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死角汽车雨刮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95240发布日期:2019-11-25 21:38阅读:7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死角汽车雨刮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死角汽车雨刮器。



背景技术:

雨刮器是指安装在挡风玻璃前的片式结构,由电动机、减速器、四连杆机构、刮水臂心轴、刮水片总成等组成,主要作用是扫除挡风玻璃上妨碍视线的雨雪和尘土,几乎所有地方的汽车都带有雨刮器,用来刷刮除附着于车辆挡风玻璃上的雨点及灰尘的设备,以改善驾驶人的能见度,增加行车安全。

专利号为cn201721810609.0,申请日为2017-12-22,公开了一种汽车雨刮器,包括雨刮器摇臂、雨刮器、雨刮器骨架座,所述雨刮器骨架座固定连接在所述雨刮器上,所述雨刮器摇臂的一端安装在所述雨刮器骨架座里,其特征是:所述雨刮器摇臂与所述雨刮器骨架座为可拆卸式连接,所述雨刮器骨架座分为底座和卡槽,所述卡槽的侧面设有一个通孔,所述雨刮器摇臂的一端设有一个卡扣;所述雨刮器包括雨刮条、雨刮条固定外壳、雨刮器支架、螺钉,所述雨刮条固定外壳固定连接在所述雨刮条外侧的上部,所述雨刮条固定外壳顶端面的两端设有螺钉孔,所述雨刮器支架内设有一个滑槽,所述雨刮器支架侧面的一端为封闭式结构,所述雨刮器支架侧面的另一端为开口式结构,所述雨刮器支架侧面另一端的两侧设有所述螺钉孔,所述雨刮条通过穿设于所述雨刮器的所述螺钉孔(10)内的所述螺钉与所述雨刮器进行紧密连接。

上述专利通过穿设于雨刮器的螺钉孔内的螺钉与雨刮器进行紧密连接,拆卸简单,方便零件更换,减小了经济负担,节约了资源。但是因挡风玻璃整体形状为梯形,雨刮器不是内侧向外,就是外侧向内,雨刮器往复运动,前挡风玻璃的边角位置成为了雨刮器的死角而无法刮到,无法将雨水刷尽,存在部分盲区,遮挡了驾驶过程中的视线,给驾驶员带来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无死角汽车雨刮器,能够实现对汽车前挡风玻璃进行无死角的清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无死角汽车雨刮器,包括刮片主体和步进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步进马达上固定有旋转轮,所述刮片主体上设置有两个第一轴轮,且通过第一轴轮铰链有第一支架的一端,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轴轮铰链有第二支架的一端,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端固定在旋转轮上,所述刮片主体的两端均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活动设置有刮片副体,所述刮片副体通过弹簧与刮片主体相连,所述旋转轮上缠绕有拉绳,所述拉绳的端头依次绕过第二轴轮和第一轴轮与刮片副体连接。

所述滑槽朝外的端头与刮片主体的端头齐平。

所述滑槽两内侧和底壁上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上均匀分布有多个滚轴,所述刮片副体活动设置在滚轴之间。

所述刮片主体和刮片副体均为无骨钢片和胶条组成。

所述刮片副体的端头为弧形结构。

所述拉绳为橡皮筋绳子。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通过步进马达来回旋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带动刮片主体上下移动对车前窗玻璃进行清理,同时拉绳在旋转轮往复旋转时,拉动刮片副体在滑槽内往复移动,起到伸缩的功能,对梯形结构的车前窗玻璃两端斜边进行清理,实现了对梯形结构的车前窗玻璃全方位无死角清理,将前挡风玻璃整块全部刷到,并保持洁净,全方位视线清晰明朗,该产品打破了传统同类产品的设计理念,具有现代潮流感。真正排除了驾驶员的盲区,让驾驶员视线更加清晰明朗,减少因此带来的安全隐患,能在各类车型广泛运用,同时拉绳除了带动刮片副体伸缩外,还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两端连接处处于拉紧状态,防止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任意方向弯曲。

