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67454发布日期:2019-10-14 18:40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车辆座椅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车辆座椅。



背景技术:

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jp-a)no.2017-19441中公开的车辆座椅中,座椅靠背框架固定至座椅坐垫框架的后端部从而无法后倾。该座椅坐垫框架经由前侧连接机构和后侧连接机构安装至车身。前侧连接机构和后侧连接机构使前连结结构和后连结结构沿着圆弧朝向车辆前侧移动并且使座椅坐垫框架向下且向后倾斜,其中,该圆弧的中心是设定在座椅坐垫的车辆上侧处的虚拟中心点。由此,座椅靠背框架在不改变座椅靠背框架与座椅坐垫框架之间的相对关系的情况下后倾,并且抑制了就座者的背部的移位(就座者的背部与座椅靠背之间的相对位置的偏移)。

然而,在上述结构的车辆座椅中,在后倾座椅靠背的时候,就座者的腿部与座椅坐垫一起被向上极大地抬起。因此,存在就座者的脚部会离开车身地板部并且会变得不稳的问题。此外,如果上述结构的车辆座椅是驾驶员座椅,则在后倾座椅靠背时,存在就座者的腿部会干涉方向盘等的问题。由于上述原因,就上述结构的车辆座椅而言,出现了诸如后倾调节范围窄之类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情况,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车辆座椅,该车辆座椅能够抑制在座椅靠背后倾时就座者的背部的移位以及腿部的抬起。

涉及本公开的第一方面的车辆座椅包括:坐垫框架后部,该坐垫框架后部构成座椅坐垫的框架的后部,并且该坐垫框架后部制作成能够相对于车身地板部围绕后部轴旋转,后部轴的轴向方向是座椅横向方向;坐垫框架前部,该坐垫框架前部构成座椅坐垫的框架的前部,并且该坐垫框架前部连接至坐垫框架后部以能够围绕中央折叠轴旋转,中央折叠轴的轴向方向是座椅横向方向,并且中央折叠轴与后部轴相比更靠近座椅前侧定位;座椅靠背框架,该座椅靠背框架从坐垫框架后部的后端侧竖立地立置,并且该座椅靠背框架构成座椅靠背的框架;以及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使坐垫框架前部和坐垫框架后部沿座椅竖向方向在非后倾状态与后倾状态之间相对移动,在非后倾状态下,坐垫框架后部从坐垫框架前部朝向座椅后侧延伸,在后倾状态下,坐垫框架后部相对于坐垫框架前部向下且向后倾斜。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的车辆座椅,驱动机构使坐垫框架前部和坐垫框架后部沿座椅竖向方向在上述非后倾状态与后倾状态之间相对移动。由于该相对运动,在从上述非后倾状态移动至后倾状态时,坐垫框架前部和坐垫框架后部围绕中央折叠轴相对旋转,并且坐垫框架后部围绕后部轴旋转,并且从坐垫框架后部的后端侧竖立地立置的座椅靠背框架后倾(向后倾斜)。此时,因为坐垫框架后部与座椅靠背框架一起围绕中央折叠轴后倾,所以可以抑制就座者的背部的移位。此外,在进行上面描述那样的后倾时,坐垫框架后部相对于坐垫框架前部围绕中央折叠轴旋转,并且坐垫框架后部向下且向后倾斜。因此,与坐垫框架前部和坐垫框架后部一起围绕后部轴旋转(抬起)的情况相比,可以抑制就座者的腿部的抬起。

在涉及本公开的第二方面的车辆座椅中,在第一方面的车辆座椅中,驱动机构构成为包括后倾用驱动机构,该后倾用驱动机构具有后倾用连结结构和后倾用马达,该后倾用连结结构设置在坐垫框架前部与车身地板部之间,该后倾用马达通过驱动后倾用连结结构而使坐垫框架前部沿座椅竖向方向移动。

在本公开的第二方面的车辆座椅中,后倾用连结结构被设置在坐垫框架前部与车身地板部之间。由于后倾用连结结构由后倾用马达驱动,因而坐垫框架前部沿座椅竖向方向移动。由此,坐垫框架前部和坐垫框架后部可以通过简单结构沿座椅竖向方向相对移动。

