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的车载独木舟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03441发布日期:2019-10-18 22:18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的车载独木舟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支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调节的车载独木舟架。



背景技术:

用车运输独木舟时,因为独木舟体积较大,可能无法放在车内。为此,需要在车顶设置车载独木舟架。已有的支架,例如,一种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一种皮划艇架”,其公告号cn206055103u,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至少设有一组支撑装置,所述的支撑装置包括多个托架,托架均与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的皮划艇架设在同一支撑装置的多个托架上。该发明的优点在于每个皮划艇架设在带有同一组支撑装置的多个托架的支架上,摆放整齐而且不容易出现被刮等损坏。但是该皮划艇架不适合用于车顶,而且托架固定不可调节,无法适应不同大小、形状的皮划艇。据此需要一种理想的技术结构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克服独木舟架结构固定无法调节的问题,提供一种可调节的车载独木舟架,可以调节独木舟架使其适应不同大小、形状的独木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的车载独木舟架,包括支撑座和u型管,还包括底板和螺栓,u型管开口朝下与底板通过角度调节机构连接,底板上设有旋钮,旋钮固定连接有螺母,底板与支撑座的上表面接触,支撑座沿长度方向开设有贯通上下面的长条形通槽,支撑座的下表面设有十字形的限位扣,长条形通槽两侧对称设置沿宽度方向的间隔布置的限位通槽,限位扣在有限位通槽的位置可以插入长条形通槽中,螺栓穿过限位扣、长条形通槽后与螺母配合用于固定支撑座和底板,旋钮用于调节螺栓与螺母间的松紧程度。

旋钮的设置使得不用借助外界工具即可方便地调节螺栓与螺母间的松紧程度,螺栓与螺母处于松开状态时,底板可在支撑座上沿长条形通槽移动,即在支撑座的长度方向移动,从而改变底板与支撑座两端的距离,u型管开口朝下与底板连接,也就改变了u型管与支撑座两端的距离。这样设置的好处是能适应不同大小的独木舟,更方便单舟或多舟的固定。运载单舟时可以根据舟的大小调节u型管的位置,将舟固定在u型管和支撑座端部之间。运载多舟时,根据两舟的相对大小调节u型管的位置,两舟一样大时u型管移到中间,一舟较小时u型管往小舟这边适当偏移,u型管在两舟之间既有支撑作用,又有分隔作用,防止两舟之间相互摩擦或往同一侧偏移。调至适当的位置后,通过旋钮使螺栓与螺母旋紧配合,将底板固定在支撑座上。支撑座的下表面设有十字形的限位扣,长条形通槽两侧对称设置沿宽度方向的间隔布置的限位通槽,限位扣在有限位通槽的位置可以插入长条形通槽中,螺栓穿过限位扣。十字形限位扣的横向部分卡入限位通槽后,可以防止底板沿支撑座长度方向发生位移,固定更可靠。u型管和底板通过角度调节机构连接,u型管可以相对底板转动,进一步提高本独木舟架对不同形状、大小的独木舟的适应性。运载单舟时可以根据舟的大小调节u型管的角度,对于特大舟甚至可以将u型管转至水平,将舟直接与支撑座的两端固定连接。运载多舟时,根据两舟的相对大小调节u型管的角度,两舟一样大时u型管转至竖直位置,一舟较小时u型管往小舟这边适当转动,使u型管更贴合两舟。

作为优选,底板下表面设有容纳槽,支撑座卡入容纳槽内且两端伸出容纳槽,容纳槽开口处设有连接容纳槽开口两端的扣合件,支撑座位于扣合件上方,扣合件下方对应设有接合器,接合器、扣合件和底板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扣合件和接合器之间用于容纳车体横杆。支撑座卡入底板下方的容纳槽内,支撑座的两侧与容纳槽内壁接触,可以防止底板沿支撑座宽度方向发生位移,也有利于防止底板往一侧倾斜,使底板和支撑座的连接更安全可靠。扣合件配合底板将支撑座收容在容纳槽内,扣合件和接合器之间则用于容纳车体横杆。

