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管桩的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14620发布日期:2020-01-07 07:58阅读:494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凝土管桩的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建设工程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混凝土管桩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发展,混凝土管桩开始大量应用与铁道系统,并逐步扩大到工业与民用建筑、市政、冶金、港口、公路等领域。混凝土管桩以其单桩承载力高、施工方便等优点作为房屋建筑结构和桥梁结构等土木工程的基础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管桩已占全国水泥制品行业产值的50%左右。

混凝土管桩按混凝土强度等级或有效预压应力分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和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可分为后张法预应力管桩和先张法预应力管桩。混凝土管桩在生产完成之后需要将管桩运输到指定的地点进行存放或施工。

现有技术中,管桩在进行在运输时,堆放在运输车上的管桩通常使用尼龙绳将混凝土管桩固定在运输车上,堆放过多时,由于混凝土管桩的圆柱形结构,管桩受到运输过程中的振动,管桩时常发生晃动和移位,甚至滚落的现象,从而造成危害和损害。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管桩的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可以对叠放在运输车上的管桩进行固定,减小管桩因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晃动和移位从而造成危害和损害。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混凝土管桩的固定装置,包括下限位板以及上限位板,所述下限位板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开口向上的下弧形槽,所述上限位板的下表面设置有开口向下的上弧形槽,所述下限位板的两个相对的侧壁均设置有绑带,所述绑带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个弧形的弹性钢圈,所述弹性钢圈可贴合于所述管桩的侧壁,所述绑带与所述弹性钢圈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弹性钢圈的固定组件,所述绑带远离所述下限位板的一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上限位板的一侧,所述上限位板的侧壁开设有一端呈开口设置的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绑带之间设置有相互锁合的锁合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下限位板上的下弧形槽对底层的管桩起到了限位的作用,使得底层的管桩不会因为叠放过多而容易发生偏移,绑带上的弹性钢圈增大了绑带与管桩之间的摩擦力,使得管桩在运输过程中更稳定,同时,弧形钢圈对管桩起到了限位的作用,使得管桩在运输过程中不容易发生晃动和移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弹性钢圈上的螺杆以及螺纹配合于所述螺杆的螺母,所述绑带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个与所述弹性钢圈相对应的长条形槽,所述螺杆可穿过所述长条形槽。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可方便快捷地将弹性钢圈固定到绑带上,需要将弹性钢圈安装并固定在绑带上时,可将螺杆穿过长条形槽,然后旋紧螺母使螺母与绑带的侧壁相抵接,从而实现弹性钢圈的固定,螺杆与螺母螺纹配合的方式紧固且牢固,此外,通过调节螺杆在长条形槽中的位置还可以对弹性钢圈的位置进行微调,提高了该固定装置的灵活性与实用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长条形槽的槽壁周向间隔设置有u形的铁片包边,当所述铁片包边的两个相对的侧壁分别抵接配合于所述螺母和所述弹性钢圈时,所述弹性钢圈固定在所述绑带的侧壁。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螺母长时间将弹性钢圈固定在绑带上容易导致绑带发生磨损,从而影响绑带的稳定性,铁皮包边对绑带起到保护的作用,减小螺母与绑带之间的摩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螺母与所述绑带之间设置有垫片。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增设垫片使螺母与绑带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大,使得弹性钢圈的固定更稳定,且更牢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合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凹槽的槽壁的滑槽、滑动设置于所述滑槽的固定块以及固定设置于所述绑带远离所述下限位板的一端的连接环,所述滑槽的一端呈开口设置,另一端呈封闭设置,所述滑槽的封闭端与所述固定块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凹槽的槽壁设置有与所述滑槽相对应固定槽,当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固定块可穿过所述连接环,且固定块的端部插接配合于所述固定槽,所述固定块的侧壁设置有拨块,所述拨块延伸出于所述上限位板的侧壁。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需要将绑带的端部固定在上限位板上时,可按压拨块驱动固定块往滑槽的封闭段运动从而压缩弹簧,然后将连接环插入到凹槽内并松开拨块,此时弹簧在回复力的作用下驱动拨块穿过连接环,且拨块远离弹簧的一端插接配合于固定槽,从而实现绑带与上限位板之间的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限位板的两个相对的侧壁均设置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槽壁转动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套设有线轮,所述绑带远离所述连接环的一端卷绕于所述线轮,所述转轴的一端延伸出于所述下限位板的侧壁,所述下限位板的侧壁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转轴转动的调节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绑带卷绕在线轮上可对绑带的长度进行调节,当绑带过长时,可通过调节组件驱动转轴转动从而将绑带卷绕在线轮上;反之,当绑带过短时,可通过调节组件驱动转轴反向转动并拉动绑带,从而实现对绑带的长度进行调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套设于所述转轴延伸出所述下限位板的一端的蜗轮以及啮合连接于所述蜗轮的蜗杆。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由于涡轮和蜗杆配合的自锁特性,即只能蜗杆转动带动涡轮转动,而蜗轮不能带动蜗杆转动,因此管桩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晃动时,绑带受力发生张拉,线轮不会因绑带的张拉而转动从而使绑带的长度过长并影响绑带对管桩的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蜗杆的端部设置有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把手的设置便于工作人员转动蜗杆驱动转轴转动,从而实现绑带的长度调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限位板的侧壁设置有用于罩合所述调节组件的防护罩。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防护罩的设置对蜗轮和蜗杆起到保护的作用,减少灰尘杂质掉落到蜗轮和蜗杆上从而影响蜗轮和蜗杆相配合的啮合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下限位板上的下弧形槽对底层的管桩起到了限位的作用,使得底层的管桩不会因为叠放过多而发生偏移,绑带上的弹性钢圈增大了绑带与管桩之间的摩擦力,使得管桩在运输过程中更稳定,同时,弧形钢圈对管桩起到了限位的作用,使得管桩在运输过程中不容易发生晃动和移位;此外,绑带与上限位板之间可拆卸连接便于在堆放管桩之后对管桩进行固定;