在涉及本公开的第三方面的车辆座椅中,在第二方面的车辆座椅中,驱动机构构成为包括提升用驱动机构,该提升用驱动机构具有前连结结构、后连结结构和提升用马达,该前连结结构设置在后倾用连结结构与坐垫框架前部之间,该后连结结构设置在坐垫框架后部与车身地板部之间,并且该后连结结构经由后部轴连接至坐垫框架后部,该提升用马达通过驱动前连结结构和后连结结构中的至少一者而使坐垫框架前部和坐垫框架后部沿座椅竖向方向移动。

在本公开的第三方面的车辆座椅中,前连结结构被设置在上述后倾用连结结构与坐垫框架前部之间,并且后连结结构被设置在坐垫框架后部与车身地板部之间。该后连结结构经由上述后部轴连接至坐垫框架后部。由于前连结结构和后连结结构中的至少一者由提升用马达驱动,因而坐垫框架前部和坐垫框架后部沿座椅竖向方向移动。由此,可以通过简单的结构添加提升功能。

在涉及本公开的第四方面的车辆座椅中,在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的车辆座椅中,驱动机构构成为包括倾斜用驱动机构,该倾斜用驱动机构通过倾斜用马达的驱动力使坐垫框架前部和坐垫框架后部围绕中央折叠轴相对旋转。

本公开的第四方面的车辆座椅具有上述倾斜用驱动机构,因此,在进行上面描述那样的后倾时,易于使坐垫框架前部和坐垫框架后部如已设定的那样围绕中央折叠轴相对旋转。

在涉及本公开的第五方面的车辆座椅中,在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车辆座椅中,坐垫框架后部与座椅靠背框架一体地连接。

在本公开的第五方面的车辆座椅中,坐垫框架后部与座椅靠背框架被一体地连接。因此,可以减少部件的数目以及组装部件的过程的数目。

如上所述,涉及本公开的车辆座椅具有能够抑制在座椅靠背后倾时就座者的背部的移位以及腿部的抬起的优异效果。

附图说明

将基于以下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了涉及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车辆座椅的包括座椅框架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结构的一部分在从座椅下侧观察时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了图1中所示的结构在拆开状态下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图1中所示的结构的一部分的侧视图,并且是示出了座椅框架的非后倾状态与降低状态的图;

图5是与图4相对应的侧视图,并且示出了座椅框架的非后倾状态与提升状态;

图6是与图4和图5相对应的侧视图,并且示出了座椅框架的后倾状态;

图7是示出了车辆座椅的非后倾状态与降低状态的侧视图;

图8是示出了车辆座椅的非后倾状态与提升状态的侧视图;

图9是示出了车辆座椅的后倾状态的侧视图;

图10是示出了车辆座椅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11a是示出了座椅框架的非后倾状态与降低状态的侧视图;

图11b是示出了座椅框架的后倾状态的侧视图;

图12a是示出了涉及比较示例的车辆座椅的非后倾状态的侧视图;

图12b是示出了涉及比较示例的车辆座椅的后倾状态的侧视图;以及

图13是示出了坐垫框架后部和座椅靠背框架一体地连接的示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通过使用图1至图11b来描述涉及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车辆座椅10。应当指出的是,在各个附图中,为了使附图更便于观察,存在其中一些附图标记被省去的情况。此外,在各个附图中适当地示出的箭头fr、up和lh分别表示车辆座椅10的前侧、上侧和左侧。车辆座椅10的纵向方向、左右方向(横向方向)和竖向方向与安装有车辆座椅10的车辆(汽车)的纵向方向、左右方向(横向方向)和竖向方向相一致。在下文中,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在通过仅使用纵向方向、左右方向以及竖向方向给出描述时,这些方向指的是相对于车辆座椅10的方向。

如图1至图6中所示,车辆座椅10具有座椅框架12、座椅滑动机构52、后倾用驱动机构60、提升用驱动机构76以及倾斜用驱动机构102。此外,该车辆座椅10具有ecu120(见图10),ecu120用作控制上述各个机构52、60、76、102的操作的控制装置。后倾用驱动机构60、提升用驱动机构76以及倾斜用驱动机构102构成本公开的“驱动机构”。

