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46227发布日期:2020-04-10 22:38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l型内饰板如前门槛饰板,b柱下饰板,后门槛饰板作为整车产品中重要的零件,处于乘客上下车能视线范围内,体现良好的外观匹配状态,可以增加顾客的舒适度和满意度,从而提升产品的质量竞争力。现有技术中,前门槛饰板与b柱下饰板及后门槛饰板与b柱下饰板尺寸链长,两者的匹配状态差,从而造成外观匹配问题。

前面的叙述在于提供一般的背景信息,并不一定构成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提升两零件匹配质量的连接结构。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结构,用于连接第一元件与第二元件,所述第一元件包括呈一定夹角连接的第一壁与第二壁,所述第二元件包括呈一定夹角连接的第三壁与第四壁,所述第一元件与第二元件在纵向搭接并通过所述连接结构固定配合,所述连接结构包括所述第二元件第四壁设置的第一通槽与所述第一元件第二壁对应设置的插片,所述插片设有定位部,在所述插片插入所述第一通槽中后,所述定位部在插入方向上被所述第一通槽内壁限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槽在所述插片插入方向前端设有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通槽中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由第二通槽前端内壁朝所述第一通槽延伸形成,所述限位部末端形成所述第一通槽内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槽两侧壁限位所述定位部。

进一步地,所述插片后端设有凸起部,所述第二元件第四壁在所述第一通槽后端对应设有突出部,在所述插片插入所述第一通槽中后,所述凸起部在插入方向的相反方向上被所述突出部限位。

进一步地,所述插片为弹片结构,在所述插片插入所述第一通槽中后,所述插片紧抵所述第二元件第四壁。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所述第二元件第三壁设置的第三通槽与所述第一元件第一壁对应设置的卡扣部,通过所述卡扣部插入所述第三通槽中将所述第一元件与第二元件相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卡扣部两侧被所述第三通槽两侧内壁限位。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所述第二元件第三壁朝下延伸设置的用以抵接下方元件的支撑结构与所述第一元件第一壁对应设置的凸起,所述支撑结构中设有加强肋,所述凸起在插入所述支撑结构中后,被所述加强肋限位。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连接结构,用于连接第一元件与第二元件,所述第一元件包括呈一定夹角连接的第一壁与第二壁,所述第二元件包括呈一定夹角连接的第三壁与第四壁,所述第一元件与第二元件在纵向搭接并通过所述连接结构固定配合,所述连接结构包括:

所述第二元件第四壁设置的第一通槽与所述第一元件第二壁对应设置的插片;所述插片设有定位部,在所述插片插入所述第一通槽中后,所述定位部在插入方向上被所述第一通槽内壁限位;所述插片后端设有凸起部,所述第二元件第四壁在所述第一通槽后端对应设有突出部,在所述插片插入所述第一通槽中后,所述凸起部在插入方向的相反方向上被所述突出部限位;所述第一通槽两侧壁限位所述定位部;所述插片为具有回复倾向的弹片结构,在所述插片插入所述第一通槽中后,所述插片紧抵所述第二元件第四壁;

所述第二元件第三壁设置的第三通槽与所述第一元件第一壁对应设置的卡扣部,通过所述卡扣部插入所述第三通槽中将所述第一元件与第二元件相固定;所述卡扣部两侧被所述第三通槽两侧内壁限位;

所述第二元件第三壁朝下延伸设置的用以抵接下方元件的支撑结构与所述第一元件第一壁对应设置的凸起;所述支撑结构中设有加强肋,所述凸起在插入所述支撑结构中后,被所述加强肋限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元件为前门槛饰板或后门槛饰板,所述第二元件为b柱下饰板。

本发明提供的连接结构通过在插片上设置定位部,在插片插入第一通槽中后,定位部在插入方向上被第一通槽内壁限位,以保证第一元件与第二元件在插入方向上的间隙和面差匹配质量,从而能提升两零件匹配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连接结构与第一元件、第二元件的组合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连接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连接结构的第一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3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连接结构的第二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5的截面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连接结构的第三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8为图1所示连接结构的组合示意图。

图9为图8的截面示意图。

标号的说明:1:b柱下饰板2:前门槛饰板3:后门槛饰板4:凸起5:卡扣部6:插片7:支撑结构8:第三通槽9:第一通槽10:凸起面11:支撑结构面12:凸起底面13:支撑结构底面14:加强结构15:支撑筋16:泡棉17、18:卡脚19:定位筋20:配合面21:加强筋22:凸起部23:突出部24:斜面25:限位部26:定位部27:定位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连接结构用于连接第一元件与第二元件。第一元件包括呈一定夹角连接的第一壁与第二壁,第二元件包括呈一定夹角连接的第三壁与第四壁,第一元件与第二元件在纵向搭接并通过连接结构固定配合。本实施例中,纵向为x方向(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夹角为90度,使第一元件与第二元件均呈l形。在其他实施例中,夹角也可其它角度。本实施例中,连接结构用于汽车,第一元件可为前门槛饰板2或后门槛饰板3,第二元件可为b柱下饰板1。下面以前门槛饰板2与b柱下饰板1为例进行说明。图1中,x向为汽车的前后方向,y向为汽车横向,z向为汽车上下方向。图2中垂直于纸面方向为z向,且往纸面方向是汽车从下往上的方向。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用于汽车的其他部位,或者其它产品上。只要两元件具有两个壁且纵向搭接,就可以采用本实施例连接结构。