2、需要将弹性钢圈安装并固定在绑带上时,可将螺杆穿过长条形槽,然后旋紧螺母使螺母与绑带的侧壁相抵接,从而实现弹性钢圈的固定,螺杆与螺母螺纹配合的方式紧固且牢固,此外,通过调节螺杆在长条形槽中的位置还可以对弹性钢圈的位置进行微调,提高了该固定装置的灵活性与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去掉管桩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部分剖开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弹性钢圈与绑带的装配示意图。

图中:1、下限位板;101、下弧形槽;2、上限位板;201、上弧形槽;3、绑带;301、长条形槽;3011、铁片包边;4、弹性钢圈;401、螺杆;402、螺母;403、垫片;5、凹槽;6、滑槽;7、固定块;8、连接环;9、弹簧;10、固定槽;11、拨块;12、容置槽;13、转轴;14、线轮;15、蜗轮;16、蜗杆;17、把手;18、防护罩;19、管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混凝土管桩的固定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下限位板1以及上限位板2。下限位板1的上表面开设有五个开口向上的下弧形槽101,上限位板2的下表面开设有一个开口向下的上弧形槽201,上弧形槽201与下弧形槽101的槽壁均可与管桩19的侧壁相贴合。下弧形槽101与上弧形槽201对底层和顶层的管桩19起到了限位的作用,使得管桩19不会因为叠放过多而容易发生偏移。

同时,如图2和图3所示,下限位板1的两个相对的侧壁均安装有绑带3,绑带3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上限位板2和下限位板1的侧壁。绑带3远离下限位板1的一端可拆卸安装在上限位板2的侧壁,上限位板2的侧壁开设有一端呈开口设置的凹槽5,凹槽5与绑带3之间安装有相互锁合的锁合组件。

具体的,如图3所示,锁合组件包括安装在凹槽5的槽壁的滑槽6、滑动安装在滑槽6内的固定块7以及固定安装在绑带3远离下限位板1的一端的连接环8。其中,滑槽6的一端呈开口设置,另一端呈封闭设置。滑槽6的封闭端与固定块7之间安装有弹簧9,凹槽5的槽壁开有与滑槽6相对应固定槽10;当弹簧9处于自然状态时,固定块7可穿过连接环8,且固定块7的端部与固定槽10插接配合。同时,固定块7的侧壁固定安装有拨块11,拨块11延伸出上限位板2的侧壁,便于工作人员按动拨块11驱动固定块7往滑槽6的封闭端运动。

