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胎压监测接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37257发布日期:2020-06-26 20:12阅读:579来源:国知局
一种胎压监测接收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胎压监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胎压监测接收器。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汽车由奢侈品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代步工具。使用时,汽车的发动机或者底盘性能需要通过轮胎与地面的接触才能表现出来,而不正确的轮胎压力往往导致车辆性能不能完全发挥,如当胎压过高时,会减小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而此时轮胎所承受的压力相对提高,轮胎的抓地力会受到影响,而当车辆经过沟坎或颠簸路面时,轮胎内因为没有足够空间吸收震动,除了影响行驶的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外,还会造成对悬挂系统的冲击力度加大。另外有数据表明,由爆胎引起的车祸在恶性交通事故中所占的比例非常高,其中造成爆胎的因素中源于胎压不足的占比较高。所以,市面上出现了用于检测汽车胎压的胎压监测接收器。

现有的胎压监测接收器包括上壳体、下壳体、控制电路板和防水盖,上壳体和下壳体通过螺丝固定于一起,形成一有开口的空腔;控制电路板通过该开口进入空腔内,防水盖通过螺丝与壳体相连,以封住该开口。其中,上、下壳体之间还设置有o型密封圈,从而达到防水防尘的效果。

但是,上述现有的胎压监测接收器存在不足:1、采用螺丝进行锁紧,安装时无法保证每个螺栓的受力,从而容易导致外形发生变形,影响密封效果;2、使用过程中,由于汽车颠簸,螺丝的紧固程度也会受影响;3、上、下壳体配合增加了需要密封的部位。所以,如何提高胎压监测接收器的密封性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胎压监测接收器,该接收器的密封性好,水或尘不容易进入接收器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胎压监测接收器,包括壳体、防水盖、密封圈、控制电路板;所述壳体一体成型,所述壳体靠近所述防水盖的一端开设有一开口,所述开口用于将控制电路板放入所述壳体空腔内,所述防水盖与所述壳体卡扣式连接,用于封住所述壳体的开口,所述防水盖与所述壳体开口处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所述壳体上对称设置有第一凸块,对应地,所述防水盖上对称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与所述第一凸块卡扣配合;所述壳体上对称设置有第二卡槽,对应地,所述防水盖上对称设置有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卡槽与所述第二凸块卡扣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块设置有两个,分别对称设于所述壳体左右两侧,对应地,所述第一卡槽设置有两个,分别对称设于所述防水盖左右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凸块设置有四个,分别对称设于所述防水盖上下两端,对应地,所述第二卡槽设有四个,分别对称设于所述壳体上下两端。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圈沿环形方向开设有凹槽,对应地,所述壳体的开口端沿所述壳体内壁的周向方向向所述壳体开口的方向凸设有凸环,所述密封圈上的凹槽与所述壳体内壁上的凸环相互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壁左右两侧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用于固定所述控制电路板。

进一步地,所述防水盖朝向所述壳体空腔的一端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相互抵接,用于固定所述控制电路板。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壁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设有若干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用于增强所述壳体的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下端面设置有若干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用于将所述胎压监测接收器安装于汽车底盘上。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部设置有两个,分别对角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下端面。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该胎压监测接收器中的壳体一体成型,壳体靠近防水盖的一端开设有用于将控制电路板放入壳体空腔内的开口,防水盖将该开口封住。可见,该胎压监测接收器只需要考虑对开口处进行密封即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胎压监测接收器需要密封的部位较少,从而从根本上减小了接收器密封的难度。其次,在防水盖与壳体开口之间设置有密封圈,以防水或尘从该配合间隙中进入壳体空腔内。

(2)防水盖与壳体采用卡扣式连接,与采用紧固件连接的方式相比,该配合方式受力均匀,不容易造成连接处的结构发生变形,从而保证了密封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胎压监测接收器外观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胎压监测接收器的前视图;

图3为图2所示的胎压监测接收器沿a-a面的剖视图;