2、通过端头齐平防止滑槽的端头超过刮片主体的端头,从而使刮片主体和刮片副体清理时,实现无缝连接。

3、通过滚轴降低摩擦力,省时省力。

4、通过无骨钢片和胶条可分散压力使雨刮片各部分受力均匀,以达到减少水痕、擦痕的效果。

5、通过弧形结构避免伸缩的时候硬碰硬而损坏。

6、通过橡皮筋绳子具有弹性,起到缓冲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雨刮器上滑时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图1中i处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滑槽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标记:1、刮片主体,2、刮片副体,3、滑槽,4、弹簧,5、第一轴轮,6、第二轴轮,7、第一支架,8、第二支架,9、步进马达,10、旋转轮,11、车前窗玻璃,12、拉绳,13、卡槽,14、滚轴。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至3所示,一种无死角汽车雨刮器,包括刮片主体1和步进马达9,所述步进马达9上固定有旋转轮10,所述刮片主体1上设置有两个第一轴轮5,且通过第一轴轮5铰链有第一支架7的一端,所述第一支架7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轴轮6铰链有第二支架8的一端,所述第二支架8的另一端固定在旋转轮10上,所述刮片主体1的两端均设置有滑槽3,所述滑槽3内活动设置有刮片副体2,所述刮片副体2通过弹簧4与刮片主体1相连,所述旋转轮10上缠绕有拉绳12,所述拉绳12的端头依次绕过第二轴轮6和第一轴轮5与刮片副体2连接。

启动步进马达9向内旋转,第二支架8围绕旋转轮10向内旋转,旋转的第二支架8通过第一支架7支撑刮片主体1向上移动,在上方移动过程中旋转轮10旋转拉动缠绕的拉绳12,拉绳12绕过第二轴轮6和第一轴轮5向内拉动刮片副体2,刮片副体2在滑槽3内向内移动,同时刮片副体2推动弹簧4压缩,刮片副体2也随刮片主体1向上移动共同对车前窗玻璃11进行清理,刮片副体2在向内移动过程中沿车前窗玻璃11两端的梯形边缘清理,向上滑动完成后,步进马达9向外旋转,第二支架8围绕旋转轮10向外旋转,旋转的第二支架8通过第一支架7支撑刮片主体1向下移动,旋转轮10向外旋转松动拉绳12,在弹簧4的复原下向外推动刮片副体2,刮片副体2沿滑槽3向外移动,刮片副体2随刮片主体1向下清理车前窗玻璃11,同时刮片副体2沿车前窗玻璃11两端的梯形边缘清理,图纸的箭头符号为上下移动方向,通过步进马达9来回旋转,第一支架7和第二支架8带动刮片主体1上下移动对车前窗玻璃11进行清理,同时拉绳12在旋转轮10往复旋转时,拉动刮片副体2在滑槽3内往复移动,起到伸缩的功能,对梯形结构的车前窗玻璃11两端斜边进行清理,实现了对梯形结构的车前窗玻璃11全方位无死角清理,将前挡风玻璃整块全部刷到,并保持洁净,全方位视线清晰明朗,该产品打破了传统同类产品的设计理念,具有现代潮流感。真正排除了驾驶员的盲区,让驾驶员视线更加清晰明朗,减少因此带来的安全隐患,能在各类车型广泛运用,同时拉绳12除了带动刮片副体2伸缩外,还第一支架7与第二支架8两端连接处处于拉紧状态,防止第一支架7与第二支架8任意方向弯曲。

实施例2

如图1至3所示,一种无死角汽车雨刮器,包括刮片主体1和步进马达9,所述步进马达9上固定有旋转轮10,所述刮片主体1上设置有两个第一轴轮5,且通过第一轴轮5铰链有第一支架7的一端,所述第一支架7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轴轮6铰链有第二支架8的一端,所述第二支架8的另一端固定在旋转轮10上,所述刮片主体1的两端均设置有滑槽3,所述滑槽3内活动设置有刮片副体2,所述刮片副体2通过弹簧4与刮片主体1相连,所述旋转轮10上缠绕有拉绳12,所述拉绳12的端头依次绕过第二轴轮6和第一轴轮5与刮片副体2连接。

所述滑槽3朝外的端头与刮片主体1的端头齐平。

所述滑槽3两内侧和底壁上设置有卡槽13,所述卡槽13上均匀分布有多个滚轴14,所述刮片副体2活动设置在滚轴14之间。

启动步进马达9向内旋转,第二支架8围绕旋转轮10向内旋转,旋转的第二

支架8通过第一支架7支撑刮片主体1向上移动,在上方移动过程中旋转轮10旋转拉动缠绕的拉绳12,拉绳12绕过第二轴轮6和第一轴轮5向内拉动刮片副体2,刮片副体2在滑槽3内向内移动,同时刮片副体2推动弹簧4压缩,刮片副体2也随刮片主体1向上移动共同对车前窗玻璃11进行清理,刮片副体2在向内移动过程中沿车前窗玻璃11两端的梯形边缘清理,向上滑动完成后,步进马达9向外旋转,第二支架8围绕旋转轮10向外旋转,旋转的第二支架8通过第一支架7支撑刮片主体1向下移动,旋转轮10向外旋转松动拉绳12,在弹簧4的复原下向外推动刮片副体2,刮片副体2沿滑槽3向外移动,刮片副体2随刮片主体1向下清理车前窗玻璃11,同时刮片副体2沿车前窗玻璃11两端的梯形边缘清理,图纸的箭头符号为上下移动方向,通过步进马达9来回旋转,第一支架7和第二支架8带动刮片主体1上下移动对车前窗玻璃11进行清理,同时拉绳12在旋转轮10往复旋转时,拉动刮片副体2在滑槽3内往复移动,起到伸缩的功能,对梯形结构的车前窗玻璃11两端斜边进行清理,实现了对梯形结构的车前窗玻璃11全方位无死角清理,将前挡风玻璃整块全部刷到,并保持洁净,全方位视线清晰明朗,该产品打破了传统同类产品的设计理念,具有现代潮流感。真正排除了驾驶员的盲区,让驾驶员视线更加清晰明朗,减少因此带来的安全隐患,能在各类车型广泛运用,同时拉绳12除了带动刮片副体2伸缩外,还第一支架7与第二支架8两端连接处处于拉紧状态,防止第一支架7与第二支架8任意方向弯曲。

