先,将车载相机6在向斜上前方倾斜的状态下,配置在一对侧壁部16之间,并且将车载相机6的突出部40从前方插入相机支架4的支撑面23和板簧5的前端部37之间,并且,将其移动到比凹部24更向后方的后方区域。此时,板簧5通过在支撑面23上从前侧向后侧移动的突出部40而向上方弹性变形,以允许突出部40向后方移动。其次,将车载相机6的前端侧以进入后方区域的一对突出部40为轴(中心)向下方倾斜,并且将车载相机6的卡合突出部41配置在相机支架4的卡合部18的卡合孔19的后方。最后,通过将车载相机6向前方移动,将车载相机6的一对突出部40向前方移动并收容在相机支架4的凹部24中,并且将车载相机6的卡合突出部41插入到相机支架4的卡合部18的卡合孔19中并与之卡合。收容在相机支架4的凹部24中的车载相机6的一对突出部40被板簧5的抵接部36向下方推动并被弹性保持。当将车载相机6的一对突出部40从比凹部24更向后方的后方区域向前方移动时,板簧5通过在支撑面23上从后侧向前侧移动的突出部40而向上方弹性变形,并允许一对突出部40向凹部24移动。

在相机安装状态下,板簧5将收容在相机支架4的凹部24中的车载相机6的突出部40从上方向凹部24推动并弹性保持,并且相机支架4的卡合部18的卡合孔19与车载相机6的卡合突出部41卡合,从而限制车载相机6以车载相机6的一对突出部40为轴倾斜。通过突出部40在板簧5的抵接部36与相机支架4的凹部24之间被弹性保持,并且通过卡合突出部41插入到相机支架4的卡合部18的卡合孔19并与卡合部18的卡合孔19卡合,车载相机6被相机支架4保持。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板簧5将收容在凹部24中的突出部40从上方向凹部24推动,使得板簧5在与凹部24之间将突出部40弹性保持,并且通过卡合部18的卡合突出部41与卡合孔19卡合,限制了车载相机6以一对突出部40为中心倾斜。因此,可靠地防止车载相机6相对于相机支架4的安装角度的改变,并且能够相对于相机支架4可靠地保持车载相机6。

此外,当将车载相机6安装在相机支架4时,车载相机6的一对突出部40在使板簧5在上下方向上弹性变形的同时在支撑面23上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即,车载相机6的一对突出部40在与施加板簧5的施力的上下方向相交的前后方向上移动,即使为了可靠地保持车载相机6而增加了板簧5的施力的情况下,当将突出部40移动时,突出部40从板簧5承受的阻力的增加量也小于板簧5的施力的增加量。因此,能够实现既加强车载相机6的保持力,并且提高安装作业性。

在上述构造中,当将卡合突出部41与卡合部18的卡合孔19卡合时,使以进入比凹部24更向后方的一对突出部40为中心倾斜了的车载相机6向前方移动。由此,突出部40被收容在凹部24中并被弹性保持,并且卡合突出部41与卡合部18的卡合孔19卡合。因此,由于在将卡合突出部41与卡合孔19卡合时不需要太强的力量,从而能够将车载相机6容易地安装在相机支架4上。

另外,在本公开中例示了支架主体13的结构,其一体地具有在与上下方向相交的状态下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底板部15、以及从底板部15的车宽方向两端缘弯曲并向上方延伸的侧壁部16,但是,不限于此,例如,支架主体也可以是如下的结构,一体地具有在与车宽方向相交的状态下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底板部、以及从底板部的上下方向两端缘弯曲并向上方延伸的侧壁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相机支架4配置在仪表板3的上表面的车宽方向上的大致中央的结构,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将相机支架固定在车室2的天花板的结构。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车载相机6的卡合突出部41插入到相机支架4的卡合孔19中并与之卡合,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设置在相机支架4上的卡合突出部插入到形成在车载相机6上的卡合孔中并与之卡合的结构。

接下来,将参照图8至图10描述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相机支架46的卡合部47和侧壁部16的形状以及板簧70的形状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并且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造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其描述。

如图8和9所示,在相机支架46的底板部15的突出区域17的车宽方向中央部分设置有卡合部47。卡合部47具有在车宽方向上彼此分离并竖立的一对卡合板部51,并且固定在相机支架46的底板部15的突出区域17的车宽方向中央部分的前端缘部。一对卡合板部51分别具有基端部52、中间部53、以及前端部54,并且比相机支架46的底板部15更向上方突出。一对卡合板部51的基端部52从相机支架46的底板部15向上方并在与相机支架46的底板部15大致正交的方向上延伸,并被配置为彼此大致平行。一对卡合板部51的中间部53从基端部52的上端向上方并向彼此靠近的方向延伸。一对卡合板部51的中间部53的上端在车宽方向上彼此分离。一对卡合板部51的中间部53的上端之间的距离被设定为比车载相机6的卡合突出部41在车宽方向上的长度更短。一对卡合板部51的前端部54从中间部53的上端向上方并向彼此分离的方向延伸。一对卡合板部51的基端部52和中间部53界定收容车载相机6的卡合突出部41的收容区域55。一对卡合板部51的前端部54的车宽方向内侧面将车载相机6的卡合突出部41从上方引导至收容区域55。

