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纤维汽车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94534发布日期:2020-01-14 23:34阅读:1333来源:国知局
一种碳纤维汽车座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碳纤维汽车座椅,属于汽车用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们在生活中所遇到的汽车座椅内部支架结构多为钢铁结构,质量较为笨重,内部减震装置多为弹簧,时间久了弹簧容易生锈,减震效果会大大降低,同时又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并且多数座椅没有设置通风结构,坐久之后会让人感觉到困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碳纤维汽车座椅,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碳纤维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部的坐垫和背部的靠垫;所述靠垫包括承载力的碳纤维外层框和用于背靠的碳纤维内层框;在所述碳纤维外层框和碳纤维内层框之间设置有用于减震的第一发泡内芯;所述坐垫包括碳纤维外层垫和碳纤维内层垫;在所述碳纤维外层垫和碳纤维内层垫之间设置有用于减震的第二发泡内芯。

进一步的,在所述碳纤维内层框周围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面料的上层固定孔中间设置有用于透气的上层通气窗,底部两端设置有用于调节靠垫角度的第一旋转口和设置与第一旋转盘中心用于穿中心轴的第一中心孔;在所述上层通气窗四周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碳纤维内层框的第一固定孔;第一固定孔内部预埋有胶合金属螺丝。

进一步的,在所述碳纤维外层框周围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面料的下层固定孔中间设置有用于透气的下层通气窗,底部两端设置有用于调节靠垫角度的第二旋转盘和设置与第二旋转盘中心用于穿中心轴的第二中心孔;在所述下层通气窗四周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碳纤维外层框的第二固定孔;第二固定孔内部预埋有胶合金属螺丝。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发泡内芯周围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面料的中层固定孔中间设置有用于上层通气窗和下层通气窗相交接的交汇口底部两端设置有用于调节靠垫角度的第三旋转盘和设置与第三旋转盘中心用于穿中心轴的第三中心孔。

进一步的,所述上层固定孔、中层固定孔和下层固定孔一一对应;所述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一一对应,并通过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将碳纤维外层框和碳纤维内层框固定在一起;所述第二旋转盘套设于第三旋转盘之上,第三旋转盘套设于第一旋转盘之上,通过一旋转中心轴穿过第一中心孔、第二中心孔和第三中心孔相连。

进一步的,在所述坐垫上设置有透气装置,所述透气装置包括设置于碳纤维外层垫上的第一透气孔、第二发泡内芯第二透气孔和下层碳纤维点上的第三透气孔;所述第一透气孔、第二透气孔和第三透气孔一一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靠垫和坐垫中间凹陷,两边凸起。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碳纤维汽车座椅内部靠垫和坐垫为碳纤维制做座椅在保证安全强度的前提下比金属材料的质量轻,更实用于新能源汽车;减震装置由原来的弹簧减震改为泡沫填充装置,减震效果更好;在背部靠垫和坐垫上设置有通风装置并且设置凹面更贴合人体,增加了座椅的舒适感。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碳纤维汽车座椅的整体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碳纤维汽车座椅靠背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碳纤维汽车座椅坐垫拆分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为:

1、靠垫;11、纤维内层框;111、上层固定孔;112、上层通气窗;113、第一固定孔;114、第一旋转盘;115、第一中心孔;12、第一发泡内芯;121、中层固定孔;122、交汇口;123、第三旋转盘;124、第三中心孔;13、碳纤维外层框;131、下层固定孔;132、下层通气窗;133、第二固定孔;134、第二旋转盘;135、第二中心孔;2、坐垫;21、碳纤维外层垫;211、第一透气孔;22、第二发泡内芯;221、第二透气孔;23、碳纤维内层垫;231、第三透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阅图1、图2、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碳纤维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部的坐垫2和背部的靠垫1;所述靠垫1包括承载力的碳纤维外层框13和用于背靠的碳纤维内层框11;在所述碳纤维外层框13和碳纤维内层框11之间设置有用于减震的第一发泡内芯12;所述坐垫2包括碳纤维外层垫21和碳纤维内层垫23;在所述碳纤维外层垫21和碳纤维内层垫23之间设置有用于减震的第二发泡内芯22。

进一步的,在所述碳纤维内层框11周围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面料的上层固定孔111中间设置有用于透气的上层通气窗112,底部两端设置有用于调节靠垫1角度的第一旋转盘114和设置与第一旋转盘114中心用于穿中心轴的第一中心孔115;在所述上层通气窗112四周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碳纤维内层框11的第一固定孔113;所述第一固定孔113内部预埋有胶合金属螺丝。

进一步的,在所述碳纤维外层框13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面料的下层固定孔131中间设置有用于透气的下层通气窗132,底部两端设置有用于调节靠垫1角度的第二旋转盘134和设置与第二旋转盘134中心用于穿中心轴的第二中心孔135;在所述下层通气窗132四周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碳纤维外层框13的第二固定孔133;所述第二固定孔133内部预埋有胶合金属螺丝。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发泡内芯12周围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面料的中层固定孔121中间设置有用于上层通气窗112和下层通气窗132相交接的交汇口122底部两端设置有用于调节靠垫1角度的第三旋转盘123和设置与第三旋转盘123中心用于穿中心轴的第三中心孔124。

进一步的,所述上层固定孔111、中层固定孔121和下层固定孔131一一对应;所述第一固定孔113和第二固定孔133一一对应,并通过第一固定孔113和第二固定孔133将碳纤维外层框13和碳纤维内层框11固定在一起;所述第二旋转盘134套设于第三旋转盘123之上,第三旋转盘123套设于第一旋转盘114之上,通过一旋转中心轴穿过第一中心孔115、第二中心孔135和第三中心孔124相连。

进一步的,在所述坐垫2上设置有透气装置,所述透气装置包括设置于碳纤维外层垫21上的第一透气孔211、第二发泡内芯22第二透气孔221和下层碳纤维点上的第三透气孔231;所述第一透气孔211、第二透气孔221和第三透气孔231一一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靠垫1和坐垫2中间凹陷,两边凸起。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一种碳纤维汽车座椅的背部靠垫1是有碳纤维外层框13和碳纤维内层框11中间夹着防震的第一发泡内芯12组成,坐垫2是有碳纤维外层垫21和碳纤维内层垫23夹着防震的第二发泡内芯22组成;碳纤维外层框13、碳纤维内层框11、碳纤维外层垫21和碳纤维内层垫23是先用碳纤维布排叠好放在模具中用吹气高温高压成型出座椅靠背空心外壳,灌装聚胺脂puab等发泡胶发泡成芯材或者用已经发泡过的pu芯材包裹碳纤维布,放入模具中加温高温高压通过pu芯材二次发泡成型;或者用轻质膨胀型芯材包裹碳纤维预浸布放入模具中高温高压发泡成型;采用碳纤维层夹发泡内芯主要目的是减少钢材的使用,同时减轻车身重量,并且减震效果优于弹簧减震;在汽车座椅的有碳纤维外层框13和碳纤维内层框11中间设置上层通气窗112和下层通气窗132方便汽车靠垫通风透气,同时又节省了材料;在碳纤维外层框13、碳纤维内层框11和第一发泡内芯12的周围设置用于固定面料固定孔可以方便更换外层面料,同时是座椅面料不易脱落;将靠垫1和坐垫2设置成中间凹陷两边凸起是人体更大面积受力,可以减轻脊椎压力,避免长时间开车造成腰肌劳损。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