座椅框架12构成为包括:座椅坐垫框架16,座椅坐垫框架16构成座椅坐垫14(见图7至图9)的框架;座椅靠背框架38,座椅靠背框架38构成座椅靠背36(见图7至图9)的框架;以及头枕框架59(仅在图11a和图11b中示出),头枕框架59构成头枕48(见图7至图9)的框架。被表皮15、37、49(仅在图7至图9中示出)覆盖的未示出的垫分别安装至座椅坐垫框架16、座椅靠背框架38以及头枕框架59。应当指出的是,图7至图9以及图11a和图11b中所示出的就座者p例如是am50(第50%身材的美国成年男性)仿制人体模型。此外,在图7至图9中,sw是车辆的方向盘,并且ip是车辆的仪表板。在下文中详细描述前述各个构成元件。

(座椅坐垫框架16)

座椅坐垫框架16由构成座椅坐垫14的框架的前部的坐垫框架前部18和构成座椅坐垫14的框架的后部的坐垫框架后部20构成,其中,坐垫框架前部18和坐垫框架后部20经由左阶梯形螺栓22和右阶梯形螺栓22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

坐垫框架前部18具有左侧框架部24和右侧框架部24、前框架部26以及管框架部28,前框架部26跨置在左侧框架部24的前部的上端部与右侧框架部24的前部的上端部之间,管框架部28跨置在左侧框架部24的后端部与右侧框架部24的后端部之间。左侧框架部24和右侧框架部24以及前框架部26例如由金属板构成,并且管框架部28例如由金属管构成。

坐垫框架后部20具有左侧框架部30和右侧框架部30、管框架部32、以及下框架部34,管框架部32跨置在左侧框架部30的前端部与右侧框架部30的前端部之间,下框架部34于管框架部32的后方处跨置在左侧框架部30与右侧框架部30之间。左侧框架部30和右侧框架部30例如由金属板构成。管框架部32例如由金属管构成。下框架部34例如通过将金属板与金属管结合而构成。

坐垫框架前部18的左侧框架部24的后端部和右侧框架部24的后端部从座椅横向方向上的外侧叠置到坐垫框架后部20的左侧框架部30的前端部和右侧框架部30的前端部上。此外,穿过左侧框架部24的后端部和右侧框架部24的后端部以及左侧框架部30的前端部和右侧框架部30的前端部的左阶梯形螺栓22和右阶梯形螺栓22通过未示出的螺母而螺纹连接在一起。由此,坐垫框架前部18和坐垫框架后部20被连接成能够围绕左阶梯形螺栓22和右阶梯形螺栓22相对于彼此旋转。左阶梯形螺栓22的轴向方向和右阶梯形螺栓22的轴向方向是座椅横向方向,并且各阶梯形螺栓22同轴地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1a中所示,左阶梯形螺栓22和右阶梯形螺栓22与就座者p的臀点hp在座椅靠背纵向方向上的位置之间的差(位置的偏移)l1被设定成较小。应当指出的是,前述座椅靠背纵向方向是与就座者p的躯干线相正交的方向,如在座椅的侧视图中所见的。左阶梯形螺栓22和右阶梯形螺栓22对应于本公开中的“中央折叠轴”。在下文中,阶梯形螺栓22有时被称为“中央折叠轴22”。

(座椅靠背框架38)

座椅靠背框架38具有左侧框架部40和右侧框架部40、上框架部42、以及后表面板部44,上框架部42跨置在左侧框架部40的上端部与右侧框架部40的上端部之间,后表面板部44跨置在左侧框架部40的下端部与右侧框架部40的下端部之间。左侧框架部40和右侧框架部40以及后表面板部44例如由金属板构成。上框架部42例如由金属管构成。构成头枕48(见图7至图9)的框架的头枕框架59(见图11a和图11b)连接至上框架部42。

