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防晒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87223发布日期:2019-10-29 20:17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汽车防晒伞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附属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汽车防晒伞。



背景技术:

现在小汽车的普及率越来越高,人们对于汽车也越来越重视、越来越爱护,而汽车在使用的过程中,漆面会受到光照以及雨水的腐蚀;为了减少汽车漆面受到的腐蚀,引申出车衣的发明构思,使得车衣的使用市场愈发火热。车衣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当车辆在不使用时,需要车主手动将车衣展开罩于汽车;当需要使用车辆时,需要车主对罩设于汽车的车衣进行收纳,这样就导致了现有车衣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操作较为繁琐,达不到很好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防晒伞,该汽车防晒伞的使用操作过程便捷,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汽车防晒伞,包括放置于车顶的上底座,所述上底座内转动设置有转杆,所述上底座内设有驱动转杆转动的第一驱动件,所述转杆上绕卷有被转杆带动实现收放的柔性主伞骨,所述上底座上位于转杆的一侧形成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朝向转杆的一侧壁形成一开口,所述柔性主伞骨的自由端穿设进容纳槽并可从开口穿出,所述柔性主伞骨上连接有被柔性主伞骨带动进行收放的车衣,所述车衣处于展开状态时能罩设整个汽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上底座安装于车顶,通过第一驱动件驱动转杆转动,转动中的转杆将绕卷于转杆上的柔性主伞骨从转杆放出,逐渐放出的柔性主伞骨通过开口带动车衣一起从容纳槽中移出,逐渐移出的车衣在柔性主伞骨的继续带动下逐渐覆盖于汽车车顶,对汽车起到遮蔽作用。当要将车衣收起时,通过第一驱动件驱动转杆转动,转杆对伸出的柔性主伞骨进行绕卷,使得柔性主伞骨带动车衣一起进入到容纳槽中,通过机械代替人工,使车衣的使用过程更加便捷,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具有更好的实用性。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柔性主伞骨沿转杆的轴向间隔排列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柔性主伞骨上设有沿柔性主伞骨长度方向往复滑移的柔性副伞架,所述柔性副伞架沿柔性主伞骨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有多个,所述车衣的一侧与上底座固定连接、另一侧与柔性主伞骨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所述车衣与柔性副伞架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柔性副伞架的设置对车衣的展开与收拢过程起到导向作用,使得车衣在展开的过程中能更好的全面覆盖着汽车、在收拢的过程中能更好的收纳进容纳槽。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底座位于转杆与容纳槽之间的位置设有用于引导柔性主伞骨传输的导向件,所述导向件包括主导向轮以及位于主导向轮一侧的从导向轮,所述主导向轮与从导向轮分别抵触柔性主伞骨相对的两侧壁,所述主导向轮与转杆联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中的转杆带动主导向轮一起进行转动,对柔性主伞骨的收放起到引导与带动作用,使得柔性主伞骨在收放的过程中能更好地绕卷于转杆或从转杆上脱出。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容纳槽位于柔性主伞骨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有柔性包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车衣收纳至容纳槽时,通过将柔性包边弯折进容纳槽的方式可带动露出于容纳槽外部的车衣一起便捷的收纳进容纳槽,实现车衣更加整齐且便捷的收纳。

进一步设置为:位于所述上底座的下方设有升降底座,所述升降底座上固设有插管,所述上底座上固设有插设进插管的插杆,所述插杆与插管之间设有第一锁定件,当所述插杆插设进插管时,所述上底座位于升降底座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升降底座的设置用于调节上底座的高度,使得收放过程中的柔性主伞骨上能具有更好的重力势能,使柔性主伞骨的收放更加顺畅,并通过插管、插杆与第一锁定件三者之间的配合实现上底座与升降底座的可拆卸连接,方便安装。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杆的一端与上底座铰接,所述上底座上设有用于定位插杆的第二锁定件,当所述第二锁定件锁定插杆时,所述插杆插设进插管且上底座位于升降底座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插杆与上底座之间设置为铰接的方式,使得放置于升降底座上的上底座可围绕于该铰接位置进行转动, 要将露出容纳槽的车衣更好的收纳进容纳槽时,对第二锁定件进行解锁,使位于升降底座上方的上底座能转动远离升降底座,从而方便车衣的收纳操作。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锁定件包括固设于上底座的左夹手、铰接于左夹手的右夹手以及驱动右夹手配合左夹手进行夹持的弹性件,所述上底座上设有驱动右夹手张开且延伸出上底座的控制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件驱动右夹手围绕于铰接位置进行转动,使得左夹手与右夹手两者之间的配合能对插杆实现夹持固定,而控制杆驱动右夹手张开的方式,使插杆可从左夹手与右夹手中脱出,对第二锁定件达到解锁的目的。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升降底座包括强磁板、位于强磁板上方的升降板以及连接升降板与强磁板的升降构件,所述升降构件设置有两组,所述升降构件包括两根相互铰接的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所述升降板上设有在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之间往复滑移的滑块,所述第一连杆的上端与升降板铰接、第二连杆的上端与滑块铰接,所述强磁板上设有与滑块滑移方向平行的滑槽,所述第一连杆的下端与第二连杆的下端均滑移设置于滑槽,所述升降板上设有驱动滑块往复滑移的螺杆,所述上底座上设有驱动螺杆转动的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与螺杆可拆卸联动,所述的插管设置于升降板底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驱动件驱动螺杆转动,转动中的螺杆通过滑块带动第二连杆进行滑移,滑移中的第二连杆改变了与第一连杆之间的夹角,使得升降板达到升降的目的,通过强磁板用于将升降底座吸附固定于汽车车顶。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转轴上设有凸起、螺杆的端面设置供凸起插设且与之适配的凹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起与凹孔的配合实现第二驱动件与螺杆之间的可拆卸联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实现了车衣的自动收放,使操作更加便捷,具有更好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升降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上底座的内部结构图;