相机支架46的侧壁部16具有从底板部15的车宽方向两端部弯曲向上方延伸的侧壁基部60、以及从侧壁基部60的上端部向车宽方向的外侧弯曲并延伸的上方支撑部61,并且沿底板部15的车宽方向外端缘竖立并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后述的板簧70的固定部71被固定在侧壁基部60的后端上部的车宽方向内侧面上。

如图9和10所示,板簧70一体地具有固定在侧壁部16的固定部71、配置在侧壁部16的后方的基端部72、以及与侧壁部16的支撑面23相对的板簧主体73。固定部71形成为板状,并且固定在侧壁基部60的车宽方向内侧面的后端部。基端部72形成为板状,并且从固定部71的后端缘弯曲并向车宽方向的外侧延伸,并且其上端缘配置在比侧壁部16的支撑面23更向上方。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板簧70的固定部71固定在侧壁基部60的后端上部的车宽方向内侧面上、并且基端部72从固定部71的后端缘向车宽方向外侧弯曲并延伸的结构,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是板簧的固定部固定在侧壁基部60的后端上部的车宽方向外侧面上、并且基端部从固定部的后端缘向车宽方向外侧弯曲并延伸的结构。

板簧主体73一体地具有抵接部58、以及前端部59。抵接部58从基端部72的上端缘向前方弯曲,并且在从支撑面23向上方分离的位置大致平行于支撑面23直线状延伸,并且在从侧壁部16的凹部24向上方分离的位置与凹部24相对。前端部59以越是从抵接部58的前端缘向前方则越是从支撑面23逐渐分离的方式,相对于抵接部58倾斜并直线状延伸。

接下来,将描述当将车载相机6安装在相机支架46上时的安装操作。

如图8至图10所示,当将车载相机6安装在相机支架46上时,首先,将车载相机6在向斜上前方倾斜的状态下配置在一对侧壁部16之间上,并且将车载相机6的突出部40从前方插入相机支架46的支撑面23与板簧70的前端部59之间,并且使其移动到相机支架46的凹部24,并且收容在凹部24中。此时,固定在相机支架46上的板簧70通过在相机支架46的支撑面23上从前侧向后侧移动的车载相机6的突出部40而向上方弹性变形,并且允许一对突出部40向凹部24移动。收容在相机支架46的凹部24中的车载相机6的一对突出部40被板簧70的抵接部58向下方推动并被弹性保持。接着,以收容在相机支架46的凹部24并被弹性保持的车载相机6的一对突出部40为轴,使车载相机6的前端侧向下方倾斜。车载相机6的卡合突出部41被相机支架46的一对卡合板部51的前端部54的车宽方向内侧面引导,并收容在一对卡合板部51之间的收容区域55,并且与相机支架46的卡合部47卡合。

在相机安装状态下,板簧70将收容在相机支架46的凹部24中的车载相机6的突出部40从上方向凹部24推动并弹性保持,并且相机支架46的卡合部47与车载相机6的卡合突出部41卡合,从而限制了车载相机6以车载相机6的一对突出部为轴倾斜。车载相机6通过突出部40被弹性保持在板簧70的抵接部58与相机支架46的凹部24之间,并且卡合突出部41与相机支架46的卡合部47卡合,从而被相机支架46保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车载相机6的卡合突出部41与相机支架46的卡合部47卡合,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设置在相机支架46上的卡合突出部与形成在车载相机6上的卡合部卡合的结构。

以上,尽管已经描述了应用本发明人创造的发明的实施方式,本公开并不限定于构成本公开的一部分的该实施方式的描述以及附图。即,补充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该实施方式做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实施例、及运用技术等当然均包括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本申请基于2017年10月23日提交的日本国发明专利申请(特愿2017-204411),其内容通过引用合并于此。

产业适用性

当将车载部件安装于车辆时,可以广泛地应用根据本公开的车载部件的安装结构。

附图标记说明

3仪表板

4、46相机支架(支架)

5、42、70板簧(板簧部件)

6车载相机(车载部件)

7相机盖

9上面板部

10支架支撑部件

11后方支撑部

12盖安装部

13支架主体

14脚部

15底板部

16侧壁部

18、47卡合部(倾斜限制卡合部)

19卡合孔

21、60侧壁基部

22、61上方支撑部

23支撑面

24凹部

31、71固定部

32、72基端部

33、73板簧主体

34中间部

35、43倾斜部

36、58抵接部

37、44、59前端部

40突出部

41卡合突出部(倾斜限制锁定部)

45相机主体

49固定螺栓

51卡合板部

52基端部

53中间部

54前端部

55收容区域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