通过端头齐平防止滑槽3的端头超过刮片主体1的端头,从而使刮片主体1和刮片副体2清理时,实现无缝连接。

通过滚轴14降低摩擦力,省时省力。

实施例3

如图1至3所示,一种无死角汽车雨刮器,包括刮片主体1和步进马达9,所述步进马达9上固定有旋转轮10,所述刮片主体1上设置有两个第一轴轮5,且通过第一轴轮5铰链有第一支架7的一端,所述第一支架7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轴轮6铰链有第二支架8的一端,所述第二支架8的另一端固定在旋转轮10上,所述刮片主体1的两端均设置有滑槽3,所述滑槽3内活动设置有刮片副体2,所述刮片副体2通过弹簧4与刮片主体1相连,所述旋转轮10上缠绕有拉绳12,所述拉绳12的端头依次绕过第二轴轮6和第一轴轮5与刮片副体2连接。

所述滑槽3朝外的端头与刮片主体1的端头齐平。

如图4所示,所述滑槽3两内侧和底壁上设置有卡槽13,所述卡槽13上均匀分布有多个滚轴14,所述刮片副体2活动设置在滚轴14之间。

所述刮片主体1和刮片副体2均为无骨钢片和胶条组成。

所述刮片副体2的端头为弧形结构。

所述拉绳12为橡皮筋绳子。

启动步进马达9向内旋转,第二支架8围绕旋转轮10向内旋转,旋转的第二支架8通过第一支架7支撑刮片主体1向上移动,在上方移动过程中旋转轮10旋转拉动缠绕的拉绳12,拉绳12绕过第二轴轮6和第一轴轮5向内拉动刮片副体2,刮片副体2在滑槽3内向内移动,同时刮片副体2推动弹簧4压缩,刮片副体2也随刮片主体1向上移动共同对车前窗玻璃11进行清理,刮片副体2在向内移动过程中沿车前窗玻璃11两端的梯形边缘清理,向上滑动完成后,步进马达9向外旋转,第二支架8围绕旋转轮10向外旋转,旋转的第二支架8通过第一支架7支撑刮片主体1向下移动,旋转轮10向外旋转松动拉绳12,在弹簧4的复原下向外推动刮片副体2,刮片副体2沿滑槽3向外移动,刮片副体2随刮片主体1向下清理车前窗玻璃11,同时刮片副体2沿车前窗玻璃11两端的梯形边缘清理,图纸的箭头符号为上下移动方向,通过步进马达9来回旋转,第一支架7和第二支架8带动刮片主体1上下移动对车前窗玻璃11进行清理,同时拉绳12在旋转轮10往复旋转时,拉动刮片副体2在滑槽3内往复移动,起到伸缩的功能,对梯形结构的车前窗玻璃11两端斜边进行清理,实现了对梯形结构的车前窗玻璃11全方位无死角清理,将前挡风玻璃整块全部刷到,并保持洁净,全方位视线清晰明朗,该产品打破了传统同类产品的设计理念,具有现代潮流感。真正排除了驾驶员的盲区,让驾驶员视线更加清晰明朗,减少因此带来的安全隐患,能在各类车型广泛运用,同时拉绳12除了带动刮片副体2伸缩外,还第一支架7与第二支架8两端连接处处于拉紧状态,防止第一支架7与第二支架8任意方向弯曲。

通过端头齐平防止滑槽3的端头超过刮片主体1的端头,从而使刮片主体1和刮片副体2清理时,实现无缝连接。

通过滚轴14降低摩擦力,省时省力。

通过无骨钢片和胶条可分散压力使雨刮片各部分受力均匀,以达到减少水痕、擦痕的效果。

通过弧形结构避免伸缩的时候硬碰硬而损坏。

通过橡皮筋绳子具有弹性,起到缓冲的作用。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