如图3所示,需要将绑带3的端部固定在上限位板2上时,可按压拨块11驱动固定块7往滑槽6的封闭段运动从而压缩弹簧9,然后将连接环8插入到凹槽5内并松开拨块11,此时弹簧9在回复力的作用下驱动拨块11穿过连接环8,且拨块11远离弹簧9的一端插接配合于固定槽10,从而实现绑带3与上限位板2之间的固定。

此外,如图1和图4所示,绑带3上沿绑带3的长度方向可拆卸安装有三个弧形的弹性钢圈4,且弹性钢圈4可贴合在管桩19的侧壁,绑带3与弹性钢圈4之间安装有用于固定弹性钢圈4的固定组件。绑带3上增设弹性钢圈4增大了绑带3与管桩19之间的摩擦力,使得管桩19在运输过程中更稳定,同时,弧形钢圈对管桩19起到了限位的作用,使得管桩19在运输过程中不容易发生晃动和移位。

具体的,如图4所示,固定组件包括安装在弹性钢圈4上的螺杆401以及与螺杆401螺纹配合的螺母402。绑带3上沿绑带3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开有三个与弹性钢圈4相对应的长条形槽301,且弹性钢圈4上的螺杆401可穿过长条形槽301。需要将弹性钢圈4安装并固定在绑带3上时,可将螺杆401穿过长条形槽301,然后旋紧螺母402使螺母402与绑带3的侧壁相抵接,从而实现弹性钢圈4的固定。

此外,如图4所示,通过调节螺杆401在长条形槽301中的位置还可以对弹性钢圈4的位置进行微调,提高了该固定装置的灵活性与实用性。螺杆401与螺母402螺纹配合的方式紧固且牢固,同时还便于将弹性钢圈4固定到绑带3上。由于螺母402长时间将弹性钢圈4固定在绑带3上容易导致绑带3发生磨损,从而影响绑带3的稳定性,因此长条形槽301的槽壁周向间隔安装有u形的铁片包边3011。铁皮包边对长条形槽301的槽壁起到了保护的作用,减小螺母402与绑带3之间的摩擦。同时,螺母402与绑带3之间安装有垫片403,使得螺母402与绑带3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大,进而使弹性钢圈4的固定更稳定,且更牢固。

同时,如图3和图4所示,下限位板1的两个相对的侧壁均开设有开口向上的容置槽12,容置槽12的槽壁转动安装有转轴13,转轴13上套设有线轮14,绑带3远离连接环8的一端卷绕在线轮14上。转轴13的一端延伸出下限位板1的侧壁,同时下限位板1的侧壁安装有用于限制和调节转轴13转动的调节组件。绑带3卷绕在转轴13上可对绑带3的长度进行调节,当绑带3过长时,可通过调节组件驱动转轴13转动从而将绑带3卷绕在转轴13上;反之,当绑带3过短时,可通过调节组件驱动转轴13反向转动并拉动绑带3,从而实现对绑带3的长度进行调节。

具体的,如图1和图4所示,调节组件包括套设在转轴13的一端的蜗轮15以及与蜗轮15啮合连接的蜗杆16,且蜗杆16延的端部固定安装有把手17从而便于工作人员转动蜗杆16驱动转轴13转动。由于涡轮和蜗杆16配合的自锁特性,即只能蜗杆16转动带动涡轮转动,而蜗轮15不能带动蜗杆16转动,因此管桩19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晃动时,绑带3受力发生张拉,线轮14不会因绑带3的张拉而转动从而使绑带3的长度过长并影响绑带3对管桩19的固定。

此外,如图4所示,下限位板1的侧壁安装有用于罩合蜗轮15和蜗杆16的防护罩18,减少灰尘杂质掉落到蜗轮15和蜗杆16上,从而影响到蜗轮15和蜗杆16相配合的啮合性。

工作原理:需要运输管桩19时,可将管桩19叠放在固定装置的下限位板1上,需要对叠放在下限位板1上的管桩19进行固定时,可拉动绑带3使绑带3上的弹性钢圈4贴合于管桩19的侧壁,并将绑带3上的连接环8固定在上限位板2的凹槽5内,从而使得管桩19固定。当绑带3过长时,可将绑带3上的弹性钢圈4取下并转动把手17,从而实现对绑带3的长度进行调节;当需要对弹性钢圈4的位置进行微调时,可调节螺杆401在长条形槽301中的位置,并通过螺母402固定,从而实现弹性钢圈4稳固的固定在绑带3上。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形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形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形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