图4为图3所示的胎压监测接收器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1所示的胎压监测接收器的爆炸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胎压监测接收器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1所示的胎压监测接收器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所示的胎压监测接收器中防水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11、第一凸块;12、第二卡槽;13、凸环;14、安装部;15、限位槽;16、加强筋;2、防水盖;21、第一卡槽;22、第二凸块;23、限位块;3、密封圈;31、凹槽;4、控制电路板;5、防水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胎压监测接收器。该胎压监测接收器包括壳体1、防水盖2、密封圈3和控制电路板4。其中,壳体1一体成型,壳体1靠近防水盖2的一端开设有用于将控制电路板4放入壳体1空腔内的开口,防水盖2将该开口封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胎压监测接收器只需要考虑对开口处进行密封即可,需要的密封的部位较少,从而从根本上减小了接收器密封的难度。进一步地,在防水盖2与壳体1开口之间设置密封圈3,以防水或尘从该配合间隙中进入壳体1空腔内,从而保证接收器的密封性。其次,防水盖2与壳体1采用卡扣式连接,与现有技术中采用紧固件连接的方式相比,该配合方式受力均匀,不容易造成连接处的结构发生变形,从而保证了接收器的密封效果。本实施例中的控制电路板4为pcb电路板。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中的卡扣式连接具体设置为:壳体1上对称设置有第一凸块11,对应地,防水盖2上对称设置有第一卡槽21,第一卡槽21与第一凸块11卡扣配合;壳体1上对称设置有第二卡槽12,对应地,防水盖2上对称设置有第二凸块22,第二卡槽12与第二凸块22卡扣配合。与凸块均设置于防水盖2上的方式相比,该设置方式容易开盖;与凸块均设置在壳体1上的方式相比,该设置方式容易装配。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第一凸块11设置有两个,分别对称设于壳体1左右两侧,对应地,第一卡槽21设置有两个,分别对称设于防水盖2左右两侧。第二凸块22设置有四个,分别对称设于防水盖2上下两端,对应地,第二卡槽12设有四个,分别对称设于壳体1上下两端,从而方便接收器的装配与拆卸,同时也保证了成本与连接效果,使得防水盖2和壳体1连接的更紧密,从而保证接收器的密封性。

为了增强防水盖2与壳体1开口之间的密封效果,本实施例中采用的密封圈3沿环形方向开设有凹槽31,对应地,壳体1的开口端沿壳体1内壁的周向方向向壳体1开口的方向凸设有凸环13,该密封圈3上的凹槽31与壳体1内壁上的凸环13相互配合。如图3和图4所示,该密封圈3有三个面与壳体1进行配合,该三个面使得密封间隙变得曲折,与现有技术中直线型的配合间隙相比,该密封方式可以很好地防止水或尘进入壳体1空腔内。

如图5和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胎压监测接收器中的壳体1外形类似于矩形,其中,上端面呈弧形,美化接收器的外观,不会让人觉得较呆板;下端面设置有若干安装部14,该安装部14用于将胎压监测接收器安装于汽车底盘上,本实施例中的安装部14设置有两个,分别对角设置于壳体1的下端面,从而在简化接收器的结构、降低制造成本的情况下,保证接收器能够稳定地安装于汽车底盘上。进一步地,由于该接收器一般用于汽车上,为了防止汽车颠簸时控制电路板4出现松动影响测试的准确性,本实施例中的壳体1内壁左右两侧沿壳体1的长度方向设有限位槽15,该限位槽15用于固定控制电路板4。其次,壳体1内壁沿壳体1的长度方向还设有若干加强筋16,该加强筋16用于增强壳体1的强度,以防止壳体1开裂。

如图6和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胎压监测接收器中的防水盖2一端与防水接头5连接,通过防水接头5将处理后的信息传输至外部,其中,防水接头5属于现有技术,可通过购买获得;另一端与壳体1采用卡扣式的方式配合连接。为了进一步防止控制电路板4的松动,本实施例中的防水盖2朝向壳体1空腔的一端设有限位块23,该限位块23与控制电路板4相互抵接,再结合壳体1内的限位槽15,可以很好地达到防止控制电路板4松动的目的。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