上述结构的座椅靠背38从坐垫框架后部20的后端侧竖立地立置。具体地,例如由金属板构成的左b形支架46和右b形支架46通过比如经由螺栓紧固之类的方法而固定至坐垫框架后部20的左侧框架部30的后端部和右侧框架部30的后端部。左b形支架46和右b形支架46从左侧框架部30的后端部和右侧框架部30的后端部朝向座椅上侧延伸,并且从座椅横向方向上的外侧叠置在座椅靠背框架38的左侧框架部40的下端部和右侧框架部40的下端部上。左侧框架部40和右侧框架部40与左b形支架46和右b形支架46通过比如经由螺栓紧固之类的方法而被固定。由此,左侧框架部40和右侧框架部40与左侧框架部30和右侧框架部30经由左b形支架46和右b形支架46被固定。

(座椅滑动机构52)

座椅滑动机构52构成为包括左下导轨54和右下导轨54以及左上导轨56和右上导轨56。下导轨54和上导轨56例如由金属板构成,并且形成为呈在座椅纵向方向上较长的长形形状。下导轨54的前端部和后端部经由前支架和后支架(未给出附图标记)固定至车身地板部11(仅在图7至图9中示出)。应当指出的是,座椅滑动机构52在图7至图9中示意性地示出。上导轨56被支承成能够相对于下导轨54沿座椅纵向方向滑动。该座椅滑动机构52构成为使上导轨56通过图1至图3中示出的滑动用马达58的驱动力而相对于下导轨54沿座椅纵向方向滑动。

(后倾用驱动机构60)

后倾用驱动机构60具有后倾用连结结构62和后倾用马达72。后倾用连结结构62由左连结构件64和右连结构件64以及连接管66构成,连接管66沿座椅横向方向连接左连结构件64和右连结构件64。左连结构件64的一个端侧部和右连结构件64的一个端侧部经由左阶梯形螺栓(连接轴)70和右阶梯形螺栓(连接轴)70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至左连结支架68和右连结支架68,左连结支架68和右连结支架68固定至左上导轨56的前部和右上导轨56的前部。左阶梯形螺栓70的轴向方向和右阶梯形螺栓70的轴向方向是座椅横向方向,并且各阶梯形螺栓70同轴地设置。扇形齿轮64a与左连结构件64和右连结构件64中的一者(这里为位于右侧的连结构件64)一体地形成。该扇形齿轮64a对应于后倾用马达72。

后倾用马达72是具有减速齿轮的马达,并且通过使用螺栓和螺母(未给出附图标记)固定至齿轮支架74。齿轮支架74通过比如通过螺栓紧固等的方法而固定至左上导轨56和右上导轨56中的一者(这里为位于右侧的上导轨)。小齿轮(未给出附图标记)被固定至后倾用马达72的输出轴。该小齿轮与扇形齿轮64a啮合在一起。由此,当后倾用马达72旋转时,后倾用连结结构62围绕左阶梯形螺栓70和右阶梯形螺栓70旋转。

(提升用驱动机构76)

提升用驱动机构76具有前连结结构78、后连结结构80以及提升用马达82。前连结结构78设置在后倾用连结结构62与坐垫框架前部18之间,并且由左连结构件84和右连结构件84以及连接管86构成,连接管86将左连结构件84和右连结构件84沿座椅横向方向连接。左连结构件84的一个端部和右连结构件84的一个端部经由左阶梯形螺栓(连接轴)88和右阶梯形螺栓(连接轴)88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至后倾用连结结构62的左连结构件64的另一端部和右连结构件64的另一端部。左阶梯形螺栓88的轴向方向和右阶梯形螺栓88的轴向方向是座椅横向方向,并且各阶梯形螺栓88同轴地设置。

左连结构件84的另一端部和右连结构件84的另一端部经由左铆钉(连接轴)90和右铆钉(连接轴)90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至坐垫框架前部18的左侧框架部24和右侧框架部24。左铆钉90的轴向方向和右铆钉90的轴向方向是座椅横向方向,并且铆钉90同轴地设置。坐垫框架前部18经由前连结结构78和后倾用连结结构62连接至左上导轨56和右上导轨56,并且坐垫框架前部18被支承成能够相对于左上导轨56和右上导轨56沿座椅竖向方向在预定的范围内移动。前连结结构78和后倾用连结结构62构成双连结结构。

