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线控碰撞安全触发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36451发布日期:2020-05-12 19:48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线控碰撞安全触发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线控碰撞安全触发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设计科技地不断进步,车辆因其方便、快捷,渐渐地已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但其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存在很大安全隐患,每年因交通事故所导致的车毁人亡惨剧时有发生,从而给人们带来造成悲剧。从目前各种交通事故的分析来看,汽车前后发生碰撞、甚至汽车连环碰撞造成的损失最为严重。

但是目前市场上的自动刹车系统,仅针对本车可能碰撞前方车辆发生的情况进行考虑,一般都是后面的车自动刹车,以与前车保持一定的距离,防止追尾,但是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车辆停止之后,刹车系统不能自动自动,可能会发生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一种新型线控碰撞安全触发机构,具有自动碰撞刹车和不会发生误触的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线控碰撞安全触发机构,包括外支架和内支架,所述外支架位于内支架的外侧,所述外支架的两端开设有第一螺孔,所述内支架的一端开设有第二螺孔和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位于内支架的中部,所述第二螺孔位于安装孔的外侧,所述安装孔内安装有触发开关,所述内支架的两侧开设有卡孔和轴孔,所述卡孔位于内支架的顶部,所述轴孔位于内支架远离第二螺孔的一端,所述轴孔之间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侧固定有第一触片,所述转轴的中部固定有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之间固定有防撞梁,所述转轴的外壁套接有扭簧,所述连接支架位于第一触片与扭簧之间,所述扭簧的一端贯穿卡孔与内支架相连接,所述扭簧的另一端与连接支架的底部卡接,所述内支架的内壁对应第一触片的位置固定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朝向扭簧的一侧固定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固定板的一端固定有第二触片。

优选的,所述连接支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接支架在防撞梁两侧呈对称倾斜设置,且均为z字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防撞梁与转轴之间平行设置,所述连接支架的两端分别与防撞梁和转轴相互垂直。

优选的,所述外支架的两端与内支架开设安装孔的一端在在同一平面内齐平设置。

优选的,所述外支架呈凸字形,所述内支架呈凹字形,且外支架内壁的宽度与内支架外壁的宽度相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设置了转轴、第一触片和第二触片,通过转轴、第一触片和第二触片的设置,在发生碰撞时,防撞梁受到的冲击力使连接支架带动转轴转动,转轴上的第一触片自动与第二触片接触,从而接通触发开关,将刹车系统激活,使车辆自动进行制动,防止车辆发生二次碰撞。

(2)本实用新型设置了防撞梁和连接支架,通过防撞梁和连接支架的设置,连接支架倾斜设置,对防撞梁进行支撑,防撞梁受到撞击后,即可使连接支架发生转动,连接支架与转轴之间固定连接,保证第一触片与第二触片不会发生误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防撞梁;2、连接支架;3、扭簧;4、转轴;5、弹簧;6、外支架;7、内支架;8、触发开关;9、第一触片;10、卡孔;11、轴孔;12、第一螺孔;13、第二螺孔;14、第二触片;15、固定板;16、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照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线控碰撞安全触发机构,包括外支架6和内支架7,外支架6位于内支架7的外侧,外支架6的两端开设有第一螺孔12,内支架7的一端开设有第二螺孔13和安装孔16,第一螺孔12和第二螺孔13便于将外支架6和内支架7在车体上进行安装,安装孔16位于内支架7的中部,第二螺孔13位于安装孔16的外侧,安装孔16内安装有触发开关8,内支架7的两侧开设有卡孔10和轴孔11,卡孔10位于内支架7的顶部,卡孔10将扭簧3的一端进行卡接,保证扭簧3不会掉出,轴孔11位于内支架7远离第二螺孔13的一端,轴孔11之间安装有转轴4,转轴4的一侧固定有第一触片9,转轴4的中部固定有连接支架2,连接支架2之间固定有防撞梁1,转轴4的外壁套接有扭簧3,扭簧3的扭力使连接支架2倾斜卡接在外支架6上,连接支架2位于第一触片9与扭簧3之间,扭簧3的一端贯穿卡孔10与内支架7相连接,扭簧3的另一端与连接支架2的底部卡接,内支架7的内壁对应第一触片9的位置固定有固定板15,固定板15朝向扭簧3的一侧固定有弹簧5,弹簧5使第二触片14位置适应第一触片9发生变化,弹簧5远离固定板15的一端固定有第二触片14。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连接支架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连接支架2在防撞梁1两侧呈对称倾斜设置,且均为z字型结构,对防撞梁1的两端进行支撑,z字型结构的连接支架2在受到冲击力较大时,自动发生形变,防止对物体造成严重伤害。