作为优选,角度调节机构包括横向螺栓、内侧连接件、外侧连接件一、外侧连接件二和调节手柄,调节手柄的一端设有手柄凸起部,手柄凸起部内设有轴销螺母,横向螺栓依次穿过外侧连接件一、u型管端部、内侧连接件、底板、u型管另一端部、另一内侧连接件、外侧连接件二、调节手柄和轴销螺母,横向螺栓位于支撑座下方,内侧连接件的外侧、外侧连接件一的内侧和外侧连接件二的内侧均设有凹槽一,内侧连接件、外侧连接件一的凹槽一相对设置供u型管的一端插入,另一个内侧连接件、外侧连接件一的凹槽一相对设置供u型管的另一端插入,外侧连接件二的外侧设有凹槽二用于容纳手柄凸起部。u型管和底板之间的放松和固定是通过调节手柄调节横向螺栓和销轴螺母间的松紧来实现的,需要调节u型管角度时,调节手柄顺着横向螺栓和销轴螺母拧紧的反方向转动,调好角度后,调节手柄顺着横向螺栓和销轴螺母拧紧方向转动,固定住u型管和底板。在u型管与横向螺栓连接处设置内侧连接件、外侧连接件一、外侧连接件二,可以保护u型管,避免u型管与底板的之间接触,外侧连接件二还有用于安装调节手柄的作用。

作为优选,内侧连接件的内侧设有周向布置的凸起条,底板外侧对应凸起条设有定位凹槽,内侧连接件的凸起条嵌入底板的定位凹槽内。凸起条和定位凹槽的配合可以防止内侧连接件在底板上发生移动,凸起条周向布置固定效果更好。

作为优选,支撑座的两端上翘且变宽。支撑座的两端上翘有利于保护放在支撑座中间的独木舟不掉落。两端变宽可以增加阻挡独木舟掉落的面积或者增加独木舟与支撑座的面积,进一步防止独木舟掉落。

作为优选,支撑座和底板两端的上表面均设有凸起的防滑条纹。防滑条纹可以增加独木舟与支撑座或底板间的摩擦力,防止独木舟滑移或者掉落。

作为优选,支撑座两端的中间设有开口小、中间宽的缺口。缺口的设置是为了方便绑绳,用绳子固定独木舟时将绳子穿过缺口,使绳子在支撑座上有一个固定点和着力点。缺口开口小中间宽,绳子不容易掉出来。

作为优选,u型管上设有护套。护套可以减少独木舟与u型管直接接触的面积,起保护作用。

作为优选,u型管的弯曲部内侧设有方便抓握的手持部。手持部的设置方便使用者操作u型管。使用者也可以通过抓握u型管搬运独木舟架,这时手持部不仅可以增加手与u型管的摩擦力,也可以提高搬运过程的舒适度。

因此,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可以通过旋钮调节螺栓与螺母间的松紧程度将u型管和底板固定在支撑座不同位置上,使独木舟架适应一个或两个不同大小、形状的独木舟;(2)u型管可以相对底板转动,u型管能更贴合独木舟;(3)支撑座的两端上翘有利于保护放在支撑座中间的独木舟不掉落;(4)支撑座和底板两端的上表面均设有凸起的防滑条纹;(5)支撑座两端的中间设有缺口使绳子在支撑座上有一个固定点和着力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底板、支撑座和限位扣的连接示意图。

图3是底板、支撑座、扣合件、接合器的连接示意图。

图4是角度调节机构的连接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固定两个大小不同的独木舟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固定两个大小相同的独木舟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固定一个大舟的示意图。