后连结结构80设置在坐垫框架后部20与车身地板部11之间(这里为坐垫框架后部20与左上导轨56和右上导轨56之间),并且后连结结构80由左连结构件92和右连结构件92以及连接管94构成,连接管94将左连结构件92和右连结构件92沿座椅横向方向连接。左连结构件92的一个端部和右连结构件92的一个端部经由左阶梯形螺栓(连接轴)98和右阶梯形螺栓(连接轴)98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至左连结支架96和右连结支架96,其中,左连结支架96和右连结支架96固定至左上导轨56的后部和右上导轨56的后部。左阶梯形螺栓98的轴向方向和右阶梯形螺栓98的轴向方向是座椅横向方向,并且阶梯形螺栓98同轴地设置。扇形齿轮92a与左连结构件92和右连结构件92中的一者(这里为左侧的连结构件92)一体地形成。扇形齿轮92a对应于提升用马达82。

左连结构件92的另一端部和右连结构件92的另一端部经由连接管94连接至左侧框架部30和右侧框架部30。具体地,在左侧框架部30的后部和右侧框架部30的后部中形成有圆形通孔100,并且连接管94的轴向方向上的两个端部与这些通孔100配装在一起以自由地旋转。例如由于连接管94的轴向方向上的两个端部被嵌合(caulked),因而连接管94相对于左侧框架部30和右侧框架部30的沿轴向方向的移位被限制。坐垫框架后部20经由后连结结构80连接至左上导轨56和右上导轨56,并且坐垫框架后部20在车身地板部11处被支承成能够围绕连接管94旋转。坐垫框架后部20被支承成能够相对于左上导轨56和右上导轨56沿座椅竖向方向在预定的范围内移动。连接管94对应于本公开中的“后部轴”,并且连接管94设置成使得连接管94的轴向方向是座椅横向方向。在下文中,连接管94有时被称为“后部轴94”。

提升用马达82是具有减速齿轮的马达,并且通过使用螺栓和螺母(未给出附图标记)固定至侧框架部30的左侧。小齿轮(未给出附图标记)被固定至提升用马达82的输出轴。该小齿轮与扇形齿轮92a啮合在一起。由此,当提升用马达82旋转时,后连结结构80围绕左阶梯形螺栓98和右阶梯形螺栓98旋转,并且坐垫框架后部20沿座椅竖向方向移动。后连结结构80构成单连结结构。

(倾斜用驱动机构102)

倾斜用驱动机构102具有倾斜用马达104、进给螺杆机构106以及连接支架108,进给螺杆机构106由倾斜用马达104驱动,连接支架108固定至坐垫框架前部18的管框架部28。倾斜用马达104和进给螺杆机构106在座椅横向方向上的中央部附近设置在坐垫框架后部20的下框架部34的下方。进给螺杆机构106具有壳体110(仅在图2中示出附图标记)和杆112,壳体110通过使用螺栓和螺母(未示出)固定至下框架部34,杆112在壳体110处支承成能够沿座椅纵向方向移动。倾斜用马达104通过比如经由螺钉紧固之类的方法而固定至壳体110。倾斜用马达104设置成呈其未示出的输出轴沿着座椅横向方向延伸的姿态。

杆112形成为呈在座椅纵向方向上较长的长形杆形状,并且杆112的后部侧沿座椅纵向方向穿过壳体110。在杆112的后部侧处设置有阳螺纹部(未示出),在该阳螺纹部的外周缘处形成有阳螺纹。在壳体110内设置有内周缘处形成有阴螺纹的旋转体(未示出)以对应于阳螺纹部。阳螺纹部与旋转体的阴螺纹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由于该旋转体通过倾斜用马达104旋转,因而杆112相对于壳体110沿座椅纵向方向移动。

杆112的前端部设置在坐垫框架前部18的管框架部28的下方。连接支架108设置在管框架部28的下方。连接支架108例如由压制成型的金属板形成,并且如座椅平面图中所能观察到的,连接支架108的横截面形成为呈在座椅后侧敞开的大致u形形状。连接支架108的上端部例如通过比如焊接等的方法而固定至管框架部28。杆112的前端部经由阶梯形螺栓(连接轴)114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至连接支架108,其中,阶梯形螺栓114的轴向方向是座椅横向方向。由此,当杆112通过倾斜用马达104沿座椅纵向方向移动时,坐垫框架前部18和坐垫框架后部20围绕左中央折叠轴22和右中央折叠轴22相对旋转。