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防撞梁1与转轴4之间平行设置,连接支架2的两端分别与防撞梁1和转轴4相互垂直,防撞梁1受到冲击移动时,便于连接支架2带动转轴4转动。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外支架6的两端与内支架7开设安装孔16的一端在在同一平面内齐平设置,便于外支架6和内支架7在车辆上进行安装。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外支架6呈凸字形,内支架7呈凹字形,且外支架6内壁的宽度与内支架7外壁的宽度相等,外支架6安装在内支架7的外侧,对连接支架2的位置进行限制。

工作原理:使用时,车辆发生碰撞时,防撞梁1首先受到冲击,防撞梁1与连接支架2箱连接,连接支架2受到向后方的力,带动转轴4发生圆弧式运动,转轴4带动第一触片9转动,与第二触片14发生接触,从而接通触发开关8,碰撞安全触发机构通过线控开关触发刹车刹车装置,触发开关8将刹车系统激活,使车辆达到制动效果,防止车辆发生二次碰撞,实现碰撞刹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线控碰撞安全触发机构,包括外支架(6)和内支架(7),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支架(6)位于内支架(7)的外侧,所述外支架(6)的两端开设有第一螺孔(12),所述内支架(7)的一端开设有第二螺孔(13)和安装孔(16),所述安装孔(16)位于内支架(7)的中部,所述第二螺孔(13)位于安装孔(16)的外侧,所述安装孔(16)内安装有触发开关(8),所述内支架(7)的两侧开设有卡孔(10)和轴孔(11),所述卡孔(10)位于内支架(7)的顶部,所述轴孔(11)位于内支架(7)远离第二螺孔(13)的一端,所述轴孔(11)之间安装有转轴(4),所述转轴(4)的一侧固定有第一触片(9),所述转轴(4)的中部固定有连接支架(2),所述连接支架(2)之间固定有防撞梁(1),所述转轴(4)的外壁套接有扭簧(3),所述连接支架(2)位于第一触片(9)与扭簧(3)之间,所述扭簧(3)的一端贯穿卡孔(10)与内支架(7)相连接,所述扭簧(3)的另一端与连接支架(2)的底部卡接,所述内支架(7)的内壁对应第一触片(9)的位置固定有固定板(15),所述固定板(15)朝向扭簧(3)的一侧固定有弹簧(5),所述弹簧(5)远离固定板(15)的一端固定有第二触片(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线控碰撞安全触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接支架(2)在防撞梁(1)两侧呈对称倾斜设置,且均为z字型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线控碰撞安全触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1)与转轴(4)之间平行设置,所述连接支架(2)的两端分别与防撞梁(1)和转轴(4)相互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线控碰撞安全触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支架(6)的两端与内支架(7)开设安装孔(16)的一端在同一平面内齐平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线控碰撞安全触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支架(6)呈凸字形,所述内支架(7)呈凹字形,且外支架(6)内壁的宽度与内支架(7)外壁的宽度相等。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属于汽车技术领域的一种新型线控碰撞安全触发机构,包括外支架和内支架,所述外支架位于内支架的外侧,所述外支架的两端开设有第一螺孔,所述内支架的一端开设有第二螺孔和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位于内支架的中部,所述第二螺孔位于安装孔的外侧,所述安装孔内安装有触发开关,所述内支架的两侧开设有卡孔和轴孔,所述卡孔位于内支架的顶部,所述轴孔位于内支架远离第二螺孔的一端,本实用新型通过转轴、第一触片和第二触片的设置,在发生碰撞时,防撞梁受到的冲击力使连接支架带动转轴转动,转轴上的第一触片自动与第二触片接触,从而接通触发开关,将刹车系统激活,使车辆自动进行制动,防止车辆发生二次碰撞。

技术研发人员:翁建明;张伟;王基;柏俊波;徐桂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易咖智车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04
技术公布日:2020.05.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