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纵向调节器的致动机构、用于车辆座椅的纵向调节器以及车辆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06704发布日期:2020-06-16 21:21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用于纵向调节器的致动机构、用于车辆座椅的纵向调节器以及车辆座椅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纵向调节器的致动机构、一种用于车辆座椅的纵向调节器、以及一种带有此类纵向调节器的车辆座椅。



背景技术:

例如由de102006021884b3可知现有技术的纵向调节器。在该情况下,设置与车辆结构连接的第一座椅导轨以及与座椅机构连接的第二座椅导轨,所述第一座椅导轨和第二座椅导轨相互包围并且可相对于彼此在纵向上移动。此外设置有:导轨锁定装置,其主要设置在导轨型材内部;以及,解锁活瓣,其布置在导轨型材以外,在致动时作用在导轨锁定装置上。由de102008058518a1已知了一种用于导轨锁定装置的致动布置结构,其通过一杠杆从外侧插入到座椅导轨的开口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解决的问题在于,提出一种用于纵向调节器的致动机构、一种用于车辆座椅的经过改进的纵向调节器、以及具有此类经改进的纵向调节器的车辆座椅。

根据本发明的致动机构用于车辆座椅的纵向调节器,其中纵向调节器包括上导轨和下导轨,其可借助于至少两个锁定单元彼此锁定,并且其中致动机构包括至少一个致动臂、释放杠杆和定位元件,所述定位元件布置在释放杠杆上并且被可枢转地安装在释放杠杆的自由杠杆端部。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定位元件配置成摇杆(wippe)的形式或者类似摇杆。在该情况下,定位元件能够被预先装配到释放杠杆上,例如被安装、闩锁或夹在释放杠杆上。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定位元件被布置在导轨以外,并且与在导轨之间的内部空间中布置的引导元件可操作地连接,其中引导元件与锁定单元耦接。

借助本发明所实现的优点特别在于,定位元件能够被预先装配在释放杠杆上。此外,能够在涂覆之前将完整的座椅侧部固定到上导轨,并随后容易地安装导轨。此外,引导元件用作倾斜角度限制装置(kippwinkel-begrenzer)。

定位元件被特别配置为摇杆或者配置为类似摇杆的元件。另一实施方式提出,定位元件例如由与弹性体组合的刚性的(特别是加强的)塑料形成。以该方式,定位元件被设计成,既可以由刚性的塑料保证解锁力,也可以由弹性体抑制锁定和解锁的噪声,以及在释放杠杆上简单地固定定位元件。

例如,为了抑制锁定或解锁的噪声,刚性的(特别是高刚性的)塑料能够配有弹性的材料。特别地,定位元件能够配置为注塑件,例如两件式的注塑件。在该情况下,定位元件能够由内部的弹性材料和包围所述材料的刚性塑料来形成。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定位元件在内部的弹性材料的区域中具有附接区域,借助于该附接区域,定位元件能够形状配合地或者力配合地紧固到释放杠杆上,特别是预先装配到释放杠杆上。例如,定位元件的该附接区域和释放杠杆的耦接区域被构造为要形成插接-卡合连接(steck-rastverbindung)。因此,定位元件通过插接并卡合到释放杠杆上的方式来预先装配。

锁定单元例如通过两个锁定元件(特别是闩锁板)形成。如果两个闩锁板中的一个例如由于在解锁时有所增加的纵向荷载而需要更大的解锁力,则两个闩锁板借助于定位元件和引导螺栓的耦接来尽可能平行地解锁。在该情况下,每个闩锁板配有一引导螺栓。采用摇杆形式的定位元件在该情况下例如利用相应的摇杆端部接合到引导螺栓中的一个,并由此接合到闩锁板中的一个,从而进行解锁。

本发明使得有可能在涂覆过程之后进行简化的装配。锁定元件(特别是闩锁板)能够在适配器或座椅侧部的焊接或者铆接之前进行装配,并随后进行涂覆。在涂覆过程之后,不需要可能会受到座椅侧部限制的竖直装配过程。

另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用于车辆座椅的纵向调节器。纵向调节器包括:上导轨和下导轨,所述上导轨和下导轨可借助于至少两个锁定元件彼此锁定;以及,致动机构,其用于按如上所述的方式致动所述锁定元件。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定位元件布置在导轨以外,并且与至少一个在导轨之间的内部空间中布置的引导元件可操作地连接。在该情况下,每个锁定元件可配有引导元件,特别是销钉或栓。此外,每个锁定元件可配有多于一个的引导元件,特别是两个引导元件。