(ecu120)

图10中示出的ecu(电子控制单元)120由微型计算机构成,在该微型计算机处,cpu、rom、ram和i/o(输入接口/输出接口)连接至总线。上述滑动用马达58、后倾用马达72、提升用马达82以及倾斜用马达104电连接至ecu120的i/o。例如,在这些马达58、72、82、104处设置有对马达58、72、82、104的输出轴的旋转位置进行检测的编码器。

此外,设置在座椅坐垫14的侧表面等处的操作部122电连接至ecu120的i/o。在该操作部122处设置有滑动用开关124、后倾用开关126、提升用开关128以及倾斜用开关130。ecu120根据这些开关124、126、128、130的操作来控制上述相应的马达58、72、82、104的操作。

具体地,在滑动用开关124被操作时,ecu120操作滑动用马达58,并且使左上导轨56和右上导轨56相对于左下导轨54和右下导轨54沿座椅纵向方向移动。由此,座椅框架12在最靠前位置(未示出)与最靠后位置(未示出)之间移动(滑动),其中,最靠前位置是相对于车身地板部11的在纵向方向上的移动范围的前端位置,最靠后位置是相对于车身地板部11的滑动范围的后端位置。

此外,在提升用开关128被操作时,ecu120操作提升用马达82,并且使后连结结构80旋转。该后连结结构80作为四点连结机构的驱动连结结构进行旋转,并且前连结结构78作为四点连结机构的从动连结结构进行旋转。由此,座椅框架12在最靠下位置(见图4和图7)与最靠上位置之间向上及向下移动(参照图5中的箭头lif),其中,最靠下位置是相对于车身地板部11的在竖向方向上的移动范围的下端位置,最靠上位置是相对于车身地板部11的在竖向方向上的移动范围的上端位置。应当指出的是,为了容易地理解座椅坐垫框架16和各个连结结构62、78、80的运动,图7至图9中示意性地示出了坐垫框架前部18、坐垫框架后部20、各个连结结构62、78、80、中央折叠轴22、后部轴94等。

此外,当倾斜用开关130被操作时,ecu120操作后倾用马达72、提升用马达82和倾斜用马达104,并且使坐垫框架前部18相对于坐垫框架后部20围绕中央折叠轴22旋转。由此,坐垫框架前部18在从坐垫框架后部20朝向座椅前侧延伸的非倾斜位置(未示出)与相对于坐垫框架后部20向前且向下倾斜的倾斜位置(未示出)之间向上及向下移动。

此外,当后倾用开关126被操作时,ecu120操作后倾用马达72、提升用马达82和倾斜用马达104,并且使坐垫框架前部18和坐垫框架后部20围绕中央折叠轴22相对旋转(使坐垫框架前部18与坐垫框架后部20在中间折叠)。由此,坐垫框架后部20在从坐垫框架前部18朝向座椅后侧延伸的非后倾位置(见图4、图5、图7、图8、图11a)与相对于坐垫框架前部18向后且向下倾斜的后倾位置(见图6、图9、图11b)之间向上及向下移动。

在这种情况下,一体地固定至坐垫框架后部20的座椅靠背框架38与坐垫框架后部20一体地后倾(向后倾斜)。座椅靠背框架38固定至坐垫框架后部20,以使得在坐垫框架后部20定位在非后倾位置的状态下时,座椅靠背框架38从坐垫框架后部20的后端侧朝向座椅上侧且略微朝向座椅后侧倾斜地延伸。由于坐垫框架后部20在非后倾位置与后倾位置之间移动,因而座椅靠背框架38沿座椅纵向方向(参照图6中的箭头rec)倾斜。坐垫框架后部20定位在上述非后倾位置的状态对应于本公开中的“非后倾状态”,并且坐垫框架后部20定位在上述后倾位置的状态对应于本公开中的“后倾状态”。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在座椅框架12处于非后倾状态且处于比最靠上位置更靠近最靠下位置侧的状态的情况下后倾用开关126被操作时,ecu120首先操作提升用马达82,并且使座椅框架12移动至最靠上位置。然后,ecu120操作后倾用马达72、提升用马达82和倾斜用马达104,并且使坐垫框架后部20从非后倾位置移动至后倾位置。由此,在坐垫框架后部20移动至后倾位置时,阻止了坐垫框架后部20与左座椅滑动机构52和右座椅滑动机构52等发生干涉。