图中:1、支撑座,11、长条形通槽,111、螺栓一,12、限位通槽,121、限位扣,13、防滑条纹,14、缺口,2、底板,21、旋钮,22、容纳槽,23、定位凹槽,3、车体横杆,31、扣合件,32、接合器,33、螺栓二,34、快旋螺母,4、横向螺栓,41、外侧连接件一,411、凹槽一,42、内侧连接件,421、凸起条,43、外侧连接件二,431、凹槽二,44、调节手柄,441、手柄凸起部,45、轴销螺母,5、u型管,51、手持部,52、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2所示,一种可调节的车载独木舟架,包括支撑座1、底板2和u型管5,u型管5开口朝下与底板2连接,底板2上开设一个贯穿上下表面的圆柱形通孔,通孔内安装有旋钮21,旋钮21上表面有方便旋转的凸起部,旋钮21内固定连接有螺母(图中未画出)。底板2下表面开设有容纳槽22供支撑座1卡入,使底板2罩在支撑座1上,支撑座1比底板2长所以两端伸出容纳槽22,容纳槽22的设置使支撑座1的两侧与容纳槽22内壁接触,可以防止底板2沿支撑座1宽度方向发生位移,也有利于防止底板2往一侧倾斜,使底板2和支撑座1的连接更安全可靠。支撑座1沿长度方向开设有贯通上下面的长条形通槽11,长条形通槽11两侧对称设置沿宽度方向的间隔布置的限位通槽12,支撑座1的下表面设有十字形的限位扣121,限位扣121只有在有限位通槽12的位置才可以插入长条形通槽11中,螺栓一111从下到上依次穿过限位扣121、支撑座1的长条形通槽11、底板2通孔后与旋钮21内的螺母配合固定住支撑座1和底板2,螺栓一111具体为六角螺栓。螺栓一111与螺母处于松开状态时,底板2可在支撑座1上沿长条形通槽11移动,即在支撑座1的长度方向移动,从而改变底板2与支撑座1两端的距离,u型管5开口朝下与底板2连接,也就改变了u型管5与支撑座1两端的距离。这样设置的好处是能适应不同大小的独木舟,更方便单舟或多舟的固定,运载单舟时可以根据舟的大小调节u型管5的位置,将舟固定在u型管5和支撑座1端部之间;运载多舟时,根据两舟的相对大小调节u型管5的位置,两舟一样大时u型管5移到中间,一舟较小时u型管5往小舟这边适当偏移,u型管5在两舟之间既有支撑作用,又有分隔作用,防止两舟之间相互摩擦或往同一侧偏移。调至适当的位置后,找个邻近的限位通槽12插入十字形限位扣121旋转旋钮21使螺栓一111与螺母旋紧配合,将底板2固定在支撑座1上。旋钮21的设置使得不用借助外界工具即可方便地调节螺栓一111与螺母间的松紧程度,十字形限位扣121的横向部分卡入限位通槽12后,可以防止底板2沿支撑座1长度方向发生位移,固定更可靠。

为了防止独木舟从独木舟架上掉落,支撑座1的两端上翘且变宽,而且支撑座1和底板2两端的上表面均设有凸起的防滑条纹13。皮划艇放在皮划艇车顶架后通过绳子固定,为了方便固定绳子,支撑座1两端的中间设有开口小、中间宽的缺口14,缺口14贯穿支撑座1的上下面,开口朝向与支撑座1长度方向一致。缺口14开口小中间宽,绳子不容易掉出来。为了保护作用u型管5和独木舟,u型管5上设有护套52。为了方便操作u型管5,u型管5的弯曲部内侧设有方便抓握的手持部51。手持部51适合手形,且质地柔软、使用舒适。