此外,在解锁或锁定时,锁定元件在解锁方向上借助于引导元件在上导轨中受迫引导,从而防止发生倾斜。

相应锁定元件的引导元件例如与定位元件的旋转轴线或铰接轴间隔开,从而使得定位元件在解锁时自定中心。

此外,提出了一种配有如上所述的纵向调节器的车辆座椅。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将根据附图进行详细描述。附图所示为:

图1以透视图示意性地示出了带有用于纵向调节器的致动机构的两个导轨对;

图2至图7以纵向截面图示意性地示出了纵向调节器的经改进致动机构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导轨对中的一个带有上导轨和下导轨、在导轨之间的内部空间中布置的锁定单元、和用于解锁锁定单元的外部定位元件;以及

图8至图10以不同视图示意性地示出了纵向调节器的经改进致动机构的另一个实施方式。

在所有的附图中,彼此对应的部件配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以透视图示意性地示出了带有致动机构4的纵向调节器1。

纵向调节器1用于手动地纵向调节座椅,特别是车辆座椅。在该情况下,纵向调节器1对未被详细示出的车辆座椅的座椅纵向位置进行调节。纵向调节器1包括导轨系统2。导轨系统2包括两个导轨对p1、p2,其各自具有两个导轨2.1、2.2。在每个车辆座椅侧上设置有导轨对p1或p2。

在该情况下,相应的导轨对p1、p2的导轨2.1之一以座椅安装的方式被紧固至车辆座椅。而相应的另一导轨2.2具有车辆安装的设计并与车辆结构(特别是车辆地板)连接。

两个导轨2.1、2.2彼此包封,形成具有内部空间i的导轨型材,并且可相对于彼此在纵向x上移动,其中为了减少摩擦在两个导轨2.1、2.2之间布置滚珠(未示出)。

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纵向调节器1通常具有两个导轨对p1、p2,其各自带有上导轨和下导轨作为上导轨2.1和下导轨2.2。

两个导轨2.1、2.2可借助于导轨锁定装置3彼此锁定。导轨锁定装置3被布置在内部空间1中的导轨型材以内,并且能够以任意形式设计,例如作为闩锁板或闩锁杆或锁合爪。

导轨锁定装置3借助于至少部分地布置在导轨2.1、2.2以外的致动机构4被可释放和可致动。导轨锁定装置3的致动机构4(其用于致动,特别是解锁或释放)能够以不同方式来配置,并且包括致动臂4.1,如图1中所示。

致动臂4.1在该情况下配置为单臂式手柄。可供选择地,致动臂4.1能够配置为把手(未详细显示)。致动臂4.1被配置为,使得其在车辆座椅的前端处突起并且能够由使用者致动。

致动机构4包括释放机构5.0。该释放机构5.0被布置在致动臂4.1与导轨锁定装置3之间并且将其彼此耦接,从而在对致动臂4.1进行致动期间释放并解锁导轨锁定装置3,使得导轨2.1、2.2中的一个能够相对于另一个进行移动。

释放机构5.0包括释放杠杆5,其在一端上与致动机构4(特别是致动臂4.1)耦接,特别是与之连接。释放杠杆5的相反一端与至少一个定位元件5.2耦接,特别是与之连接。

致动臂4.1与横梁4.2不可旋转地连接,横梁4.2进而在附接区域5.1中的端部侧可旋转地安装在每个导轨对p1、p2的相应上导轨2.1处。为此,相应的附接区域5.1包括用于横梁4.2的轴承衬套7。附接区域5.1例如被配置为保持接片(haltelasche)或保持凸耳(haltefahne),并且被紧固至导轨2.1。

图2至图6以纵向截面图示意性地示出了,导轨对中的一个导轨对p1,其带有上导轨2.1和下导轨2.2,在导轨之间布置在内部空间i中的锁定单元3,和用于解锁锁定单元3的外部定位元件5.2。

定位元件5.2位于导轨对p1以外。

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导轨锁定装置3具有被配置为闩锁板的两个锁定元件3.1,其被可移动地布置到导轨2.1、2.2中的一个上,特别是布置在上部的座椅导轨2.1上,并且,在座椅导轨2.1、2.2的锁定状态下借助于弹簧3.2被各自保持。弹簧3.2例如被设计为复位弹簧。弹簧3.2在锁定状态下(锁定位置vp)张紧,以便将所述锁定元件3.1保持在锁定状态。弹簧3.2在解锁和调节锁定元件3.1期间被进一步张紧。在锁定状态下的弹簧力在该情况下小于在解锁状态下的弹簧力。在锁定状态下的弹簧力特别是以如下方式选择,即锁定元件3.1基本上例如保持在固定状态,以便避免摇晃。在为了解锁而释放致动臂4.1时,锁定元件3.1因而借助于弹簧3.2自动移动到锁定状态(锁定位置vp)。

