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组件用转接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90958发布日期:2020-05-20 00:11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组件用转接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组件用转接板。



背景技术:

在节能环保意识逐渐增强的趋势下,新能源汽车同样也面临着进一步轻量化的要求和创新压力,而整车的轻量化则主要是通过对汽车各个零部件进行轻量化来实现的。安全带转接板是汽车必需的零部件之一,其安装于车身上的座椅侧顶部,并且位于安全带卷收器与带扣锁之间,起到对安装带进行转接和导向的作用。现有的转接板是一块金属板,通常是密度较大的不锈钢材质,不利于汽车的轻量化;并且金属材质的转接板在频繁使用后容易磨损安全带织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以上问题的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组件用转接板。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组件用转接板,包括模内成型的金属主板和塑胶覆板,所述金属主板包括一体成型的上板体和下板体,所述上板体内设有安装孔,所述下板体位于所述上板体的底部中央位置,所述下板体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前型槽和后型槽,所述前型槽和所述后型槽均向下延伸至所述下板体的底部,所述前型槽和所述后型槽内成型所述塑胶覆板;所述塑胶覆板上设有穿带孔和减重孔,所述穿带孔和所述减重孔均横向贯穿所述下板体。

优选的,所述下板体上绕所述穿带孔的边缘设有避让孔,所述避让孔到所述穿带孔之间留有覆胶间距,所述塑胶覆板填充所述覆胶间距。

优选的,所述穿带孔的前后两端均设有倒圆角。

优选的,所述上板体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下板体的底部向前侧倾斜设置。

优选的,所述上板体与所述下板体之间的夹角为172-175°。

优选的,所述下板体的厚度是所述塑胶覆板的总厚度的1/4-1/3。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螺丝和上板体的安装孔安装于车身上,用于对安装带的转接和导向。本转接板采用金属主板与塑胶覆板模内成型的结构,减少了金属零件的体积,降低了转接板的重量,有利于车身的轻量化;塑胶覆板与金属主板模内成型,使二者之间紧密结合,不会出现开裂现象,保证了转接板的使用效果和寿命。塑胶覆板位于下板体的前后两侧,使织带弯折时与塑胶覆板接触,由于塑胶覆板更容易形成光滑的孔壁,从而减少了对织带的磨损。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塑胶覆板;2.上板体;3.下板体;4.安装孔;5.穿带孔;6.减重孔;7.覆胶间距;8.避让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组件用转接板,安装于车身上,并且位于安全带卷收器与带扣锁之间,将卷收器内拉出的织带穿设于转接板上,再通过带扣锁将织带锁在与其匹配的锁扣上,它是对安装带起转接和导向作用的。

如图1和图2所示,本转接板包括模内成型的金属主板和塑胶覆板1,金属主板可以是高强度、轻量化的合金钢,金属主板包括一体成型的上板体2和下板体3,上板体2内设有安装孔4,通过安装孔4和螺丝将转接板固定于车身上。下板体3位于上板体2的底部中央位置,下板体3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前型槽和后型槽,前型槽和后型槽均向下延伸至下板体的底部,前型槽和后型槽内成型塑胶覆板1,位于前后两侧塑胶覆板1之间的下板体3起到保证转接板主体强度的作用;塑胶覆板1采用模内注塑成型,降低了转接板的重量,提高了其轻量化性能。优选下板体3的厚度是塑胶覆板1的总厚度的1/4-1/3。塑胶覆板1上设有穿带孔5和减重孔6,穿带孔5和减重孔6均贯穿下板体3,穿带孔5用于穿设织带,减重孔6可对转接板进一步减重。

下板体3上绕穿带孔5的整个边缘设有一周避让孔8,避让孔8到穿带孔5之间留有覆胶间距7,塑胶覆板1填充覆胶间距7。避让孔8使下板体3避开穿带孔5的边缘,因此注塑成型时塑胶覆板1可以在穿带孔5内形成完整、流畅、光滑的孔壁,防止在该处产生凸出于穿带孔的批锋和毛刺,从而避免产生刮擦织带的现象,保护了织带,且减少了织带的滑动噪音。穿带孔5的前后两端均设有倒圆角,倒圆角进一步使织带能够顺畅地沿着穿带孔5上下滑动,减少了摩擦阻力。

如图2所示,上板体2沿竖直方向设置,下板体3的底部向前侧倾斜设置,优选上板体2与下板体3之间的夹角a为172-175°。上板体2沿竖直方向设置,便于稳定地安装螺丝,使转接板牢固地安装于车身上。下板体3的底部向前侧倾斜,便于使用时向前侧倾斜地拉动织带,使操作角度更加顺畅。

本转接板的使用方法为:将转接板通过安装孔4安装于车身上,织带是事先穿过穿带孔5和带扣锁上的滑孔的,使用时拉动带扣锁,将织带拉出卷收器后,使其在光滑的穿带孔5内滑动,然后在转接板的导向作用下由带扣锁锁紧于座椅边的锁扣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组件用转接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内成型的金属主板和塑胶覆板,所述金属主板包括一体成型的上板体和下板体,所述上板体内设有安装孔,所述下板体位于所述上板体的底部中央位置,所述下板体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前型槽和后型槽,所述前型槽和所述后型槽均向下延伸至所述下板体的底部,所述前型槽和所述后型槽内均成型所述塑胶覆板;所述塑胶覆板上设有穿带孔和减重孔,所述穿带孔和所述减重孔均横向贯穿所述下板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组件用转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板体上绕所述穿带孔的边缘设有避让孔,所述避让孔到所述穿带孔之间留有覆胶间距,所述塑胶覆板填充所述覆胶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组件用转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带孔的前后两端均设有倒圆角。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组件用转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体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下板体的底部向前侧倾斜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组件用转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体与所述下板体之间的夹角为172-175°。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组件用转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板体的厚度是所述塑胶覆板的总厚度的1/4-1/3。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组件用转接板,包括模内成型的金属主板和塑胶覆板,所述金属主板包括一体成型的上板体和下板体,所述上板体内设有安装孔,所述下板体位于所述上板体的底部中央位置,所述下板体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前型槽和后型槽,所述前型槽和所述后型槽均向下延伸至所述下板体的底部,所述前型槽和所述后型槽内均成型所述塑胶覆板;所述塑胶覆板上设有穿带孔和减重孔,所述穿带孔和所述减重孔均贯穿所述下板体。本实用新型的轻量化性能好,成型结构牢固可靠,对安全带织带的磨损小。

技术研发人员:刘春阳;田永增;王文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宜兴市奥华汽配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29
技术公布日:2020.05.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