应当指出的是,也可以存在这样的结构:在该结构中,即使在座椅框架12定位在最靠下位置的状态下,坐垫框架后部20也可以在不与座椅滑动机构52等发生干涉的情况下移动至后倾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在后倾用开关126被操作时上述各个马达72、82、104的操作顺序不限于上述顺序。例如,可以存在这样的结构:在该结构中,ecu120同时操作上述各个马达72、82、104。此外,可以存在这样的结构:在该结构中,例如在座椅坐垫框架16相对于座椅滑动机构52(车身地板部11)的位置被设定得较高的情况下,可以省去提升用马达82的操作。

<操作和效果>

接下来描述本实施方式的操作和效果。

在上述结构的车辆座椅10中,当后倾用开关126被操作时,ecu120操作后倾用马达72、提升用马达82和倾斜用马达104。由此,坐垫框架前部18和坐垫框架后部20沿座椅竖向方向在于图4、图5、图7、图8和图11a中示出的非后倾状态与于图6、图9和图11b中示出的后倾状态之间相对移动(相对旋转)。由于该相对运动,在从上述非后倾状态移动至后倾状态时,坐垫框架前部18和坐垫框架后部20围绕中央折叠轴22相对旋转,并且坐垫框架后部20围绕后部轴94旋转,并且从坐垫框架后部20的后端侧竖立地立置的座椅靠背框架38后倾。此时,坐垫框架后部20与座椅靠背框架38一起围绕中央折叠轴22旋转。因此,可以抑制就座者p的背部b相对于座椅靠背36发生向上或向下的位置偏移(就座者p的背部的移位)。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座椅靠背框架38与坐垫框架后部20一起以设置在座椅坐垫框架16的纵向方向上的中央位置附近的中央折叠轴22为旋转中心(铰接中心)后倾。由此,就座者p的臀点hp与座椅靠背36(座椅靠背框架38)的旋转中心之间的偏移较小(见图11a和图11b)。因此,可以防止或抑制就座者p的背部b与座椅靠背36之间的相对位置的偏移(参照图11a和图11b中的箭头p1、s1)。因此,可以提供舒适的姿势变化而不会由于就座者p的背部的移位而产生不舒服的感觉。