在锁定状态下,锁定元件3.1的锁定齿11与两个导轨2.1、2.2接合,例如与槽形的导轨开口2.3接合,从而使得导轨2.1、2.2相对于彼此被锁定,并且阻止座椅导轨中的一个座椅导轨2.1相对于另一座椅导轨2.2的移动。

定位元件5.2在释放杠杆5的外部杠杆端部5.3处布置在导轨型材以外。定位元件5.2被配置成,使得在对致动臂4.1进行致动时,所述定位元件使导轨锁定装置3(特别是两个锁定元件3.1)相对于其端部位置中的一个被特别中心定位于解锁位置ep的解锁轴线ea(图12)或锁定位置vp的锁定轴线va(图8),也就是说对称地调节和定位。为此目的,相应的锁定元件3.1包封引导元件3.3,该引导元件3.3与定位元件5.2接合以解锁相应的锁定元件3.1,并且被设置成对锁定元件3.3在解锁或锁定期间的倾斜角度进行限制。引导元件3.3例如被配置为螺栓或销。

定位元件5.2铰接至释放杠杆5的外部自由杠杆端部5.3。定位元件5.2特别是被可枢转地安装。此外,定位元件5.2被配置为摇杆。定位元件5.2还可配置为双臂式的杠杆。在该情况下,定位元件5.2的相应的摇杆端部(或者杠杆臂)分配给锁定元件3.1。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定位元件5.2被配置为基本三角形的板或盘并且具有中央的铰接轴5.5,定位元件5.2可围绕该铰接轴5.5枢转。定位元件5.2配置为摇杆(特别是盘形或板形的摇杆)的形式。

盘形的摇杆具有基本上三角形或平截头棱椎的形状。三角形的一角被设计为扁平的,并且可枢转地安装在释放杠杆5上。三角形的另外两角或者摇杆端部在导轨锁定装置3上、特别是在两个锁定元件3.1上形成承载表面。

定位元件5.2由塑料制成。特别地,定位元件5.2由刚性的(特别是加强的)塑料结合弹性的材料(特别是弹性体)制成。

特别地,定位元件5.2可配置为注塑件,例如两件式的注塑件。在该情况下,定位元件5.2例如具有内部的弹性材料5.2.1,其由刚性的塑料材料5.2.2所包围。这意味着定位元件5.2被设计为,由刚性的塑料材料5.2.2确保解锁力并且由弹性的材料5.2.1或弹性体抑制锁定或解锁的噪声。

在内部的弹性材料5.2.1的区域中配置定位元件5.2的铰接轴5.5,其具有附接区域5.6,借助于该附接区域5.6,定位元件5.2可形状配合地或力配合地紧固到释放杠杆5上,特别是可预先装配到释放杠杆5上。

对应于附接区域5.6,释放杠杆5具有耦接区域5.7。例如,定位元件5.2的附接区域5.6和释放杠杆5的耦接区域5.7被配置为,在其之间形成插接-卡合连接。因此,定位元件5.2通过装配并卡合到释放杠杆5上的方式来预先装配,其布置在座椅导轨2.1、2.2的内部空间i以外。

在定位元件5.2的附接区域5.6中,致动机构4具有释放盖5.8。释放盖5.8内侧具有与定位元件5.2的外轮廓相对应的内轮廓。释放盖5.8配置为镫支架(stirrup)的形式,其镫支架端部与上部的座椅导轨2.1中的凹口以形状配合或力配合的方式接合,特别是锁合到其中。释放盖5.8可被配置为使得其可提高上部的座椅导轨2.1的导轨强度。

上部的座椅导轨2.1在侧壁上不具有开口以释放导轨锁定装置3。这提高了导轨强度。

附接区域5.1和释放杠杆5设置用于将致动臂4.1与导轨锁定装置3耦接,从而使得能够省略用于导轨锁定装置3的传统上额外的解锁杠杆。

为了解锁两个导轨对p1和p2并且出于对称性方面的理由,如图1中所示,设置两个释放杠杆5,其借助于一个致动臂4.1彼此连接。在该情况下,致动臂4.1配有横梁4.2,横梁的端部被可旋转地安装在开口5.4中。横梁4.2至少在自由端的区域中具有圆形的截面。