如图3所示,底板2的四个角分别向下凹陷,凹陷部设有方孔。底板2的容纳槽22开口处设有连接容纳槽22开口两端的扣合件31,扣合件31有两个分别位于容纳槽22长度方向的两侧,扣合件31将支撑座1限制在容纳槽22内。扣合件31下方对应设有接合器32,扣合件31和接合器32之间用于容纳车体横杆3,扣合件31的下侧弧面贴合车体横杆3。螺栓二33有四个,具体为半圆头方颈螺栓,螺栓二33从上到下依次穿过底板2的方孔、扣合件31、接合器32后通过快旋螺母34拧紧固定,从而将独木舟架固定在车体横杆3上,也进一步增加了支撑座1和底板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如图4所示,u型管5和底板2通过角度调节机构连接,角度调节机构包括横向螺栓4、内侧连接件42、外侧连接件一41、外侧连接件二43和调节手柄44,调节手柄44的一端设有手柄凸起部441,手柄凸起部441内设有轴销螺母45,横向螺栓4具体为半圆头内六角螺栓,横向螺栓4依次穿过外侧连接件一41、u型管5端部、内侧连接件42、底板2、u型管5另一端部、另一内侧连接件42、外侧连接件二43、调节手柄44和轴销螺母45,横向螺栓4位于支撑座1下方,u型管5的两个端部均为圆柱体,内侧连接件42的外侧、外侧连接件一41的内侧和外侧连接件二43的内侧均设有凹槽一411,凹槽一411为适配u型管5端部的半圆柱体,内侧连接件42、外侧连接件一41的凹槽一411相对设置供u型管5的一端插入,另一个内侧连接件42、外侧连接件一41的凹槽一411相对设置供u型管5的另一端插入,两个内侧连接件42位于u型管5开口内侧,外侧连接件一41和外侧连接件二43位于u型管5开口外侧;外侧连接件二43的外侧设有凹槽二431用于容纳手柄凸起部441;内侧连接件42的内侧设有周向布置的凸起条421,底板2外侧对应凸起条421设有定位凹槽23,内侧连接件42的凸起条421嵌入底板2的定位凹槽23内,凸起条421和定位凹槽23的配合可以防止内侧连接件42在底板2上发生移动,凸起条421周向布置固定效果更好。u型管5和底板2通过角度调节机构连接,u型管5可以相对底板2转动,进一步提高本独木舟架对不同形状、大小的独木舟的适应性。运载单舟时可以根据舟的大小调节u型管5的角度,对于特大舟甚至可以将u型管5转至水平,将舟直接与支撑座1的两端固定连接。运载多舟时,根据两舟的相对大小调节u型管5的角度,两舟一样大时u型管5转至竖直位置,一舟较小时u型管5往小舟这边适当转动,使u型管5更贴合两舟。u型管5和底板2之间的放松和固定是通过调节手柄44调节横向螺栓4和销轴螺母间的松紧来实现的,需要调节u型管5角度时,调节手柄44顺着横向螺栓4和销轴螺母拧紧的反方向转动,调好角度后,调节手柄44顺着横向螺栓4和销轴螺母拧紧方向转动,固定住u型管5和底板2。在u型管5与横向螺栓4连接处设置内侧连接件42、外侧连接件一41、外侧连接件二43,可以保护u型管5,避免u型管5与底板2的之间接触,外侧连接件二43的另一个用途是用于安装调节手柄44。

本独木舟架的u型管5不仅可以改变在支撑座1上的位置,还能相对支撑座1转动,使独木舟架适应一个或两个不同大小、形状的独木舟。用于固定两个不同大小、形状的独木舟时,如图5所示,u型管5往小舟这边适当地偏移,使支撑座1一边窄一边宽,适应两舟的大小;同时u型管5往小舟这边适当地转动,使u型管5与支撑座1间的夹角适应两舟的形状,u型管5更贴合舟。用于固定两个相同大小、形状的独木舟时,如图6所示,u型管5位于支撑座1的中间位置且u型管5垂直于支撑座1。独木舟较大时可以调节u型管5给舟提供足够的空间,如图7所示,极限位置是u型管5拉至水平。独木舟较长时也可以在两根车顶横杆上均固定独木舟架,两个独木舟架同时使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