通过使用图12a和图12b中所示的车辆座椅200(比较示例)进一步描述上述效果。在该车辆座椅200的情况下,座椅靠背36的下端部经由已知的后倾机构202连接至座椅坐垫14的后端部。在该车辆座椅200的情况下,就座者p的臀点hp与作为座椅靠背36的旋转中心(铰接中心)的后倾机构202在座椅靠背纵向方向上的位置之间的差l2(参见图12a)设定得较大。因此,在座椅靠背36后倾时,就座者p的背部b与座椅靠背36之间产生竖向位置的偏移。结果是,例如,就座者p的衣服因与座椅靠背36的外皮37的摩擦而被拖曳,并且使得就座者p有不舒服的感觉。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避免这种情况。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进行上面描述那样的后倾时,坐垫框架后部20相对于坐垫框架前部18围绕中央折叠轴22旋转,并且坐垫框架后部20向后且向下倾斜。因此,与坐垫框架前部18和坐垫框架后部20一起围绕后部轴94旋转(抬起)的情况相比,可以抑制就座者p的腿部l的抬起。结果是,可以防止或抑制就座者p的脚部f离开车身地板部11而变得不稳,并且可以防止或抑制就座者p的腿部l干涉方向盘sw和/或仪表板ip等。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易于将后倾的调节范围设定成较宽。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后倾用驱动机构60具有后倾用连结结构62和后倾用马达72,其中,后倾用连结结构62设置在坐垫框架前部18与车身地板部11之间,后倾用马达72通过驱动后倾用连结结构62而使坐垫框架前部18沿座椅竖向方向移动。此外,由于后倾用连结结构62由后倾用马达72驱动,因而坐垫框架前部18沿座椅竖向方向移动。由此,坐垫框架前部18和坐垫框架后部20可以通过简单的结构沿座椅竖向方向相对移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前连结结构78被设置在后倾用连结结构62与坐垫框架前部18之间,并且后连结结构80被设置在坐垫框架后部20与车身地板部之间。该后连结结构80经由后部轴94连接至坐垫框架后部20。由于后连结结构80由提升用马达82驱动,因而坐垫框架前部18和坐垫框架后部20沿座椅竖向方向移动。由此,可以通过简单的结构添加提升功能。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提供了倾斜用驱动机构102,该倾斜用驱动机构102通过倾斜用马达104的驱动力使坐垫框架前部18和坐垫框架后部20围绕中央折叠轴22相对旋转。因此,在进行上面描述那样的后倾时,易于使坐垫框架前部18和坐垫框架后部20如已设定的那样围绕中央折叠轴22相对旋转。此外,因为坐垫框架前部18可以相对于坐垫框架后部20围绕中央折叠轴22旋转(竖向移动),所以可以通过简单的结构添加倾斜功能。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坐垫框架后部20是被支承成能够相对于车身地板部11围绕后部轴94旋转的结构。因此,可以确保坐垫框架后部20相对于车身地板部11的支承刚度是良好的。

<实施方式的补充描述>

上述实施方式构成为具有提升用驱动机构76。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并且可以构成为省去提升用驱动机构76。在这种情况下,存在这样的结构:在该结构中,例如,安装至左上导轨56的后部的顶表面和右上导轨56的后部的顶表面的左支架和右支架、以及坐垫框架后部20的左侧框架30和右侧框架30经由后部轴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其中,该后部轴的轴向方向是座椅横向方向。此外,在这种情况下,存在这样的结构:在该结构中,例如,后倾用连结结构62的左连结构件64的另一端部和右连结构件64的另一端部连接至坐垫框架前部18的左侧框架24和右侧框架24,以便能够围绕沿着座椅横向方向延伸的轴线旋转。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改变左连结构件64和右连结构件64的长度尺寸等。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构成为使得后倾用的驱动机构60使坐垫框架前部18沿座椅竖向方向移动。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并且可以构成为使得用作后倾用驱动机构的致动器使坐垫框架后部沿座椅竖向方向移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存在这样的结构:在该结构中,坐垫框架前部不能相对于车身地板部沿座椅竖向方向移动。

尽管上述实施方式构成为使得倾斜用驱动机构102具有进给螺杆机构106,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并且倾斜用驱动机构可以是具有减速齿轮的马达。在这种情况下,存在这样的结构:在该结构中,坐垫框架前部和坐垫框架后部通过具有减速齿轮的马达的驱动力围绕中央折叠轴相对旋转(在中间折叠)。

尽管上述实施方式构成为包括倾斜用驱动机构102,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也就是说,例如,在如上面描述的、坐垫框架前部不能沿座椅竖向方向移动并且另一方面坐垫后部通过致动器沿座椅竖向方向移动的结构的情况下,可以使坐垫框架前部和坐垫框架后部仅通过该运动围绕中央折叠轴相对旋转。因此,不需要倾斜用驱动机构。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坐垫框架后部20和座椅靠背框架38构成为经由左b形支架46和右b形支架46固定,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存在这样的结构:在该结构中,坐垫框架后部20和座椅靠背框架38经由已知的后倾机构连接。由此,可以增加座椅框架12的变型方式。此外,例如,如对于图13中所示的修改示例,可以存在这样的结构:在该结构中,坐垫框架后部20的左侧框架部30和右侧框架部30与座椅靠背框架38的左侧框架部40和右侧框架部40一体地连接。在该修改示例中,侧框架30和侧框架40由单个钢板一体地成型。由此,可以减少部件的数目以及组装部件的过程的数目。

另外,本公开可以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通过以各种方式进行修改来实现。此外,本公开的权利范围当然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