导轨系统2和致动机构4带有在导轨对p1、p2中的相同释放杠杆5的此种对称设计导致变型减少,从而实现更多相同零件的制造并因此实现更具成本效益的制造。

外部的致动机构4和外部的释放机构5.0和内部导轨锁定装置3意味着使错误释放最小化。另外,能够将一共用的外部的致动臂4.1用于释放机构5.0的两个外部的释放杠杆5以及两个导轨锁定装置3。另外,能够将致动臂4.1、释放杠杆5和定位元件5.2预先装配为装配单元m。释放盖5.8与上导轨2.1固定连接,例如铆接、拧紧、焊接等等。致动臂4.1、释放杠杆5和定位元件5.2被彼此固定连接,例如焊接。

释放杠杆5由金属或塑料或者被作为由金属和塑料构成的混合组件一体形成。

释放杠杆5形成力传递元件,从而将致动臂4.1的旋转传递并转换成导轨锁定装置3的竖直运动,以对其进行解锁。释放杠杆5以及致动臂4.1的附接被配置为,使得致动臂4.1的枢转点d在上导轨2.1的区域中形成。

在该情况下,致动臂4.1可配置为与释放杠杆5接合的操纵杆,其带有由金属或塑料制成的横梁4.2。作为备选方案,致动臂也可配置为u形的镫支架或者配置为单件式的横镫支架,其由塑料或金属制成。

为了防止发出咔哒的噪声并且为了将致动机构4自动保持在被动位置或静止位置,所述机构以弹簧预张紧的方式保持在导轨系统2上。为此,将弹簧元件8(例如支架弹簧、支腿弹簧或螺钉弹簧)布置在致动机构4与上导轨2.1之间,并且在静止位置或被动位置预张紧致动机构4。例如,将弹簧单元8的一端布置到(特别是置于)致动臂4.1上或者释放杠杆5中的一个上。弹簧元件8的另一端置于上导轨2.1上。

上导轨2.1具有至少两个贯通开口9,导轨锁定装置3可被引导通过该贯通开口并且紧固至导轨2.1。此外,上导轨2.1具有狭槽开口10,以便接收致动机构4的附接区域5.1。

在侧壁中,上导轨2.1具有与锁定元件3.1的锁定齿11相对应的锁定开口或导轨开口2.3。

图2至图6以放大视图说明性地示出了在具有释放盖5.8的释放机构5.0的区域中的致动机构4。

图2示出了在锁定位置vp的导轨锁定装置3,在所述锁定位置,锁定元件3.1的锁定齿11以锁定方式与两个导轨2.1、2.2中的导轨开口2.3接合。在该情况下,释放机构5.0,特别是定位元件5.2尚未与锁定元件3.1的引导元件3.3接合。

对于每个导轨对p1、p2,释放机构5.0至少包括释放杠杆5和定位元件5.2。

图3示出了在将释放机构5.0释放时的导轨锁定装置3。由于不同的(特别是分阶的)锁定位置,引导元件3.3以不同高度伸出贯通开口9。引导元件3.3能够以可移动的方式被引导穿过贯通开口9。

各无游隙的锁定元件3.1的引导元件3.3从所述贯通开口伸出得更高。在国际专利申请wo2016/062592a1中详细地描述了一种锁定机构。特别地,用于锁定上导轨2.1和下导轨2.2的锁定元件3.1以逐级锁定的方式与上导轨和下导轨接合,其中在预锁定阶段,锁定元件3.1将上导轨和下导轨2.1、2.2带有游隙地相互预锁定,并且在锁定阶段,锁定元件3.1中的至少一个将上导轨和下导轨2.1、2.2以无游隙(不存在游隙)的方式彼此锁定。

摇杆形的定位元件5.2由可枢转的承载件来平衡以不同高度伸出的引导元件3.3,并且与两个引导元件3.3接触。

图4和图5分别显示了作为平衡摇杆的定位元件5.2,其在图4中到达角度或枢转极限使得后部锁定元件3.1有更大的解锁力,而在图5中到达角度或枢转极限使得前部锁定元件3.1有更大的解锁力。

图6示出了与释放机构5.0组合的致动机构4.0的侧视图,释放机构5.0包括外部的释放杠杆5和摇杆形的定位元件5.2,所述定位元件在对致动臂4.1进行致动期间与引导元件3.3接合。

图2至图6示出了在对致动臂4.1进行致动期间的解锁过程。

摇杆形的定位元件5.2以如下方式设计,即使得在对致动臂4.1进行致动期间,该定位元件使得两个锁定元件3.1相对于如图2所示的锁定位置vp确定中心,并且将锁定元件主要调节至沿着锁定轴线va的一条直线。