连接结构包括b柱下饰板1第四壁设置的第一通槽9与前门槛饰板2第二壁对应设置的插片6。

如图2、图7、图8、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插片6为弹片结构,由前门槛饰板2第二壁内侧朝内再折向b柱下饰板1延伸形成。插片6中部朝前门槛饰板2第二壁方向设有定位部26。本实施例中,定位部26为由插片6背面延伸形成的3个定位筋。插片6前端设有斜面24,起插片6插入第一通槽9的导向作用,方便零件装配。插片6后端设有凸起部22,凸起部22可以为其他形状的凸起结构。b柱下饰板1第四壁在第一通槽9后端对应设有突出部23,突出部23外端面为卡紧面。

本实施例中,第一通槽9为异型孔,后端宽度较前端大,且前端与后端之间设有导引斜面,以方便插片6中的定位部26插入。第一通槽9前端两侧内壁设有供与定位部26对应的定位面27。第一通槽9在插片6插入方向前端设有第二通槽(未标示),第二通槽中设有限位部25,限位部25由第二通槽前端内壁朝第一通槽延伸形成,限位部25末端形成第一通槽9前内壁。限位部25末端设有供与插片配合的倒角,以方便插片6插入。

在插片6插入第一通槽9中后,定位部26在z向(即插入方向)上被第一通槽9前内壁限位,以保证前门槛饰板2与b柱下饰板1的z向间隙。且定位部26与定位面27两侧的间隙均为0.1mm,以保证前门槛饰板2与b柱下饰板1的x向间隙。在插片6插入第一通槽9中后,凸起部22在插入方向的相反方向上被突出部23限位,直到前门槛饰板2与b柱下饰板1相抵靠,由于凸起部22倾斜于前门槛饰板2第二壁,突出部23的外端面施于凸起部22的反作用力使得前门槛饰板2与b柱下饰板1配合后的下部z方向卡紧。因为插片6为弹片结构,在插片6插入第一通槽9中后,插片6底面紧抵b柱下饰板1第四壁的限位部25,以保证y向面拉紧。

如图2、图5、图6、图8、图9所示,连接结构还包括b柱下饰板1第三壁设置的第三通槽8与前门槛饰板2第一壁对应设置的卡扣部5,通过卡扣部5插入第三通槽8中将前门槛饰板2与b柱下饰板1相固定。本实施例中,卡扣部5包括由前门槛饰板2第一壁朝下延伸形成的卡脚17、18。卡脚17、18与第三通槽8对应内侧面形成0.2mm的干涉配合,以确保能够完全卡紧。两个卡脚两侧有4个定位筋19。本实施例中,第三通槽8为长方孔。定位筋19与第三通槽8的2个配合面20之间的间隙为0.1mm,以在x向进行限位,保证x向间隙。卡脚17、18内侧设有连接卡脚17、18的两加强筋21,以提高卡脚17、18的强度。

如图2、图3、图4、图8、图9所示,连接结构还包括b柱下饰板1第三壁朝下延伸设置的用以抵接下方元件(钣金)的支撑结构与前门槛饰板2第一壁对应设置的凸起4。本实施例中,凸起4为型腔。支撑结构7由于长度较长,中间有田字形加强结构14(也可为其它形状的加强肋),起支撑加强作用。凸起在插入支撑结构中后,被加强肋限位。支撑结构7底部有3个支撑筋15,用于支撑在钣金上,避免前门槛饰板2塌陷。支撑结构7最底部有一个方形泡棉16,泡棉16的厚度为1mm,泡棉的作用是防止支撑筋与钣金摩擦异响。凸起4的3个凸起面10与支撑结构7的3个支撑结构面11间隙为0.2mm,起导向作用。凸起4的凸起底面12与支撑结构7的支撑结构底面13间隙大于等于2mm,避免装配干涉。

本实施例中,连接结构通过定位部26与定位面27两侧的配合、定位筋19与配合面20之间配合以实现x向限位,通过插片6底面紧抵限位部25以实现y向限位,通过定位部26在插入方向被第一通槽9前内壁限位、突出部23的外端面施于凸起部22的反作用力以实现z向限位,以保证前门槛饰板2与b柱下饰板1在各方向上的间隙和面差匹配质量。并且,通过支撑筋15支撑在钣金上,以防止前门槛饰板2塌陷。因此,能提升两零件匹配质量。

在本文中,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描述方便,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除了包含所列的那些要素,而且还可包含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