图4为实施例的局部爆炸图;

图5为图4中A部放大图。

图中:1、上底座;2、转杆;3、第一驱动件;4、柔性主伞骨;5、容纳槽;6、车衣;7、柔性副伞架;8、导向件;81、主导向轮;82、从导向轮;9、柔性包边;10、升降底座;101、强磁板;102、升降板;103、第一连杆;104、第二连杆;105、滑块;11、插管;12、插杆;13、第一锁定件;14、第二锁定件;141、左夹手;142、右夹手;143、弹性件;144、控制杆;15、滑槽;16、螺杆;17、第二驱动件;18、凸起;19、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考图1至图5,一种汽车防晒伞,包括升降底座10以及设置于升降底座10上方的上底座1,升降底座10包括强磁板101、位于强磁板101上方的升降板102以及连接升降板102与强磁板101的升降构件,升降构件在强磁板101与升降板102之间设置有两组。升降构件包括第一连杆103与第二连杆104,第一连杆103长度方向的中部位置与第二连杆104长度方向的中部位置铰接形成一十字交叉形状,强磁板101的上表面固设有滑槽15,第一连杆103的下端与第二连杆104的下端均滑移设置于滑槽15且都不会从滑槽15中脱出,强磁板101的材料可为永磁铁。升降板102下表面滑移设置有滑块105,滑块105的滑移方向与滑槽15的滑移方向平行设置,第一连杆103的上端与升降板102的底部铰接、第二连杆104的上端与滑块105铰接。升降板102底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螺杆16,螺杆16的轴向与滑块105的滑移方向平行设置且螺杆16与滑块105螺纹连接,螺杆16的一端面开设有凹孔19。

上底座1内通过转轴转动设置有转杆2,上底座1内固设有第一驱动件3,第一驱动件3为双轴电机,双轴电机的转轴与转杆2固定连接用于驱动转杆2转动。上底座1内位于转杆2的一侧开设有容纳槽5,容纳槽5朝向转杆2的一侧壁与外界连通形成一开口,转杆2上绕卷有柔性主伞骨4,柔性主伞骨4的自由端穿设进容纳槽5且可从开口处伸出,柔性主伞骨4沿转杆2的轴向设置有至少两个,柔性主伞骨4的材料可为柔性塑料。

柔性主伞骨4上位于容纳槽5内部的位置套设有柔性副伞架7,使得柔性副伞架7可沿柔性主伞骨4的长度方向往复滑移且沿柔性主伞骨4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有多个。柔性主伞骨4上设有车衣6,车衣6的一侧与容纳槽5靠近转杆2的一侧壁固定连接、另一侧与柔性主伞骨4的自由端固定连接,车衣6的下表面与柔性副伞架7固定连接。转杆2与容纳槽5之间的位置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与转杆2轴向平行的第一定轴与第二定轴,第一定轴与第二定轴上设有导向件8,导向件8包括固设于第一定轴的主导向轮81与固设于第二定轴的从导向轮82,第一定轴与转杆2之间套设有传动带,柔性主伞骨4从主导向轮81与从导向轮82之间穿过且主导向轮81与从导向轮82分别抵触柔性主伞骨4相对的两侧壁。容纳槽5位于柔性主伞骨4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均固设有柔性包边9,柔性包边9的材料可为薄膜。

上底座1上铰接有插杆12,升降板102的底部固设有供插杆12插设的插管11,上底座1上设有用于定位插杆12的第二锁定件14,当第二锁定件14锁定插杆12且插杆12插设进插管11时,上底座1位于升降底座10上方。插杆12与插管11之间设有第一锁定件13,第一锁定件13为弹簧跳豆,通过第一锁定件13抵触插管11端面,实现插杆12在于插管11上的固定。第二锁定件14包括固设于上底座1的左夹手141、铰接于左夹手141的右夹手142以及驱动右夹手142配合左夹手141进行夹持的弹性件143;弹性件143为弹簧,弹簧的一端与左夹手14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右夹手142固定连接,上底座1上穿设有控制杆144,控制杆144与右夹手142之间固定连接有控制绳,控制杆144在转动过程中通过控制绳带动右夹手142张开。

上底座1上固设有第二驱动件17,第二驱动件17包括电机,电机的转轴上固设有凸起18,凸起18的端面为多边形且与凹孔19适配;当凸起18插设进凹孔19时,第二驱动件17驱动螺杆16转动。当第二锁定件14锁定插杆12且插杆12插设进插管11时,凸起18插设进凹孔19。第一驱动件3、第二驱动件17均通过汽车电源进行供电,且该两者的控制方式是通过汽车内的系统总成进行控制。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