图3至图6示出了在对锁定元件3.1进行解锁期间的中间位置zp1至zp4,其中,由于大小不同的解锁力锁定元件相对于直的纵向轴线la而言被放置于倾斜位置。为此,相较于引导元件3.3的直径而言,贯通开口9具有较大的直径。贯通开口9还可被形成为非圆形的,特别是椭圆形的或狭槽形的。在该情况下的引导元件3.3和贯通开口9以相互对应的方式设置,使得引起对锁定元件3.1的倾斜角度限制。

图7示出了在解锁位置ep的锁定元件3.1,其中,锁定元件3.1借助于定位元件5.2(其与引导元件3.3相互作用)基本上在沿着解锁轴线ea的直线上居中,也就是说对称地调节和定位。

图8至图10示出了用于上述致动机构4的替代性释放机构50的另一实施方式。

释放机构50被显示为用于导轨对p1。而用于另一导轨对p2的释放机构50具有类似设计。

该释放机构50与如图2至图7所示的释放机构的区别在于引导元件3.3的数量不同。代替每个锁定元件3.1有一个引导元件3.3,释放机构50针对每个锁定元件3.1具有两个引导元件3.3。这意味着定位元件5.2和释放盖5.8仅仅在纵向范围上延伸。

释放机构50被显示为不具有释放杠杆5。

此外,致动机构4和导轨锁定装置3的组件类似于如图2至图7中所示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组件。

相应锁定元件3.1的两个引导元件3.3被布置成在纵向范围上彼此间隔开。在每个锁定元件3.1的两个引导元件3.3之间布置有弹簧3.2,特别是复位弹簧。

两个锁定元件3.1的引导元件3.3在该情况下与定位元件5.2的旋转轴线或铰接轴5.5间隔开,从而使得定位元件5.2在解锁期间自定中心。

摇杆形的定位元件5.2由于该定位元件5.2的可枢转安装来平衡以不同高度伸出的引导元件3.3,并且在解锁期间与所有锁定元件3.1的所有引导元件3.3接触。

在通过锁定元件3.1中一个的引导元件3.3之一解锁时,由于距用于致动的弹簧3.2(复位弹簧,特别是拉力弹簧)的距离,这将最初倾斜直至到达倾斜角度极限,并随后在解锁方向er上被移位直至第一锁定齿11与上导轨2.1中的行程限制止挡件接触为止。从该点起需要明显更高的解锁力,以便将锁定元件3.1并由此将闩锁板完全地压靠行程限制止挡件。

通过为每个锁定元件3.1(例如闩锁板)使用第二引导元件3.3,两个锁定元件3.1由于受力平衡而被事实上并行地解锁,并同时压靠上导轨2.1中的行程止挡件。

由于每个锁定元件3.1的引导元件3.3(例如销钉)与定位元件5.2的旋转轴线或铰接轴5.5的不同间距,在解锁过程中发生特别是摇杆形定位元件5.2的自定中心。这允许事实上同时达到相应的最终位置(特别是锁定位置vp或解锁位置ep)。

这种同步到达最终位置(锁定位置vp或解锁位置ep)会导致尽可能大的超行程该超行程的距离是从刚刚解锁的锁定位置vp测量至完全解锁的解锁位置ep。这意味着不需要在定位元件5.2中的角度止挡件。

相邻锁定元件3.1的引导元件3.3在该情况下被布置成距定位元件5.2的旋转轴线或铰接轴5.5有相同距离。以该方式,相邻的锁定元件3.1大部分同步地解锁。

图8至图10示出了作为平衡摇杆的的定位元件5.2,其到达角度极限或枢转极限使得前部锁定元件3.1有被提高的解锁力。

附图标记列表

1纵向调节器

2导轨系统

2.1、2.2导轨

2.3导轨开口

3导轨锁定装置

3.1锁定元件

3.2弹簧

3.3引导元件

4致动机构

4.1致动臂

4.2横梁

5释放杠杆

5.0、50释放机构

5.1附接区域

5.2定位元件

5.2.1弹性材料

5.2.2刚性的塑料材料

5.3杠杆端部

5.4开口

5.5铰接轴

5.6附接区域

5.7耦接区域

5.8释放盖

6凹部

7轴承衬套

8弹簧元件

9贯通开口

10狭槽开口

11锁定齿

d枢转点

ea解锁轴线

er解锁方向

ep解锁位置

i内部空间

la纵向轴线

m装配单元

p1、p2导轨对

va锁定轴线

vp锁定位置

x纵向

zp1至zp4中间位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